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因為他的封賞是15000戶,在西漢開國的眾多侯爺中排第一。

    這在當時是侯爺中最頂級的封賞,長安城到了西漢末年才有8萬8000戶,長安周邊擁有3萬戶人口的杜陵、平陵已經可以算是三線城市,蕭何享用的封戶稅收等於西漢初年一個地級市。西漢王爺的基礎是3萬戶,所以1.5萬戶的侯爺已經是最頂級的收入了。

    蕭何是劉邦集團的CFO和人事部門總經理,在劉邦等外出作戰時負責所有的地方的財政收入、武器生產、後勤運輸、幹部考核以及各種規章制度的確定,此外蕭何的兒子還是長安武庫的主管。類似於蕭何的例子還有明朝的李善長,這兩人的名聲都不如謀士顯眼,但在集團內部作用巨大,是集團內部財務和人事一把手,封賞也最厚。李善長成了明朝最早的六個國公之一,蕭何成了封賞最高的侯爺。

  • 2 # 中孚鑑

    蕭何和韓信、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是劉邦手下非常重要的人物,劉邦取得關中三秦之地後,一直為劉邦鎮守後方,很少在前線衝鋒陷陣。

    那為什麼劉邦建立大漢後,大封功臣,以蕭何功勞第一、被稱為開國第一候呢?

    蕭何雖然很少在前線衝鋒陷陣,但他是為劉邦管理他的大後方,也因為蕭何的治理能力,讓劉邦沒有後顧之憂,讓劉邦一直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支援力量。

    因為有蕭何治理的後方,這也是劉邦在楚漢相爭時,雖然劉邦屢戰屢敗,每次都卻能很快東山再起。

    而每次劉邦打敗仗的時候,都是蕭何給他補充兵士和糧草,解決了劉邦當時的困境,退一步話說,如果當時蕭何稍微有一點二心,那劉邦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說,如果沒有蕭何,沒有蕭何給劉邦治理的大後方,劉邦是很難每次都能東山再起,也很難最後建立大漢天下的。

    劉邦登基為帝,建立大漢後,大封功臣,排定坐次,群臣提出曹參是參加戰陣多,殺敵多,攻下城池多、身上受傷多,應該是曹參第一。

    但是劉邦卻認為蕭何是第一,同時有人提出蕭何在楚漢相爭時,劉邦打敗仗後,蕭何無論有沒有劉邦的命令,都會及時的送去兵士和糧草,讓劉邦很快歸附元氣,這是建立大漢流傳後世的大功勞,若沒有蕭何弄供應,哪有將軍能衝鋒陷陣的機會,怎麼能把曹參等人的一時戰功和蕭何大功相提並論呢!

    就這樣定下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准許蕭何穿鞋帶劍上殿,同時又封了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蕭何位列功臣之首,蕭何也因此被稱為開國第一候。

  • 3 # 梅軒說三國

    蕭何,與高祖是老鄉,也是沛豐人。

    有點文化,為人也正直,在沛縣做了一個小小的吏掾,相當於一個科級幹部吧,與《水滸傳》中的宋江大概一個級別。

    劉邦還是個布衣平頭百姓時,蕭何就經常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盡力照顧和維護劉邦,給他提供種種方便。

    後來劉邦當了亭長,蕭何就經常與劉邦一塊兒混玩。

    高祖有時帶隊押送役夫去咸陽,同事們每人送給劉邦三百銅錢作為送行禮,蕭何往往要送給他五百銅錢,總是比別人送得多。

    朝廷派到沛縣來巡查工作的御史,蕭何和他關係處得也不錯。御史交辦的事,蕭何都完成得很好,表現了很強的辦事和協調能力。

    御史把蕭何提拔為泗水郡吏,年終考核,蕭何的成績排在第一名。

    御史打算推薦蕭何到咸陽工作,蕭何婉言謝絕,他說他還是願意在基層工作。其實,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清楚看到秦朝的統治離崩塌已經不遠了,他不願陪其殉葬;二是他更願意與劉邦在一起,他覺得這個傢伙雖然流裡流氣,但亂世即將到來,這樣的人會成為振臂一呼的英雄。

    後來高祖自稱沛公,斬白蛇起義,蕭何毅然放棄官職,加入劉邦隊伍,為其專門負責軍中日常事務。

    沛公稱漢王后,第一個就是封蕭何為丞相。

    蕭何這個人長期做基層工作,非常有見識。沛公兵進咸陽,諸將都紛紛到府庫中搶奪金帛財物,蕭何卻獨自帶人趕到秦朝的丞相府和御史臺,把那些地圖、法令、圖書、檔案等資料搶到手中。

    後來項羽與諸侯屠城、火燒咸陽,楚漢交戰,漢王之所以能對天下戶口、江河關隘、軍力部署,以及各地民生疾苦等資訊瞭如指掌,全有賴於蕭何搶下來的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如果要研究檔案學的話,蕭何無疑是最早的檔案學家。

    蕭何善於識人,最大的成績就是把韓信推薦給了漢王,漢王以韓信為大將軍,所以在與秦朝、項羽的作戰中始終能立於不敗之地。

    漢王率兵東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彈壓地方,安撫百姓,曉諭百姓,維護穩定,源源不斷供給軍糧與兵員,為前線作戰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

