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幻中詩

      溥儀是載灃的兒子,為什麼慈禧在臨終前不讓載灃當皇帝,而是讓三歲的溥儀當皇帝,並且還讓載灃當攝政王呢?作為一個正逢多事之秋的國家,讓一個三歲小孩來當國家領導人,那不是把國家往火坑裡推嗎?

      其實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而不立載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與她的家族葉赫那拉氏有關。載灃的嫡母(不是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也就是說溥儀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嫡孫子。

      再有當溥儀繼位後,雖然攝政王是載灃,但宮中實際權力在隆裕太后手中,隆裕太后是誰?她是光緒的皇后,但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她的父親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也是屬於葉赫那拉氏家族的人。

      慈禧太后其實不願意將權力交給任何人,但能立的人必須得是愛新覺羅氏,這個她改變不了,同時又得是與葉赫那拉氏很親近的人,那就只有載灃和溥儀兩人。

      相比於已經成年的載灃,三歲的溥儀當然更好控制,也更容易為隆裕太后掌政奠定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是載灃繼位的話,那麼就沒有隆裕太后什麼事了,換句話說,也就沒有葉赫那拉家族什麼事了。

      所以出於私心,慈禧太后就選定了三歲的溥儀為大清的皇帝。

  • 2 # 冷靜解讀

    因為光緒繼位時是以過給咸豐當兒子名義,和同治是同輩,載灃也是同輩,要選下一代才是傳承,但和光緒最近的就溥儀了,也有其他個別原因,不論什麼原因,慈禧沒有治國之才德,心中無國無民,只有皇權和享受,不管後世,才把清政府扔了,所以沒有選出和找個有擔當,可以撐起朝局的人,最終悲劇結果。

  • 3 # 宋安之

    按照清朝當時的情況來看,光緒死後讓弟弟載灃繼位的兄終弟及繼承方式其實更靠譜,因為清朝當時是危機重重處於風雨飄搖之際,自然需要一個年富力強之人成為新皇帝,來更好的面對當時的嚴峻局勢,更何況光緒壓根沒有兒子!

    可是慈禧太后為什麼對當時的局面視而不見呢,反而大費周章的讓載灃成為攝政王,又讓載灃三歲的兒子過繼於同治和光緒名下呢?

    因為慈禧太后的小算盤就是如果自己能夠挺過來,那麼可以繼續垂簾聽政,繼續掌握大權,因為小皇帝溥儀才三歲。

    如果讓載灃繼位,雖說載灃這個人老實聽話,但坐到那個位置上,因為皇權勢必要與自己起衝突,更何況自己虐待光緒,載灃這個弟弟心裡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萬一起衝突了,不方便自己以後掌權。

    所以慈禧太后的小算盤就是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新皇帝,使載灃感激自己,徹底將其綁在戰車上,將來不至於載灃因為光緒的事情找她的晦氣!

    同時這樣安排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光緒帝死後,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后還在,如果載灃繼位,隆裕皇后的身份多尷尬?

    所以選擇溥儀繼位,隆裕皇后自然是順理成章的升級為隆裕太后,這樣一來隆裕太后還可以壓制載灃這個攝政王,如果自己挺過難關,想要繼續掌握大權,到時候自然更方便了,簡直是一舉兩得。

    只能說慈禧太后這個實際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人太聰明瞭,權謀之術玩的是爐火純青,所以才安排了這種政治局面。

    但她太過“自我”,只想著如何繼續掌權,壓根不考慮當時的局勢,死後留下一個一團糟的政治格局,小皇帝年幼,攝政王載灃老實,並非雄才大略之人,隆裕太后更不用說了,不會權謀之術。

    所以清朝在慈禧太后死後僅僅三年便亡國,要怪只能怪慈禧太后太聰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 4 # 血祭軍鑑

    溥儀是載灃的兒子,為什麼慈禧在臨終前不讓載灃當皇帝,而是讓三歲的溥儀當皇帝,並且還讓載灃當攝政王呢?作為一個正逢多事之秋的國家,讓一個三歲小孩來當國家領導人,那不是把國家往火坑裡推嗎?

      其實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而不立載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與她的家族葉赫那拉氏有關。載灃的嫡母(不是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也就是說溥儀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嫡孫子。

    再有當溥儀繼位後,雖然攝政王是載灃,但宮中實際權力在隆裕太后手中,隆裕太后是誰?她是光緒的皇后,但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她的父親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也是屬於葉赫那拉氏家族的人。

    慈禧太后其實不願意將權力交給任何人,但能立的人必須得是愛新覺羅氏,這個她改變不了,同時又得是與葉赫那拉氏很親近的人,那就只有載灃和溥儀兩人。

    相比於已經成年的載灃,三歲的溥儀當然更好控制,也更容易為隆裕太后掌政奠定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是載灃繼位的話,那麼就沒有隆裕太后什麼事了,換句話說,也就沒有葉赫那拉家族什麼事了。

    所以出於私心,慈禧太后就選定了三歲的溥儀為大清的皇帝。

  • 5 # 當年的你

    載灃,愛新覺羅氏,生於1883年2月12日(清光緒九年正月初五),卒於1951年。

    載灃其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親王,八歲喪父,承襲醇親王爵位。母親則是慈禧太后的胞妹葉赫那拉氏,咸豐帝是其伯父,同治帝是其堂兄,光緒帝是其胞兄。說到這裡,你們心裡是不是更加好奇,家室地位這麼顯赫,為什麼慈禧會不選載灃當皇帝,而是選擇其載灃幼子溥儀為帝呢?

