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暈暈8484

    一毛錢一包的大頭菜,那時候的課間幾乎人手一包,又麻又辣,再喝杯五分錢的冰水,其實就是十滴水加糖精,小時候就是這麼容易滿足

  • 2 # 帥子Vlog

    記得上學那會,只要放學鈴聲一響就會不顧一切的飛奔到校門口的小賣部裡,什麼唐僧肉、魚皮花生、小鍋巴、大大泡泡糖、果丹皮、橘子汽水…琳琅滿目看的眼花撩亂,但其實這些都不是我的菜。

    記得當時小賣部裡,每天下午放學時都在播放一部美劇“霹靂遊俠”,80後的夥伴們應該對這部美劇肯定會印象深刻吧?然後,叫老闆稱了5分錢的瓜子,5分錢的怪味豆,再花2分錢買了一包糖精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涼白開裡,搖晃幾下再插上一根橡皮管,花費1毛2分錢精緻的下午茶就準備好啦。坐在老闆專門為我們準備好的小凳子上,吃著美味,看著霹靂遊俠裡的帥哥酷車,那種感覺真的是超級爽啊!唉……時光一去永不回,好懷念那時候的生活啊!

  • 3 # 牛腹來兮NewFlash

    講到學校小賣部,牛校長我怎能不回答幾句呢?當然我是從營養角度分析,五星越多越健康。六一節到了,也順便幫大家回憶似水流年:

    麥芽糖:☆ ☆ ☆ ☆ ☆

    麥芽糖好幾種,白色的很硬很脆。放嘴裡溫度升高後就很軟,要的就是這粘牙的感覺。

    還有一種半液半固態,琥珀色的麥芽糖,俗稱“糖稀”,做糖人或者切糕就離不開它。只要你用小棍兒反覆纏繞,糖稀就始終不會變硬。經常玩很長時間才吃:

    介乎兩者之間的,是一種純手工做的麥芽糖。通常擺攤在學校門口,敷一層豆粉是怕表面變軟粘在一起。走街串巷的,往往還搖撥浪鼓。你聽到聲音,沒錢也不要緊,可以拿一些廢銅爛鐵去換糖吃:

    ☆☆☆☆☆

    既然提到流動“小賣部”了,其中之一便是桑葚。現在物以稀為貴,那時誰不吃得滿嘴紫黑?

    紅泥

    ☆☆☆☆☆

    和桑葚類似的,北方叫賴葡萄,南方叫紅泥或者紅娘的。味道其實並不算好,否則怎麼叫賴呢?可那時候物質匱乏,有這種假水果就不錯了:

    麥乳精

    ☆☆☆☆☆

    現在大家奶粉、純奶還得挑牌子。但以前有麥乳精,已經是營養極品了。周立波還做過一期節目,專門回憶它的。麥乳精有種極其奢侈的極品吃法,就是:直接幹嚼,真香啊。但這事兒只能趁家長不在偷偷幹:

    蛋卷

    ☆☆☆☆☆

    和現在工業化蛋卷不同,這是無新增劑無膨鬆劑的手工蛋卷。家家戶戶到過年才做一批,放到馬口鐵做的箱子裡。以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曲奇之類,這已經是最好的西式糕點了:

    泡麵

    ☆☆☆☆

    小賣部時代,這可是鎮店之寶。華豐大概是最早出現的,後來還有小虎隊和小浣熊乾脆面等等。其實華豐也算乾脆面,課間哪有碗去泡?都是把調料混進去幹嚼的。營養給四星,其中一星算感情分:

    大白兔

    ☆☆☆☆

    這麼叫就對了。因為他就是奶糖本身。只不過牛校長懷疑那時候的配料大機率不是純奶,故而給4星:

    數字餅乾

    ☆☆☆☆

    小賣部時代是模擬時代,但餅乾可以數字化。同期還有動物餅乾,產地一概是上海。那時候只要是工業品,不是上海產都不好意思拿出來送禮。沒錯,餅乾都能送禮。至於吃法,放熱水泡開了,再加一勺白糖,攪拌成糊狀!大家都窮,所以能量就是一切:

    風吹餅

    ☆☆☆☆

    薄得像紙片,折成幾層吃。口味也不算太好,做成這樣,難道是早期的行為藝術?

    爆米筒

    ☆☆☆☆

    不同與黑色手搖爐做的土製爆米花,它是機器做的。好像是拖拉機引擎?記不確切了。。。手指頭上套幾根像慈禧太后似的,是最拉風的吃法。

    雞腿麵包

    ☆☆☆☆

    絕對的奢侈品,而且還得排隊。最初出現的時候,大概有過五毛錢的階段。後來演變成中式熱狗了,筷子先插在火腿腸裡,再塞進麵包。有的還加奶油和肉鬆:

    糖葫蘆

    ☆☆☆☆

    哇哈哈

    ☆☆☆☆

    其實大家喝哇哈哈瓶裝水之前,就已經開始喝這個了。上邊寫著鈣鐵鋅硒啥的,姑且一信吧,但口感還是很不錯的:

