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畢繼寬

    他制訂了人類切實可行的思想道德規範體系,讓中華民族從中央到地方,有規可尋,有矩可依,對社會的和平穩定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兩千多年一直沿用,無人超越。

  • 2 # 伸腿小僧

    孔丘也就是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春秋時魯華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思想創始人,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對人類的貢獻主要有:

    道德學說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為基礎,以立人極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政治學說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和基本精神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大同”社會,孔子主張的較低政治目標是“小康”社會。孔子的“大同”社會、“小康”社會理想對中國後世影響深遠。後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內容的憧憬藍圖和奮鬥目標,這種思想對進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啟發,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和孫中山都受其影響。

    經濟學說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見利思義。”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在他的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孔子主張“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對民眾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張賦稅要輕一些,徭役的攤派不要耽誤農時。孔子還對當時的為政者進行說教,要求為政者不要過於奢侈,要注意節儉。同時,還主張“節用而愛人”。這裡麵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運用於經濟領域。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

    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史學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直”,即研究歷史要實事求是,不但要重視根據,而且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歷史不是倒退,而是後來居上,是前進發展著的。儘管這種思想很朦朧,但卻是中國史學史上進化論的可貴的開端。

    美學思想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

    旅遊思想

    孔子一生遊歷豐富。他從漫長的旅遊生涯中悟出精闢的人生哲理,並形成對旅遊的獨特見解。孔子的旅遊思想可大致概括如下:

    孔子“重遊”,反對“懷居”“懷土”等心理和行為,甚而把貪戀安居、留戀故土作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標誌。

    孔子注重文化之旅、自然之遊,倡導“山水比德觀”。孔子一生行遊天下,注重聽樂觀禮,開創了中國文化旅遊的先河。孔子還注重體悟山水的自然之遊。對於山水自然景觀,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

    言論著作語錄彙編

    孔子的言論主要記錄在《論語》中。《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微言大義”。

    文獻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撰《春秋》。後人合稱之為《六經》。

    教書育人

    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樑,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

    孔子和儒家思想不僅影響著整個春秋時代,還對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有深刻的影響。

    國內評價

    孟子: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

    司馬遷: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孫中山: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

    蔡元培:孔子學問,文章政治事業,朗如日月,燦如星辰,果足為萬世師表。

    陳獨秀:科學與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之兩大主動力,孔子不言神怪,是近於科學的。

    近代歷史學家柳詒徵: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

    臺灣學者錢地:世界上有許多民族或國家,國為沒有高尚的文化而滅亡,中國因有孔子五常之教,而使中國與天地共長久。

    霍英東:孔子的許多好思想,一直鼓舞著海外華人,使他們能夠在他鄉異地,艱苦創業,勇往直前,做出了貢獻。

    國際評價

    北韓學者金益洙:孔子是萬古聖人,也是東洋學問哲學思想的元祖。

    日本學者井上靖:孔子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類的老師。

    日本學者簡野道明:自古以來,《論語》被尊為至高無上的聖典,上自歷代的天皇,下至市井的庶人,始終講究不倦。

    美國詩人、哲學家、思想家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美國學者甘霖:孔子不獨為一國之聖人,實為萬國之聖人。

    英國曆史哲學家湯恩比:能夠幫助解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問題,唯有中國孔孟的學說。

    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孔子是“無冕皇帝”。

    法國學者伏爾泰:東方找到一位智者。我全神貫注地讀孔子的這些著作,我從中吸取了精華,孔子的書中全部是最純潔的道德,在這個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時代,就是人們尊從孔子法規的時代,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華人的徒弟。

  • 3 # 迷茫的大學生

    在談論孔子對於人類的貢獻這個問題時,首先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兩點。其一是不要把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等同起來,其二是不要把儒家思想同儒家思想中的糟粕等同起來。

    獨特的文明體系的創立者。西方學者喜歡把世界文明分為三大部分: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以及東方的遍佈中日韓等國的儒家文明。儒家文明以儒家思想為其精神核心,而儒家思想則以孔子思想為基礎。

    教育平等化的倡導者。孔子倡導有教無類,只要有心向學,而不分種族地位。他個人也是這樣去做的,他的弟子來自於各行各業。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打破了教育為貴族所壟斷的制度。使得下層平民開始有權利享受教育,享受知識。這一概念不斷髮展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像科舉制度都是基於這樣的原則建立起來的。這也使得古代中國始終保持著一定的階層流動性,而不像西方那樣階級固化。

    無與倫比的精神財富。孔子的學說包含政治、禮儀、哲學等諸多方面。他在這些方面的主張後來大多都成為儒家思想的基本內涵。這些金石典籍是孔子留給我們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

    當然孔子給人類的貢獻並不僅限於上述幾點,它有諸多方面,這只是一些大的方面的劃分。同時孔子對於人類也不僅僅是貢獻,他的思想,也有一些糟粕。像什麼奴化思想、歧視婦女等等,也許這些在那個時代看起來很正常,但在當今這個社會便是毒瘤。因此需要我們以辯證的態度去加以辨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所知道的愛是何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