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武維周
-
2 # 碧水青山0
中國歷史,秦始皇以後有400多位皇帝,如果把秦始皇之前的夏商周各國王公侯加進去,有830位左右。
曹操一生未登基稱帝,但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多少君王超過他對後世的影響,也沒有多少皇帝超過後世對他的崇拜與喜愛。真正的原因,就是他的許多所作所為,彷彿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的身上,能看見他的影子。一、個性,猶如身邊的街坊曹操“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意思是:少年時期的曹操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紈絝子弟,喜歡鬥鷹遛狗。他叔叔看不慣,多次對他爸爸說:你要好好管管你兒子。
貴為王公,曹操連死前的遺言也是家長裡短,彷彿就是一個鄰家的老人去逝。
二、不畏權貴,不同流合汙20歲成為公務員,當了洛陽北部尉(京城警察局分局局長)。“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意思是:不管是誰,只要違反禁令不守規矩,就大棒伺候)。幾個月後,曹操的爺爺的老同事蹇碩的叔父違反了禁令,曹操也不管人家老骨頭老棒,依舊毫不客氣,逮著用大棒暴打,結果把人家打死了(即殺之)。
也不知他家,給人說了多少好話,送了多少好處,才保住了工作。但京城呆不下去,以升職的名義調到外地。
後來,董卓廢劉辯立劉協,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曹操不想跟著人品不好的董卓混,“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就是:更名改姓,連夜逃出京城了)
三、假話、真話,化解尷尬的話。許多人知道許攸問軍糧情況,曹操先回答“尚可支一歲。”又說:“可支半歲。”再問時接著回答:“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柰何?”最後還是許攸一語點破:“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
這段話對話成了詆譭曹操的經典橋段,每讀此處也會啞然而笑,曹操真不愧為奸雄!可仔細一想,也沒什麼不對,誰敢把自己的底細,冒冒失失吐露給初來乍到的人呢?
眾所周知,搞政治,混官場上,不可能沒有假話。但說幾句掏心窩的真話,更讓人情切,讓人坦然,更能收買人心。
例如,官渡之戰時,敵強我弱,曹操手下不少軍政人物暗中寫信討好袁紹。袁紹敗後,人心惶惶。曹操將繳獲的此類信件全部燒燬,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觽人乎!”(意思是:當時袁紹太強大,連我都自身難保,何況是大家呢!)
還有陳琳,為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家祖宗三代。曹操半開玩笑半指責說:你當時為袁紹寫檄,只罵我罪大惡極也就算了,你怎麼還要罵我的爸爸和爺爺?”陳琳的檄文成了後世檄文的模板,但聽了曹操的話,不得不折服!
四、胸懷大度陳琳罵了曹家祖宗三代,沒有計較。
張繡的罪過更嚴重,突然率眾反叛,突然圍攻曹操住所,的確是要置曹操於死地。幸虧逃得快,將士效力,才沒有丟掉小命。可愛將、兒子、侄子都遇難了。後來,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率兵投降曹操,曹操依然不計前仇,讓他帶兵。
五、疑人不用,疑人不用曹操疑心幾乎家喻戶曉,例如;逃難到故人呂伯奢家,因“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而誤殺了好人。還有“夢中殺人”等。其實他的疑心當時就有名,例如周瑜就是利用他的疑心,把蔡瑁除掉了。
疑心也是思考的結果,只是出了偏差罷了。
曹操疑心重,用人也是毫不含糊。例如許褚,見面當天就讓他負責自己的安全護衛工作。還有降將張遼,把自己家鄉的安全交個他。另外,文聘,初次見面,也讓他原地帶兵!
六、憂國憂民的詩人很欣賞曹操寫詩文的精神與態度。中國歷史上,詩人舉不勝舉,可沒有幾個像他一樣,工作寫詩,兩不耽誤。例如楊廣主要是登基之前寫詩,王安石主要是退休之後寫,韓愈柳宗元蘇軾,主要是被貶後創作,李白,就更少參加工作等。
曹操是詩人,與500多年以後的杜甫一樣是“詩史”。既然是“詩史”,就是現實主義詩人,而憂國憂民。面對當時戰爭給社會造成的悲慘情景,他寫出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僅憑這一點,就是許多少女心目中的男神!
