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演義裡曲阿小將是否真的與東吳十二騎交手了?
4
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曲阿小將大戰東吳十二猛將的說法,就好比無雙將軍潘鳳單挑華雄的時候,是否真的是因為鬧肚子不敢使力一樣。找不到任何證據。根據三國演義的設定,什麼無雙戰神潘鳳,零陵上將邢道榮,名將終結者馬忠,包括這裡的曲阿小,這些人,統統都是浪得虛名。屬於後期讀者意淫出來的武林高手。

    神亭一戰,主角只有兩個,就是太史慈、孫策兩人,演義回目名是“孫策大戰太史慈”而並非“曲阿小勇鬥十二將”。說白了,曲阿小將只是一個群眾演員,羅貫中寫他,是為了迎合正史,沒有別的深意。

    不少讀者猜測,曲阿小才是“演義”第一猛將,曾大戰東吳十二猛將,足足擋住了程普等人一個小時。

    因為在孫策與太史慈單挑的時候,被太史慈引了一程,引過深山,至平川處再戰。打完五十合後,兩人在馬下打作一團,這時候,程普等人才趕上孫策。

    緊接著,不少人又推測了,打鬥五十合需要多久?參考葭萌關張飛戰馬超,兩人從午後戰至夜晚,打了二百二十合,期間至少有五六個小時。也就是說,五十合的打鬥,至少有一個多小時。

    所以就有了曲阿小將大戰東吳十二猛將一個小時的故事。

    不過後世意淫的東西,當然與原作者無關,這個鍋羅老爺子肯定不背。

    何況這種說法並不嚴謹……

    回合指什麼?從兩人交兵開始,到兩人分開結束,為一回合。一回合的時間有長有短,可以是一分鐘,也可以是五分鐘。而並非大家想象的,砍一刀,接一招就叫一回合。

    所以回合不能以時間類比,孫策追過去,與太史慈打了多久,壓根就無從考證。

    況且太史慈“佯輸詐敗”的目的是什麼?是甩掉程普等人,便於打贏了之後,不會被程普等人圍攻。

    所以太史慈詐敗的路線,是走的深山林地,故意往林子裡鑽。孫策見自己贏了,當然是奮力追趕。

    而程普等人見孫策贏了,一時也沒太在意,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跟過去。當程普等人見孫策久去未還的時候,在深山林地中,一時間找不到孫策合情合理。

    總之!曲阿小將大戰江東十二猛將的故事,並非《三國演義》原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是後世讀者的主觀意淫。所以千萬不能當真。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一笑而過就好。

  • 2 # 食品包裝

    演義中曲阿小將、潘鳳、胡車兒、馬忠並列為三國演義中四大隱藏名將。

    曲阿小將出現在演義中第十五回。當時孫策想要攻打劉瑤,只引數十騎探查營寨,太史慈憤然出營欲生擒孫策。大聲喝到:有膽氣者跟我來,唯有一小將回應,

    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

    《三國志》中也有此描述

    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孫策與太史慈獨戰五十多回合,太史慈見敵眾,且戰且退欲到無人之境生擒孫策。問題就出現在這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孫策的隨騎在幹什麼。是不是曲阿小將一人獨距十三上將。這引起網友們強大的好奇心與想象力。

    我認為不曾交戰原因有

    1 因為孫策自己要單挑,眾將不敢插手,如果相助有損孫策名聲。並且孫策不曾處於下風,眾將只是觀看,或者放哨,因為劉還未引兵前來。

    2 我們假設曲阿小將與十三騎交戰,獨據十三騎,但十三騎後來引兵接應孫策並沒有負傷,網友可能會說曲阿小將武力震懾住眾將,這個說法不成立,如果孫策被擒,他們作為孫策護衛怎麼能脫罪,我想這時候就是呂布阻擋,眾將也會奮力拼殺即使戰死。所以這種假設不成立,曲阿小將沒有交手。

    再者如果是絕世名將 不可能什麼也沒留下。也許是作者故意的伏筆供人們想象。

  • 3 # 伴虎吃豬

    孫策號稱“江東小霸王”。孫策在取江東的戰場上都有以一敵二的戰例,可見孫策對自己的武力那是相當自信(後期就是因為太過自信才孤身打獵被刺殺)。

    孫策本身就喜歡單挑,太史慈又指名道姓要孫策出戰,孫策就不可能以人多欺負人少。程普等十二將也不可能放著太史慈不管,去圍攻一個無名小卒。畢竟程普等十二將也是要面子的人,再說別人找孫策單挑,程普等人去圍攻一個小將算怎麼回事。而且孫策和太史慈打鬥中,由於武藝不相上下,非常精彩,程普等人還暗自稱奇,可見他們是在觀戰(打架能觀戰的可能性不大)。

    程普等十二將武藝雖然比孫策太史慈等人差了一截,但要是十二將齊上,恐怕三國中沒有一個人能抵擋。而且演義裡沒有介紹,很大的可能性是小將沒有與程普十二將交手,只是一個旁觀者。這個小將應該就是怕太史慈勢單力薄才來的(佩服太史慈的武藝),如果程普等人圍攻太史慈,小將也會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助太史慈突圍。

  • 4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按演義,曲阿小將當然沒有和東吳12騎交手。

    曲阿小將,是《三國演義》所謂“隱藏高手”之一,在195年孫策和太史慈的神亭交手中出場。據有人說,他的真實身份應該就是趙雲!為何會有這樣的誇張呢?

