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上花開且緩歸
-
2 # 快樂庭院
我也曾給孩子做過簡歷,只不過那份簡歷放到一大堆簡歷中就很一般了。現在回憶起來,這一方面是社會催生之物,另一方面是家長在自己意識指導下,根據自己對孩子的瞭解做出來的,對孩子很直觀的一種 “推銷”方式,希望孩子能上一個自己認為的好學校。談到對“如此優秀孩子”的看法,我有三點思考:
1,對於簡歷上所表揚的優秀孩子,我相信一些孩子的確表現非常的優秀,否則父母無法做出來優秀的簡歷的,就是做出來也會虛假起反作用的。
但是我更擔心無數人口中的稱讚淹沒了優秀的孩子,漸漸地使之“泯然眾人矣”。所以我希望孩子優秀,但我更希望成年人能以平常心看孩子,因為孩子的路還很長,孩子很單純,他需要讚美,但不需要過度的讚美。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就是孩子,有不同於成年人的特點。
2,對於兒時表現非常出色的孩子,家長容易不自覺地產生一種高期望,處理不當,容易給孩子造成過分的壓力。外人誇孩子成績好、博古通今、說話做事有分寸,很多時候聽聽就算了,因為孩子的成長不是為了博得他人的誇獎,父母養育兒女也不是為了表揚,教育孩子和孩子接受教育就是為了讓這個孩子成長為更好的他自己。,
3,所以面對非常優秀的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家長就儘可能地為他創造一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吧。建議讀一讀《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讓孩子的優秀成就他。
如果是他人的孩子,自己就羨慕羨慕祝福祝福就好,可千萬不能拿來和自己家孩子做比較。無論別人家孩子多麼優秀,做為爸爸媽媽,我們最愛的依然是自己的孩子。
再優秀的簡歷也代表的也是過去,它的用處也許就是上學擇校的一個工具,孩子的路是前方。對於一份簡歷,沒必要那麼地大驚小怪,值得重視的是簡歷中所體現出來的一些內容。
-
3 # 陽光語言矯正師
某位學霸媽媽給兒子做的升學材料,各種獎狀啥的,厚厚一沓,分門別類,簡介從上一代朔本追源,自我介紹,家庭介紹,父母教育觀念,家庭教育資源等開始,孩子日常修煉技能分類,修煉時間作息安排,獲得的各種榮譽,以及這些年取得成功的心路歷程總結等等,其中包括各種證書、獎狀、照片,ppt數十頁。這僅僅是一份小升初擇校的簡歷而已。其用心和說服力直接碾壓了211畢業生。
同事說,她將來就按照這個簡歷去培養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起跑線領先衝刺。令人望而生畏的後天培養!
簡歷是自我介紹的最好裝飾品,更是求職闖蕩江湖的敲門磚,但有時候,簡歷是成年人的自尊心遊戲,盲目的跟風曬娃,曬證書,不一定對孩子有幫助,很明顯,我的這位同事沒有領悟簡歷裡面傳達的真正內涵。
重讀那份五歲孩子的簡歷,看看人家是怎麼努力的。
教育不是短跑衝刺,而是比長跑和毅力的馬拉松。教育本質是求知,單純為簡歷貼金,孩子累,父母操心,很難雙贏。不要只模仿別的父母,對孩子“步步緊逼”,男孩爸爸說,“人生是長跑,不要太在乎起始點上的細微差距。”
他們的家庭教育觀是:“多嘗試,追求過程;少考試,淡化結果——精彩的過程終能帶來豐碩的成果。”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父母從來沒有缺席過。
“每週五天,每天兩個多小時的有效陪伴,從文到武,從靜到動。”不是一股腦地把孩子的事情丟給老師、丟給特長班,逼迫孩子努力,自己毫無作為。
而是透過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陪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起用物質代替父母陪伴,父母忙工作、忙事業的無奈。簡歷中的小朋友父母,都是國際公司高管,忙於工作的同時,卻仍然調配時間,陪伴孩子。
除此之外,兩位家長為孩子設計的課程,涉及文史、數理、藝術、運動各個方面,用足了心思。
但他們不要求孩子“每門課學了就要精通”。而是引導、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幫他找到真正最感興趣的事情,以便於未來他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而無論是閱讀、繪畫,還是游泳、鋼琴,沒有興趣,“只嚴格在過程中,並不太追求結果”。
過程嚴格,是為了讓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有認真端正的態度;不追求結果則是給孩子一個寬鬆快樂的環境,不會讓孩子在重壓之下喘不過氣。這樣積極開放的環境,不會消磨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更不會把孩子變成“考試機器”。
反觀如今許多父母“要成績、要分數、要證書”的教育方式,不得不說,擁有這樣豁達的父母,是孩子的幸運。
簡歷中的孩子,最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書單。有網友感嘆:他五歲讀的書已經比我這輩子讀的都多了。幾乎所有家長都會教育孩子:“好好讀書。”只是,其中許多人看重的,僅僅是試卷上的一個分數。但其實,讀書帶來的還有更開闊的眼界。這個孩子的驚人閱讀量,必然不能只靠強迫、靠死記硬背,而是需要父母一點點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再加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知行合一”。
簡歷中孩子自稱:“我在臺上落落大方,從不怯場,是幼兒園年度表演的主持人”。
從孩子出生起,家長就帶他走出家門,經歷世面,眼界+足跡會讓孩子有著不一樣的啟蒙世界觀。閉門造車不會培養孩子的氣度和自信心的,面試的老師說過,現在很多孩子缺少那種自我氣質,陌生場合的怯場,交流中的刻板,都是通病。
不可否認,簡歷的目的就是為了擇校,上名校是首選,誰都知道,好的教育都是有限資源,搶佔了這個資源,父母就等於為自己的孩子抓到好牌,而孩子也意味著起跑線搶跑。家長們焦慮,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到底這條線在哪裡?捫心自問,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助力孩子人生高度、人生質量,不是一份簡單漂亮的簡歷,而是父母本身對教育理解的高度。起跑線本身就是一場馬拉松,只折騰孩子,卻忽略自我成長的教育,最後誰能衝過終點呢?
