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宛如清揚

    晉朝,一個漢族的江山,持續一百多年的國家,為何史書上很少見?

      要長篇大論,這個清揚也做不到,簡單說點自己的看法。

      咱們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很多,持續時間有長有短,有的王朝雖曇花一現,卻在後世留下永久的璀璨光芒,有的王朝雖然持續時間不算短,卻不怎麼有名氣,非常沒有存在感。比如說晉,分西晉和東晉,也是漢人建立的江山,持續一百多年,可大家都不怎麼熟悉。

      為什麼?

      第一,命短。雖然說西東晉是從公元266年算起,到公元420年結束,可是東晉只是佔了很小一塊地盤,疆域大體上侷限於淮河、長江流域以南,大體上的範圍,不過揚荊江廣等十幾個州,實在是小得可憐。西晉倒是基本統一了,把原來魏蜀吳的地盤都給收攏了,可是時間又太短,從公元266年到公元316年,還沒來得及消化,西晉就滅亡了,東晉建立時,江南人心都還沒真正收復呢。

      第二,政治制度上沒什麼革命性的初創制度。秦二世而亡,卻有封建帝制傳承,隋也二世而亡(幾個小的不算),卻有三省六部科舉制度延續,可是西晉,找不到,他延續了分封制,倒把政權給整沒了。東晉的皇帝,混得還不如一個權臣,王庾桓謝,各個壓司馬氏一頭。

      第三,也沒有什麼好看的工程流傳。長城啊運河什麼的,徵高麗什麼的,都還算大動作,禍害了當時的百姓,卻造福了後代子孫,託英雄勇士們的福,疆域也很大。可晉朝,就連文化方面,實在也是拿不出手。

  • 2 # 江左線上

    不是史書上少見,而是你讀書太少了。

    東晉王謝家族的故事可謂流傳深廣,謝安陶侃等人俱是千古風流人物,其時的文學也是繁花似錦的。

    非獨晉朝,整個六朝都是中華根脈之所在,歷史是濃墨重彩記錄著的,不知曉只是因為你無知而已。

  • 3 # 老街味道

    問題:晉朝,一個漢族的江山,持續一百多年的國家,為何史書上很少見?

    前言

    史書上並不少見,只不過我們教科書不重視而已。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故事一點也不少,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有相當一部分說的是西晉初年的事情。唐朝的大詩人們經常在詩中使用那個時期的典故,我們平時使用的大量成語也出自那個時期。

    我前幾天聽過袁騰飛早年間給高中補習班的課件,他講了對於教科書為什麼魏晉內容少的原因。

    一、袁騰飛解釋過

    袁騰飛說北京的高考命題小組歷史系的老師,幾乎年年換,因為怕被摸出規律來。但是組長卻從來不換。

    不過這個組長是研究魏晉南北朝的,而魏晉南北朝的知識高考幾乎不考。所以歷史老師們基本草草帶過。學生們的印象也不深。

    二、語文課上

    學生語文課上學習詩詞,到了高二,文章只學了王羲之的蘭亭序,詩歌只學了陶淵明,兩晉的文學到了大學才學的多一些,但是不能和唐宋文學相比。

    三、經常被用得到兩晉典故

    1、陶淵明的桃花源

    陶淵明以及他的詩文與故事,是唐詩中經常使用的典故,例如儲光羲 (唐):

    《玉真公主山居》

    山北天泉苑,山西鳳女家。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

    2、劉琨與祖逖的聞雞起舞

    劉琨與祖逖都是兩晉之間的英雄人物。聞雞起舞 是一句成語,在古詩文中也經常被使用

    [宋] 劉辰翁《金縷曲/賀新郎》

    忘卻來時路。恨蒼蒼、寒冰棄我,江南閒處。世事早知今如此,何不老農老圃。更種個、梅花深住。凍雨前朝浯溪石,對蒼苔、墮淚憐臣甫。山似我,兩眉聚。歲雲暮矣如何度。但多情、寂寥相念,二三君子。越石暮年扶風賦,猶解聞雞起舞。恨不減、二三十歲。一曲相思碧雲合,醉憑君、為我歌如縷。君念我,似同祖。

    3、祖逖的擊楫中流

    擊楫中流也是一句成語,經常被感同身受的南宋人使用:

    《滿江紅 清江風帆甚快,作此,與客劇飲歌之》(宋·范成大) 千古東流,聲卷地、雲濤如屋。橫浩渺、檣竿十丈,不勝帆腹。 夜雨翻江春浦漲,船頭鼓急風初熟。似當年、呼禹亂黃川,飛梭速。 擊楫誓,空驚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屬。荻筍蔞芽新入饌,鵾弦鳳吹能翻曲。笑人間、何處似尊前,添銀燭。

    4、王敦擊壺

    《世說新語·豪爽》記載:東晉王處仲酒後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 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果壺口都被敲缺了。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淮上東來雙鯉魚,巧將書信渡江湖。細看落墨皆松瘦,想見掀髯正鶴孤。 烈士家風安用此,書生習氣未能無。莫因老驥思千里,醉後哀歌缺唾壺。結語

    詩友們創作詩詞的時候,如果善於使用漢魏兩晉的典故,作品就有古意。

  • 4 # 毀建策

    ,晉司馬家的江山也不算短,為何人們輕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他呢?