    先看看歷史上這位“曲阿小將”的記載:

    (三國志太史慈傳)

    (劉繇)使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正史記載太史慈帶著一個騎兵,遭遇了帶著13名騎士(包括韓當宋謙黃蓋)等人的孫策。太史慈和孫策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單挑。然後“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這裡說到兩家兵騎,顯然不應該是一個騎兵對13個騎士,否則一個騎兵怎麼可能擋住13個騎士?更容易理解的是雙方大隊人馬都來了。其中劉繇這邊計程車兵,沒準就是太史慈這一個騎兵回去報信說明的。

    至於孫策這邊十幾個人怎麼不一起上去幫助圍攻太史慈,很可能他們武藝本身差的太遠,以及孫策有作為武將的尊嚴吧。

    而在演義中,這段劇情豐富化了:

    (孫策)引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共十三騎,出寨上嶺……南望村林。早有伏路小軍飛報劉繇……太史慈……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 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策回頭視 之,見兩匹馬飛下嶺來。策將十三騎一齊擺開……策 笑曰:“只我便是。你兩個一齊來並我一個,我不懼你!我若怕你,非孫信符也!”慈曰: “你便眾人都來,我亦不怕!”縱馬橫槍,直取孫策。

    這是第一階段。孫策帶12個人(這裡比歷史上少了一個人,但其中至少有五個將軍,包括猛將周泰)檢視劉繇陣營。劉繇看見了,但怕是埋伏不敢出擊,太史慈主動出戰要去捉孫策,一個小將挺身而出幫忙。這就比歷史上偵察任務帶的一個騎兵(可能只是幫忙打下手)要顯得威武多了。

    然後,孫策和太史慈兩個交戰:

    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五十合, 不分勝負。程普等暗暗稱奇。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慈心中自付:“這廝 有十二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再引一程,教這廝沒尋處,方好下 手。”於是且戰且走。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兩個用力只一拖,都滾下馬 來。馬不知走的那裡去了。兩個棄了槍,揪住廝打……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這是第二階段,孫策和太史慈單挑。單挑前期,兩人是在大家面前單挑。程普等人顯然是在觀戰,而不是在圍攻曲阿小將。畢竟,老大都放話出了說要和人單挑,你們十二個人卻去圍攻對方一個無名小輩,太沒意思,就算贏了殺了又有何價值?

    然後就是太史慈擔心捉了孫策也會被搶回(畢竟小將一個人不可能阻攔十二個人),把孫策引到僻靜處。這時候程普等人在幹啥,演義沒寫。但以常理而論,程普等人應該不至於無聊到主公一走就去群毆人家小將。

    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 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亦衝到。策與慈方才放手。慈于軍中討了 一匹馬,取了槍,上馬復來。孫策的馬卻是程普收得,策亦取槍上馬。劉繇一千餘軍,和程 普等十二騎混戰,逶迤殺到神亭嶺下。喊聲起處,周瑜領軍來到。劉繇自引大軍殺下嶺來。 時近黃昏,風雨暴至,兩下各自收軍。

    下面是第三階段。先是劉繇援軍一千人殺到,然後程普等12騎趕到,抵擋一千騎兵。雖然數量相差大,但這12騎都是大將,山路混戰抵擋一陣還是可以的。畢竟不是平原,沒法四面圍攻。而下山之後,周瑜和劉繇的大軍分別到來,就是大軍混戰了。

    有人說曲阿小將厲害,就是腦補在孫策和太史慈走到僻靜處之後,在程普等12人趕到之前這段時間,是曲阿小將一個人在抵擋程普等12騎。一個人對付12個,其中程普韓當至少是強二流,黃蓋蔣欽至少是二流,周泰有一流,單是這五個人加起來就不下於一個超一流的水平了。後來濡須之戰,韓當週泰兩個人就抵住了許褚。曲阿小將一個人能擋住這12個人,那豈不是至少得有關羽張飛的水平?

    但實際上按演義,根本沒寫雙方有交手。相反,劉繇這一千餘人的第一波援軍,倒很可能是曲阿小將回去報信的結果:

    小將:主公,太史將軍和孫策打起來了,趕緊派人去增援吧!

    劉繇:有埋伏怎麼辦?

    小將:主公,我看了,孫策就12個隨從,咱們多派點人去一定可以生擒孫策!

    劉繇:好吧,你先帶一千騎兵過去把孫策圍起來,我點起大軍隨後就來。

    由此可知,所謂曲阿小將是高手,只是部分演義愛好者在原著未曾明確描寫的黑域進行的誇張腦補,並不符合常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上長滿一粒一粒的小水泡,非常癢,鈣怎麼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