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搞笑段子菌落
-
2 # 雄觀
要說有沒有那麼一首古詩詞,能牽動我的心絃,我可以明確的說,有,而且有很多。
我最喜歡山水田園風格的詩詞。
說到山水田園詩人,總能想到陶淵明、謝靈運、孟浩然、王維、楊萬里這些人。
然而,在南朝齊時有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為竟陵八友之一,因做過宣城太守,又做到尚書吏部郎,所以又稱謝宣城、謝吏部。 他就是謝眺。
他的這首歌詠春天的詩叫《王孫遊》: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短短的四句詩,把春天暮春時節的景緻體現的淋漓盡致。
那如絲的綠草長了地滿,那爛漫的紅花開滿樹上,這一切都說明,春天來了。
謝眺這首《王孫遊》是一首樂府詩。
魏晉以來,文人創作樂府詩往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總圍繞著漢樂府的古辭打轉轉,或擬古辭,或以古辭為引子生髮開去,總是跳不開這個圈子。
這種從古辭中尋找母題使創作上有所依傍的作法,已形成一個程式。 南北朝詩人寫樂府詩雖然也依這一程式,但卻出現另一種傾向,他們有時撇開漢樂府古辭,而直接上溯到《楚辭》中去尋找母題。
《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源頭,雖然有的詩篇短小,但蘊含著龐博的內容,不失為選題的好藍本。
南齊王融和蕭梁費昶都寫過一首《思公子》,中心思想就是採自《楚辭九歌》中:“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這樣一句。
謝朓的這首《王孫遊》也屬於這種情況,其母題出於《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也就是說,詩人的創作靈感獲自《楚辭》,而所寫內容則完全是現實生活中的感受。在古老的母題之中,貫注了活生生的現實內容。
詩中的蔓,意為蔓延;紅英,則是代表紅花。 春天,綠草如絲,蔥蔥茸茸,蔓延大地,繪寫出一派綠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樹上,紅花競放,絢麗奪目。
綠的氛圍,紅的點染,在鮮明的對比之中,烘托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窈窕少女,目睹此景,心傷離情,不禁怦然心動,情思繾綣,不無惆悵地發出了感嘆:“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這也就是說,且不要說心上的人兒不回來,即使等到他回來,那絢麗的花朵早已凋謝了,那大好春光早已白白地流逝了,我那美妙的年華也早巳悄然飄去了。
紅顏難久持。 謝眺意不在少女如何急切地等待著情人,如何急不可耐,而是著重寫她對於紅花的珍惜,對於大好春色的留戀,由此描寫出她思君、戀君的春一般的情愫,流露了美人遲暮的悵然之情。
如此寫來,就把主人公的心態從一般的少女懷春,從感情的傾訴和宣洩,昇華到了一種對春的珍惜、對時的留戀的理性高度,滲透出一種強烈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
這樣,從景的描繪,到情的抒發,再到理性的昇華,三者水乳交融般地融匯在一起了。
所以,《王孫遊》首充滿了生命意識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詩。
這首詩雖短小,但藝術風格卻頗具特色,體現了齊梁間詩歌創作雅俗結合的一種傾向。
從《楚辭》中生髮出來的母題,顯而易見帶有文人的雅、豔色彩,暗示了它與文人文學的關係。
但詩人卻用南朝樂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詩歌形式,來表現這一古老母題,這便將原有華貴、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使之在語言風格上呈現出清思婉轉,風情搖曳的特色。
這首詩寫春的景色逗引起春的情思,因景而生情,情景相生,短章逸韻,風姿綽約,這原是南朝樂府民歌的本色,是俗。
然而在描寫筆法上卻頗具匠心,詩人在綠的氛圍中綴以紅花的點染,巧筆對比,著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構制的痕跡,表現出雅。
雅俗結合,創為佳構。
這就讓整個春天顯得別具一格,別有一番特殊的韻味,更讓我對這首詩詞鍾愛有加。
關注【詩詞歌賦曲】,帶給你更多樂趣!
