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淡墨淺白

    劉備白帝城託孤,召集了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託孤。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領司隸校尉。劉備的託孤是內政諸葛亮負責,軍事李嚴負責,這是劉備真正的意圖。

    三國志記載劉備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若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回答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諸葛亮答應劉備全力輔佐劉禪之後,劉備才對劉禪說:汝與丞相事,事之如父。劉備這樣說是半真半假。真的是諸葛亮的才華確實勝過曹丕,假的是如果劉禪不才,讓諸葛亮取而代之。假如劉備真的完全放心諸葛亮就會把軍政大權全給他,而不是讓李嚴負責軍事。

    李嚴統帥伐吳殘兵守永安,防東吳。魏延守漢中,防魏國。諸葛亮坐鎮成都,統籌協調。李嚴和魏延都是驕傲之人,不可能完全服從諸葛亮,三人相互制約,可以鞏固劉禪政權穩定。

  • 2 # 璜琥玦璋

    在三國志中記載:章武三月,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因此劉備託孤的不只是諸葛亮,還有李嚴。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的蜀國形勢:關羽軍覆滅,吳蜀聯盟破裂,張飛被殺,馬超病死,黃忠病死,夷陵之戰慘敗。國內可謂是將星隕落,元氣大傷。劉備在這個時候,憂患成疾,身染重病,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劉備在臨終託孤時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也就是說,劉備並沒有狹隘的把諸葛亮當做一名大臣,希望他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禪,而是心繫天下,希望諸葛亮繼承蜀國大業,重振蜀國,甚至提出了讓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這也造就了這一段託孤的佳話。士為知己者死,諸葛亮後來的表現也證明了,他並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

  • 3 # 健康世紀一更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白帝城託孤,更像是一次試探,在五虎上將先後殞命以後,能制衡諸葛丞相的人,已經不在了,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數是丞相提拔上來的,這會兒漢昭烈帝劉備伐吳失敗回到白帝城病重彌留之際,說的話的大意是讓兒子拜諸葛亮為“亞父”,如果劉禪值得輔佐,就把你對我的效忠繼續傳遞下去,如果不值得輔佐,丞相可取而代之……說完這些,諸葛孔明,哭的涕淚交加,這些眼淚有對劉備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有聽完託孤之詞的戒俱,這麼一個聰明人不可能聽不出來劉備言辭之中的“陷阱”,如果,諸葛亮日後敢廢立劉禪,大義上,是對先帝的不忠,名義上的“兒子”更像是一個緊箍咒,“子不教,父之過”在他有生之年,他必須把自己放在忠君愛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形象上。

    後《出師表》中“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表現出的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賢臣,一位望子成龍的慈父,他挑選的接班人姜維,也確實延續了蜀漢的囯祚,奈何前前後後地北伐耗盡了國力,後繼無力,天下統一的大勢,不是一個兩個“諸葛亮”能改變的。

    綜上所述,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諸葛亮,法正等人,是對身後事的安排,以及對丞相相權的制衡。

  • 4 # 劍風先生

    先回答問題,劉備當然是真心託孤於諸葛亮的。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之後,於白帝城病逝。病逝前,諸葛亮從成都趕來探望。劉備這時候就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為什麼會是選擇諸葛亮呢?我們來看一下蜀漢這時候有資格成為託孤大臣的人有哪幾位?

    此時關羽和張飛已經去世,在蜀漢集團當中,能夠接受託孤重任的只有諸葛亮和趙雲。

    先說趙雲,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趙雲。然而在這裡卻要讓大家失望了。因為實際上劉備並不信任趙雲,好多人都說五虎大將,我要告訴大家,並沒有五虎,只有四大將軍,即前後左右四門將。

    趙雲在劉備手下一直是一個雜號將軍。而且在劉備取桂陽的時候,趙雲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政治錯誤,使得桂陽太守趙範降而復反,這是與劉備一貫的方針相違背的。

    既然趙雲不是託孤的合適人選,那麼跟隨劉備的老臣裡面就只有諸葛亮了。當然,當時接受託孤的不止諸葛亮一個人,還有尚書令李嚴。

    所以當時的託孤結構應該是,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為什麼會選擇李嚴呢?

    我們要知道,在劉備進入益州之後。劉備集團實際是由三股勢力組成。一股就是劉備帶來的人稱為荊州集團,一股是當初劉焉劉璋父子來帶來的人,我們稱為東州集團,還有一股就是益州的本地士人,我們稱為益州集團。

    劉備當出的政治方針就是,蜀漢要以荊州集團為主流,團結東州集團,打擊益州集團。而我們要知道,李嚴就是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所以劉備作出亮正嚴副的託孤結構,就是為了團結東州集團。可見劉備的帝王心術,考慮的是非常長遠的。