    其實慈禧不選載灃為皇帝是必然的,接下來我們就一點一點的揭開謎底吧。

    一方面因為載灃性格軟弱,忠厚老實,不善於交談,做事優柔寡斷,慈禧就是看中這點,而且在觀察近親之中也就載灃好駕馭,肯聽話了,所以就選載灃為攝政王。在這裡有人就會有疑問了,這麼方便控制的人,慈禧為什麼不直接選擇載灃為皇帝,更方便控制呢?其實不然,如果讓他當皇帝,處理國家大事,以他的性格,則決難勝任,而且慈禧也怕載灃掙脫的控制,畢竟載灃二十五了,也有自己的想法,還不如選擇載灃的幼子溥儀為帝,載灃為攝政王,從旁輔佐,而慈禧本人準備繼續垂簾聽政。

    另一方面載灃自己不想把自己推在世人面前,而且在當時繼承過爵位的人是已經失去儲備儲君的資格了,主要他自己也沒有野心,當攝政王已經讓他十分苦惱和憂慮了,不僅要承受朝堂帶來的壓力,還要維護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統治。所以說他完全沒必要去爭這個帝位。慈禧也因為這些原因而不選擇載灃為皇帝。

    總之慈禧為什麼不選載灃為皇帝,在當時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實為理所當然。

  • 6 # 明月談歷史

    歷史上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長達47年之久,在慈禧掌握朝政47年之間,一共經歷了三次垂簾聽政,共熬走了兩位年輕的皇帝,同治帝和光緒帝,並在逝世之前立當年三歲溥儀為皇帝。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的親生母親。1852年透過選秀入宮,幸得咸豐皇帝的寵愛,入宮後被賜號蘭貴人,後冊封為懿嬪。為咸豐皇帝生下了唯一的一位皇子,載淳。此時的中國正在經歷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帝由於體弱多病,加之操持政務,身體早已不堪重負。186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咸豐帶領家人逃到熱河,並於次年去世。這之後慈禧便開始了其長達47年的執掌朝政大權,三次垂簾聽政。

    同治帝

    咸豐死後,其唯一的兒子載淳即位,當年的載淳才剛剛不滿5歲。由於咸豐死前交代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他們為贊襄政務王大臣,來輔助同治皇帝。又將兩個代表皇權的印章“御賞”“同道堂”分別交於慈安、慈禧的手中,以此來將皇權牢牢掌握在手中。此時,慈安、慈禧一同進行垂簾聽政,輔助同治處理日常朝政。

    一直到同治帝17歲時,兩位皇后覺得此時的皇帝有能力自己親政了,便捲簾歸政。但是慈禧卻以母親的身份總是干涉其親政,使得年輕自負的同治帝無法忍受其母親的所作所為,但卻又不敢向其說出來。就這樣又過了兩年後,年僅19歲的同治帝患了當時無法醫治的天花,同年駕崩。

    《四朝佚聞》中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雲天花,或雲內毒,而醫藥不能盡合。

    光緒帝

    同治帝駕崩後,由於其結婚後並無子嗣,慈禧便在皇子、皇孫中挑選可以繼承帝業的人。下面我們來捋一下同治帝和光緒帝的關係。同治帝載淳的父親是咸豐皇帝奕詝,光緒帝載湉的父親是醇賢親王奕譞。奕詝為道光皇帝第四子,奕譞為道光第七子,所以同治與光緒的父親是親兄弟,從父親這邊算,他們倆是堂兄弟。並且光緒是自己親妹妹的兒子,所以便選擇了當時年僅三歲的載湉。

    光緒當時三歲的小孩子,連說話都不會呢,還要親理朝政?所以慈禧理順其自然的又執掌了朝廷一半的大權。1881年慈安逝世,這樣慈禧便獨掌了大權。在此後光緒帝在位的38年間一直親理朝政,1908年光緒帝駕崩。這時的慈禧也已經病入膏肓,所剩時日不多,他便只能再立新帝。

    攝政王載灃

    由於光緒帝和同治帝一樣,並無子嗣。所以慈禧只能另尋新人。當時的軍政大臣都勸慈禧說:“載灃已成年,可以委以重任,應立其為皇帝呀!”慈禧便回答“你們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可是如果立他為皇帝,那同治帝就是要絕後了啊”。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傳宗接代這個理念,認為無後就是對祖先的大不孝。同治、光緒、載灃是平輩,如果載灃即位那同治和光緒就代表著要絕後了。所以並沒有立當時已經成年的載灃。而是立載灃兒子溥儀為帝,這樣也就名正言順了。

    結語:所以慈禧沒有立載灃也是出於對祖上盡孝的原因才並沒有選擇當時的載灃為皇帝,但是卻立他為攝政王,輔佐小皇帝。這也是把實際權力都交由了載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薛姨媽這輩子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