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古博今農民工

    楚國的齊懷王死的殘,張儀用六百里疆土改嘴六里騙了他?而且不聽屈原建議終於死在秦國。還有兩個國是投降的秦國。趙國有個軍事家尉繚給秦始皇出了不少主意送禮分化幾個小國使秦兼併之?

  • 2 # 三國深度談

    我們按照秦滅六國的順序來說說這六位亡國之君。

    韓廢王

    這位志大才疏的君主不明天下形勢,自以為有了趙國相助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挑釁秦國,結果內史騰率領秦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到南韓國都新鄭,韓廢王無奈出城投降。

    南韓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南韓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南韓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趙幽繆王

    他比韓廢王還要昏庸,先是棄用老將廉頗,然後又輕信秦國的反間計,殺掉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李牧,撤掉了副將司馬尚,結果頂替他們的顏聚和趙蔥都是無能之輩,被王翦殺得大敗,秦軍乘勢攻克邯鄲,俘虜了趙遷。然後秦王嬴政把他流放到深山中。最終餓死在一間茅屋中。

    魏王假

    史料上對這位亡國之君的記載非常少,畢竟他在位的時間只有三年,嚴格意義上來說,亡國不是他的鍋。《烈女傳》中有記載魏王假被秦王殺死,但是正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這也就成了個謎。

    楚王負芻

    他的王位來的很不光彩,作為庶出,本來沒有機會染指,但是他的門客殺死了楚哀王,他就乘機自立為王。

    他在位期間,秦國一直在對楚國進行蠶食,在試圖獻地求和無果的情況下,楚王負芻開始強硬地反擊秦軍,奈何實力不濟,最終在秦國六十萬大軍面前敗下陣來,公元前223年,楚都壽春陷落,楚王負芻被俘。秦王親往樊口受俘,責負芻以弒君之罪,廢為庶人,之後就沒有記載了。

    燕王喜

    這人也是個做事完全不走大腦的。本來打算和趙國結盟,看見趙國長平大敗,就想要從趙國身上咬塊肉下來,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被趙軍包圍了都城,最後還是在將渠的調解下趙國才退軍。沒過兩年,好了傷疤忘了疼,聽從劇辛的建議又去招惹趙國,然後又被打得大敗,燕國就在這種無意義的戰爭中消耗了實力,還和趙國徹底交惡。

    公元前227年,秦國攻燕,兵臨易水。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等人刺殺秦王,刺殺失敗後,秦王大怒,派王翦率軍伐燕,破燕都薊城,燕王喜逃到遼東,殺掉了太子丹獻給秦國以求和,但是秦王拒絕了。公元前前222年,王賁破遼東活捉燕王喜,燕國滅亡。燕王喜被押往咸陽,在途中病死。

    齊王建

    在秦國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下,這位竟然安享太平,完全沒有救援和結盟的意思,大臣多次向他闡述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都置之不理,結果等到公元前221年的時候,舉目四望,已經沒有盟友了。

    秦王政派賓客陳馳誘騙齊王建,只要投降秦國,便賜給他五百里的封地。後勝也勸說齊王建不要抵抗,帶著軍隊投降秦國。齊王建於是投降秦國,齊國滅亡。秦王政把齊王建安置在邊遠的共地,居處在荒僻的松樹、柏樹之間,不給供給齊王建食物,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 3 # Mer86

    六個亡國之君,按照國君被俘虜的順序分別是:韓王安、趙王遷、魏王假、楚王負芻、燕王喜、齊王建。

    韓王安→可能被害死。

    根據《史記》的記載:

    (韓王)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潁州郡。韓遂亡。(秦始皇)二十一年,新鄭反。

    另外,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的記載:

    二十年,韓王居郢陳山。二十一年,韓王死。

    綜合以上三條史料記載,可以大致推測出韓王安在被俘後的遭遇。

    (1)秦始皇十七年,韓王安被俘。

    (2)秦始皇二十年,秦國將韓王安徙居到郢陳山。

    (3)秦始皇二十一年,新鄭發生反秦叛亂。(新鄭就是南韓的首都。)

    (4)同一年,韓王安死於郢陳山。

    韓王安被俘時,秦國對他還可以,只是軟禁了而已。

    後來發生了一件大事: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二十年,燕國的太子丹派荊軻到秦國刺殺秦始皇。

    刺殺事件令秦始皇非常惱火,改變了對被俘國君的待遇,由禮遇改為嚴加看管。於是秦國將韓王安重新安置到了郢陳山。

    但是秦始皇二十一年,南韓的舊都新鄭又發生了反秦的暴亂。秦軍平定了叛亂後,秦始皇為以絕後患,可能害死了韓王安。

    注意:是可能害死了韓王安。

    因為沒有史料記載了韓王安的具體死因。我們只能根據史料的記載,根據新鄭起義和韓王安的死是同一年發生的事,推測出韓王安可能被害死的推斷。

    不過也有可能就是巧合而已,恰巧新鄭發生暴亂,韓王安鬱悶而死,也是有可能的事。

    網上關於韓王安被毒死的文章,說的是言之鑿鑿,都是在胡說八道。

    趙王遷→被流放,不知道怎麼死的。

    其實趙國的亡國之君有兩個,一個是趙王遷,另一個為趙代王嘉。 趙代王嘉為趙王遷之兄,趙國被滅後,逃到代地立為王。

    關於趙國,《史記》是記載的:

