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記憶錄

    1861年夏天,理查德·喬丹·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設計出每發子彈的連貫射擊,還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宣告: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華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作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設計而成的,是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50年代以後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國經重新改良後應用在槍械及小口徑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該機槍,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鐘每管1000發以上。

    因為這款機槍是理查德·喬丹·加特林設計構思轉管機槍,也是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的專利,從此就叫加特林重機槍。

  • 2 # 視野百科

    軍迷小李為您解答!

    不是重機槍就叫“加特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加特林機槍是由美華人理查·喬登·加特林發明的,當時被稱為“格林機槍或蓋特機槍”,後來經過改進才慢慢的普遍稱為“加特林”機關槍,國外也稱為“機關炮”!目前比較出名的是美軍空軍所使用的“火神機關炮”!

    重機槍被美、英等國稱為“中型機槍”,是裝配有固定槍架,能長時間連續射擊的機槍。與輕機槍相比,重量重,槍架穩定,有好的遠距離射擊精度和火力持續性,能較方便地實施超越、間隙、散佈射擊。

    主要用於殲滅和壓制1000米內的敵集團有生目標、火力點和薄壁裝甲目標,封鎖交通要道,支援步兵衝擊,必要時也可用於高射,殲滅敵低空目標。重機槍由槍身、槍架、瞄準裝置三大分部組成。槍身重15-25公斤,槍身長1000-1200毫米,一般可高射與平射兩用,平射有效射程800-1000米,高射有效射程500米,戰鬥射速200-300發/分。

    下面是小編給您帶來的幾款世界比較有名的重機槍!這是在抗日戰爭“臭名昭著”的日軍92式重機槍 各大影視劇都會見到的身影!

    這是美國勃朗寧M2HB重機槍

    還中國現役裝備的QJZ-89式

    重機槍一般指重量在25公斤以上的機槍(包含三腳架)。裝有固定槍架,射程較遠,威力較大,可搬運的機槍是步兵支隊的支援火力,主要用於射擊叢集的有生力量、火力點、輕型裝甲目標和低空飛機;其槍架具有平射、高射兩種用途,射擊精度較好。平射的有效射程是800-1000米,高射的有效射程是500米。戰鬥射速是260-10000發/分。 重機槍發射的子彈像流水一樣,半分鐘內可以連續發射130~5000發子彈,能形成一股強大的火力網。它既可以用來壓倒敵人的火力點,封鎖敵人的行動路線;還能大批殺傷集團目標,支援步兵衝鋒陷陣。重機槍的射程比步槍、衝鋒槍都遠。使用普通槍彈時,在3000米距離仍有一定的殺傷力。用特種彈,射程可達到5000米。它靠大容量彈鏈箱供彈,槍架可以調整為平射、高射兩種狀態,在500米高度內,重機槍打擊傘兵非常有效。 重機槍具有較長的火力持續性,能在遠距離上有較好射擊精度,所以它具有較大殺傷力,特別適合用來對付衝鋒的敵人。

  • 3 # 瘋狗的輕武

    這題目有點問題,重機槍就是重機槍,而加特林只是19世紀中後期,由美華人理查德·加特林發明的一種多管速射武器。

    而且它和現代的機槍沒啥關係,它的原理就是靠手搖把子提供動力,將一根根槍管依次轉到12點位置上擊發,射完之後的槍管再重新轉動一週的時候,槍機後退,退殼,透過上方的彈匣載入新彈,閉鎖,等第二次轉到12點位置剛好能再次發射。

    這玩意等到馬克沁這種利用子彈本身後坐力完成槍機復進和拋殼進彈的 真·重機槍出現之後,也基本就滾蛋了。

    但到了一戰時期,單根槍管的自動武器被過熱問題困擾。德華人在1916年也根據加特林的多管特性嘗試研發了一款12管、外接動力驅動的福克·萊姆堡格機槍,射速搞到7000發/分鐘。但後來不了了之

    等到戰後,美華人為了提高機載壓制的火力密度和持續時間,開發了Minigun和M61火神,使用外接電源動力。

    這類多管原理的機槍處於對加特林的紀念到也可以直接通稱為加特林式機槍/炮,但現代的重機槍往往是指12.7(含)以上口徑的那些大口徑機槍。

  • 4 # 偉大光榮正確

    最初的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華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作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設計而成的,是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50年代以後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國經重新改良後應用在槍械及小口徑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該機槍,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鐘每管1000發以上。故後世採用多管旋轉原理的機槍都被稱為加特林機槍(炮)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是所有的重機槍都叫加特林,馬克沁、勃朗寧、斯柯達、郭留諾夫、捷格加廖夫、哈奇開斯、施瓦茨、維克斯這麼多重機槍,哪個叫加特林了?