    當然,後來李嚴遭到廢黜流放。但這並不是諸葛亮爭權奪位,排除異己。而是李嚴確實違反了蜀國的法紀。

    以上是本人的一家之言,不當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 5 # 漢吾軒

      1.我的眼裡不是隻有你。《三國演義》把劉備和諸葛亮明君良臣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崇高”境界,依託白帝託孤這個大舞臺,淋漓盡致地渲染了出來,看罷不禁讓人感懷而泣呀。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原來“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後還有半句:“尚書令李嚴為副”。他以尚書令、中都護身份,統內外諸軍事,和拿筆桿子的諸葛亮攜手輔佐幼主劉禪。另外,劉備臨終時對次子劉永敦敦:“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外,還教導“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2.貓膩真的沒有。既然劉備託孤這麼“三心二意”,看起來對諸葛亮也是這“防”那“範”,可否說明劉備非真心託孤或不信任諸葛亮呢?當然不是了。你看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做先帝的,只要腦子沒問題,權力又未被架空,託孤時基本兩人以上,互為掣肘嘛,要不一人獨大,幼主還怎麼混?所以談不上真不真心、信不信任的問題,讓諸葛亮輔政已經OK了,零距離?那只是後人們一廂情願罷了。

      3.這個到值得玩味。槍桿子裡出政權,歷來千古不變的道理,又值三國亂世之秋,以後蜀漢還要北定中原,武應該重於文才對,諸葛亮後來也是緊抓軍權不放的,可劉備卻把它交給了李嚴,為啥呢?後者更受信任?或再次證明不放心諸葛亮?確實,劉備很欣賞重用李嚴,但非此即彼這裡不合適,放心不下孔明更不相宜。上段說了,君對臣尤重臣的防範很正常,不管他是諸葛亮還是諸葛黑,皆如是。劉備之所以不把槍桿子交到孔明手上,恐怕跟他一直以來對之定位有關。

      4.有點似蕭何。自劉備三顧茅廬到白帝託孤,16年(207-223)來,諸葛亮乾的基本都是文職的活,後勤、大內總管之類。最先是以約今副部級的軍師中郎將身份,督守江南零陵、桂陽和長沙三郡,徵調賦稅補充軍需;後又提升為正部級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在漢官居左將軍),留守成都為劉備四方征戰供應糧草兵馬,直到221年當上丞相。其間他和張飛、趙雲入蜀時,分頭平定沿江兩岸各郡、縣,然後與劉備匯合共同圍攻成都,算是明文記載僅有一戰了。這等履歷,不拿筆桿子拿什麼?

      5.最愛不是你。可問題在於諸葛亮不全是蕭何,他也從不是劉備的“最愛”(詳見在下《三國最令人吃驚的真相 諸葛亮原來也是熬出來的》一文)。人家起初當然“糟糠”關羽張飛了,接著彎道超車的“寵妃”龐統,再後來更是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法正。當年劉備做漢中王時(219年)大封群臣,諸葛亮軍師將軍位置上沒挪窩,法正卻被提升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總攬漢中王的一切政令,簡直準丞相嘛。兩人在劉備心中地位一目瞭然,不出意外,把準字去掉,早遲的事。就連諸葛亮在劉備敗於夷陵後都直言:“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沒想到,漢中王第二年(220年)法正竟然病故了,時年44歲。劉備悲痛欲絕,連哭了數日。

      6.也是熬出來的。搞了半天,諸葛亮能做丞相竟是法正“拱手”,而他終當首輔乃至權臣,大半也是經熬“相送”。一般提到司馬懿,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能“熬”,諸葛亮其實也是:文,更受劉備“愛慕”的徐庶因母親去了曹營,龐統和法正又先後英年早逝;武,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凋零而盡,趙雲?從沒有那個分量,不提也罷。如此看來,不僅諸葛亮,法正也要拜“熬”所賜了,否則槍桿子哪能交到他手上?不過,就像司馬懿不只靠“熬”一樣,諸葛亮也是“臥龍”嘛,本事大自不用說,來頭更是不小。

      7.俺上面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蜀漢也不例外。劉備白手起家打下江山,赤手空拳當然不行,你得有一幫捨命相助的兄弟嘛。當劉皇叔改了一字,成為劉皇帝后,他的手下除了關張這等肝膽相照的糟糠原配,還有荊州、東州和益州三大集團(後一個差些),諸葛亮背靠的就是最強大的荊州集團。漢中王那會,劉備空著丞相位置,只讓“最愛”法正做了尚書令,應該也有平衡各方的考慮吧,而李嚴能夠上位,想來與此也有關係,他和法正及孟達都屬於東州集團。

      8.機關算盡也無用。怎麼樣?劉備託孤這盤棋下的夠行雲流水了吧,別以為會哭仁義啥的就能得江山,沒點真本事,即便有赤壁大戰、入蜀這樣的餡餅從天上掉下來,也吃不進你的嘴裡。但,又要說但了,劉備撒手而去沒幾年,諸葛亮便搞定了李嚴,成了蜀漢事實上的皇帝。也正常,才華謀略資歷靠山,試問李嚴哪一樣超過孔明?劉備要怪只能怪自己,一時頭腦發熱非要打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羞憤難當提前掛了,倘若多活個幾年,又會是另一番光景吧。

      可這世上哪有“倘若”二字呢?也罷,反正結局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軟體測試如何改進軟體開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