    漢王二年,漢王率領眾諸侯與楚軍交戰,蕭何鎮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大權在握。

    但是,凡是出臺法令規章,設立宗廟社稷,修建宮室縣邑,不管大事小情,蕭何都會向前方的漢王及時請示,漢王允許了才去辦,有時來不及請示就先決策辦理,事後再將辦理結果向漢王彙報。

    在關中大後方,蕭何善於按照戶口多少,科學徵收和調配軍用物資,不管有多少困難,總能及時地運送到劉邦軍中。

    漢王經常打敗仗,好幾次都把軍隊、輜重丟得一乾二淨,但蕭何每次都能及時地給漢王派去充足的兵員和物資。

    有了蕭何在後方的強大支援,漢王才能屢敗屢戰,一直堅持到最後勝利。

    也正因為如此,漢王才能把關中根據地放心地交給蕭何主持。

    經過五年的艱苦卓絕的楚漢鬥爭,劉邦終於打敗項羽,平定天下。

    全國解放了,劉邦主持論功行賞。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評級時。群臣爭功,爭得面紅耳赤,吐出來的吐沫星也知道得灌滿幾大桶了。

    這項工作持續了一年多都沒爭論出個結果。

    是啊,到底誰的功勞最大呀?誰才是革命鬥爭的第一功臣呀?這個座次表怎麼排呀?

    最後,還是高祖一錘定音,以蕭何功績最盛,封其為酇侯,所賜的食邑也最多。

    那些整天舞刀弄槍的武將們不幹了,啊,我們這些人容易嗎?誰不是披堅執銳,多者百餘仗、少的數十仗,衝鋒陷陣,攻城略地,哪個不是提著腦袋在槍林彈雨中闖出來的?哪個身上沒有幾個傷疤彈孔呀?蕭何騎不得劣馬,拉不開硬弓,一天戰場都沒上,只會舞文弄墨、高談闊論動嘴皮子,現在反倒排在我們前面,這也太不合理、太不公平了吧?

    是啊,當年李克農被評為上將,有些人也是大惑不解。

    天下還有沒上過戰場的將軍嗎?

    主席說,怎麼沒有?李克農的手下,個個可敵百萬兵呢。

    高祖笑著問群臣,你們這些小子見過打獵嗎?

    群臣不知道怎麼回事,都說,打獵誰沒見過呀?

    高祖問,那你們知道獵狗嗎?

    群臣道,知道。

    高祖道, 打獵這件事兒 呀,獵狗是負責追殺小獸小兔的,而負責發現獵物、向獵狗發令追擊的卻是獵人。你們這些人呀,起的作用就像獵狗一樣,而蕭何呢,起到的卻是獵人的作用。沒有高明的獵人,再兇狠的獵狗也沒用。再說了,你們這些人都是一個人參加革命,多的也就是兩三個人,而蕭何同志呢,他的家族參加革命的卻有數十人之多,有許多人都把寶貴的生命犧牲在了消滅秦楚的戰場上,你們誰能比得了啊。

    說到這裡,高祖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群臣這下都服氣了,誰也不敢和不好意思再多說一句。

    解放後評軍銜,徐海東同志得知自己被評為大將,為自己長期患病未能參加抗日和解放戰爭,戰功不多,而深感不安,請求降低軍銜。

    主席知道了,說,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60多名親屬都為革命犧牲。授予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名至實歸。

    賀龍元帥為革命犧牲的親人也是高達100多人。真是驚天地、泣鬼神。

    他們被評為元帥、大將,不僅僅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了所有為革命犧牲的親人和戰友們!

    對功臣封侯結束了,接下來是評定在朝堂上的序列位次,誰該站在第一排第一個?

    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上有七十多處傷疤,在槍林彈雨中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

    高祖心裡很不高興,只是封侯時已經極力推舉和封賞蕭何,現在自己再堅持推舉蕭何,恐怕群臣有意見,一時之間頗覺為難。

    關內侯鄂君很聰明,他看出了高祖的心思,上前說,大家說得都不對。曹參將軍雖有野戰略地之功,但只是一時之事。大家想一想,當年皇上與楚項羽相距五年,經常敗軍失眾,僅以身免的時候都有好幾次,但是不待皇上詔令,蕭何總是能從關中調集充足的兵員和物資補給前線。還有,漢與楚在滎陽相距數年,我們軍中糧草匱乏,又是蕭何同志,從關中歷盡千辛萬苦,走水路,爬山路,糧食供應始終源源不斷。陛下雖然數次丟失山東之地,但因為有了蕭何同志主持的強大的關中革命根據地的全力支援,漢軍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可以這樣說,楚漢戰爭的勝利,是蕭何同志用算盤精心籌算出來的,是蕭何同志率領大後方軍民用小推車推出來,蕭何同志的功績非一時之功可比,他的功績是彪炳史冊、無人可以代替的萬世之功。一百個曹參將軍可以沒有,漢朝江山照樣可以打下來;但是沒有蕭何一人,我們的革命鬥爭在黑暗中不知道還要摸索多少年。一時之功怎麼能夠凌駕於萬世之功之上呢?蕭何第一,曹參次之,毋庸置疑,請陛下定奪。

    好嘛,讓鄂君“嘡嘡嘡”一番話說得大家都豁然開朗,心悅誠服。

    高祖大悅,道,說得好,說得好。

    於是當即下令,以後上朝文武上殿,蕭何排在第一位,特許可以帶劍履上殿,入朝可以不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拉斯科等許多歐洲“當打之年”的足球運動員,為錢來中超為何又鬧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