    所謂“加特林”只是機槍的一種自動執行原理,由美華人理查德·喬丹·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於1860年設計。

    與後世動輒一分鐘狂轟幾千發的“加特林”相比,早期的加特林就是個手搖機槍,需要透過曲柄轉動來完成槍管轉動,多根槍管不斷輪換,完成連續的上彈和擊發動作。

    但是這種加特林手搖機槍在很長時間內並不被人看好,因為它的重量太大了,早期的彈藥和供彈機構也不完美。再加上它對搖槍人員的心理素質要求特別高,往往戰爭一激烈,有些過度緊張的操作員手速過快,直接把槍給搖爆了。

    所以,後世的馬克沁一出現,加特林就迅速的被淘汰了。而且馬克沁自動理論誕生出的三大武器設計概“管退、機退、導氣”一直到今天都在被武器設計所引用。與全自動的馬克沁機關槍比起來,當時的加特林是種純粹落後的非全自動武器。

    嚴格的說,現代加特林機槍與1860年的加特林機槍是兩種東西,前者是武器商品名,後者只代表其基礎執行方式,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比如比較出名的GAU-2A/M134 7.62mm米尼崗機槍,英文名稱是“Minigun”,就是“迷你炮”的意思,並沒有任何名稱提及“加特林”。

    其它的如GAU-19/A 12.7mm三管機槍、比M134更小的5.56mm XM214“Microgun”,“雌鹿”上的四管Yak-B機槍等等,都是差不多的概念,它們都應用了加特林的轉管原理。

    此外,加特林原理在機炮上的應用比機槍要更普及,比如A-10攻擊機上的GAU-8/A“復仇者”、美軍戰機的“傳家寶”M61 20mm Cannon“火神炮”、“密集陣”的M61A1“火神炮”等等,在機關炮領域,加特林原理比比皆是,實在是不應該拿機槍把“加特林”這個概念框死了。

  • 6 # 紅色手電筒

    重機槍是重機槍,加特林機槍是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是重機槍的早期探索型號中比較成功的型號,在馬克沁機槍問世之前,可以說加特林機槍是機槍裡邊最成熟的型號。加特林醫生。加特林機槍一般都是這種樣子,得用馬拉,不過馬克沁那時候也是用馬拉,後來重量減輕了,才開始用人抬,而且從炮兵改為步兵使用。到了中國,加特林就成這樣了。

    加特林機槍是由美華人加特林醫生研製,加特林機槍是使用一個彈膛系統,但是有6-10根槍管,從上方供彈,武器自動射擊的動力來源是人力手搖,射速一般在200發/分左右。加特林機槍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投入使用,加特林醫生研製這種機槍的目的是想用火力代替人力,這樣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但是事實上火力的提升反而使人員的傷亡更加嚴重。

    加特林機槍由於是人力操作,在實際的使用中經常是出現卡彈的問題,原因是由於是手搖機槍,當敵軍接近的時候,由於射手的情緒緊張,不由自主的搖動手柄的速度就會加快,這樣就會造成卡殼的故障。同時,加特林機槍需要4個人操作,而後來的馬克沁只用2個人,有時候甚至一個人也湊活。

    由於加特林機槍重量大,在馬克沁和乞哈開斯,勃朗寧等單管使用水冷或者空氣冷卻的機槍發展出來以後,加特林機槍也就在陸軍機槍的機槍體系中就被淘汰了。作為艙門機槍使用的M-134。除了槍,現在加特林原理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小口徑機炮,海軍使用的近防炮大部分都是採用加特林原理。

    不過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加特林機槍的射速比較高,美國又研製了M134加特林機槍,用在直升機的艙門機槍,後來特種部隊又用M-134作為支援火力,在一些電影裡邊出鏡比較多,不過這個時候已經不用手再搖了,而是採用電動機驅動了,射速已經高達6000發/分。

  • 7 # 大好河山153770896

    1861年,一個美華人,名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的發明的,1865年裝備美國陸軍,後來馬克心機槍出現後,加特林機槍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洗面奶控油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