    美麗素

    ☆☆☆

    後邊還會有巧克力類出現,但美麗素是牌子貨,而且註明:本品是代可可脂製作,所以給它提到三顆星吧。其實小賣部時代,壓根就沒有真正的巧克力。

    火腿腸

    ☆☆☆

    這個道理,就像火腿腸裡永遠都不會有火腿一樣。其實在當時而言,論營養它不止三顆星。尤其是王中王,偶爾還是能感覺到一條肉絲的。如何徒手剝開雙匯?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始終是一個秘籍。牙齒咬不算啊:

    麻花

    ☆☆☆

    那時候大家對油脂都趨之若鶩。擱現在絕對是垃圾食品。家裡若有人出差,帶點天津大麻花回來,是很有面子的事:

    豬油軟糖

    ☆☆☆

    說到油脂,其實單獨吃的口感並不好。糖也一樣,容易膩。但人類有個弱點,那就是糖+油脂一起混合的時候,難以抵抗。這就是冰淇淋為什麼是減肥天敵的奧義所在。當然,那時候冰淇淋是傳說,一般同學只能對這個上癮:

    雨傘蛋糕

    ☆☆☆

    和沉湎於感官刺激的的男生們不同,即使是油脂類食品,女生們顯然更形而上。反式脂肪酸冒充的奶油蛋糕其實是裝飾品,而且幾口就吃完了。她們買櫝還珠,真正要的是上邊花式各異的雨傘:

    果丹皮

    ☆☆☆

    好了,吃這麼多油膩,該用它拯救你的胃口了。果丹皮其實是用山楂做的:

    棒冰

    ☆☆☆

    我找不到更為原始的棒冰照片,只能用這個復刻版。左上角的冰磚,南方通常是光明,也就是現在的光明乳業。棒冰就尋常很多,口味也是全國統一:奶油,赤豆,白糖。價格遞減,但印象中也就差幾分錢而已。

    早期小賣部沒有冰櫃,都是騎個小三輪車到冷庫批發,裝在木頭棉花箱子裡載回來。如果放暑假,同學們自己帶個保溫瓶,否則路上就化掉啦:

    無花果

    ☆☆

    這裡開始打2顆星了,因為接下來的東西都是為了好玩,幾乎沒有任何營養。

    無花果其實是木瓜幹切成絲,和紅色的那種無花果完全無關:

    橘子糖

    ☆☆

    無論是外包裝還是單獨看,都是像極了。但口感有點像塑膠。形同嚼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蝦條

    ☆☆

    又是女生最愛。反正男同學不會吃這麼微型的東西。那些壞壞的,提前發育的男生會故意說:啊,某某某,你又在吃咪咪啦?

    酒心巧克力

    ☆☆

    牛校長至今不知道里邊的“酒”到底含不含酒精?確實帶酒味,但小孩不會醉。外邊肯定不是巧克力,但整體口感那是相當不錯,而且也真的做成酒瓶狀,照片是咬碎後:

    類似的還有金幣巧克力。純走外形路線的:

    喜之郎

    ☆☆

    果凍就是喜之郎。在很多人眼裡,這句話真的不是廣告詞。但裡邊的果粒到底是不是真的?

    陳皮丹

    ☆☆

    甘草+陳皮,其實都是中藥。但大家都不記得它的真品名,而是叫“鼻屎”:

    薄荷糖

    ☆☆

    真的非常涼,能治上課打瞌睡。考慮到薄荷是好東西,提神殺菌,故而給1顆星吧:

    北冰洋

    ☆☆

    可樂是什麼東西?

    泡泡糖

    最有名的就是大大了。它來頭也大,國際企業來著。大大卷的創意,好像還是日本人想出來的。看著女同學吹出一個超級大泡,啪地粘鼻子上,蘿莉感超強啊:

    跳跳糖

    這是牛校長唯一確定市面還有售的東西,因為很多人扶手箱裡也放幾包,開車累了,倒一點進嘴就清醒了,因為它真的在跳,跳,跳:

    口哨糖

    化得特別慢,不知道有沒有毒。。。能吹出一首曲子:

    酸梅粉

    反正都是玩,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很多同學就像收集糖紙一樣地痴迷這個小勺子:

    長條糖

    和棒棒糖不同,它整根可以吃下去,一含就是一下午。唉,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這個傾向可不太好啊:

    辣條

    壓軸一定得重口味。營養為0,幾乎全是工業物質。基本上不能稱之為食品了(好吧,它其實是毒品),但不妨礙它走向世界:

    好了,還有什麼漏寫的?應該沒有了

  • 4 # 97年掉髮小阿姨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總是會懷念小時候吃的一些小零食,雖然只是一毛錢兩毛錢的東西,但是現在卻分外想吃。

    小時候五毛錢的零花錢就夠吃一天,能夠擁有一塊錢都是了不得,小賣鋪裡的東西都不貴,一毛錢的辣條,一毛錢的糖,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一毛錢兩袋的小雨點,小時候經常就是一手小雨點一手辣條,這樣就會超級滿足,但是現在去超市,琳琅滿目的零食也勾不起想吃的慾望。

    童年的味道,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證包括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