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賀六渾
-
2 # 江右逍遙
湘軍,淮軍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依靠冷兵器作戰的封建軍隊,雖然裝備了大量的火炮,但是在對火炮的運用上,還是停留在傳統封建軍隊的水平上 ,只是把火炮作為攻城攻堅的武器 ,沒有把火炮作為野戰決勝的利器。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二;1.湘軍,淮君並不是政府常備武裝,而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而臨時建立的地主團練武裝,對火炮等現代武器的運用並不熟悉,還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去使用火炮來攻城,守城。2.湘軍,淮軍火炮雖多,但大多還是傳統的土製銅炮,鐵炮,重量大不易運輸,威力也不夠,對戰爭的勝負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湘軍,淮軍不能稱為炮兵
-
3 # 公子秀王姓人
*有管理體系沒有嘛,亂打一通?
*是不是主要戰鬥力嘛~如果就那蹦星兒幾個算啥炮兵
*不是說火炮多就是炮兵啦,怎麼會有這種誤解
*我覺得是存在炮兵武裝力量的,但體系可能不完備
*真正的炮兵不是說你有好多炮,你還會放炮就是了,你得組建戰鬥力阿
-
4 # 寶貝飯菜
近代以來,中國軍隊真正開始使用現代意義上的西洋槍炮始於湘軍。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建立湘軍,並開始購買外國火炮。“據不完全統計,自成豐四年至六年(1854-1856),先後購置的外國火炮有1800多門”,但這些火炮主要裝備於湘軍水師,步軍中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炮兵營,仍處於冷、熱兵器並用的階段。
1862年,李鴻章的淮軍抵達上海之後,李鴻章開始著手增添洋槍洋炮。至1863年,“鴻章的親兵護衛營,即張遇春的春字營,已有炮隊二百名參與戰陣,這是淮軍成立正式炮隊,以為專門營伍之始,也就是中國炮兵制度的發初。”1873年,李鴻章開始建立專門使用火炮的獨立炮隊,使得清軍在建立正規的炮隊制度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李鴻章審時度勢,迅速要求淮軍各營仿照德制建立炮隊、購買德國先進火炮並僱傭德國教習進行操練。至1876年,李鴻章已陸續籌款購買德國克虜伯後膛炮114尊,新建了炮隊19營。
雖然新建的淮軍炮營同八旗、綠營以及湘軍比較,在人數、火炮裝備以及炮兵編制上已有很大進步。但它沒有完整的營制和後勤體系,依然沿用湘軍的步兵營制,也缺乏與諸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在實際戰鬥中,炮兵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協同作用,因此淮軍的炮營並不成熟,只能是一種過渡作用。
-
5 # 歷史早知道
近代以來,中國軍隊真正開始使用現代意義上的西洋槍炮始於湘軍。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建立湘軍,並開始購買外國火炮。“據不完全統計,自咸豐四年至六年(1854-1856),先後購置的外國火炮有 1800 多門”,主要裝備於湘軍水師。
在湘軍步隊中,也設有劈山炮隊。但是全步兵營中,僅親兵一類設有劈山炮隊2 隊,其他前、後、左、右四哨中均沒有炮隊,也就是說整個湘軍步兵營 505人中當中,僅有 20 名正勇操炮。
因此,湘軍的火炮運用主要在於水師,而且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炮兵營,仍處於冷、熱兵器並用的階段。
1861 年,李鴻章的淮軍初步建制,因由曾國藩一手操辦,因此其軍制仍與湘軍相同。
1862 年淮軍抵滬之後,李鴻章便開始著手增添洋槍洋炮,重用華爾,請他幫助物色洋匠製造火炮。
至 1863 年,“鴻章的親兵護衛營,即張遇春的春字營,已有炮隊二百名參與戰陣,這是淮軍成立正式炮隊,以為專門營伍之始,也就是中國炮兵制度的發軔。”
1873 年,李鴻章“擬專以中營為炮隊”,開始建立專門使用火炮的獨立炮隊,使得清軍在建立正規的炮隊制度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1874 更重要的是,淮軍的炮隊營制全部效仿德國營制。
1875 因為自 1871 年德國贏得普法戰爭的勝利後,德國的軍事制度紛紛受到各國效仿,德國製造的武器裝備也暢銷各國,李鴻章審時度勢,迅速要求淮軍各營仿照德制建立炮隊、購買德國先進火炮並僱傭德國教習引入德國訓練操法。
於是自 1871 年至 1876 年間,李鴻章陸續籌款,購買德國克虜伯後門四磅鋼炮 114 尊。
因德國炮隊營制“以炮六尊為一小營,每炮出征有正車、副車,正車用馬六匹,副車用馬六匹,運炮目坐騎每炮共須馬十三匹”,因此淮軍建立炮隊 19 營。
但因當時軍餉不敷,不等不酌量減少用馬,於是淮軍只能少用副車馬 6 匹,即淮軍建炮隊 19 營,每營炮 6 尊,每炮用正副車各 1 輛、用炮目 1 名、用馬 7 匹。
另外,“每炮什長與兵丁共二十四名,全營正勇共一百四十四名。”此為淮軍新增之新式炮營。
淮軍炮營同八旗、綠營以及湘軍比較,在人數、火炮裝備以及炮兵編制上已有很大進步。
