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人在皖
-
2 # HinewPark
遠古時代,瑤池宮裡住著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瑤姬。專司教導仙童玉女之職。
瑤姬生性好動,那裡耐得住仙宮裡那般寂寞生活。一日,她終於帶著待從,悄悄地離開了仙宮,遨遊東海。但是,當她看見大海的暴風狂濤,給人間造成嚴重的災難時,便出東海騰雲西去。一路上,仙女們飛越千峰萬嶺,閱盡人間奇景,好不歡快。豈料來到雲雨茫茫的巫山上空,卻見十二條蛟龍正在興風作浪,危害人民。瑤姬大怒,她決心替人間除龍消災。於是,按住雲頭,用手輕輕一指,但聞驚雷滾滾,地動山搖。
待到風平浪靜,十二條蛟龍的屍體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峽,壅塞了長江,使得滔滔江水,漫向田園、城廓,今天的四川一帶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為著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當即從黃河來到長江。然而,山勢這般高,水勢這般急,採用開山疏水之法,談何容易。正當夏禹焦急萬分的時候,瑤姬為夏禹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乃喚來黃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術,助夏禹疏導了三峽水道,讓洪水暢通東海。
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瑤姬致謝。上得山來,只見眼前一塊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會,青石化為一縷青煙,嫋嫋升起;繼而又形成團團青雲,霏霏細雨,游龍、綵鳳、白鶴飛翔于山巒峽谷之間……夏禹正在納悶,美麗動人的瑤姬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瑤姬說:"你治水有功,但還要懂得天地間事物變化的道理。"邊說邊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黃綾寶卷送給夏禹。 水患雖已治理,瑤姬並未離去,她仍然屹立在巫山之巔,為行船指點航路,為百姓驅除虎豹,為人間耕雲播雨,為治病育種靈芝。
年復一年,她忘記了西天,也忘記了自己,終於變成了那座令人嚮往的神女峰;她的待從也化作一座座山峰,像一塊塊屏障,一名名衛士,靜靜地守立在神女的身旁。
(故事與圖源網路,侵刪)
-
3 # 醉筆滄狐
奔湧的長江孕育了一代一代的先輩,曲折的河流也流傳著許多曲折的故事!
爺爺年輕的時候做過撈屍人的行當,溺水的、自殺的、水災的反正這些橫死的人,家屬都會出很高的酬金請撈屍人撈上屍體,華人信奉入土為安嘛,不過,這行可不是誰都能幹,八字軟的膽子小的還有富貴人家是不會做的!
奶奶說爺爺剛開始乾的時候,正是年輕膽壯初生牛犢的年紀,有次碰到一個大主顧,大主顧就是給錢給的多的主顧,這人拿了一個畫像交給爺爺,畫像上是個年輕漂亮的女人,主顧說撈到了還會另有打賞。
