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biaoliang

    放屁,沒調查亂髮言,今年持續性高溫,很多水稻減產已成定局,何來個1700,你可能又是一個炫富的吧!當農民沒這麼下賤,不要靠畝產浮誇來找回自信,這樣會害死人的。

  • 2 # 致愛音樂

    別忘了毛主席那時候領導人民建了多少水庫!這些水庫起了關鍵作用!水庫很重要,大壩也很重要!還有地理環境的因素!

  • 3 # 榆樹錢11

    “三靠”

    一靠,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科學育種,科學種植,科學施肥養護。

    二靠,天時地利。農業生產發展時至今日,還要四分靠人,六分靠老天爺幫忙,風調雨順,氣候適宜,光照充足還是必須的!

    三,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農機補貼,良種繁育補貼,化肥農藥補貼,糧食收購保護價,土地補貼………

  • 4 # 新農實在人

    首先感謝誠邀,今年水稻在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水稻單產創歷史新高,畝戶高達1700斤左右。是因為智慧的勞動人民利用了科學種植技朮,種植了本地適宜的水稻新品種,以及合理的病蟲草害的防治等田間管理技術。再加上施用了適合當地土壤的測土配方肥,但是適時收割更重要,所以才會使一些地方的水稻達到了1700斤左右的高產,獲得了非常喜人的水稻大豐收。談談你對此事是怎麼看的,歡迎下方評論。

  • 5 # 新農人老周

    水稻畝產達到1700斤左右,屬超高產試驗示範田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選用優良超高產雜交水稻品種,

    超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必須具有:分櫱力強,植株緊湊,莖杆粗壯,穗大,粒多,粒重。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雜交水稻品種,一般淮河流域作一季中稻選擇y兩優系列較好。

    二,培養壯苗

    培養壯苗,採取二段育苗較好。在春分後泡稻催芽下田,用小拱棚塑膠薄膜覆蓋增溫,在秧苗三葉一心後,移栽秧田培養壯苗叫二段育苗。

    三,施足底肥,增施矽肥

    一般畝施尿素10-15公斤,複合肥25-35公斤,矽鎂磷肥50公斤。水稻較喜歡矽,增施矽鎂磷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水稻莖杆粗壯,葉片增厚,增加結實率,增加千率重,一般畝增產20%以上。

    四,田間管理:

    病蟲病,預防水稻紋枯病,白葉枯病,預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三化螟害。

    移栽,一般採用寬行距移栽,以利於通風生長,一般畝栽1.2-1.6萬穴,株距17-20釐米,行距28-30釐米。

    在水稻栽秧7-10內,秧苗成活後,畝施5-8公斤尿素,即提苗肥,促使秧苗早分櫱,增加有效分櫱,增加產量。

    水稻田利用寸水管理,以利於水稻早分櫱,有利於水稻秧苗生長。後期,在水稻揚花灌漿後,要及時放水控田,放水控曬田,能使水稻根系發達,莖杆粗壯,抗倒伏,增加產量。

  • 6 # 三六五平凡之路

    最近南方都在搶收水稻,水稻是南方主打糧食作物,所有南方人都喜歡吃大米,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個時候,南方農民最最希望看到的是水稻豐產又豐收。

    題主說水稻在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水稻單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高達1700斤左右,這真是個值得慶祝的時刻,真為你高興。看來今年水稻是超額豐產啊。

    可以我們當地種水稻沒有這麼好的產量,就是畝產1000斤就謝天謝地了。再收割稻穀的時候因為是丘陵地帶,水田都是不規則的小塊,根本不能機械化操作,都是靠人工粗放型的種植,也是最原始的種田模式,就是一千斤也是增產的了,我記得小時候的時候還是畝產七八百斤,已經增產了。我們收割水稻全靠人工一鐮刀一鐮刀的割,因為怕熱都是三更半夜就起來去割,割完剛好太陽出來,我們回家做飯吃早餐,好辛苦的。

