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奶爸說帶娃兒

    不要放在心上最好。

    第一、五歲半的孩子知道錢是個什麼東西嗎?估計不會有什麼明確的概念。因此,對於錢的敏感程度遠沒有家長這般敏感。不要被自己“見錢眼開”的樣子嚇到孩子。

    第二、這麼小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偷。盲目的給孩子“貼”上一個偷的名聲,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好處。

    第三、模仿成年人,這個行為我認為是一個孩子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她的目的就是要用錢去購買某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們的心裡面並沒有那麼多的成人世界的概念。

    第四、是不是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孩子想要某種東西,老人當時直接拒絕了呢?但是,孩子卻一直記在心中。這個可能才是我們解開謎團的鑰匙。

    第五、要用孩子的視角去與其溝通,這樣她就可以說出原因。然後,因勢利導來心平氣和的做出引導。

    誰沒有在小的時候在未經家長同意,私自做過一些過分的事兒呢?如果,你現在去問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回答十有八九就是不記得了。因此,問題可以透過合適的方法解決。這個事兒,就讓他忘了吧!

  • 2 # 豆小米媽媽說

    女兒今年五歲半上學前班了,前幾天偷了我媽媽100塊錢,我應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首先,說一下,對於小孩子,可能還不懂得“偷”的概念。

    她或許認為自己只是拿了外婆或者奶奶100元錢,你和孩子好好談一下,問問孩子拿錢要做什麼呢?

    說一個真實的事情,我一朋友姑娘上幼兒園中班,有天早上去幼兒園時候,悄悄從朋友錢包裡拿了一張百元大鈔。媽媽不知道,孩子拿著錢去幼兒園送給小朋友了。第二天下午老師電話通知朋友去幼兒園,原來是接受錢的小朋友把錢給自己的媽媽了,那位媽媽也嚇一跳,問錢從哪裡來的,孩子如實相告。

    於是孩子媽媽去找老師,老師呢也把我這朋友叫過去,老師說問問孩子,別生氣,別焦慮,事情沒有那麼壞,孩子還小,不知道。

    後來朋友詢問孩子,孩子開心的給媽媽說,自己看媽媽錢包在桌子上放著,裡面有很多錢,就想著給好朋友送一張。因為自己給好朋友說,媽媽帶她去好吃的,買好玩的玩具,好朋友說自己媽媽沒有那麼多錢。於是,想著送給好朋友就可以去吃好吃的,好玩的。

    兩位媽媽哭笑不得,老師也被孩子的說法逗笑了。小孩子這是表達自己的友誼,互幫互助啊。小孩子小時候的思維很簡單,拿自己家人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東西,媽媽的就是自己的,所以拿家裡人的東西就不打招呼,這一點,我們在物權建立時候就要給孩子講到,多叮囑。不能混淆,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讓孩子物權意識淡薄。

    因此,你也不要焦慮,和孩子談談心,孩子拿這錢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需求呢?針對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其次,自己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和家人說一下同樣不要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孩子就是拿了一百元錢,我們不能認為孩子是小偷,這麼小的孩子就偷東西了,這怎麼了得,有了類似的想法,孩子往後犯錯,都會想到自己被這樣評價,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好,容易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在犯錯中成長,同時我們要透過這件事,找到自己和孩子相處中遇到的問題所在

    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犯錯不可怕,沒有誰是不犯錯的,在犯錯中成長,在糾錯改錯中發現教育問題。

    孩子為什麼會去拿奶奶或者外婆的錢呢?是不是孩子認為和老人關係比較好呢?小孩子嘛,誰和自己親近,就願意和誰多待在一起。

    我們在養育孩子時候,要多和孩子溝通,陪伴,閱讀,和孩子談心,增近和孩子的關係。

    因此,不要認為這件事就是壞事,反而感謝這件事情的出現,讓我們認識到教育孩子中的不足。

  • 3 # 雲彩教養筆記

    5歲半偷了100塊錢怎辦辦?媽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關鍵。

    偷錢這件事一定要嚴肅的看待。

    當然,不能給孩子定義為”偷”這種概念。但務必要讓孩子明白這是個嚴肅的問題。

    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寶貝是不是有什麼特別想要買的東西,又不敢告訴姥姥,如果是這樣的話,下次一定要告訴媽媽,媽媽一定給你買。

    但是,你悄悄從姥姥那裡拿錢是不對的,姥姥會很擔心,以為錢被其他外面的壞人給偷走了。”

    如何說,媽媽的態度很重要,既要堅定也要和善,讓孩子感受到愛和被尊重,再說原則性的問題。

    5歲多孩子,對偷錢沒有概念,但要讓孩子明白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在這年齡的孩子,大多是自尊心比較強的時候,可能有了自己的一點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其實,人性裡本能都有喜歡不勞而獲。