可是好幾天了爺爺也沒收穫,這天晚上閒著就又溜達到了江邊,這晚月亮很亮,突然爺爺聽到了女人的哭聲,忙尋聲望去,見一個衣著華麗的少婦正坐在江邊悲悲慼慼的擦淚,爺爺也沒多想,忙上前問怎麼了,那少婦背對著爺爺,爺爺也看不到她的臉,她跟爺爺說自己命苦,活著好累,爺爺怕她想不開就坐在一邊想開導開導她,倆人不覺話多了,那女人說她叫柳玉,自幼父母雙亡被大伯賣到鎮上的陳員外家給他家老二做童養媳,這陳員外有錢有勢,妻妾成群,有兩個兒子,老大已成親但仗著家大業大不務正業整天胡作非為,老二還小但也心術不正跟他哥哥一樣不學無術,弟兄倆在陳員外的包庇下成了當地的土皇帝為非作歹,老二到了年紀就娶了當時已經出落的貌美如花的柳玉,柳玉看不慣老二的作風經常數落他,剛開始老二還收斂些,惹了禍柳玉經常出面給人家賠禮道歉還送銀子,周圍都說老二媳婦明理善良,可是時間久了老二也厭煩了柳玉的嘮叨,動不動就拳腳相加對待柳玉,而且,就是作為公公的陳員外和老大也看不慣柳玉,說柳玉敗壞門風裝好人,有天晚上老二不在,陳員外居然溜到柳玉房間強暴了柳玉,柳玉的哭聲驚動了老大,老大過來看到這個情況居然眼冒綠光在老爹的縱容下也強暴了柳玉…第二天老二回來知道了情況不但不怪罪父親和大哥,還說女人就是男人玩兒的,反正你是我們陳家的人,就這樣,陳員外和老大經常欺負柳玉,有時候父子三把柳玉關入房中輪流欺侮,終於有一天,柳玉趁家裡沒人跑了出來一頭扎入長江尋了短見,待陳家人趕了回來,發現柳玉留下的紙條,說變成厲鬼也要回來索要三人性命!三人做賊心虛,找人畫了柳玉的畫像,想找到柳玉的屍體好好埋葬!冷風吹來,爺爺打個冷顫,這才反應過來這女人的來歷,這時,柳玉轉過臉來,爺爺一看,這不就是畫上的女人嗎?爺爺驚恐萬分爬起來要逃,那女人說不用害怕我不害你,生前我是個好人死了也不會殘害無辜,只求爺爺幫他一個忙,爺爺心想這也是個苦命的丫頭就說你說吧什麼忙,柳玉說,我怨氣沖天不肯投胎,所以屍體一直沉在江底,全因大仇在身,死不瞑目,只求爺爺把那副畫送還陳府就可以了,爺爺想想這點小忙不算什麼就答應了柳玉。
第二天,爺爺把畫像送到陳府,答應儘快找到畫像之上的人,可誰知,這第三天一大早傳來了陳家父子三人暴斃的訊息,三人死狀悽慘,全都大睜著雙眼好像看到什麼恐怖的情況一樣,整個小鎮都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都說父子三人作惡多端給閻王收走了,惡有惡報啊!只有爺爺知道怎麼回事,來到江邊果然看到柳玉的屍體,爺爺把屍體打撈上來找了個好地方埋葬了,奶奶也燒了好多紙錢唸叨說閨女啊下輩子投生個好人家吧!
多行不義必自斃,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啊!
-
4 # 望月追風
站在江堤望著西流的江水平靜而湍急,江坡以沒有從前那野草叢生的荒涼景象,鋪墊著六角水泥塊平整而光滑,江堤的半腰修建一條長長的觀江平臺,晚飯漫步的人群慢慢匯聚在一起淡論焦點的熱題,相互打趣地編織八卦,臉上澱放舒心的笑容,我是其中一員,我也慢慢地長老,長老的我不象父輩的年代,晨熙而做,日落而歸,那時孩童的我們看著父輩們歸來也有高興也有害怕,高興馬上就有飯吃了,不再是肚餓飢飢的,害怕的是父輩的拷問,今天到江裡玩水沒有,小小的童年就實話實說,以為撒荒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真實的坦白換來的是柳條的抽打,你不知江裡每年都會淹死人嗎?我打死你總比淹死強,看你還敢不敢一個人到江裡玩?這就是我們的父輩在沒日沒夜的勞做裡丟不下的是對留在家裡兒女們的牽掛和擔憂。
隨著一年一年的長大,也隨著每到夏天的到來伴隨著柳條的抽打,我們也學會應對父輩對你今天玩沒玩水的檢查,我們玩水之後就會抓一把泥灰塗遍全身,回家之後父輩就從我們的身上抓不出一點玩水的印痕。在父輩們開心的表揚中,我們應對父輩的撿查在長江中學會了游泳,童年在撒荒和無憂里長大。
