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劇一場

    這或許跟其處事有關,老十三和李衛忠於雍正皇帝的,並且對鄔先生也是畢恭畢敬像對待主子一樣,而年羹堯則是耍心機眼,九子奪嫡還未分出勝負時年羹堯已經開始搖擺,有點像牆頭草一樣,這些其實憑鄔先生的智慧是可以看出的,只是不想說而已,也許點化了年羹堯,鄔先生也活不長了。

  • 2 # polityW

    《雍正王朝》是筆者非常喜愛的一部電視劇,其中鄔思道更是被當做了整部劇裡的一個神人,個人認為鄔思道不提醒年羹堯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尊敬。尊敬是人與人之間非常重要交往基礎。在電視劇中,十三爺是俠王一類人物,為人好爽,直來直去。而在劇中可以清晰感覺到十三爺對鄔思道多有好友之情,故從不藏拙,將心比心的鄔思道推心置腹也就在清理之中了;李衛就更別提了,從始至終都視鄔思道為老師、家主一般的人物尊敬著,並且李衛為人也機靈,更是被鄔思道喜愛,所以多次提醒並幫助。但是年羹堯不同,年羹堯為人高傲,自持文武雙全,可比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對鄔思道,他更多的是提防,反正如果是我,你提防我,我肯定也不會對你推心置腹啦。

    其二是地位的問題,在雍王府中,缺謀士,缺人才。而年羹堯進士出身,且隨康熙出征打過仗,可謂能文能武,也就是說其在缺人的雍王府中具有很大的話語權,也是鄔思道的潛在競爭對手之一,而十三爺無心機,李衛是家僕都非同行,故可以提醒幫助十三爺,可以幫助李衛,但是就沒必要幫自己的競爭對手啦吧。

    其三是雍正對年羹堯提防甚深。年羹堯多次做出出格事情,例如為了大將軍跑到八爺府,為了金錢屠了整個莊子。雍正雖然沒有重懲治,但是小心眼的雍正,肯定一直記著這事情呢。作為雍正的重要智囊肯定對雍正的心思瞭然於胸,故鄔思道肯定會遠離年羹堯的。

    其四個人認為電視劇中,年羹堯有些剛愎自用,目中無人。這種人勸他也沒什麼用,用句俗話講容易熱乎鍊鐵冷屁股。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 3 # 標掌櫃的生活

    鄔先生在雍正王朝裡面的角色,類似於歷史上的張良和劉伯溫,輔助得天下的人才。

    前期輔助雍正怎麼做事,怎麼計劃,盤算,從剛開始雍正沒有想法爭皇位耳濡目染的讓雍正有了爭皇位的決心。

    最後功成名就,主動辭去了任何職務,並且他也知道雍正防著他,所以就一直存在雍正能看的著的地方,並且樂呵樂呵的活得豈不自在……

    他提醒李衛和老十三,那就非常明顯了,電視劇裡說的很明白了。

    為什麼單獨沒有提醒年羹堯?

    首先,年羹堯在四爺府裡面屬於最出色的包衣奴才,不管是頭腦和才能,而且最初是非常忠誠雍正的,所以前期鄔先生沒有必要刻意提醒。

    其次,年羹堯成為封疆大吏,在這個時候他搖擺不定,如果鄔先生刻意和年羹堯搞好關係去提醒,雍正勢必會把他從心腹邊緣化,再說他也把握不準年羹堯是否忠心,不管年羹堯忠於老八或者忠於雍正,他提醒對他來說都沒好下場。所以說時機不對,也沒機會!

    最後,先說明白一下,年羹堯其實一直沒有謀反的心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自己看的太高了。鄔先生替田文鏡送糧,這次是個最好的機會,其實在這鄔先生已經隱晦的提醒了他,雍正難道不知道鄔先生送糧嗎?藉著鄔先生提醒一下年羹堯沒什麼不好,在者鄔先生也讓雍正知道他在替朝廷分憂,關鍵老年有點太不識趣,聽不進去。只要聽話還是能用。老年聽進去了一半,仗是打贏了,人是越來越膨脹,以致於最後誰也救不了!

  • 4 # 紅楓文史娛

    就劇論劇,不涉及歷史,因為歷史上,鄔思道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還是個謎。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提醒老十三是最直接的,因為他知道十三爺胤祥耿直豪爽,是個最講義氣、可以用生命來進行託付的人,用不著拐彎抹角,關鍵是,這麼多年共在雍親王府一起吃酒,一起下棋,一起謀劃,鄔先生本人和胤祥也早已成了莫逆之交,所以,看透雍正秉性的鄔先生,出於對胤祥的深切關懷和惺惺相惜之情,對他將來如何立於朝堂、如何規避風險做出了善意提醒。

    交心工作是在雍正奪取皇位,鄔思道向新皇辭行,十三爺在郊外送鄔思道離京時進行的。

    喝完餞行酒,鄔思道提起皇上要晉封十三爺為鐵帽子王一事,告誡胤祥,這個鐵帽子王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他一世平安。並語重心長地辨析說,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往,則是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此後,胤祥聽從了鄔先生建議,一方面自然是對四哥依然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也學會了與帝王的相處之道,謙虛尊禮,不僭越、不膨脹,成為雍正一朝既權勢顯赫、又深得皇上信任、不被皇帝猜忌的鐵桿親王,死後配享太廟,雍正親上諡號為"賢",並賜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他名字"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整個清朝臣子中唯一不避皇帝諱的人。

