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快樂的成長日記
-
2 # 聶小護育兒記
打罵這種教育是百分百行不通的。
經常吼孩子帶來的危害:
1、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缺陷,管教孩子不是靠吼的,你越吼他他越不聽話。
2、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產生一生的陰影。傷口也許會隨著時間癒合,但是傷疤會隨時提醒他,被刺的時候有多痛。
3、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變的唯唯諾諾,膽小怕事。最後變成只會討好別人的可憐蟲
4、孩子沒有安全感,被吼傷害的孩子內心充滿著恐懼,總是莫名其妙的擔心,許多不會發生的事情。
父母的脾氣和性格,是關乎孩子一生的大事兒,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人格,爸爸媽媽們,遇事兒一定要忍一忍。
-
3 # 江城郭子
30多歲在父母的眼裡也是孩子,絕對不是抬槓。你所說的孩子具體是多大一定要寫清楚,因為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教育方式肯定是不一祥的。5歲以內的孩子不管犯了什麼錯誤絕對不能打,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不怕打的,打了也不張記性,有些倔強的孩子怎麼打都不服軟,比如我家的熊孩子。並且孩子太小也不禁打。但是絕對不能不管,可以在言語上適當的訓斥,讓他知道做錯了就可以了。再大一點的孩子,因為更加懂事了,有對錯以及善惡之分了,這個時候也有心計了,明智錯誤而為之,屢教不改,就應適當來點小暴擊了,並且應該告訴他錯在哪裡,為什麼要打他,總之無論是言語上的訓斥還是身體方面的懲罰都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教育他正確的思想觀念。
-
4 # 小不點日記
孩子喜歡哭鬧,是因為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打罵的方式行不通。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看到不熟悉的、不瞭解的事物,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
所以,在家裡,孩子會爬高上低,你覺得危險的事情,他都要去嘗試一下。外出時,孩子看到玩具、零食就要你給他買,看到別人手裡的東西就想要。
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很失望,內心感到挫敗,就會透過哭鬧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孩子還沒長大,不可能像我們成人一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父母要試著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予關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透過打罵的方式來強迫他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打罵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還會讓他內心覺得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經常打罵孩子,可能會讓他變得膽小怕事,也可能會讓他變得跟你一樣、選擇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無論哪種,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愛與認可。只有給予孩子較多的關注、尊重和理解,讓孩子內心感到溫暖、有安全感,他才會更願意配合父母、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犯錯不可避免,作為父母,要允許並接納孩子犯錯,再跟他一起改正錯誤,這樣孩子就能在犯錯中不斷成長。
-
5 # 雲彩教養筆記
孩子總是喜歡哭鬧,打罵管教方式有用嗎?
孩子哭鬧肯定是有原因,沒有哪個孩子不可能沒有原因地哭鬧,打罵也是肯定沒有用的,只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破裂。
隨著孩子的越來越大,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不好管了,越來越不聽話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其實,我想說不是孩子的問題,是我們對孩子瞭解的太少。
無論孩子多大,每個哭鬧孩子背後,都是藏著一些我們未曾發現的問題。
我們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哭鬧行為,卻不曾真正的瞭解孩子,就像有人為了培養孩子的規律的作息時間,總是定點的餵奶,當嬰兒因為飢餓而急得哇哇大哭時,有人可能會告訴你時間還沒到,試問有人看到過孩子那哭鬧下面的的恐懼和絕望嗎?
