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花滿樓
-
2 # 四川達州人
還真沒有。
蜀漢後期主要將領是:魏延;張翼;王平;李恢,呂義;馬岱,廖化;馬忠,張嶷;劉琰;鄧芝;馬謖;袁綝;吳懿;高翔;吳班;楊儀;劉巴;許允;丁鹹;劉敏;官雝;胡濟;閻晏;爨習;杜義,杜祺;樊岐;關興;張苞。
這些人裡面也就魏延、王平、馬岱三人具備領軍能力。魏延234年被殺,王平248年死,馬岱連生卒年份都沒有記錄,估計因235年出擊北伐為曹魏牛金所敗,遭到冷藏。
其餘人等,實在不上臺面。
-
3 # 一天往往一生
謝謝邀請。我以為蜀漢後期不是沒有將領,而是沒有公認的類似蜀漢前期的統帥大將。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不是廖化不好,是不夠優秀。就像一個全國性的企業目前一個清華北大的沒有,985的有兩三個,剩下的全都是普通大學畢業生,你說要怎麼競爭?
就以蜀漢後期的將領來說,有姜維、廖化、王平、吳懿、馬忠、張嶷、霍弋、句扶、馬岱、吳班等。真正能夠鎮守一方或統帥一軍有功績的不過就姜維、王平、吳班、馬忠三五人,而且在蜀漢前期大都為副將或偏將,表現只是平常罷了,否則以蜀漢缺兵少將的狀況,以劉備識人之能,早就像魏延出人頭地了。因此,一個軍事能力偏向於戰略性的諸葛亮帶上一群資質平常的將領,即使有幾個高材生如魏延、姜維、王平協助,也只能贏得一些戰役性的勝利,對北伐大局於事無補。
蜀漢後期的優秀將領缺乏,是有其緣由的,前期的主要將領都是經過無數次戰鬥成長起來的,能夠從一無所有在亂世中建立皇朝,證明了其優秀性就是當代的翹楚。而建立蜀漢之後,由於各方矛盾造成政策對其它集團的壓抑使得當地人才湧現不暢;再加上荊州、夷陵戰役的失敗讓一大批優質將領英年早逝;蜀漢經濟國勢的弱小又減小了外來人才投靠的機率。這樣下來,蜀漢各方面人才比較曹魏確實都大有不如,軍事人才只不過其中之一罷了。
大家要是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魚叔論古今】!
下面一首“劉禪麾下的十大猛將,勇武不輸五虎將”送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相信“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句話大家應該熟悉,這句話不是諷刺,這句話不是諷刺,再說一句,這句話不是諷刺!
不信就往下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臨江仙》中的詩句很完美的概括了三國時期人才的狀況。隨著時間的推進,多少英雄如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翻開演義,就如夢幻虛影般呈現給大家一個亂世紛爭、群雄並起的大世界,魏蜀吳三國並立,曹劉孫三家獨大,這是多麼令人激動的場景啊!
但是隨著先主、五虎將、孔明先生的先後去世,蜀國也是步入了晚年。這種局面,蜀國堪憂啊!在這種沒有五虎將鎮守國家的情況下,蜀國是否馬上就要走向滅亡了?其實仔細閱讀演義,我們會發現,在蜀漢的後期,還是不乏猛將的,只是這些強將沒有蜀國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名聲那麼顯赫而已。
第十位:巴東太守羅憲羅憲的性格正直嚴謹、輕財好施,晉武帝司馬炎曾經如此評價“憲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幹”在蜀國工作的時候,羅憲兩次作為使者前往吳國,當時吳國上下都是對於羅憲的品行大加讚賞。蜀國後期,黃皓權大勢大,羅憲由於不理睬黃皓,之後就被陷害了,於是便被貶為了巴東的太守。在曹魏進攻永安的時候,本答應援救的吳國違約了,當時的城中的長史和鎮守都逃了,只有羅憲一人留了下堅守城池,果斷的除去了一些違紀計程車兵,最終才將局面給穩定了下來。之後,蜀國後主阿斗投降了,吳國見此也來勸降羅憲,但是羅憲當即是義憤填膺,言道就算成為魏國的俘虜,也不會投降給吳國這種不義的國家。所以之後羅憲便是隨著劉禪投降給了曹魏。
第九位:左將軍句扶
句扶是巴西郡漢昌縣人,當時在民間便是有一句話傳出“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這句話和真實歷史上句扶在蜀國的表現還是一致的,他在戰場上多次立下戰功,從征討南方、北伐,種種大小戰爭,貢獻頗多。在公元247年期間,句扶頂替向朗的職位成為了蜀國的左將軍,當時這個職位也就僅此於蜀國有名的將領王平。所以後人也是提到了王平後,就會拿出句扶出來聊聊。由於正史中對於三國後期的記載不詳,但是這句前有王平,句扶正是將其位置抬至蜀國猛將榜上了。
第八位:蕩寇將軍張嶷
魚叔第一次瞭解張嶷還是在演義中,蜀國才剛剛起步的時候,山賊肆虐,張嶷便是一人揹著縣長夫人,逃出了山賊的圍堵,最後也是因此得名了。
