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金散盡去搬磚

    第一,把以前落下的補上來(補課或自學,補課為上吧)

    第二,態度的轉變,要真的用心去學習數學,不為完成任務而學習

    第三,預習,預習會讓你事半功倍,學起來很順暢,老師講的時候已經是二次理解了。

  • 2 # 嶽陽樓記

    萬丈高樓平地起,凡是主要靠自己。就說數學吧,數學本身就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必須有紮實的基礎,如同一棟大樓,缺一磚一瓦都不完美,缺的必須補上,否則工程不合格。四十年前,我校有個熊孩子,在校是個打架魔王,到了四年級,有人給他提娃娃親,女方嫌他成績差,於是該生髮憤學習。那時小學是五年制,他雖然是四年級學生,在班內總是後幾名,我就讓他將一至三年級的數學全部做一遍,查漏補缺,他也很有耐心,白天除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外,晚上再自學兩個小時,從不看電視,勤學好問,半年時間,成績躍居中上游,後來又鼓勵他鑽研難題,告訴他,學習如同爬山,必須獨立解答難題,這樣智慧的大門就會開啟,他不負欺望,果然能獨立解答難題,畢業考試,居然名列全班前三名,80年代考上中專,現為工薪族,真的是浪子回頭金不換。有誰敢說差生不會改變?

  • 3 # 同平章事

    現在的中小學生普遍反映數學科目很難,我個人感覺主要問題出在興趣上,因為大多數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先不說天賦,假如真的對數學提不起興趣,考高分大概是不太可能的。長期下去,勢必會形成惡性迴圈,很難補起來。

    在學生時代,我很喜歡數學科(本科階段高數微積分除外),尤其是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不過當中也有過考得特別差的經歷。

    印象中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老師教得特別好,那兩年我的數學成績很好,小升初考了99分。但是進入初中之後,由於貪玩,數學幾乎廢了,最差的一次考了15分,都不敢拿回家見家長。

    不過還好,由於底子還不錯,進入初二之後,迅速過了一遍初一的教科書,認認真真理解清楚最基礎的內容,很快又補回來了。這段經歷給我的感覺是,數學真的需要投入一百分的認真才能搞定,或者要有興趣,否則分分鐘垮下來。

    初三以後,又是新老師教學,那時候我坐在倒數第三排,一次考試的結果讓他注意到了我。於是他給班主任也就是語文老師打招呼,把我調到第三排去了,從此一整年間和後面的弟兄夥們就分道揚鑣了。中考數學成績得了137.5,不過不是很滿意,因為平時都經常140以上的。

    說到這裡,問題的關鍵就來了,要想數學成績從不及格到及格,直到尖子生水平,不外乎兩種可能。第一,你本來底子就不錯,只不過短時間迅速下降,這種情況很簡單,下定恆心補起來就行,並不難。難的是第二種:歷來就對數學提不起興趣,成績也一直差,經常不及格。

    對於這第二種情況,沒有別的辦法,你要從興趣上下手,而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建議多看看歷史,數學史,從宏觀上了解數學大廈是怎麼建立起來的,看看數學家們都做了哪些工作。看到一定程度後,你就能明白高中數學也只不過是很基礎的內容,慢慢地你就會有親自推導計算的想法。這個時候不能懶,一定要親自去推導最簡單的定理、公式,並且真正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總之,數學是用來理解和推導的,要想方設法培養起理解並推導的興趣,培養這種成就感。

  • 4 # 數學樂壇

    我們對考題和數學優生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習數學必須從抓牢“雙基”、掌握試題解決規律、培養數學“直覺”、及掌握一定的高分策略上做起。

    抓牢“雙基”,培養“直覺”

    1、考生的兩種苦惱分析

    考生常存兩種苦惱:一是“粗心”的苦惱,一是綜合題不會做的苦惱。考完對答案!常聽到:“哎喲,我又忘了根號下……”,這是典型粗心的人,如肯審視一下自己的“知識樹”,常會發現它不是缺枝少葉,就是粗枝大葉,當我們解出一道大題後回頭看一看,其實每一步都是很基礎的東西,感到無從下手或中途被“卡”住,往往仍是某項基礎知識的缺失或是基本技能運用不熟所至。

    2、夯實“雙基”,培養數學“直覺”

    學習數學重點在於定理的靈活運用,只有對基礎知識瞭解透徹,清楚了各部分的聯絡,觸類旁通,解決問題時才易於啟發多條思路,選擇最佳方法,並且在一旦思路遇阻時能及時轉換到其它思路上去,這才算真正掌握了數學。如求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個數的常用方法為判別式法、觀察法、不等式法、影象法等,遇到具體問題時,能立即反映出可用什麼方法解,用哪種方法更簡單,學習就算清晰透徹了;再如,若能很熟練地應用勾股定理,知道三角形一邊為 ,一邊為,另一邊解設為2,則能馬上想到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找到這個條件,可能一道難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有人就是缺少這種數學“直覺”,其實他缺少的是紮實的基礎訓練,可見,熟練掌握和運用“雙基”不僅是根治“粗心”的靈丹妙藥,也是向大題、難題衝刺的有力武器,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直覺”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徑。