曹操不僅僅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
例如,196年就開始屯田,年收百萬斛。分擔了百姓的負擔。袁術的人在吃河蚌,呂布像流寇,袁紹搶奪百姓口娘。而曹操則給死亡將士家屬授田賜牛,還多次下達《贍給災民令》
217年春,北方發生疫病,曹操下令:70歲以上無夫無子的婆婆,12歲以下孤兒,手、足殘疾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公家供給口糧;還有攻下河北之後,全境免收一年稅租。
當然,曹操是人,不是神,有許多缺失。但他不念舊惡的寬容、有血有肉的言行,即使他沒有統一國家,依然可以證明他無窮的魅力! -
3 # Lucky
一是,早期公正而不避權貴。五色棒之事,聲名遠揚。幸虧有個好家庭,不然要多慘有多慘。那個時代一些有為青年所期望的。
二是,維護漢室而大起義兵。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曹哥首先豎起大義之旗,到最後的獨自追擊董卓,大敗而歸。
三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已經衰微,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不過漢朝的大旗還是有它的意義的。至少表面上都還遵從。當然也不乏一些人希望復興漢室。曹哥本人也非常清楚,漢室還不能被滅。
四是,不務虛名而取實禍。曹哥是個實幹家,尤其在用人方面,很有能力。用人考慮實際才能,不務虛。
五是,胸懷寬廣而好幽默。對待殺子之仇,大敗之恨,還是優待張繡。對待侮辱之言,可恨之文,還是接納陳琳。平日常常幽默風趣,一個朋友被免官,說官印換大餅了嗎?
-
4 # 五色土聊歷史
大江東去,浪淘盡,真是說不完的曹操,道不完的曹操,千古風流人物還看曹操。
在大漢二十四帝中,沒有哪位能和曹操比肩, 就是久負盛名的漢武帝,也不能出其右,因漢武帝不知民生之艱辛,物力之維艱,好大喜功;而曹操卻有悲天憫人之心;因為曹操做過濟南相,他知道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
曹操聰明絕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才能都是上天賜予他的,他上馬成為決勝千里的將軍,下馬即成為治國安邦的宰輔,提筆能書就筆下乾坤,落筆能成就兵書戰策。
曹操少時頑劣,是個紈絝子弟, 走馬鬥雞,打架鬥毆,無所不幹,沒聽說曹操小時候多努力學習,也沒聽說他小時候頭懸樑錐刺骨,但是曹操文學素養之高,是歷代皇帝無法企及的,足見天分之高,只能仰視。
曹操頭腦靈活,在曹操集團初創階段,曹操經費短缺,但是曹操善於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建立了一個盜墓小分隊,變現軍費。
在三國時期,曹操是最有頭腦的政治家,他胸懷錦繡,遠見卓識, 迎獻帝,穩大局,使行將傾覆的大漢又延續了許多年,如果沒有曹操,大漢可能早被其他人取代了。也因為如此,曹操才背上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惡名。
另外,曹操在識人和用人上也是高人一籌, 曹操去世後,給曹丕留下了大量的人才,這充分展示了曹操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而劉備比曹操就稍微遜色了一些,即劉備在死前搞定了諸葛亮,可以說是成功託孤,到也可圈可點。而諸葛亮就差的比較多了,到諸葛亮死後,甚至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地步。
總之, 曹操心胸開闊,俠骨柔腸,知恩圖報,有帝王之資,然曹操感念大漢對曹家的三世之恩, 他能代漢而未代漢,身負罵名,仍鞠躬盡瘁, 其中的滋味只有曹操自己知道, 匡扶漢室的想法已經滲入到曹操的的骨髓裡,這和他從小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既忠君愛國的思想,然時也勢也。曹操就是這麼獨特,就是這麼充滿魅力,總是讓我們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 真是說不完道不盡呵!!!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小夥伴兒我們下次再聊!
回覆列表
謝邀,東漢末年,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成為名義上的漢室忠臣,而此時袁紹勢大,加之袁紹好大喜功,多謀而寡斷,袁紹身邊謀士荀攸,許攸,郭嘉、許攸、辛毗、崔琰、王修、陳琳分分前後轉投曹操。其手下河北四亭柱僅剩的兩人張郃,高攬也因戰敗收人誣陷而轉投曹操,這才導致袁紹官渡之戰失敗。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曹操進爵魏王、行天子輿服儀仗;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王國太子。
而就是在曹操稱王這件事情上,時任尚書令的荀彧與曹操徹底決裂,不久抑鬱而終。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最親密的戰友對曹操稱王一事尚且不支援,何況下面其他忠於漢室的人。還有一點,就是曹操晚年沒有時間來代漢自立了,其一劉備漢中大戰大勝曹操,隨後關羽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明震華夏,曹操差點被迫遷都,而朝中漢臣也紛紛欲動,故而此時的曹操也沒有經歷來行篡位之事。
公元220年,孫權上書稱臣,並勸說曹操稱帝。曹操看完來信後,怒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由此也能看出曹操晚年還是很清楚當時的政治環境的,故而他說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及至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也沒有再進一步,而是把朝臣全都換成從魏國晉升上來的曹魏骨幹,為他兒子曹丕篡漢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也全了自己世為漢臣的美名,也回答了荀令君他此生奉漢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