-
1 # 漫遊13
-
2 # 俠音閣
小說原著到這個地方已經結束了。
周芷若說: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
女人都是報復心很強的,所以奉勸各位最好不要惹女人。當初張無忌為了救俞岱巖和殷梨亭,答應趙敏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借屠龍刀瞧瞧,第二件事就是不讓張無忌和周芷若結婚。當時周芷若就用九陰白骨爪差一點把趙敏抓死,被張無忌擋了。
到結尾,張無忌說要給趙敏畫一輩子眉,周芷若豈能讓他們這麼輕鬆就在一起?必定要在他們成親之日,要求張無忌不娶趙敏。
當然,張無忌也可以賴賬,男人都是很容易說話不算數的。不過張無忌這個人臉皮不太厚,就算周芷若說出這個要求,說出別的要求,也夠張無忌喝一壺的。未知的要求,才是最恐怖的,張無忌嚇的眉筆都掉桌子上了,“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
所以,男人不要輕易許諾,但要一諾千金啊
-
3 # 文二郎
這已經是結局了好不好,以張無忌這樣的性格,如果周芷若真有什麼難處,不用開口張無忌都會去幫的啊,還需要承諾什麼嗎?
-
4 # 影視壇譚
原文摘抄如下:
忽聽得窗外有人格格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聲音。張無忌凝神寫信,竟不知她何時來到窗外。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的現在燭光之下。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麼了?”周芷若微笑道:“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
關於《倚天屠龍記》的結局,金庸做了三次修改。上段是三聯版的結局。周芷若沒有具體說明她要張無忌為她做的哪件事情。但是從這句“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可以猜測到周芷若要張無忌做的是不要和趙敏結婚或者她自己也要和張無忌結婚的事。
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這個空間大到讀者可以提筆按自己意願續寫故事了。
張無忌雖然身材高大濃眉大眼,年輕有為,武功本事了得,但性格優柔寡斷,宅心仁厚。對愛慕他的四個女子難以取捨。新修版他雖然和趙敏在一起了,但是他心裡還是會對周芷若念念不忘。
周芷若終究成了他心頭一顆硃砂痣。
-
5 # 犄角看劇
“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孩子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 這話我確實看到就聯想到“紅玫瑰白玫瑰”。以故事中的周芷若的那個年紀和經歷,是不可能說出這句話的。因為這句話寫得太真實也太現實了,能說出這句話的,必定是經歷過感情波折,結過婚生過孩子的人。所以說這話的只能是作者在假借周芷若之口了,因為金庸太想說這句話了。但也請大家不要太責備金庸,因為這改動是非常私人的,請聽我細(da)細(kai)分(nao)析(dong)。 《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主人公張無忌應該正好是當時正在寫作的金庸人格性格的集合體的體現。他寫出了四個女主角,其中兩個如趙敏和周芷若就好像“紅玫瑰和白玫瑰”,讓人糾結。正如樓上有人分析的,趙敏(ZM)的原型應該是朱玫(ZM),那個當時正與金庸患難與共的妻子。所以在小說裡張無忌最後選擇了趙敏共度餘生理所當然。倒不如說,對當時的金庸來說,他也覺得他會與他的妻子一直這麼走下去,就和張無忌與趙敏一樣。 但是,我和樓上持有不同觀點的是,周芷若的原型很可能也是朱玫。趙敏和周芷若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個人的性格其實都和朱玫一樣,是“敢作敢為,性剛之人”之人,而且她們都有很強的政治抱負,這在金庸的小說中是非常少見的,金庸小說絕大部分女主都是依附男主而存在的。只不是趙敏和周芷若在我們讀者看來她們一個是“善”,一個是“惡”,所以很容易把周芷若當成惡女而偏向善的趙敏。對61-62年寫作的金庸來說,他對女性的想法和觀點主要來源自己的妻子,所以趙敏和周芷若其實可以理解為同一人在不同位置下表現出的善惡兩面。為什麼是趙敏和周芷若的刻畫最深,是因為另外兩個女性“小昭”和“殷離”的性格在朱玫的身上表現得沒有那麼明顯(或者可以說是小昭和殷離含朱玫量太低),那段時間正是金庸和朱玫感情最深的時候。《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鵰三部曲的終曲,金庸對這部終曲的感情肯定遠遠大於前面兩部作品的。 談下三版以及我為什麼認為周芷若的原型是朱玫: 1.在最初的連載版(1961—1962年),周芷若強制要求張無忌接任自己成為峨嵋派掌門人,而她自己則斷髮出家,自此一盞青燈,長伴古佛。張無忌只好就此當上了峨嵋派掌門,並且把明教教主之位讓於楊逍,自此開始天天為趙敏畫眉。 【歷史背景:1956年5月1日,朱玫與金庸結婚。