再有在農村,甚至有老人把嬰兒的手和腳都綁得嚴嚴實實的,因為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亭亭玉立。
今天,雖然我們都好了很多,不會這麼愚昧,但是對孩子的不瞭解,出於愛,給孩子帶來的一些傷害不亞於此。
今年,我的兒子也快7歲了,我也曾與兒子經歷種種的衝突,我也是一名在職幼兒教師,見過各種各樣的孩子,我想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穫,孩子不聽話這背後,其實,都藏著一個我們不曾理解的成長的秘密。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提出了一個“精神胚胎”學說。他認為一個是兒童的發展存在關鍵期,即敏感期。
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天賦能力在適應環境種的自然表現,即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具有潛在生命力的。孩子就像一顆培育良好的種子,它註定會長成一棵蒼天大樹。 但我們需要為這顆種子提供生長適應的土壤,水,空氣等外部環境。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潛力,我們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孩子能發揮出它最大的潛力。
這樣的環境是是自由的,需要家長和老師用愛作為潤滑劑去滋潤它。 如果孩子不能自由很好的發展,這就是會表現在出一些列的障礙。即我們看到的那些問題。
孩子的發展存在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對環境中某件事物的感知極其敏銳而產生無法抗拒的衝動,而且相應器官的機能也極速發展的時期。
蒙臺梭利認為當環境阻礙了兒童的某種敏感期的發展時,孩子就會表現出一種反抗情緒,如發脾氣、抵制等。
這就是我們看到孩子不聽話。 比如當孩子能夠獨立行走的時候,大人和孩子的衝突就開始了。 孩子能夠在陡峭狹窄的樓梯爬上爬下1個多小時,如果你抱她走,她甚至會看到樓梯就會尖叫,暴跳如雷。
這背後的原因是她想自己爬樓梯,這是一個孩子剛學會走路,帶給她行走的樂趣,如果我們瞭解,就不會去指責孩子“不聽話”,甚至有時,面對孩子無理的哭鬧大人會感覺到莫名其妙。
大人在於孩子打交道中,變得自我為中心,不是自私自利,而是自我為中心,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來影響孩子的一切。我們以愛的名義也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個性。
所以,蹲下來,去真正的瞭解一下孩子,也許,哭鬧,他只需要媽媽的一個擁抱而已,如果真的無計可施,你就抱著孩子,對孩子說“我愛你”,孩子會立馬冷靜下來。沒有愛,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可以試試看。
回覆列表
對父母來說最頭痛的事情是什麼?肯定是孩子的哭鬧啊!
辛辛苦苦把孩子生下來,到後面才發現更加辛苦的在後頭啊!小孩就是皇帝,什麼事情都要遷就著他,一有不開心的就哇哇大哭,哭到你頭都要炸開。
所以很多父母經過長期的“作戰”,都總結了一套自己應對孩子哭鬧的方法。
不過大多數父母的方法還是離不開兇孩子這個套路。只要孩子一哭鬧,父母就會給孩子一個兇狠的眼神,再不行就臭罵兩句。
雖然這樣的方法好像還挺管用的,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孩子的哭聲可能停止了,但是內心的傷害會成倍增加啊。
其實,除了這麼粗暴的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採用一些溫和而有效的方法的。
第一:孩子可以哭鬧
每個人都有生氣、難過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大人或許知道用運動、消遣、抱怨等方式宣洩,但孩子不知道要如何表達,也不知道該如何發洩,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只會哭鬧。
所以我們要把孩子哭鬧的行為視為常態,而非抱怨,“怎麼又在哭了!”,有了這個認知和心態,不管面臨任何情境,都可以採用正面的心態去處理孩子的哭鬧與失控。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只有發洩情緒的方式,會不會影響到他人而已。孩子當然可以哭鬧。但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如何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正確的宣洩情緒。
當孩子哭鬧打媽媽時,請跟孩子說:“你打媽媽,媽媽好痛喔。不可以打我,不然你搥枕頭好啦!” 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大哭大叫,請跟孩子說:“你這樣大叫會讓別人不舒服,走,我陪你去沒有人的地方哭。”
第二:不要在孩子哭鬧時講道理
當負面情緒掌控行為時,只會讓人感覺煩躁與激動,此時的我們,耳朵是關起來的,聽不進任何道理。然而,當我們對著正在哭鬧的孩子講道理時,若孩子的反應是不想聽、沒在聽或頂嘴,只會讓我們更加生氣而已,所以,何必白費唇舌呢?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道理,當下只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就好。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一句神奇咒語:“我陪你哭完。”來安撫孩子的情緒。這句神奇咒語有兩個意涵:「同理」與「陪伴」。
父母同理孩子可以有負面情緒想要宣洩,而且讓孩子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會一直陪伴著你。當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理解,與願意陪伴自己時,很快的就可以從哭鬧中平復情緒。
第三:“換手”,“離開”與“沉默”
除了孩子的情緒,父母的情緒也不能忽略。當我們用負面情緒面對孩子,只會被情緒綁架行為與言語。當你怒氣衝衝、一觸即發的時刻,很有可能言行失控,不管是打罵、威脅或羞辱孩子,往往會造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更加破壞了親子關係。大人的價值,在於比孩子更懂得情緒管理。
當我們自知正處於暴怒狀態,面對孩子哭鬧時,可以“換手”,“離開”與“沉默”。
“換手”,就是請另一半或他人處理孩子的狀況。
“離開”,意即遠離是非之地,等情緒平復之後再回來繼續溝通。
“沉默”,則是當沒有人可以換手或當下無法離開孩子時,至少可以選擇沉默,不要隨著孩子的哭鬧起舞,請自行調節呼吸與情緒,等冷靜下來再做反應。
父母們都學會了吧,下次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就不要再一味地以暴制哭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