-
4 # 陳阿姨培養小天才
看到這條熱搜的時候,只感嘆:現在的孩子上學,競爭真是激烈,入學都要寫個人簡歷,我奮鬥了20多年,還不如別人奮鬥5年...
還有網友感嘆:
“20 885畢業,簡歷還比不上一個5歲小男孩”;
“我211畢業,被一個5歲小男孩簡歷暴擊,看完不打算生孩子了”
“我好像這杯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哎~~~”
......
小男孩的簡歷長達15也,寫著家庭、性格、愛好、經歷、父母的教育觀、老師的評價等7個方面的表現。
僅僅是附件裡新增的閱讀書目,就有5頁,其中包含了408篇英語讀物,分分鐘秒殺一眾成年人。自愧不如啊。
“豐富的愛好:文史、藝術、數理、運動——世界很大,我渴望擁抱各種精彩”
我們小時候的愛好是“跳皮筋、玩玻璃球、組迷藏,而他的呢,卻是搞搞實驗、研究重力...
在藝術方面,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年度彙報演出的主持人,再對比一下我們,除了與同桌打鬧,我能想起來的就是上課偷偷吃零食。
“確認過眼神,是我不敢攀比的人”,除了自身硬體外,父母也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也有網友表示:“這孩子,過得真的開心嗎?”
“多嘗試,追求過程;少考試,淡化結果——精彩的過程終能帶來豐碩的成果。”
試想,有幾個父母能有這樣的教育觀。
大多數父母只看結果,比如一次考試沒有考好,就完全否定了孩子的努力,甚至覺得孩子並沒有努力,連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但這個小男孩的父母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引導、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幫他找到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即使結果不理想,也仍舊鼓勵他。這也讓他5歲就擁有了常人不及的優秀成果。
雖然,我還沒有如此豐富的培養孩子的經歷和經驗,但會像這對父母看齊~~與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成長,做那個最懂孩子的父母!
近日,一份5歲小孩簡歷在網上走紅。小孩的經歷簡直逆天了,讓許多成年人都自嘆不如。面對如此優秀的小孩,我們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和教育孩子呢?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呢?
回覆列表
近日,一位5歲小朋友為了讀國際學校準備的簡歷,妥妥的上了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搜。成功演繹了什麼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一份長達15頁的簡歷,包含男孩的家庭、性格、經歷、愛好,以及父母的教育觀、老師評價,還附上了一份2018年英語閱讀書目。 想想這個年齡,很多孩子還在叼著奶瓶,賴在地上打滾,玩的遊戲也頂多是堆堆積木,玩玩遙控玩具,可人家的遊戲是搞搞實驗,研究一下重力、浮力、密度、熱脹冷縮和多米諾骨牌效應……就算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未必整得出這麼豐富的簡歷。
看這孩子的簡歷,完全就是為了就讀國際學校準備的。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復旦高材生,都在著名的國際公司擔任要職,父母完全有實力將其培養成簡歷所寫的那樣,可以說這個孩子是典型的“復旦二代”。在他父母的目標中肯定是:你再差也不能差過爸媽吧! 這些年,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成了家長們的焦慮點,總是生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提前教育、過度教育成了眾多家庭的關注點,但說實話,這其中有很多盲目從眾的成分。
在陌上花看來,如果家中有這個經濟實力,或者父母有高學歷,讓孩子上更好的國際學校,能讀精英班,或者能夠很好的規劃孩子的教育,那是最好了。
但這不是大多數孩子的家長應該模仿的物件,因為,畢竟大多數孩子只是普通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只是普通的父母,家庭也只是普通的家庭。作為普通家庭、普通孩子的家長不需要焦慮,也不應該將這種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最要緊的就是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身處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這遠比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