-
3 # 水寒雅芙
盥盤銘
古逸
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
溺於淵猶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此詩富於哲理而有警世作用,讀之令人怦然心動豁然開朗。
-
4 # 拾字路口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唐詩三百,只挑一首說。
當下此刻,就是這首詩,牽動了我的心絃。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為什麼是這首詩,因為一個弦字繞了心頭,無端生出,“錦瑟無端五十弦”,浮在腦海良久,散未盡。
再者,因為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有關詩的文章,恰巧寫過李商隱的《錦瑟》,更多的懷念是其中的一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世上,後悔之人千千萬,我也不免俗套。
我們總在想要是能回到過去,我一定會怎樣怎樣。
其實我們只是在哀悼當時的自己,悔不當初,於是現在竟生悔意。
但,我們回不去了。往事雖不如煙,謹以後悔之意以撫昨日之殤。
怪只怪當時一切懵懂。於今昔憑弔,而已,而已。
-
5 # 春華秋實197544552
《示兒》~陸游-宋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一首愛國詩,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遇挫不改初衷。披肝瀝膽囑咐兒,無比的光明磊落。愛國的忠心字字躍然紙上!
-
6 # 嫣然7203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想過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可能是生活在現在社會,各種緊張壓力,真的好想那樣的生活
-
7 # 靜靜de頓河
很樂意討論這個問題。應該講,一路走來,由於天性脆弱敏感,觸動心絃的詩詞還是不少,在無數個泥濘的黃昏、微雨的黎明、寂寞的午後,都在不經意間闖入內心,陪伴我走過人生中的諸多不堪,古文學浩如煙海,真正能入尋常百姓心者,莫過詩詞,這是古詩詞與我的不捨情緣。如果說哪一首更深切、更震撼、更持久,我覺得莫過於唐代詩人崔顥的千古絕唱《黃鶴樓》。
牽動心絃之一,遊子之思。“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對於平凡的遊子來說,離開故里遠沒有神仙的瀟灑飄逸,他們的離開往往是不得不走的侷促不安、惶恐困惑,為了生活,走是唯一而又正確的選擇。但正如黃鶴樓因黃鶴得名一樣,故鄉也因遊子的離去從最近的地方變為了最遠的所在。遊子遠去,故鄉就成了魂牽夢繞的“黃鶴樓”,那裡有嫋嫋升起的炊煙,有慈母喚兒的長調,有牧童信口而吹的短笛……在遊子的心中,故鄉就這樣,如黃鶴樓一樣,成為了一個永恆的精神圖騰。
牽動心絃之二,故園之戀。“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故鄉更多時候只是一個凝固的符號。但這種秋去冬來的“不復返”並非無情無義,故鄉的天、故鄉的雲始終保持著離去時的模樣,來去從容,亙古不變,這是骨子裡帶來的千年修得同船度。還有那“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此心安處,即是家鄉。當一天的勞碌過後,在外的遊子徜徉在他鄉的風景,豔陽高照,草木蔥蘢,眼前的一切都似曾相識,卻又可望而不可及,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愫,我們把它叫——故園之戀。
牽動心絃之三,離別之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從離鄉、望鄉到眼前的思鄉,這既是一個遊子走過的塵世之旅,也是一段難與人言的心路歷程。對於每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生活過得遠沒有那麼多的溫馨浪漫,遠沒有那麼多的詩情畫意,但在很多時候,這種殘酷、這種冷漠,承載著一生的夢想,成就了大寫的人生。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沒有幾個人人能夠信步遊走,也沒有幾個人能夠談笑風生。所以,在生命的很多時候,我們承受著打拼的苦,在內心深處守望著那個無憂無慮的家鄉。這首《黃鶴樓》一詠三嘆,每一個字都扣人心絃,套用一句話,因為感人,所以動人;因為真實,所以永恆。
回覆列表
1.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容若《木蘭詞》
4.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白頭吟》
5.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
6.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7.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8.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9.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鷓鴣天·代人賦》
10.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11.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訊息到今朝。——劉禹錫《柳枝詞》
12.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13.觸我春愁偏婉轉,撩他情緒更纏綿。——《浮生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