又是一年夏季到,江水以漲到了江題半腰上,又到了一年的游泳季。放學的我們不約而同來到江邊,脫下了哥哥穿不了的我們再撿著穿的舊衣服一絲不掛撲進江水中,江水很涼,我們歡快玩著。
我們抓光長在江堤坡上的野草,撒著江水用我們光光的屁股滑岀了一條滑道,我們高興滑著,快樂溜著。哎呀、痛,隨著尖叫的哭泣聲,我們的夥伴白白的屁股上流出一行血,不知被什麼劃開一條口子,鮮紅的血伴著水很是滲人。再看我們自造的泥滑道中隨著屁股的磨擦一個玻璃塊尖角醒目立在泥滑道上,看著血流不止的夥伴,我們慌了,顧不了偽裝自己玩個水的經歷,找大人、大人才能止住流血的夥伴,血止住了,我們放學玩水的事也就掩蓋不了,那頓打如今回想起來也是忘不了的《江邊,我玩水的童年》
-
5 # 軍哥的視野
那是發生在很久遠很久遠的一個長江邊上小山村,一個很久很久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平凡人家的故事。
在江邊,那裡住著一戶劉姓人家。
大片的松樹林之中,蓋住著一簇土牆做的土房屋。屋,依著山腳而建,五六間。門前是一大片竹林,竹林旁邊種有幾棵很粗很粗的板栗樹,兩人雙手才可以環抱,還有柚子樹,再下邊就是長江水。
對,這就是我的家鄉我的家。
抬頭仰望天空上密佈的繁星,找尋著最亮眼的星星,些許往事就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眼前。或許是人過青年步入中年,而就沒有了青年時常有的那種鋒芒盛氣,換而代之的是,喜歡對過去的人或則過去的事思念和回憶,比較的懷柔一些!
讓我更加的懷戀我的爺爺奶奶們,懷念過去的一幕幕,懷戀過去的快樂童年時光!
還清晰的記得,一次爺爺剛剛磨好刀,準備砍竹子劃篾做簍子的,就被我把刀拿去砍陀螺而不小心砍到手上,手指都快砍掉了,至今我的手指都留下有當年刀砍的痕跡!
我的父輩四姊妹,下有我們這些孫兒孫女十一個,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每每開飯,大桌上坐大人,小孩子則不許上桌,吃飯夾葷菜不許一次連續夾兩次,誰違反了則要罰跪,半天不許起來,還要認錯。
我小時候基本也都是奶奶照顧的,每天天不亮奶奶會幫我炒“油炸飯”吃,然後我去上學。爺爺則扛起他的舀網去江邊的“方”(我們這裡的舀魚人都會選好魚多的地點的一種稱謂)上去舀魚。
沿江而上,有一條小路,是通往小學學校的小路。
最怕上學的夏季,因為夏天這裡就會漲洪水,這條小路就會被淹沒,而我們則要繞道好幾座山頭才能到達學校,早上需要早起幾個小時才能不遲到,我比較膽大,乾脆脫掉褲子和鞋,一手舉著褲鞋,一手拉著被水淹沒的樹枝,用腳摸路而行,運氣好的話不會被樹刺劃傷屁股,還不會遲到,運氣不好的話,劃傷屁股不說,就連小雞雞也難逃一劫,沒能倖免!
我讀書的小學離家有七八里地,是一所只有1234年級的民辦學校。有一個學前班,沒有56年級,只有三個老師,都是本村裡只上過初小的文化人,記得我們的校長還會唱“月亮走我也走”。
老師不夠,老師就把兩個年級合到一起,教完這邊一年級再教另外的二年級,沒教的那個年級就做作業。而我們也學會和適應了相互不干擾,讀一年級時的我居然也可以會做二年級的題目。
學校是三間一排的兩排土牆屋,中間是一塊大空地,還有一間廚房,都是村裡集體騰出來的房屋。廚房是留給老師中午給我們做飯用的,老師中午會用一口大蒸鍋,給我們蒸飯,菜都是醃製的炸廣椒或則豆腐乳。
教室裡有六七張長木方桌子,桌面不是很平整,包包窩窩,凳子都是我們自己帶過去的。我們落座後,會沿著和同桌的地方畫一條線,俗稱“三八線”,課桌上誰也不許越線。為了這條線,我和同桌不知幹過多少次架!
