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在有關創造漢字的傳說中,倉頡造字說也是一種有價值的傳說。這種傳說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文獻裡。《呂氏春秋·君守》說:“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荀子》、《韓非子》也有關於倉頡造字之說。到了秦漢時代,倉頡造字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淮南子·本經訓》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李斯統一文字時所用的課本,第一句就是“倉頡作書”,所以稱作《倉頡篇》。把前人傳說吸收後加以整理,正式寫入早期漢字史的是東漢的許慎。他在《說文解字·敘》裡說:“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又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文心雕龍·練字》沿襲許慎的說法,才有了“文象立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作”的名句。
對於倉頡造字說,過去的歷史學家們著眼於考證倉頡是否實有其人,如果有,大約在哪個年代。由於確鑿史料的缺乏,很難得出結論。而在我們看來,倉頡造字說的可取之處,主要在於它說出了漢字起源的一些道理,許多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首先,這種傳說把結繩與倉頡造字銜接起來,認為在“庶業其繁”以後,結繩無法適應更多、更快地記錄、傳遞資訊的需要,人們必須探索新的方式,創造更多的相互區別的符號,來記錄更多的資訊。在“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的時代,人們從鳥獸蹄迒之跡得到了“依類象形”、“分理別異”的啟示,逐漸創造了文字。這個說法是可信的。
其次,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也是有道理的。文字產生在國家形成過程中,首先是政事往來的需要。所以,漢字形成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是與文字有密切關係的巫史。史與文字的關係,也可從漢字構形中得到證實:
甲骨文“史”作 ,後來分化為“史”、“吏”、“事”三個字。《大盂鼎》的“ 事”(御事),卜辭稱“ 史”,是殷周治事之官。卜辭中“貞史”是“問事”,“史貞”是“事問”。正見“史”、“事”是一字。關於“史”字的構形,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從“中”, “中”是簿書、典冊。“又”是手,以手執中正是史官的形象。《禮記·禮器》:“因名山升中於天”。是講祭天時燒柴,置玉帛於其上,同時也連文冊一起燒掉。“中”是文冊。《周禮·秋官·小司寇》:“歲終,則會群士計獄、斃、訟登中於天。”“登中於天”就是寫在天府的登記冊上,“中”即“冊”。《周禮·春官·天府》:“鄉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鄭眾注:“治中謂其治職簿書之要。”所以,“史”是書寫、收藏簿書的官,他們是直接並大量使用文字的人。
倉頡是史官,因集中使用原始文字,得以對群眾自發產生的字元加以規整。《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對“壹”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解釋作“專一”,把《荀子》這句話理解成:“倉頡只是眾多好書者中由於用心專一而最有成就的一個”。又有人以“壹”為“同一”、“統一”,認為《荀子》這句話應當理解為倉頡整理過文字。其實,《荀子·解蔽篇》所說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確的規律。“壹”與“兩”相對,不受邪說的矇蔽叫作“壹”。荀子認為,后稷之於稼,夔之於樂,舜之於義,和倉頡之於書一樣,都是因為專門從事某方面的工作,從而掌握了正確的規律,才能獨傳。倉頡是一個因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著了它的規律從而整理了文字的專家。在漢字從原始文字過渡到較為規範的文字的過程中,他起了獨特的作用。可以推斷,這樣的一個人,在漢字起源階段的晚期,一定會存在的。
“倉頡”出現的時代,應在原始漢字有了一定數量的積累階段,也就是中華民族由矇昧走向文明的初期。說他在神農氏之後的黃帝時代,是因為黃帝代表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的發源時代,至於具體的時間,是不足為據的
5. 讚美中國文字的名言名句
1.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2. 中國的漢字是高強度悟性的結晶,必能訓練出人的悟性。
3. 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擁有這麼豐富的書法瑰寶?