    (秦始皇)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遷);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趙王遷)七年,秦人攻趙,趙怱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

    從史料中分析,趙王遷投降了秦軍,被秦始皇流放到河南房陵(今湖北省房縣境內)的深山中。

    說到湖北房縣,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史稱“帝王流放之地”。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漢武帝時的濟川王劉明、清河王劉年、漢景帝孫劉勃、隋文帝太子楊勇等都被流放到了房縣。

    (趙王遷被流放線路)

    趙王遷降之後,趙公子嘉率其宗族幾百人逃到趙的代郡(今蔚縣西南),大臣共立趙嘉為代王,也有說是秦始皇任命的,因為暫時不想滅趙。

    對於趙代王嘉的記載,在《史記》上只有寥寥幾筆:

    (秦王政)二十年,燕、代發兵擊秦軍,秦軍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五年,還攻代,虜代王嘉。

    所以,可以得知。趙代王嘉被秦將王翦之子王賁俘虜,其下落史料並未交代。

    魏王假→可能被殺。

    關於秦滅魏,《史記》中的記載也是非常少:

    (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收其地。(魏王假)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從《史記》中可以看到出,秦王又只是俘虜了魏王假,之後的遭遇並無記載。

    關於魏王假被殺的記載,出自於《列女傳·魏節乳母》:

    秦攻魏,破之,殺魏王瑕。

    由於《史記》並沒有記載魏王是否為秦王所殺害,只是記載了魏王假被秦王所俘虜。《列女傳》中的記載,可信可不信。所以猜測,秦始皇可能殺了魏王。

    楚王負芻→被俘後不知所蹤。

    根據《史記》的記載:

    五年,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負芻。

    楚王負芻被秦軍俘虜,至於被俘後的經歷,沒有任何記載。

    楚王的弟弟昌平君(史未留名),曾經作為楚國質子留在秦都咸陽,幫助秦王嬴政平定了嫪毐的叛亂,而後又輔佐秦王嬴政治理秦國、滅亡了諸國。

    南韓故都新鄭發生叛亂後,昌平君受命前往楚國故都郢陳,以楚國公子的身份安撫楚地百姓。楚王負芻被秦軍生擒後,楚國宣告滅亡。昌平君在楚地舉兵反叛,與大將項燕(項羽的爺爺)聯兵,自稱楚王,企圖復國。

    不久後,楚軍被強大的秦軍擊敗,昌平君戰敗被殺,項燕亦自殺身亡,楚國徹底滅亡了。

    燕王喜→被俘,估計被殺害。

    關於燕王喜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據《史記》的記載:

    (秦始皇)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

    秦將王賁受命進攻遼東,一戰擊敗了燕軍,俘虜燕王喜,徹底滅亡了燕國。

    燕王喜的結局不見於記載,但是聯絡到趙國滅亡後,秦始皇親自來到邯鄲,殺死了所有與母親趙姬有仇怨的人,以發洩多年的怨氣。燕王喜結局實在令人堪憂。畢竟太子丹曾經派荊軻刺殺過秦始皇,以秦始皇的暴脾氣,殺掉燕王也是很自然的事。

    網傳燕王被秦始皇剁掉腦袋,純屬猜測,不能當真。

    齊王建→被俘後可能餓死。

    (秦始皇)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齊王)四十四年,秦兵擊齊。齊王聽相後勝計,不戰,以兵降秦。秦虜王建,遷之共。

    燕國滅亡後,齊國感受到秦國的威脅,齊王發兵守衛齊國邊境,並與秦國絕交。

    秦將王賁率領凱旋之師南下齊國,圍困臨淄,田建聽從了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於秦軍,齊國滅亡。

    根據《戰國策》的記載,秦始皇把齊王建流放到了共地,不給他任何食物,活活餓死。

    綜上所述,六國的國君都被俘虜。但是史記中沒有明確的記載,秦始皇殺六國國君的記錄。

    根據《列女傳》和《戰國策》的記載,秦始皇殺了魏王和齊王。但是這兩本書都是西漢劉向所著,有故意給秦始皇抹黑的嫌疑。

    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的記載,推測韓王被秦始皇殺害的可能性。

    至於趙王、燕王、楚王,沒有任何資料記載被殺害。只有燕王有可能被殺害,聯想到荊軻刺秦王的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生日,你男朋友根本不記得,你會怎麼辦。需要提醒他,或者直接告訴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