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倌

    題目有些語句不通,思來想去,三國裡沒有名叫“武藝”的武將呀!不糾結了,說張遼吧。

    縱觀三國時期,文武雙全、威震八方的武將只有趙雲和張遼。

    張遼和趙雲的共同點在於智勇雙全、征戰無數、戎馬一生、德才兼備,既具武能上馬定天下的萬夫不當,又有文能謀略安國邦的雄才偉略。

    關羽和張飛雖有萬人之敵的驍勇,但好勇而無謀,關羽恃氣而驕功,張飛性情暴烈,這兄弟二人皆敗在自己的短處,還斷送了性命,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張遼,忠誠可靠、義氣十足、武藝高強、足智多謀、公私分明、心胸寬廣、顧全大局,德才並重,一生都在征戰,戰功彪炳、威震敵國,為曹魏集團的建功立業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在後世,張遼的名氣不如關羽,一方面是因為《三國演義》以及明清時期對關二爺名氣的美化;另一方面是由於曹魏政權的負面影響,曹魏篡漢引世間嫉惡,張遼做為貫穿曹魏政權始終的將領,名氣和戰力遜於打著“匡扶漢室”名義的蜀漢名將,也就不足為怪了。

  • 2 # 馬象

    三國演義裡,關羽、張飛、張遼都是武藝高超的一流戰將,他們的武藝很難分出勝負,大概在伯仲之間。其他的一流戰將也一樣,如呂布、趙雲、馬超、黃忠、典韋、許諸、甘寧、太史慈等等,也許呂、趙二人稍強半籌,但不大戰幾百上千回合也難分勝負。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一流高手之間很難分出勝負,大家都很厲害,甚至有時一對一不分勝負,一對多也難分勝負。作者更著意渲染的,是他們的性格特色,有如關羽忠義豪邁,張飛勇猛暴烈,張遼沉穩厚道等等。

  • 3 # 法塵

    看過三國都知道里面的名將關羽是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但是關羽也有自己的缺點,就是傲,用諸葛亮話說就是傲上而不忍下。

    關羽的傲,也是因為有自己的真本事。在三國中的武將能叫關羽看上的人真是不多,關羽只讚揚過三個人。

    關羽這一輩子,真正的朋友不多。劉備和張飛,是兄弟,不是朋友。關羽真正的知己是張遼。關羽與張遼同為山西人,故稱同鄉。關羽和張遼早期互相聞名,雖然沒有見面卻相互敬佩對方的武藝和人品。

    在《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張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關公急召入城。飛曰:“彼懼而退,何不追之”。關公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這是關羽對張遼的評價。後來也是跪地求曹操可以不殺張遼,之後張遼陣斬蹋頓,智平荊州新軍的叛亂,擊破烏桓。合肥大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令孫權聞風喪膽,威震東吳,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那張遼武藝真的不在關羽和張飛之下嗎?

    如果說關羽和張飛武藝是超一流的水平,那麼,張遼武藝只能屬於一流水平,肯定差一點。因為張遼和張郃曾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郃二十合敗給馬超,而馬超和張飛戰平,這說明張遼比不上張飛。但是,因為關羽覺得張遼是一個儀表不俗的人,是重情義的人,而關羽本身也重情義,張飛也是,因此,關羽不想和重情義的張遼拼個兩敗俱傷,在重情義的人眼中,義字當先,因此會惺惺相惜。所以,關羽對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 4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應該是問張遼的功夫是不是不在關羽和張飛之下吧。正史裡沒有關羽誇張遼的記錄,倒是在《三國演義》第十八回,關羽曾經對張飛說張遼“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不過仔細看書的話就會發現,這不過是關羽對張遼有好感所以說的客氣話。

    在《三國演義》裡公平條件下交手,張遼出場第一戰是在濮陽戰夏侯惇,兩個人打成平手,之後戰勝呂虔,在對袁紹的戰爭中和張郃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三合殺敗袁尚、擊敗沮皓後射殺、殺死蹋頓,合肥之戰與太史慈交手七八十合平手,濡須之戰和淩統五十回合戰平。

    這個戰績應該說也可以了,張遼足以躋身一流武將之列,不過比之關羽、張飛這種超一流武將還是差著一截。

    在赤壁之戰裡,張遼曾經和許褚、徐晃聯手夾攻張飛,雖然此時三人人困馬乏,許褚的馬又缺少馬鞍,戰鬥力大打折扣,不能作為直接比較一句,但是三人聯手最後結果多以帶傷,張遼一個人完好狀態下也不容樂觀。而且張飛是唯一能和呂布單挑百來回合的武將,曾經和張遼打平的夏侯惇遠不是呂布對手,張遼自然也難以對敵張飛。

    而關羽雖然沒有直接和張遼交手的記錄,但是關羽在下邳曾經擊退過徐晃和許褚兩人聯手攻擊,在白馬一戰中顏良擊敗徐晃以後,曹操手下諸將無人敢再出戰,其中自然包括了張遼,顯然張遼並不比徐晃強,自然比關羽也要差上一截。

  • 5 # 巴山夜雨涮鍋

    謝邀。從三國演義中而言,張遼的武藝比起關羽和張飛還是有差距的。

    三國演義中,所謂“張遼武藝不再關羽和張飛之下”,源自於關羽的一句話。當時的背景是呂布派張遼進攻劉備,關羽對張遼喊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張遼主動退卻。張飛趕到要追擊,關羽止住張飛,說了這樣的話。原文如下:

