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風拾葉

    首先,我要表達我的觀點,就是,我很贊同這句話!

    有的人說,人生是一場旅途,實際上,我更傾向於認為人生是一場爬坡的過程!每一階段的不同高度的坡,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和價值觀!也就是說,當你在1這個階段時,即使你已經成熟了,你依然無法體會到2這個階段的思想與觀念!因此,人生就必須要先不斷的做加法,讓自己不斷的體會更多的階段,才能不斷的接納並理解更多的思想和價值理念!

    在我們身邊有一句話說:新手司機都是開的快的,老手司機反而開的慢!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老手司機開的車子多了,見到的各種事故多了,心裡莫名多了一份敬畏,因此他反而開的慢開的穩!人生其實也是一樣,你見的多了,便對各種事情各種現象有了更深的理解,當你再次遇到某種事情時,便有了足夠的理智去應對。

    就拿我身邊的事來說,我有一位朋友,今年30多歲了,一直都不結婚!我一直都勸他,要結婚生個孩子,說以後老了遇到突發情況時,有個孩子照應!可他一直都說,他存錢,以後老了進養老院就行了。於是,我對他說,當你年輕時,你無法想象人老了是怎樣的,說不定到時候,你連端起水杯的力氣都沒有,又怎能保證你能在養老院裡生活自如!有一天,他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他理解我的意思了,因為他爸爸非常突然的在工地上遇到突發疾病,當時,他和他哥哥趕到他爸爸那照顧了半個多月。他說,他爸爸還很年輕,竟然在突發疾病時,也完全無法照料自己,如果不是有兒子照顧,後果不堪設想。

    他30多歲了,總見過些事,跑過些路,可是當他沒遇到雙親疾病這個事時,他的思想始終停留在一個人天下無敵的意識裡,只有遇到了這個事,他立馬明白了。所以,人生,每個階段的價值都不一樣,你必須要做加法,去經歷每個階段,你才能真正的得到。

  • 2 # 傾聽風吟花語

    首先,我同意前半句所說的,人生是一個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的過程,至於後半句見得世面越多,人的慾望反而減少,這句話不是絕對的。

    1.為什麼說人生是一個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才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覺得有意思,覺得有趣。

    比如小時候你喜歡汽車模型,如果只擁有一個你仍然會不滿足,繼續希望得到第二個第三個···有時候不見得是多喜歡,但就是貪多,玩起來的時候仍然會挑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

    長大後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拼命的買回家,穿了幾次之後才發現根本不喜歡,又捨不得扔掉就壓了箱底,每到搬家都不堪其累,但仍然是捨不得扔掉。

    後來慢慢變成熟之後,才發現家裡為什麼東西那麼亂呀,原來有太多沒用的東西佔據了空間,這個時候才會想到要斷舍離。

    思想的修煉也是這樣,總是希望自己會的越多越好,後來才發現所會的都是皮毛,才會勵志在喜歡的領域裡深耕研究。

    人生,就是一個從不斷做加法到慢慢做減法的過程,開始是不學不行,後來是不減不行,不學會無術,不減會累人。

    懂得這個過程之後,才是真正的成熟。

    2.見的世面越多,人的慾望未必會被減少

    所謂世面,就是你沒見到過的場面甚至是你想都沒敢想的另一種人生,比如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去參加了千萬級大咖的聚會,你會被他們的雍容華貴所震撼,會突然覺得有錢人的生活真美好,從而充滿了羨慕。

    這個時候任憑誰的內心都不會是波瀾不驚的,想成為有錢人的慾望只會更加強烈,而不會說自己平凡的日子特別美好。

    能讓人慾望變少的多半是與世無爭的狀態,或者說突然覺得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原來根本不適合自己,這也是有可能的。

    但慾望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不論任何時候都是不會被消滅的,見的世面越多,更容易判斷自己希望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而且知道需要努力的方向。

    總結一下:

    人生從不斷的做加法到慢慢的做減法,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加法的過程裡是吸收了我們認為有用的東西,減法也不等於剔除,而是將其最佳化,將過往所學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一個輕裝上陣的人。見過的世面和慾望的變化沒有直接關係,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定位自己的人生,不盲目崇拜,真實的做自己就很好。

  • 3 # 你好我是劉先生

    看似燈紅酒綠,廣袤繁華的社會,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刺激罷了。歌中唱道,越長大越孤單,還未曾見世間百態時,我們對一切新鮮事物蠢蠢欲動,而擁有的越多,才發現失去的更多。

    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的明白,擁有一些東西是會付出一些代價的,外在的放棄為了使我們接受教訓,而心裡的放棄是為了更好的解脫。梭羅說:“剔除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簡化成最基本的才好。”而成長就像是豐盈生命再剔除繁雜的必經路程,先給思想觀念做加法,再給自身慾望做減法,等到看遍世間繁華後,返璞歸真。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慾望越少;而慾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這個道理就像一個人往水裡扔石頭,如果想填滿一個小池塘,這很容易;而如果想去填滿一個浩瀚無垠的大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慾望越大,就越容易變得貪婪。漁夫的老婆起初只想要一個木勺子,但得到了木勺子後,她想要一棟屬於自己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又想要當貴婦人,當了貴婦人;她又想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所有的願望的金魚永遠聽她的話。故事的最後漁夫的老婆失去了擁有的所有東西,甚至是之前的。