    如今一些地方畝產1700斤,給了我們些啟示,種植水稻也要跟上時代了:

    1、種植水稻要相信生物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水稻種子的升級換代培育,可以說袁隆平老先生為了全世界水稻種子的發展鞠躬盡瘁,如今九十多歲了,還在不斷對種子技術推陳出新,真是我們新時代的好榜樣。要想提高水稻產量,要用好的高產適合當地種的水稻種子,只有種子好了,才有可能高產。

    2、水稻種植也要機械化、現代化,科學管理。把水田管理好,用科學的手段耕種,現代化的施肥、打農藥、水稻日常檢測、病蟲害防治等等。

    3、提高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農民只有積極性起來了,他才原來種植,比如水稻價格長了,產量高了,農業種植水稻補貼提高了等等政策的實施,都有利於水稻產量的提高。

  • 7 # 朱運其

    南方農村水稻單產每畝1700斤,多麼讓人驚訝的數字,應該是一季稻吧。能有這樣的收成應該滿足下列因素:1,優良的品種,2,肥沃的土壤,3,滿足水稻生長所需要的元素,4,充足的水源,5,精細的田間管理,6,科學收割,顆粒歸餐。還有一點很重要,沒有自然災害的破壞。如水災,冰災,風災,地震,蟲災等。

    總之,種田需要知識,需要科學,還需要老天爺幫忙,糧食方可穩產高產。

  • 8 # 下雪天愛

    五年前,本人種植參與的單季水稻種植高產示範,皖東南丘陵地區畝產(666.7平方米)1470斤,但一直以來,本區域內的產量很難突破1150斤。所以,區域性、小面積的高產,和品種、土質、管理水平、老天爺的眷顧都有關係,並不能說明什麼。

  • 9 # 小狼快跑666

    1、病蟲害的有效控制。病蟲害對農作物的產量影響會非常的大,一旦把病蟲害控制住了,那麼增產也就自然的事情。 2、新的種子的出現。既然是創了新高。有可能是袁隆平袁老師有新的改良品種的突破,每一次的進步,都是袁老師團隊的默默付出,所以這一次創新高有可能有這方面的因素。

    3、新的科學技術的輔助。現在很多地方的糧食生產基地都是旱澇保收,再加上高科技技術的輔助,比如養料、空氣,Sunny時長,溫度等因素的控制,致使水稻的產量增產。隨著科技的發展,雜交水稻技術的突破,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好訊息的傳來,感恩

  • 10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一些地方”的水稻單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高達“1700斤”。您說的“一些地方”是那些地方?畝產高達“1700斤”有多大的面積?有幾畝地呢?

    就以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技術以及推廣程度來說,農村的水稻種植畝產超過1400斤就已經算是高產了。比如說遼寧的一些地區,比如說南方的一些晚稻種植區,都有一定的畝產超過1400斤的豐產性。只不過,能夠常規種植的情況下超過1400斤的單產就已經算是最高產了。

    雖然說目前南方的雜交水稻有著比較好的豐產性,但是受國內的種植技術、肥料利用率以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因素影響較大, 在常規的種植中並沒有把豐產的特性表現到極致。因此,題主說的這種畝產1700斤的高產地塊,不用懷疑了,就是一些地方和企業搞得高產建立地塊。

    這類高產建立地塊能夠達到的高產程度,對現實的農業生產沒什麼實際的指導意義。超密度種植、化肥的過量施用,可以說十個高產建立地塊能有八個在成熟後不倒伏就不錯了。而且,這類高產建立的示範在南方比較多。可以說,這些所謂的高產建立就是某些人制造的噱頭來博取眼球的做法。

    如果您想透過這類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水稻產量,您肯定哭都來不及。否則的話,這些所謂的高產建立技術早就推廣了。您也要明白,畝產1700斤現在還是不現實的,不要被一些人的不負責任的說法給矇蔽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抑鬱症是小事,沒必要小題大做看醫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