    接下來再說一說李衛。

    李衛、翠兒、高福三人是胤禛和胤祥兩兄弟在江南賑災時收留的,這三人中,翠兒是個女孩不去說她,先說高福,這兄弟其實品性也不差,後來雖然出賣了四爺,但並非出自本心,是被人灌酒後利用了,不得不就範,他的錯在於兩點,一是心眼小了些,嫉妒翠兒跟了李衛,李衛又放了外任官,而自己只能憋在府中當個管家;二是清醒後由於害怕沒能及時將自己犯下的錯誤告訴四爺,這倒也罷了,反而一再被要挾著出賣四爺,結果落得個飲鴆而亡。

    話題還是回到李衛這裡,李衛頭腦靈活,鬼點子多,但沒什麼文化,不過卻品性純良,知恩圖報,平素在雍親王府和鄔先生相處十分和睦,鄔思道一直拿他當小朋友看,很是喜歡。高福兒的死讓鄔先生感到很痛心很難過,他不想再看到李衛由於處事不夠謹慎小心犯下同樣的錯誤,做出不忠於四爺的事,所以才在李衛從陝西糧道任上回來以後,特意在高福的房間找到感懷傷心的李衛,拿高福的例子提醒他、教導他,讓李衛好自為之,不得不說,鄔先生用心良苦。

    歷史上,不管有沒有這段傳說,李衛後來都成為雍正最親近、最信任的股肱之臣之一,官拜總督,位極人臣。

    最後,說一說年羹堯,作為當初雍親王府經常走動的親近之人,又是平時照顧鄔思道最多的年秋月之兄,鄔先生為什麼就沒特意提醒一下年羹堯,讓他忠心護主、不犯錯誤呢?

    其實,不是鄔思道不想提醒,而是他早就看清了年羹堯的面目。他奉調進京,知道十四爺獲封大將軍王統兵徵西,心裡就打開了小九九,盤算著是不是康熙有意百年之後將皇位傳於十四子,便積極向八爺一黨靠攏,在京城裡到處亂竄,並由十四爺引領到八爺府拜訪。可是,他本四爺的包衣奴才,按理說回京須先到四爺府拜見自己主子,可他卻忙著串別家門子,走別家路子,偏偏忘了四爺這邊。

  • 5 # 布夫舟

    個人認為,鄔先生應該知道年羹堯面臨的是死局。無論年羹堯選擇怎樣做,他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李衛老十三和年羹堯的情況下不一樣。李衛雖然做事情有點違背常理,但是他在官場並沒有太多的仇人,也沒有貪贓枉法。最重要的還是他在雍正新政中並不是像田文鏡那樣得罪了大多數計程車紳和讀書人,在官場名聲是不錯的。更何況李衛還是非常敬重讀書人。在科舉舞弊案中,他還幫助了當時的清流領袖李紱,可以說清流的官員是不會為難他的。只要他一心忠於雍正,多半是能善終的。

    老十三就更不用說了。他原本就有俠王的名聲,在朝廷名聲很好。他的問題在於他位置太高,權力太重,鄔先生怕雍正忌憚老十三。只要老十三保持低調,一心辦事,善終也不是問題。

    年羹堯就不一樣了。首先來看看年羹堯這個人。年羹堯真正是科舉出身,能文能武的一個人。以年羹堯的才幹,是比老十三和李衛全面的。對於這一點是不得不承認的。老十三強在帶兵,但是為人比較耿直。李衛雖然辦事能力強,但是軍事才能一般,並且沒有讀多少書。但是為什麼年羹堯下場這麼慘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羹堯並沒有退路。

    年羹堯是因為能力強才被雍正重用的。為了拉攏年羹堯,雍正甚至讓年秋月成了自己的側福晉。但是在旁人眼中看來卻是正好相反的,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因為雍正的寵幸才平步青雲的,並不是他有什麼本事。

    特別是雍正讓年羹堯當上了大將軍,這可以說是斷了年羹堯了退路。因為年羹堯是漢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是不配的。現在他做著大將軍,是沒有人會服氣。可以說,年羹堯成了所有皇室宗親以及權貴子弟的敵人。

    不過年羹堯能力強,手段狠辣,很好的降服了西北的將領。但是問題在於他這樣做是仗著雍正寵幸的,別人不敢動他是因為有雍正。可是他在西北殺了這麼多人,處罰了這麼多的官員,不可能不被人事後報復。更何況他在西北打了勝仗以後,雍正給了他過高的禮遇,極大的增加了文武百官對他的怨恨。

    很多人覺得年羹堯是因為飛揚跋扈才被雍正處罰的。可是試想一下,假如年羹堯保持低調,他能夠倖免嗎?多半是倖免不了。

    畢竟他在西北的時候為了大勝仗,必須得這麼做。可是一旦這麼做了,必定會得罪許許多多的人。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年羹堯後來保持低調,難道別人能原諒他嗎?

    很多人會想只要年羹堯保持低調,雍正保住他,不就行嗎?可是年羹堯是是西北的大將軍,位高權重,只要他在這個位子足夠長,必定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試想一下,雍正會讓年羹堯長期擔任大將軍王嗎?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是沒有好下場的。年羹堯現在可以說就是這種局面。不管怎麼說,年羹堯肯定會被雍正削去權力。一旦年羹堯削去了權勢,之前他的仇人必定會報復他。所以說年羹堯是沒有好下場的。

  • 6 # 丶九世探花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一件事都能看出來,老四保老十四做大將軍王,換來的陝甘總督讓年羹堯做,結果年羹堯到京述職,直接去找老八他們去了,把老四都忘了,這種忘恩負義的人將來必是禍害!

    人家李衛都不一樣了,到京立馬下轎,步行去找主子老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什麼情況下需要補充孕婦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