    世間萬物皆有度,一旦過度,必然會失去,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萬有定律。一個見過世面的人,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知足常樂,懂得掙脫繁華虛妄的羈絆,去擁抱明確而簡單的生活。身價千億的香港首富李嘉誠,一套西裝穿十幾年,戴的手錶市價也才1000港元。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坐擁百億資產,穿的也只是最廉價的T恤、牛仔褲,開不到兩萬美元的車,吃麥當勞。而“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歌手朴樹,在10年前,他世事未經,年少風發,唱著《生如夏花》,說生如夏花般絢爛;10年後的他,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唱著《平凡之路》,說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是神聖的,不要將它作為藉口,去玷汙它的本質,當你明白世事無常之時,就不會張揚;見過世界後,方不再倉皇。看一個人有沒有見過世面,不是穿金戴銀,跑遍世界,而是閱盡繁華之後的返璞歸真,精神內斂。

  • 4 # 馬應君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減法的頻率越來越高,做事,說話,甚至走步都是越來越少。思想裡的觸點稍碰即激化,有時莫名其妙的事情做過了,很長時間仍處於懵懵狀態。

    掩卷躑躅與高張兮,何怨乎歷史之紛紛!唯有亭上青松和此音!

  • 5 # 淺水L

    說真的,這種大道理我懂,但我不理解。

    也許是因為我的人生才過了30年,達不到60歲的高深狀態。

    也許我本就是個俗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的慾望不可能減少,哪怕見得人再多,見的事再多。

    我在想,那個時候我的慾望恐怕不會減少反而會隨著見識而增加。

    就比如,我現在的慾望是得到某個女神的青睞,哪怕是死也值得,也許等到我有所成就,見的美女越來越多,那個時候也許會膨脹到另一個階段。

    這不是聳人聽聞,現實中這種事不少了吧。

    當然,我這裡舉得是反例。

    也有一些是好的。

    比如創業者,他們想成功是居於內心想高人一等的慾望。

    比如努力的人,他們想成功,也是居於內心的慾望,想讓人高看一等。

    慾望,不一定是壞的。

    若這個世界都是些無慾無求的人,那麼經濟必然倒退,人類的文明必然會退化。

    我相信有部分人所說的無慾無求,其實是對自己沒有出息並且逃避的一種無能辯護。

    這個世界必然也需要哪些無慾無求的人,他們是這個浮躁社會的一股清流,但這種人必定是少數,大多數還是要保持強烈成功的慾望,哪怕到老也要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慾望。

    雞湯文,有時候在挫敗的時候看看就好,不要太過當真。

    試想一下,人人無慾無求,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 6 # 洪兒說

    生而為人,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意氣風發、長大成人,繼而躊躇滿志地踏入社會,為認識和把握這大千世界,以期為自己創設一個所謂的美好人生,不遺餘力地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可謂是一路做加法。

    然而,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一個人在人生之路上跋涉,不論你是多麼優秀,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總是層出不窮的。

    但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消極與積極其實總是共存的。哪怕積極面只有“一二”啊。

    一個人見的“世面”多了,慢慢看透了其中蘊藏的規律,誠然是可以煉就一雙“慧眼”的。

    在看清事物消極本質的同時,倘若能看透而不“傷”透,從而跳脫消極的一面,掌控積極的一面,即擁有了所謂“常想一二”之豁達。

    因具有"常想一二”的能力,拋棄掉那些無用的無望的無果的“慾望”,那麼,“慾望”當然就愈來愈少。沉澱下來的是有用的“希望”,是所謂對自我調適的結果。

    因此,說“世面見得多了,慾望就減少了”,是合乎情理也合乎邏輯的。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應該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只加不減,終究是不堪重負。

  • 7 # 狼哥雜談

    其實人的一生是複雜的,哭著降臨人問,微笑著離開。而打我們踏進社會時就會有種慾望的目標, 這也許就是所謂人的加法吧!年輕時的目標與慾望越大,動力就越大積極性就越高 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使之沉浸在成功的快樂之中。但慾望大過人的紅線時,壓力也就隨之降臨,過大的壓力也讓人們的痛苦加大,甚至更大。當超過紅線時,就會不由自主的去減少慾望與壓力,而其中也會得到快樂得到輕鬆,這就是人生的減法法則!減少慾望會使人產生消極和鬥志性,生活也就會平淡化了!所以人生的加減法有好處也有壞處。

    人人都有潛能的底線,面對加減法時要勞逸結合,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做到適中為佳,讓讓加減法按著正常的迴圈週期發展下去,我認為這是最理想的。

    所謂的見過世面,也不過就是井上與井底的蛙一樣,一個能看到廣闊的天空,而另一個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更是貧窮之人所想追求的燈紅酒綠的都市,富貴之人追求更高的激情罷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想得到的越多,當得到越多的時候,轉過頭來看看,會發現失去的也就越多。這時才發現宇宙中的定律是平衡的。因為你得到的越多,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剔除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簡化成最基本的才好。”人生的軌跡是個圓,無論你怎樣去看世間繁華最終都會回到起點,走不出這個圓!見過世面多的人,心中有種飽和的狀態,見怪不怪了!反之見過世面少的人,心中也就是一小片天空,沒那麼多煩惱與壓力,就會更幸福更快樂。

    做人做事都有個度,一旦過度 必然會失去,所以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更要懂得知足者常樂的心態。做一個平凡的人生,才是最佳的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幫互助才是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火箭隊真的能得到總冠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