金庸草創《明報》,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還曾變賣首飾支撐《明報》。】 我個人的看法:明報何嘗不是明教?當時的金庸理想中的未來就是把明報讓給那些有實力的人繼續發揚光大,而自己天天給愛人畫眉。同時他認為朱玫也是這麼想的。在這個版本里周芷若遠離塵世紛紛擾擾,斷髮出家,頗有一種歸隱感。 2.然而到了修訂版(1970-1977年),周芷若就不同了,周芷若希望張無忌成為皇帝,自己做皇后。周芷若雖然有所悔悟但是卻對張無忌依然不肯放手。在之後張無忌遭遇了朱元璋陷害而心灰意冷退出明教,把教主之位讓於楊逍後,便找了個地方隱居,要和趙敏一起過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並天天為她畫眉。可是,就在二人以為自此過上愜意的生活的時候,周芷若卻又突然出現,並且問張無忌答應了要為自己做一件事是否還記得?見此情景,張無忌手一抖,手中的畫眉筆都掉了下來。故事到此也就戛然而止。 【歷史背景:1976年,《明報》已穩居香港大報地位。朱玫很能幹,對工作很認真,甚至有點固執,兩人時常因為工作大吵。那一年十月,金庸因為大兒子在美國自殺喝悶酒的時候認識了第三任老婆。金庸與朱玫的婚姻出現了裂痕,最終走向離婚,推測離婚時間在1979年左右。當時朱玫則提出了兩大離婚條件:一是金庸付一筆錢作為補償;二是要繼任者去扎輸卵管,才可金庸離婚。】 我的個人看法:金庸和朱玫應該出現了很大的理念問題,這個問題很可能來源於事業和家庭。朱玫有很大的理想抱負,此時朱玫位居高位,另創報刊,在金庸心中大概也覺得朱玫頗有種“明報皇后”之感了。“周芷若雖然有所悔悟但是卻對張無忌依然不肯放手”正如朱玫對大兒子和家庭的忽略而有所悔悟但對金庸的婚姻卻不肯放手,金庸大概覺得自己的夫人變得越來越可惡了吧?周芷若的突然出現並提出要求,難道不正如朱玫向金庸提出的離婚要求? 金庸先生其實已經表露了自己的態度,對於趙敏和周芷若,他誰都不喜歡,因為她們對於男權社會來說一點都不可愛。最終金庸大概還是接受了朱玫的要求,離婚,與第三任妻子林樂怡結婚,直到金庸去世,金庸和林樂怡也沒有一個孩子。 3.最後到了讓眾多讀者憤怒的新修版(1999-2003年),新修版增加了小昭的戲份,結局在問題描述裡也講了,周芷若這回把那個要求實打實地說了出來,不許和趙敏拜堂成親,而且明確暗示了張無忌一定會想念自己。 【歷史背景:朱玫與金庸離婚後,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後半生。1998年11月8日她病故於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六十三歲。替她拿死亡證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兒女,竟然是醫院的員工,晚境之淒涼令人唏噓,與金庸晚年的風光更是構成了巨大的反差。 “我對不起朱玫……”金庸對記者說。】 我的個人看法:在前任老婆死後,金庸又開始重新修訂自己的作品。我估摸著原因是金庸的心境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一次的修訂是在他事業的巔峰。 金庸喜歡的是小昭,他也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他比較喜歡小昭的個性——不爭不搶,默默付出,一直都是個溫婉賢淑的女子,必要時可以為了成全所愛而犧牲自己。很明顯,他說的是林樂怡。所以在新修版裡對小昭的戲份加重了,畢竟是他現任老婆。 現在再看周芷若的這番話: “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孩子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難道不像是金庸幻想中的朱玫在對他說話嗎?很明顯,金庸對於朱玫的事情感到自責和內疚,而且永遠也無法忘懷。金庸和林樂怡按照朱玫的離婚約定沒有生孩子(現實),正如張無忌與趙敏按照周芷若的要求沒有結婚(小說);金庸雖然和林樂怡結婚在一起,朱玫卻用死亡帶給了金庸永遠的、沉重的一擊,這一擊讓金庸心裡只會想到朱玫,只會不捨得朱玫(現實),正如周芷若對張無忌狠毒卻真實的預測(小說)。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寫給朱玫的情書,張無忌無論選擇趙敏還是周芷若,金庸在那個時候都是隻愛著朱玫一人,想過和她白頭偕老。趙敏和周芷若各是朱玫的一半,趙敏的可愛與周芷若的可惡都是金庸心中朱玫的一個部分。當倚天屠龍記停留在結尾的時候,現實中的人與事卻已經如過往雲煙了。 他大概是真的過意不去,所以才要給小說加一個現實的結局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有毛病,哪一篇答應的?答應什麼事情?是沒有兌現還是小說(電視劇)裡沒有交代清楚?張無忌答應過幾任女朋友的均未兌現(男女朋友處物件時說的情話~海枯石爛,至死不渝)之類的,說那些完全是為了烘托當時的氛圍……當不得真的。就像我們年輕談朋友時在關鍵時刻為了得到對方信口開河說了一些違心的話,都是常有的,呵呵!金庸在倚天裡已經非常收斂,古往今來男女之事哪有什麼百分百兌現的承諾跟誓言。建議參考金庸另一部金典男主~韋小寶(男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