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84153454329

    讀了魯迅的《端午節》,給我的感受挺多的。

      《端午節》這一篇文章寫的是教員們為維持日子而硬著頭皮去領薪水的問題!其中,文章特別刻畫了方玄綽這個教員在那個時代怎樣困難的領工資,可是,到最後也沒能領到,過端午節的時候也沒有錢買東西!他就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這個時代的教員們窮困潦倒,窮到無米下鍋的地步。他們認認真真地教了一群群學生,付出了那麼多卻沒有關得到任何回報!當然,如果在當代經濟這麼發達的社會里,做任何一點東西都衝著利益而來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想象得出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是多麼可悲呀!再回頭看一看,他們是生活在那個年代,他們都已經任勞任怨的奉獻到這樣的地步了:家裡沒有米,要向親戚借錢買米才有飯吃,並且他們的親戚也沒有錢借給人了,因為他們已是那種情況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這都是政府拖欠教員們的工資的緣故。

  • 2 # 瑋博2

    在端午節和六一兒童節的假日裡,老師讓我們看了一本書,那就是我們華人猜想 的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 3 # 傾城暮雪1111

      昨夜子規聲啼催,今朝汨羅帶淚歸。

      《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含悲。

      屈原,這位本欲厲治革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諂害,終未被重用,且橫遭流放,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迴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羅江。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著他的心肺,空懷著滿腔的報國志而無法施展,他的苦悶可以想見,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選擇。

      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民,不僅免去了農業稅,還有了糧食補帖.從農民的笑臉中,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偉大的詩人屈原若在,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政治昌明,祖國昌盛,一定會重寫《離騷》將其詩句改為:"長欣喜以歡呼兮,興民生之多光."

      祖國正向富強邁進,人民正向小康飛奔.欣逢這樣的盛世,汨羅江不再嗚咽,歡快地向前奔流著……

      每到端午節,偉大的詩人屈原,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歷史反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奶奶和鄰居兩人看孩子,孩子不幸過世,是誰的過錯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