但它並不是真正近代意義上的炮營,不僅沒有完整的營制、餉章等制度上的建制,更重要的是還並沒有提及諸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在實際戰鬥中,炮兵沒有真正發揮到它應有的協同作用,因此淮軍的炮營並不成熟,它起到的只能是一種過渡作用。
晚清炮兵制度真正形成於甲午戰後,甲午之役的慘敗使得清政府終於有了深刻的覺悟,晚清軍事變革的內容不再只是學習西方器物層面,而是連同西方軍事體制一併學習,特別是諸兵種的軍隊編制與訓練制度。
當時有兩支主要的新式軍隊,“溫處道袁世凱練新軍,是曰新建陸軍......兩江總督張之洞聘德人教練新軍,名曰江南自強軍。”
其中,袁世凱所建立的炮兵兵種由受過新式教育並留學德國的段祺瑞一手操辦,其仿照德國炮兵制度,使得北洋新軍影響較大、體制較全、效果較優,加上 1901 年自強軍也被調予袁世凱節制訓練,因此晚清炮隊制度正式建立於袁世凱的新式陸軍。
-
6 # 聰聰看歷史
雖然是大量裝備了洋槍洋炮,但是戰術思想呢,個人的技術水平呢還是村民思想,只不過是從大刀片子換了一個工具,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人。
-
7 # 我不是隔壁的老王
火炮,相比較而言,笨重,射程也不遠,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已經不易。
縱觀歷史,似乎只有皇家的才算正統,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民間的智慧,這無疑給咱們這個民族的科技進步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不是正面的,而是負面的。
當時的湘軍、淮軍雖然裝備了大量的火炮,但從火炮的結構和威力上來看,應該屬於土炮,屬於點火放炮的那種,不是撞針發射的那種。在當時的百姓心裡,他們就是炮兵,而在洋人眼裡是個笑話,在那些達官貴人眼裡仍是一個笑話。
-
8 # 玖焱
如果裝備了炮就能稱為炮兵 ,那我裝備艘宇宙飛船我就是宇航員了嘛 ? 不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就不能稱為炮兵
-
9 # 谷老師
湘軍,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過程中,屢戰屢敗,於是向西方國家購買大量火炮裝備部隊,這就大大提高了湘軍淮軍的戰鬥力。但這些火炮只是配給到步兵部隊中,而沒有組建炮兵,成為獨立的兵種。這主要是因為此時清軍軍事思想落後,意識不到炮兵的巨大威力和作用,他們只知道使用火炮的是炮手,而不知道若干門火炮按編制組織起來就是炮兵。
-
10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正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的炮兵就是淮軍建立了。
清朝末期,由於長期閉關鎖國,所以火器技術一直沒有得到什麼發展。反而因為長期承平,火炮技術還出現了退化。以至於太平軍在嶽州發現了一批吳三桂埋藏的大炮以後,居然在火力上一度壓倒了清軍,堪稱笑話。
曾國藩建立湘軍以後,也並沒有組建獨立的炮隊,而是在每個營下設立了兩個劈山炮隊。劈山炮其實就是小型的前裝滑膛炮,發射的是散彈,射程、威力有限,其用途更主要是加強步兵火力,和近代意義上的炮兵差距很大。所以在歷次攻城戰中,湘軍主要還是依靠挖地道進行爆破,而不是大炮轟擊。
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因為曾國藩思想保守,開始始終不相信西式火器的威力,二來湘軍開始在內陸發展,購買西式火器比較困難。
李鴻章組建淮軍以後,開始也是參照湘軍模式。不過到上海以後,由於頻繁接觸西洋火器,所以很快就意識到了其效能大大高於土槍土炮,淮軍很快就大量裝備了洋槍。不過由於火炮的使用需要專業人員,淮軍初期裝備的洋炮也不多。
到1863年前,淮軍除了各營下屬的劈山炮隊外,僅有張遇春所部春字營有一個獨立的炮兵隊,這也是淮軍裡第一個獨立建制的炮兵部隊。1863年後,淮軍購入了數十門西式火炮,炮兵規模有所加強。劉銘傳的銘軍、潘鼎新的潘軍等部隊都編組了獨立的炮營,不過此時淮軍裝備的大多是野戰炮,編制和運用上也只具備了近代炮兵的雛形。
由於缺乏重炮,所以在攻城戰中,李鴻章不得不多次向常勝軍借調炮隊,協助自己作戰。常勝軍的攻城重炮的出色表現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常勝軍解散時,他特意把炮隊保留了下來,編入自己的親軍。
這個炮隊不僅裝備了大量的重炮,而且在編制、訓練上也完全是西式,這也是清朝時第一支近代意義上的炮兵。
回覆列表
emmmm裝備大炮就叫炮兵嗎?那我是不是可以類比一下,古代來匹馬,來個會騎馬的人是不就是騎兵呢?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漢武帝伐匈奴就不會傾全國之力只有十來萬騎兵了,那可是全國攢了近百年的家底了。
好了,進入正題,炮兵不是一個單獨的兵種,它要與步兵,騎兵等兵種協同作戰,而兵種內的訓練,兵種間的磨合需要時間,裝備與人的磨合也需要時間,等你磨合好了,可能整個大清都沒了,很多網路小說都是穿越,起家,買槍,發展,巔峰。但是他想在短短十來年內走完西方數百年的路,在想p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