    雲長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於賊?”張遼低頭不語。 雲長知此人有忠義之氣,更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張飛方出城,張遼軍已退。飛欲追趕,關公急召入城……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 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耳。”

    關羽這個人是很有性格的,可以說情感立場相當強。對於他喜歡的,吹上天;對於他不喜歡的,貶下地。比如在白馬坡,面對二十回合擊敗徐晃的顏良,關羽評價是“如插標賣首”;而對於張飛,關羽評價是“某何足道 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顯然,前者貶低了顏良,後者對張飛又過於誇大了。

    所以,在原文中這裡,關羽不出去打張遼,還制止張飛,主要是“知此人有忠義之心”,而不是真的因為張遼武藝多麼高明。這裡他勸張飛所說的話,“我以正言感 之,頗有自悔之心”才是關鍵,“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僅僅作為一種陳述鋪墊而已,當不得真的。

    要看張遼武藝如何,還是要看具體表現。在市面流通的毛本三國演義中,張遼的單挑戰績並不是很多。除了斬殺幾員無名下將外,主要就是與夏侯惇、張郃、太史慈等人戰成平手。這幾個人裡面,夏侯惇和太史慈大致是強一流,最多準超一流;張郃是標準一流。張遼與他們戰平,對於其武藝定位,大致也就能定位到強一流。主要缺乏更高階的戰績。

    在比毛本更早的嘉靖本中,張遼戰績是要好些的,曾經和趙雲戰平:

    從這裡來看,張遼和趙雲打,而且於禁趕到後劉備助戰,等於行程張遼挑趙雲,于禁挑劉備。再後來李典趕到,劉備就“勢危”,嚇得落荒而走。那麼這次打鬥時間肯定不短,而且張遼對趙雲應該場面上沒落下風,所以劉備才嚇走。這裡來看,張遼表現恐怕能到準超一流甚至弱超一流的程度。

    不過,即使如此,比起關羽和張飛來,還是有差距的。尤其嘉靖本在關羽斬殺顏良後的贊詩,專門有“平欺許褚勝張遼”,可見小說作者設定中兩人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至於說歷史上,關羽和張遼都是超級猛將,而且是比演義表現更突出的猛將。關羽曾在萬軍中硬砍顏良(而演義改成偷襲);張遼不但曾斬殺蹋頓單于,還在逍遙津帶著八百人硬突孫權的中軍(而演義改成用計)。兩人都沒有複製過對方戰績,所以也不好說誰一定強過誰。

  • 6 # 愛尚文史

    關雲長“傲上而不忍下,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性格,想必大家都比較瞭解。但是,即便是性格孤高自傲、眼高於頂的關羽,也有誇讚對手的時候,這個人就是他昔日的對手,呂布麾下大將張遼。

    事情發生在徐州會戰期間,張飛把守西門,與張遼交兵一處,關羽從東門趕去,張遼拍馬而走。張飛本欲追趕,關羽急忙制止,並對張飛說道:

    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來美言說之,其人頗有歸順之心。今日不欲與汝廝殺,故拍馬而走。

    那麼!張遼的武藝究竟如何呢?真的可以跟關羽、張飛相提並論嗎?

    張遼分別與五虎中的關羽、張飛、趙雲都有單挑記錄,結果卻不大樂觀。個人觀點!他的武藝相比關羽、張飛稍弱,大概在五十合之內就會被擊敗。

    張遼單挑關羽,是第一次小沛之戰,呂布因馬匹糾紛想順勢滅掉劉備。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被迫突圍到曹操處請援。張飛衝出城門,被宋憲、魏續攔住,於是殺退二將走了。後方張遼驟馬趕來,關羽敵住廝殺。

    張飛在前,正遇宋憲、魏續。飛殺退二將,得出。布軍後面張遼趕來,關公敵住。

    這場打鬥,雖然張遼沒有失敗,但是也沒能留住關羽等人。而且打鬥的時間很短,不能證明他有關羽水平。

    張遼與張飛單挑,是第二次小沛之戰。戰役結果為張遼退走。關羽急忙止住張飛,不讓其出城追趕。那麼張遼究竟是否詐敗呢?文中沒有詳細交代,這邊我們也不去瞎猜。

    總之,即便張遼有詐敗嫌疑,這場打鬥的時間同樣很短,不足以證明他有張飛水平。

    但是!另外一場打鬥就能說明問題了,就是張遼與趙雲的單挑。事情發生在穰山之戰,劉備與趙雲被包圍在萬軍從中,張遼(羅本)當先出馬,與趙雲廝殺。背後于禁趕到,劉備上前助陣。隨後李典又引一軍至。原文如下:

    鏖戰之間,張遼忽至,與趙雲相戰。背後于禁趕到,玄德助戰。肋落中,李典又到。

    戰役結果如何?劉備見李典加入,立馬落荒而逃了,剩下趙子龍一個人擋住張遼、李典、于禁三人廝殺。並且成功的突出了重圍。說明趙子龍的武藝,比張遼、李典、于禁加在一起還強。

    而張飛、關羽是趙雲一個級別的武將,都是蜀漢的五虎大將。因此,張遼的武藝應弱於關張二人。至於為什麼五十合之內會敗,可以參考張郃,張郃與張遼武藝相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易》對當代人的生活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