還記得那時,如果是男同桌,還好一點,男生打架最多就是互甩拳頭或則摔摔跤,挨幾下沒有事,而如果同桌是女生,女生打架喜歡用手指甲挖人,則就慘了,為了這條線,則會被對方挖的皮無完膚血直流。
放學回家,我們會去山上幫奶奶打豬草,餵豬,去山上幫忙採橡子樹果子,我們會幫著爺爺奶奶去很遠的山泉水井裡,抬滿水回來,而奶奶則會為我們做衝紅糖水喝,磨橡子樹果粉給我們吃。
遠處的江面上,爺爺站在那裡已經舀魚大半天了,穿著蓑衣,因為下著雨,岸邊的沙地上散著幾條零星小魚,看來今天爺爺又沒有什麼收穫,又打空了!
爺爺他們有六姊妹,爺爺排行老二,大爺爺是本村過去時的保長,是個了不起的人,能掐會算,還懂陰陽八卦奇門降妖伏魔之術。么爺爺則是個會打仗的抗美援朝的老解放軍,其他幾姊妹則都嫁在別處。
爺爺奶奶他們那一輩的人也大都離我們遠去,而我們也都已經不再年少,也都有了我們的下一代。然,童心未眠,時常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至今無法忘懷!
剛整完二兩烈酒,藉著酒意,胡亂寫下醒酒爛文一篇,還望海涵口下留情,謝過!
回覆列表
我的家住長江岸邊的安慶,家附近有座廟,叫迎江寺,寺廟門口有兩個大鐵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鐵錨的故事。
傳說,安慶是王母娘娘遊東海的一條大船。王母娘娘悠哉哉地游完東海,就回天庭去了,這條大船卻被擱在了東海口岸。振風塔是這條大船的桅杆,桅無蓬帆,船自然不會飄走,但是一旦有了蓬帆,說不定哪天這隻大船就回被風吹走了。那麼安慶不就完了嘛?
安慶人當然不會讓這艘大船隨風流走,當然也不願意那隻桅杆上出現蓬帆。因“蓬”與“彭”諧音,故而安慶曆史上絕不可有姓彭的人來當知府。如若那樣,不是安慶這艘大船漂走,就是彭姓知府家破人亡。
可是偏偏有一年,糊塗的皇帝硬是派了一位彭姓知府到任安慶。這道聖旨對於新任彭知府來說真是如雷轟頂。他有心抗旨不去安慶,可是皇恩浩蕩、聖旨難違。他想硬著頭皮去安慶,可一想到“南京不打五更鼓,安慶不坐彭知府”這句話就不寒而慄。彭知府就這樣悶悶不樂,遲遲不敢上任。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大截,茶不思,飯不想,居然一病不起。
這一切,讓彭知府的母親毛氏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走在兒子的床前,說:“兒啊,你自小用功讀書,考取功名,現在萬歲爺派你到安慶做知府,你應當高興才對啊,怎麼反而悶悶不樂,一病不起呢?”
做兒子的從病床上欠身起來向母親問過安,說:“娘啊,你有所不知,我什麼地方的知府都能做,就是安慶那地方的知府不能做。”
母親說:“這是什麼道理啊?”
於是,彭知府就把關於安慶的傳說,及安慶人的那句諺語說給了母親聽。
沒想到,聽後,毛氏夫人反而朗聲大笑起來,說:“兒啊,這個安慶知府,我兒是做定了。我兒快起來,為娘自有安排。”
彭知府不肯起來,仍是一臉愁容,說:“兒子沒這個福分,這個安慶知府真的不能做。前一任安慶彭知府的下場就很慘的。”
毛氏夫人說:“兒啊,你聽娘給你說,安慶雖然是一隻大船,為娘不是姓毛嗎?有為娘這隻大錨(毛)把安慶這艘大船鎮住,船不就漂不走了嘛。”
彭知府一聽,“騰”地從床上跳了下來,病,一下就好了一大半。
毛氏夫人一番妙趣橫生的話給了彭知府很大的啟發,彭知府立即拿出一筆錢,讓鐵匠趕製了兩隻大錨擺放在迎江寺山門口兩旁——安慶這隻“船”的“船頭”之上。自那以後,安慶這艘大船果然經歷了無數風浪而仍然屹立在長江之畔。
這個故事聽完之後,請您再乘船或者來安慶旅遊的時候,看看這艘大船如今的變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