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墨淺白

    曹操針對如何處理呂布為什麼要聽劉備的話呢?曹操這樣做一箭三雕!

    曹操對劉備既想用其才又怕他野心太大不好控制。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爾”,可見曹操很看重劉備。此時劉備新附,曹操問劉備意見自然是顯的尊重劉備,與讓其歸心。

    曹操難道不知道呂布是什麼人嗎?當然知道!曹操問計劉備顯然是奸雄本色,既是考驗劉備也是給劉備挖坑。劉備如果說呂布可以活,那麼顯然是對曹操包藏禍心的,以呂布的性格,絕對不會對曹操忠誠,不死必然是禍害。這是考驗劉備的忠誠度。劉備如果說呂布必須死,那麼呂布曾經轅門射戟對劉備有恩,而且劉備以仁義之名行走天下,知恩不報必然會被人唾棄。這也曹操給劉備挖的坑。

    曹操就算猶豫呂布的死活,為什麼不問自己謀士的意見,反而問劉備呢?天下大亂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資源,打敗呂布不難,難的是收服呂布的軍隊。呂布的軍隊,曹操肯定是要收編的,但是這裡面肯定有對呂布有感情的人在。如果殺呂布的意見出自曹操內部,那麼日後難免會有嫌隙。但是此話從劉備嘴裡說出來以後,呂布的部下既不會去投靠劉備(以張遼和項羽的關係,張遼投靠劉備的機會更多),同時減少了收編呂布部下的道德阻礙。

    曹操問計劉備,奸雄本色而已!

  • 2 # 密探零零發

    曹操一個梟雄,絕對不會對劉備言聽計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英雄所見略同,還有就是對劉備的考量和利用,是一場無聲無息的對決。

    正是因為英雄所見略同,所以曹操才就處理呂布的問題,聽從了劉備的意見,曹操和劉備都是聰明人,深知呂布是一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之人,此人不可用。曹操之所以要問劉備,看似是明知故問,實際暗含著曹操的諸多考量,是一場無聲無息的對決。

    一、曹操徵詢意見,是對新人劉備見識的一種試探和考量,看看這個大耳朵的劉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結果是這貨見識不錯,跟我想法一樣,不錯呀,緊跟領導的步伐。

    二、曹操對劉備的利用,給他潑一盆髒水。殺呂布,曹操想殺,但呂布下面還有張遼等猛將,曹操還想著要收服這些猛將,自己絕不能提出要殺呂布,你劉備不是新人嗎,就你了,讓劉備來個投名狀,幫我說出殺呂布的話,順便把呂布部下對呂布之死的恨全部推倒劉備身上。

    劉備也傻,早就看出了曹操的小心思,同時也知道曹操認為呂布這人危險,不能留,但內心還是有一點惜才之心的,這樣一個猛將怎麼可能給你留下,但也不能說的太直白,就以呂布的兩個義父被殺死之事回答,我可沒有說要殺呂布,我劉備只講事實,你曹操愛殺不殺,跟我沒有關係。

    總之,曹操和劉備之間的一問一答,看似是在徵詢意見,但何曾不是一場無聲無息的對決,生活處處皆學問。

  • 3 # 常威大人

    對於曹操處理呂布詢問劉備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我也談談我的觀點:

    一,試探劉備

    曹操何許人也,對於處理呂布這樣反覆不常的人怎麼可能沒主見。我認為曹操詢問劉備的意見就是想試探劉備的心理,曹操很清楚,在場的人當中除了劉備一方全是自己人,在曹操的心中劉備是呂布比不了的,劉備今後是敵是友是個大問題,對於劉備的思想曹操肯定是想了解的,藉著這一機會看看劉備對於背叛過自己的呂布是什麼看法就能看出劉備是個怎樣的人何樂不為呢?這時劉備說出了一句婉轉而又直刺人心的話: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這一句像刀子一樣的話正是曹操的心理所想,劉備與曹操的不謀而合使曹操知道了劉備並非呂布能比,劉備此人表面心善實則心狠,語氣簡短卻一針見血。在曹操看來呂布的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曹操知道了自己身邊有一個不知將來是敵是友的“塌下虎”。

    二,借劉備口殺人

    曹操即便不詢問劉備我想最後也會殺了呂布,曹操之所以詢問劉備的意見,正是早猜到了劉備痛恨呂布的所作所為,料想劉備也想殺了呂布,借劉備之口說出處死呂布,那麼這樣呂布的死主責就變成了劉備,曹操是在劉備的建議下做決定,這樣曹操既達成了目的,又將呂布的死在大庭廣眾之下轉給劉備,讓這口鍋給劉備背。

    三,樹立形象和威信

    呂布的所作所為世人皆知,呂布的死也是罪有應得。曹操借呂布的死為自己打造了一面很好的大旗,這面大旗代表了正義,消滅了呂布這樣的邪惡勢力,為自己的形象添加了重要的一筆。在詢問劉備時曹操的心裡把劉備當成自己的一個參謀,在不知這一參謀是敵是友的情況下借呂布的死告訴劉備跟自己作對的下場,以此讓劉備有所忌憚,在劉備面前樹立威信。

  • 4 # 鬼谷子識人術

    似乎是曹操有點猶豫,然後劉備一句話:明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就痛下決心先勒死呂布,再割了呂布的頭。注意這個細節: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

    那麼,我們換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如果劉備“不進讒言”,甚至求情,曹操是否會殺呂布?