在公元254年,姜維協同張嶷揮師北伐,此時的張嶷由於多年征戰積累下了許多的病痛,只能靠著柺杖才能夠站起來。當時就有人和姜維說到,把張嶷留在後方,可是張嶷卻是堅持要跟著大軍一起出發。更是在出發的時候,說到:“我一直受著國家的恩惠,現在身體患病,經常擔憂死在國內卻是不能報答國家。如今有出征的機會,只要北伐成功,我願意留在涼州,鎮守城池,如果不能報捷,我也能犧牲自己,報效大蜀。之後張嶷在和魏國將領徐質打鬥時,最後寡不敵眾,英勇就義了。
第七位:平北將軍馬岱
在演義中,馬岱第一次登場是和馬騰一起進入許昌,之後馬騰和一家老小被曹操殺死後,馬岱便是喬裝出逃,最後在建安19年的時候,曾經和張飛大戰了數十回合後敗北,之後便是和馬超一起投降了劉備。在蜀國後期,他曾和孔明一起到征討了孟獲,同時也是加入了揮師北伐的隊伍。在馬岱的征戰生涯中,也是多負辛勞,作戰冷靜、勇猛,深得孔明的信任。最後在孔明的臨終前,受託斬了魏延。
第六位:鎮南大將軍馬忠
說到這位馬忠,大家的印象可能回想到那位擒拿了關羽的東吳將士,但是大家可能卻是忘記了其實在蜀漢末期,還是有一位著名的將領也是叫做馬忠。這兩個馬忠雖然名字是一樣,但是他們二人的形象卻是大相徑庭,東吳的馬忠只是演義中描述的一位在戰場上拼死搏鬥的武者形象,但是蜀國的馬忠卻是在正史中真正存在的蜀漢時期的鎮守邊疆的大吏。在蜀漢末期,曾有一段時間是青黃不接,而馬忠便是這個時候走進了高層的視線中的。在蜀國,馬忠雖然甚少有搏殺的形象出現,但是他最大的功績還是來源於對於蜀漢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的治理,劉備還在的時候也是評價馬忠“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
第五位:車騎將軍吳懿
吳懿是蜀漢時期劉備妻子穆皇后的兄長,也就是劉備所謂的大舅子了。在演義中,吳懿的形象還算是比較豐滿的,他一開始是作為益州劉璋的部下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在劉備進攻益州的時候,吳懿特地自告奮勇的提出出戰,結果最後就被趙雲和張飛給擒拿了,之後吳懿就直接投降了劉備。當劉備稱王后,吳懿還獻上了自己的妹妹,而後在諸葛亮揮師北伐的時候,吳懿也是以左將軍的身份隨行,其中立下的戰功顯著。在孔明去世之後,吳懿便是和姜維一起鎮守著蜀漢最重要的漢中郡。
第四位:鎮北大將軍王平
王平原來是屬於曹魏一方的將領,在蜀魏漢中之爭中,投降給了蜀漢。雖然是降將,但是王平很快便是在戰役中得到了高層的賞識。在和馬謖的一起駐守街亭中,表現的極為突出,之後諸葛亮也是很快就接受了王平,並且還讓他帶領蜀國的王牌“特種部隊”無當飛軍,至此更是立下了眾多的戰功,最後更是在孔明死後官拜鎮北大將軍。之後在歷史中著名的戰役“曹爽伐蜀”中,王平更是橫空出世,抵擋了魏國的大規模進攻,也是因此,蜀國得以延續幾年。後人雲:王平樸魯,有大將之略。虎臥北境,鍵閉劍門。
第三位:右車騎將軍廖化
其實關於今天提出的這個排行榜,主要還是筆者最近聽得“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句話有些頻繁。所以便是想發文一篇,以證實“蜀中大將仍存”這個史實。但是透過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知道,廖化此人為大將卻是理所當然。廖化最早是黃巾軍的餘黨,他最早能夠在諸位眼中亮相,還是作為關羽的先鋒攻打樊城,之後更是領軍幫助關羽展開了那震驚華夏內外的樊襄之戰。可以說,前期他的身份便是作為神將關羽的得意愛將,後期演義卻是並未對他有詳細地介紹。在正史中,蜀漢後期廖化便是帶領了軍隊打敗了魏國的太守和南安的太守的援軍,殺死了王贇
第二位:左車騎張翼
演義中如何判斷一個將領的戰力,通常都是與關羽、張飛等五虎將或者是呂布這三國第一猛將是否戰鬥過幾個回合,於是便將他們的戰力評判了出來。而張翼正好是先後和趙雲和張飛交戰後,不落下風。可說張翼可以說是蜀漢後期中最為風光的幾位了。
第一位:大將姜維
孔明去世後,姜伯約便是被稱為“諸葛亮第二”,同時他也是被稱為蜀漢後期的第一名將。姜維也是在蜀相孔明逝去之後才慢慢的開始崛起的,當時他回到蜀國就是被任命為輔漢將軍,而後由於多次率領偏軍去羌中戰鬥,數次立下戰功,被封為了鎮西大將軍。在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持假節,出征西平。而後又過了4年後,待到了費禕死後,姜維才是真正成為了大將軍,成為了蜀國中軍事部門僅次於劉禪的第二把手。在和當時的曹魏的名將鄧艾等人交手中,姜維一直都是多勝少敗的。最後在魏國滅亡之時,姜維更是奮不顧身,準備起兵造反,但是最後還是以身殉國了。
他們儘管很少被民間傳頌,但是在正史中,他們卻是蜀漢後期的頂梁支柱。他們不是不如他們的前輩——五虎將,只是由於民眾的選擇性心理,最終使得他們被人遺忘,但無論如何,他們的歷史功績一直都是在那裡記載著的,他們的勇武是不輸給五虎將的,而姜伯約更是蜀漢後期中可以和蜀漢五虎將相提並論的猛將,又是擁有和諸葛孔明一樣的忠心和智慧。若是蜀漢後期劉禪用好了這些兵將的話,其實三國可能是另一種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