4. 漢字生動地像跳躍的水,沁人心脾,而又靈動婉轉。在指尖,在墨跡中歡騰醞釀。
5. 中國的漢字以其瑰麗雄健的生命力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是電腦接受了漢字,而不是電腦改變了漢字。在科學攀向高峰所出現的複雜思維狀態中,倒是那種拼音字需要不斷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瑣程度,惟中國的漢字卻反而煥發出青春,輕而易舉的用原有的詞彙構成了新的概念和術語。
6. 漢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正如華人的做人秉性,頂天立地,堂堂正正。
7. 漢字構造精巧,行美旨遠,正如華人的性格特徵,含蓄謙遜,包容豁達。
8.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
9. 漢字之美,美在精髓。
10. 漢字之美,美在風骨。
11.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在有關創造漢字的傳說中,倉頡造字說也是一種有價值的傳說。這種傳說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文獻裡。《呂氏春秋·君守》說:“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荀子》、《韓非子》也有關於倉頡造字之說。到了秦漢時代,倉頡造字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淮南子·本經訓》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李斯統一文字時所用的課本,第一句就是“倉頡作書”,所以稱作《倉頡篇》。把前人傳說吸收後加以整理,正式寫入早期漢字史的是東漢的許慎。他在《說文解字·敘》裡說:“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又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文心雕龍·練字》沿襲許慎的說法,才有了“文象立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作”的名句。
對於倉頡造字說,過去的歷史學家們著眼於考證倉頡是否實有其人,如果有,大約在哪個年代。由於確鑿史料的缺乏,很難得出結論。而在我們看來,倉頡造字說的可取之處,主要在於它說出了漢字起源的一些道理,許多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首先,這種傳說把結繩與倉頡造字銜接起來,認為在“庶業其繁”以後,結繩無法適應更多、更快地記錄、傳遞資訊的需要,人們必須探索新的方式,創造更多的相互區別的符號,來記錄更多的資訊。在“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的時代,人們從鳥獸蹄迒之跡得到了“依類象形”、“分理別異”的啟示,逐漸創造了文字。這個說法是可信的。
其次,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也是有道理的。文字產生在國家形成過程中,首先是政事往來的需要。所以,漢字形成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是與文字有密切關係的巫史。史與文字的關係,也可從漢字構形中得到證實:
甲骨文“史”作 ,後來分化為“史”、“吏”、“事”三個字。《大盂鼎》的“ 事”(御事),卜辭稱“ 史”,是殷周治事之官。卜辭中“貞史”是“問事”,“史貞”是“事問”。正見“史”、“事”是一字。關於“史”字的構形,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從“中”, “中”是簿書、典冊。“又”是手,以手執中正是史官的形象。《禮記·禮器》:“因名山升中於天”。是講祭天時燒柴,置玉帛於其上,同時也連文冊一起燒掉。“中”是文冊。《周禮·秋官·小司寇》:“歲終,則會群士計獄、斃、訟登中於天。”“登中於天”就是寫在天府的登記冊上,“中”即“冊”。《周禮·春官·天府》:“鄉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鄭眾注:“治中謂其治職簿書之要。”所以,“史”是書寫、收藏簿書的官,他們是直接並大量使用文字的人。
倉頡是史官,因集中使用原始文字,得以對群眾自發產生的字元加以規整。《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對“壹”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解釋作“專一”,把《荀子》這句話理解成:“倉頡只是眾多好書者中由於用心專一而最有成就的一個”。又有人以“壹”為“同一”、“統一”,認為《荀子》這句話應當理解為倉頡整理過文字。其實,《荀子·解蔽篇》所說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確的規律。“壹”與“兩”相對,不受邪說的矇蔽叫作“壹”。荀子認為,后稷之於稼,夔之於樂,舜之於義,和倉頡之於書一樣,都是因為專門從事某方面的工作,從而掌握了正確的規律,才能獨傳。倉頡是一個因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著了它的規律從而整理了文字的專家。在漢字從原始文字過渡到較為規範的文字的過程中,他起了獨特的作用。可以推斷,這樣的一個人,在漢字起源階段的晚期,一定會存在的。
“倉頡”出現的時代,應在原始漢字有了一定數量的積累階段,也就是中華民族由矇昧走向文明的初期。說他在神農氏之後的黃帝時代,是因為黃帝代表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的發源時代,至於具體的時間,是不足為據的
5. 讚美中國文字的名言名句
1.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2. 中國的漢字是高強度悟性的結晶,必能訓練出人的悟性。
3. 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擁有這麼豐富的書法瑰寶?
4. 漢字生動地像跳躍的水,沁人心脾,而又靈動婉轉。在指尖,在墨跡中歡騰醞釀。
5. 中國的漢字以其瑰麗雄健的生命力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是電腦接受了漢字,而不是電腦改變了漢字。在科學攀向高峰所出現的複雜思維狀態中,倒是那種拼音字需要不斷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瑣程度,惟中國的漢字卻反而煥發出青春,輕而易舉的用原有的詞彙構成了新的概念和術語。
6. 漢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正如華人的做人秉性,頂天立地,堂堂正正。
7. 漢字構造精巧,行美旨遠,正如華人的性格特徵,含蓄謙遜,包容豁達。
8.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
9. 漢字之美,美在精髓。
10. 漢字之美,美在風骨。
11.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