    很多人都說曹操是三國最會用人,也最敢用人的人,如果收服了呂布,少奮鬥幾十年,有生之年就能平定天下。我相信曹操可能也這樣想過,但是我們透過歷史的迷霧,不難找到曹操必殺呂布的線索。

    呂布在王允面前說過:“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在曹操面前說過:“漢家城池,諸人有份,偏爾合得?”野心大就算了,在三國這麼險惡的環境裡,還這麼囂張四處宣揚,不殺你殺誰?

    劉備所說的丁建陽,董卓之事。就是呂布兩面三刀,三姓家奴的故事。為一匹馬投董卓叛丁原殺丁原,為一個女人殺董卓,驚動天下。曹操豈能不知?豈能不防?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呂布這個人的能力雖強,但忠誠約為0,是不能用的人。一代梟雄曹操會不知道?

    呂布是當前地方割據勢力中比較強勁的一股,如果不殺,收了呂布,為顯示大度,是不是還得讓呂布帶領本部兵馬,呂布名義上歸了曹操,但以呂布的本性,實際上還是一路諸侯。有的人會說了,把呂布奪了兵權,放在中央給個虛名,那收了他幹嘛呢?收呂布不就是看中呂布在三國的頭號武力嘛。所以如果把他消滅掉,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名氣和人氣指數,還可以對其他敵對勢力產生威懾作用。曹操又不是沒了呂布就沒法活了,顯然選擇殺掉更為划算,沒有隱患。

    對這樣一個有狼子野心且容易衝動、不易駕馭、幾乎沒有忠誠度的人,曹操豈能養虎為患!曹操或許有能力把控呂布,但是曹丕或者曹植呢?曹操不為自己想也得為後代江山想。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次呂布落入曹操手中,不管劉備求情與否,是絕對不會被放過的。還有一個細節可以佐證: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可見曹操對呂布絕對是下死手,連全屍都不留,這不是曹操愛才的風格。為什麼要梟首,就是示威給天下人看的。

    還有, 從曹操做事風格來看,曹操每做一個決定,其實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故意叫別人先發表意見,不合他的意思,他再問下一個人,也不讓你難看。若合他的意思,他就按你說的辦,以後出了事,都是你出的餿主意。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意思。如果劉備說一句好話,那曹操肯定要板著臉問下一個人!結果還是要把呂布殺掉!

    那既然呂布必死,為什麼曹操還要諮詢劉備的意見?

    呂布必死,叫做不作就不會死。

    曹操一個梟雄,絕對不會對劉備言聽計從,曹操之所以要問劉備,看似是明知故問,實際暗含著曹操的諸多考量,這是一場無聲無息的對決。

    白門樓除了劉備一方全是自己人,劉皇叔因實力不濟新投曹操,今後是敵是友是個大問題,對於劉備的思想曹操肯定是想了解的,藉著這一機會看看劉備對於背叛過自己的呂布是什麼看法就能看出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把害賢之名扔給劉備,呂布也算海內名將,而且殺降不祥,這口鍋還是給劉備背比較好。

    呂布部下諸將一個投降的臺階。(張遼歸順,三國中後期,張遼南征北戰,給大魏離了不少戰功)

    曹操問計劉備,既是考驗劉備也是給劉備挖坑。劉備如果說呂布可以活,那麼顯然是對曹操包藏禍心的,以呂布的性格,絕對不會對曹操忠誠,不死必然是禍害。這是考驗劉備的忠誠度。劉備如果說呂布必須死,那麼呂布曾經轅門射戟對劉備有恩,而且劉備以仁義之名行走天下,知恩不報必然會被人唾棄。這也曹操給劉備挖的坑。

    而劉備早就揣摩透了曹操的意思,這時候要是從自己利益角度出發,建議曹操收服呂布,那就等於是把自己送上斷頭臺,劉備也沒有這麼傻。語氣簡短卻一針見血: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又把皮球踢回給曹操。同時又為張遼等將領求情。

    最大程度上將劉備置身事外,既迎合了曹操的意思又不露自身鋒芒。保全自己,就是保全事業的火苗

    我想,曹操在殺呂布的同時,他對劉備的不露痕跡既佩服有加,又多了一層警惕和防備,此後更是在“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合不停地進行試探。

    呂布哪裡知道其中的生死玄機,哪裡知道這是曹操與劉備的高智商遊戲,只是瞪著雙眼大罵劉備:“是兒最無信者!”、“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多說一句,呂布不作不會死,但就算不作,以他的政治智慧,滅亡也是遲早的。

    綜上所述:

    曹操早就有必殺呂布之心,也確實這麼做了。

    曹操打呂布也是為劉備征討徐州,徵詢劉備的意見,一來是做事習慣使然,二來是對劉備的試探,三來給劉備挖坑,讓劉備替自己背鍋。

    無論劉備求情與否,曹操都要殺呂布。劉備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保全自己,劉備確實也做到了

    如果呂布果真服了曹操,那麼三國的格局將如何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古至今據有松高尚品質的人有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