    她可能不想告訴姥姥,但又特別想去得到某樣東西,或者,她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姥姥沒有同意買,所以,做出了這種舉動。

    孩子只想要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還不會想自己做這樣對不對的問題,也或許只是把它當玩具,悄悄拿來玩玩而也,所以家長這時的引導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為的,這也是個教育的契機,讓孩子明白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這個很關鍵,絕不要讓孩子體驗到”悄悄拿”是一種美好的體驗。

    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為孩子建立一個有愛,溝通良好的環境。

    孩子出現偷拿這種行為,如果孩子不是把它當遊戲玩的可能性,那就是孩子很有可能處在一種溝通不順暢的環境裡,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結果。

    長期不能表達自己,壓抑自己的想法,姥姥或媽媽不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孩子很多想法長期有沒有被滿足。

    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是我們給它創造的一個環境的對映。平時,去商店,買東西儘量尊重孩子的想法,畢竟給孩子的東西,他自己說了算,不要強加太多我們大人自己的想法。

    每個問題行為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我是一名在職幼兒教師,6年親身養娃實踐,關心關注噢❤️

  • 4 # 鐵樹媽媽

    對於幼兒行為的定義需要很謹慎諾丁斯的名言:要在符合事實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動機。

    有的時候可能孩子的行為和我們以為的不一樣,而我們的定義可能傷害到孩子。

    所以要確定一下孩子到底是偷了100塊還是隻是拿走了100塊。

    又或者說他需要這100塊錢有很特別的用處,那個用處可能是出於他的善意。

    還要確定一下,孩子知不知道什麼是偷的概念呢?

    錢是放在哪裡被孩子拿走的

    奇葩說六,黑子的說了一句話:讓一隻貓看著一條魚,是貓之過魚之過還是你之過呢?

    如果錢沒有收起來隨意放置,被好奇的孩子拿走了,這並不能責怪孩子。別對孩子冠上“偷”的名義。

    如果錢是收起來的還是被孩子拿走了,可能情形有三種個:

    1、孩子愛在家裡翻找東西,看到錢知道可以買東西就拿走了,不知道需要告知家人。

    可以告知孩子沒有經過同意拿走家裡的錢是會讓家人誤會的。需要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問家人要錢,但不能自己拿。

    也可以給孩子保管一部分他自己的壓歲錢,五六歲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有金錢觀了。

    2、家長對孩子碰錢這事特別焦慮,不喜歡孩子拿錢,總是揹著孩子把錢藏起來。孩子的好奇心被更大程度激發,當發現有機會可以拿的時候就會拿走。

    讓孩子擁有正確的金錢觀需要家長自己有正確的觀念,不必要對孩子碰錢這件事情緊張,甚至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認識錢的作用,並告訴孩子需要買什麼可以請父母給錢。

    3、家長很限制孩子買東西,經常不願意給孩子買喜歡的物品。知道錢的購買能力的孩子會對錢產生擁有的渴望,一有機會就會把錢收集起來,可能還會拿去買東西。這種最容易被家長定義為偷錢。其實孩子自己只是覺得,你不給我買我自己拿了錢去買,他對自己拿錢這件事情是不是“偷”根本沒有概念。

    平時對於孩子的一些小需求可以儘量滿足,不讓孩子產生匱乏感,孩子就不容易對金錢有很強的佔有慾望,不會造成家長認為的“偷”錢的行為。

    只要問明白了孩子他拿走錢的原因經過就針對性的去引導就可以糾正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孩子做出一些家長覺得不能容忍的事情只是因為他

    們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好,歸根結底還是家長需要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下功夫。

    遇到這種情況,都不要急於責罰、定義孩子,要先弄清楚孩子行為的原因。

    五六歲的孩子如果因為這些原因被家人扣上“偷”的帽子,甚至遭受家人的譴責和教訓,有可能對他的內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孩子可能會否定自己的人格。

  • 5 # 上帝關了一扇門

    不要用“偷”字。

    錢對大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東西,但對孩子來說和拿一塊餅乾,一個玩具沒多大區別。

    我家孩子大概6.7歲時候,有一次我發現她偷偷拿了我50元錢,買了很多零食給小朋友分了,當時教育了一番,以後沒再發生過類似事情。

    為什麼說這個問題家長不用如臨大敵呢?更不能上升到品質問題。因為我家孩子上大學了,有一次和我聊天,說:“媽媽,你們家長是不是都認為小孩偷拿家裡的錢就很嚴重,就學壞了?我們宿舍四個人小時候都拿過家裡的錢,因為在我們小孩意識裡,拿錢和拿家裡的水果零食一樣,我們認為很正常。”

    所以,家長應該教育孩子,錢是不能隨便拿的,要得到大人的允許,更不必為這個質疑孩子的品質,他們想不了那麼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生活大爆炸》在第12季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