    3、數學知識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

    具備數學“直覺”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提高,首先要把各部分基礎知識學握好,數學各部分間的聯絡相當緊密,因而要想清楚各部分的層次關係,先讓知識形成體系,體系的形成就代表著基本功水平的提高,因為這個聯絡把握越深,就運用越靈活。

    掌握規律,提高能力

    數學最大的特點是熟能生巧,做題過程也是對定理的強化,既加強了記憶,又使理解深入其內涵,多數題目都是針對某項基礎知識的不同方面而出的,是對基礎知識的包裝,做題要去偽存真,抓住事物的關鍵所在,找到解題的依據,這就是所謂能力。

    1、如何看待各種考題

    數學注重基礎,反映到做題上應是先做容易的題,多做中等題,少做難題,在複習階段最好少鑽牛角尖,那樣費時費力且對升學考並無太多益處,數學就應夯實基礎,有了紮實的基礎什麼都不擔心,問題會清晰明朗而變得易於解決,升學考的選擇題,填空題分數多,應引起高度的重視,那種考卷一發就動手做後面大題的做法是絕對不妥的,且不可死做,那樣浪費時間,應運用科學方法,比如特殊值法、代入法、以偏概全法、影象法、換元法等,具體題目靈活運用,最後兩至三道大題俗稱“拉分題”,對於意志數學得高分的學生,這幾十分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在備考時就要有規律性地選做這類習題,由於這類習題一般很費時間,所以每次做的量不要太大,一次做四至五道即可,而且型別選取要典型、全面,同一型別的兩三道即可,要注重方法的積累和移用,在一定週期如兩個星期後要進行小結,把解題方法進行彙總,選取能同時運用兩三種方法的試題進行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要努力做到:看到與做過的題型有相似之處的題目能迅速聯想到原題的解題方法,升學考的難題常是幾種解題方法綜合運用的考核,因此我們的訓練也要有側重點的進行。

    2、各種考題都要歸納總結

    數學題或多或少有些靈活性,它雖不是那麼難,但仍需你的腦筋轉轉彎,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考試、各知識點的各型別題都出遍了,很難再出什麼新花樣,我們可以有系統的進行練習,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題的型別,找到每一種型別題的解法,不論外表怎樣變化,只要是這種型別題,用這種方法肯定能解出來,不要以為這是多麼難做的事情,或者藉口自己沒有數學細胞而放棄,畢竟凡事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只要你用心去發掘,沒有辦不到的。

    3、如何對待各種解題錯誤

    做題時不免要出現各種錯誤,如何處理很關鍵,有的同學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做過之後不問對錯就放到一邊不聞不問了,這種做法很不科學,做題的目是培養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做錯的題如果輕意放過了,那部分知識就永遠變不成自己的了,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肯定還會出錯,長此下去能力沒有提高,水平也只能停在原來的高度,這樣做錯就成了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現錯誤及時研究改正,並總結成經驗以免再犯,時間長了就知道做題的時候有哪些方面應該引起注意,出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為了查閱方便可建立易錯題本,效果較好。

    數學的高分策略

    1、能拿一分算一分

    數學中的基礎題固然很重要,它是高分的基礎,但要高分的關鍵則是綜合性強,難度大的最後幾道大題,而其往往趨向靈活,為適應這種種變化,不妨參閱一些專門研究考試的雜誌,答卷時,對後面的題應抱著拿一分算一分的態度,切不可望而生畏,現在題目都是漸進式的,往往會分為幾個小問題,因為每個小的獨立得分,所以能解決一個算一個,拿到一道綜合性強的數學題,首先應逐字通讀一遍,仔細把它翻譯成數學語言,弄清已知條件和待求問題,再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絡的橋樑,說起來也可算是“解剖麻雀法”採取各個擊破,難點一個個掃除,一道題就能順利解決。

    2、要提高解題速度

    數學的題量相對而言是比較大的,而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很長時間拿不出解題的辦法,可能會導致考試的失敗,所以在做題時必須注意自己的速度,不妨用用這個辦法:首先有目的地找一些題目,自己估量一下做題的速度,看看哪種型別的題做的比較快,哪種型別的題做的比較慢,再好好分析分析,到底是由於什麼原因影響了你的速度,然後根據情況改進做題的方法,或者改變做題思路,這樣慢慢提高速度較為可行。

    結束語

    本文都是最平實的語言,也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思想和方法,實踐證明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希望藉此作為引玉 磚,引起大家的探索和運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什麼稱謂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