    司馬家的江山確實不算短。

    畢竟其之江山若從司馬炎公元266年篡魏開始算起,到他公元420年徹底滅亡,有一百五十四年。

    若從公元280年他滅吳徹底統一天下後算起,到他被劉宋徹底取代,也有一百四十年。

    即便這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不算太長,與那些簡單說說就有二三百年,甚至更多清沒法比,畢竟連人家一半不到,想給人家提鞋都不配。

    但這也不算短,畢竟秦只有十五年,隋只有三十七年,元只有百年。

    在這種情況下,他在中國封建大一統王朝之中也不算差,僅存年限雖難超夏商周漢唐宋明清,但也是中下游,不算末尾,數最後。

    而且即便其之大一統王朝是公元二八零滅吳到三零四年劉淵起兵,只有二十四年。但秦滿打滿算合天下的時間也只有十五年,比其要少的多。

    即便不說此,就說其它,他之王朝雖災難頻繁,給我漢族人民帶來無窮苦難,使我漢族人口大規模縮水,幾有滅族亡種之災,沒有真正承擔起結束亂世,給人幸福安康,做到長治久安,守衛漢族人民,整個文明世界生存,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

    但其總算也有太康十年盛世,統一天下之後幾十年安定,繁花似錦,烈火烹油,能給人美好想象,讓人們能喘口氣來。

    雖其沒有完全守住所有領土,讓得大量領土淪陷,無數百姓或被殺,或被屠,受盡無數屈辱。

    但其也為此付出極大代價,幾十萬王孫不留幾人,只有五馬難渡,其它都慘死敵手,家眷被欺,痛不欲生。

    縱他之西晉非常差,但其之繼任者,東晉也不算錯,威名赫赫,連滅數國,打退好幾波遊牧民族對漢人侵襲,守衛了漢人文明。給天下子在五胡十六國的慘烈亂世中支起了一片天,留下了一個世外桃源,人間樂土。

    最起碼比南宋,和南明要好多了。不僅最被極快滅亡,還受盡屈辱,一直在被動挨打,從沒一個硬氣的時刻。

    縱其得位不正,然周,隋,宋也差不多,都是欺服孤兒寡母,無理而得天下。再說其只篡一國,一地,整個天下還是其打下的。

    縱其落到那個地步,也是其立國基礎決定,也不是其之錯,他們蠢,要在明知錯誤的路上狂奔,而是不得不如此。

    畢竟其之江山繼承於魏,只是經過宮廷政變而得,而未有鐵血革命,以制舊有殘餘太多,其因太弱小為成功給人家太多妥協,以致尾大不掉,為控制,不再被奪而行大肆分封分建,以致後來在各方相結合下因野心形成八王之亂。

    這或就是其不勞而獲,想撿大便宜,所付出的代價吧。

    不過縱其亡,也是如漢是以強亡,是亡於己,而不是亡於外,縱然最終亡於外也是因為自己互相殘殺以致實力削弱太嚴重,讓人有機可乘,撿大便宜,而不是自己太差,不能,沒報仇,奪回屬於自己一切的能力,心氣,一旦恢復,還是能打回去,奪回屬於自己一切的。

    從這點看其要比秦宋元明清強多了,也只有漢唐才能與其相比。

    ……

    所以要說人們真忽略,輕視,怨恨大晉朝實在不應該呀!畢竟比其做得更差,更爛的也不是沒有,他也不想這樣。

    可惜種種巧合,不可控原因使其手中權力太強,還有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最聰明,最應獲得一切,能笑到最後,解決一切問題,還有其繼承的是個爛攤子,種種原因導致其敗亡。

    更因其之後是個漫長亂世,舉世可以說絕無僅有,就連週末春秋戰國和唐末軍閥混戰也不能和其相比。

    畢竟那即便爭,爭的慘烈,爭的漫長,但還是自己人的爭鬥,不管爭的如何,死再多人,因周圍少數民族還太弱小,山川地理險娶還在手中,其它人對自己縱有威脅,短時間也難佔多大便宜,有滅族全完之危,文明火種熄滅,種姓再也不存在。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肉還會爛在自己鍋裡。

    而五胡亂華則不然,這清是民族戰爭,兩個世界文明的爭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你勝還好說,可通吃一切,贏得一切遺產,戰利品。

    但你敗就算完了,你之一切將不再屬於你,即便不滅,全被滅族,但其它一切東西將肯定不會再擁有。

    或也正因其在這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不僅沒有啟到應有的作用,而且還拖後腿,成為造成我漢人這一切苦難根源,讓我華夏漢人在諸族爭霸,尤其中原爭霸中沒有一點存在感,

    只能當作人人宰割,奴役物件,而不能反擊,逆推,只能默默承受,忍耐,等待救世主,光明一天的到來。最多狼奔豬突,四散逃亡,憑險防守的根本原因,才使其如此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C漫畫應該怎麼順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