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春如曇花歲月如流沙
-
2 # 愛山的小女孩的爺爺
眾說紛紜,錯綜複雜,真假難辨。不虛無,不妄議。從其十四年當政的實績來看,雍正是實幹家,在眾人都不幹正事,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時,他在幹事,康熙還是喜歡幹事的孩子。這是其一,其二對兒子們有些灰心,由其是悉心教導多年的太子灰心,但並不甘心。當發現孫子弘曆孺子可教,親自教導培養後,要讓其繼承大統。這也就增加了雍正的機會。事實證明,康熙沒選錯人,雍正的能幹,從其硃筆批閱一份摺子,達萬言,盤腿在大炕上,在不太亮的燭光下,在小炕桌上用毛筆一筆一筆的批閱萬言……在這種事實面前,潑在他身上的汙泥濁水都不值一駁……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康熙也沒看走眼,僅就一點可見其當政60年不是虛枉白給的……厚待明忠臣之後,將明降臣降將入另冊等。總之,兩點:實幹,有一個好兒子。
-
3 # 翻滾吧腦洞君
“打鐵還需自身硬”,四阿哥胤禛成熟精明,韜光養晦,貌似不起眼,實則最有能力。
胤禛生母烏雅氏地位卑微,按清朝慣例沒有資格撫養孩子,所以胤禛從小是被尊貴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讓他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大樹底下好乘涼。於是從胤禛懂事起,便開始想著法的討好這位養母,算是胤禛的人生第一課。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胤禛自然比常人懂得隱忍內斂。
後來在“九龍奪嫡”的時候,胤禛將自己的心思隱藏的很深,踏踏實實只管幹好皇帝安排的事情,對於大位的態度,他表現的好似路人一般。這樣反而減少了對手的明槍暗箭,也為他在暗地裡活動創造了條件。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胤禛很好的抓住了幾個人,他們為胤禛的上位推波助瀾。首當其衝的便是智商擔當鄔思道,此人堪比康熙肚子裡的蛔蟲,揣測聖意的本事無人能及。追逃國庫欠款的差事,諸皇子紛紛避之不及,鄔思道卻建議胤禛接下這差事。因為他知道這件苦差事幹好了,不僅能真正為皇帝分憂,還能重新樹立胤禛在康熙帝心中的形象,何樂而不為。
後來他又建議胤禛重新推薦二阿哥為太子,並親自謝了推薦信,是因為他猜到了康熙復立老二的心思,惹的康熙皇帝看過信後,連連說道:“好好好、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其後熱河狩獵給弘曆開小灶,讓胤禛推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這些事,都正中康熙下懷,這一步步籌劃都讓胤禛在康熙帝心中的砝碼越來越重。
有了鄔思道就相當於有了大腦,但還不夠,既然是“奪嫡”,就要有手有腳,這樣才能打出一套有節奏的組合拳。彼時京城有兩股重要的軍事力量,豐臺大營和九門警衛營。毫無疑問誰能控制這兩股力量,那大事可期。
當時豐臺大營主帥是八爺親信,但好歹胤禛也極力拉攏到了九門提督隆科多。康熙駕崩時,本以為胤禛和老八會有一次“踹門守門”的攻防大戰,沒想到胤禛暗中放出殺手鐧十三爺,讓八爺黨意料不及。十三爺出身行伍,又做過豐臺大營的主帥,威信極高,三下五除二就奪回了豐臺大營兵權,這樣北京城內外人馬都被胤禛控制,而在外又有封疆大吏年羹堯來挾制老十四。
到這裡胤禛掌握了整個局面,還不能登上皇位那才叫奇怪。
“九龍奪嫡”實際上是大阿哥、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以及十四阿哥之間的爭奪。大阿哥心機吃不了熱豆腐,沒準備好就輕舉妄動,欲殺手足;而四阿哥按部就班,卻又步步為營。二阿哥結黨營私,威脅皇位;而四阿哥自始至終向來以孤臣自居。八阿哥黨羽眾多,鋒芒畢露;而四阿哥低調實幹,取捨有度。十四阿哥擁兵百萬,卻鞭長莫及;而四阿哥佔盡天時、地利。
如此諸多因素,讓四阿哥立於不敗之地,能從“九龍奪嫡”的險境中脫身而出,繼承大位,乃實至名歸。
-
4 # 燦燦公子
《雍正王朝》雖然不是史實,但也是基於史實的改編,從電視劇的角度分析,對於我們普通人如何快速得到領導賞識,有一定的啟發。
雍正韜光養晦,沒有提前進入奪嫡的行列1.留下好印象。雍正非常瞭解康熙帝晚年的心思,深陷於眾皇子奪嫡的痛苦,而雍正表現的是無心爭奪儲位,苦心修行,鑽研佛法,而且表現出對康熙的孝順,先博得康熙好感。
2.江南賑災顯能力。黃河發大水,氾濫千里,災民百萬,可是國庫卻拿不出銀子賑災,康熙雖然有平三藩,收臺灣的功績,但是此時,又是無能為力,他多需要一個人來為他分憂。
雍正能夠主動承擔江南賑災的重擔,為領導著想,康熙知道江南是老八的地盤,雍正此去也是困難重重,但是雍正出色的完成了賑災任務,而且辦事不拘泥於形式,靈活多變,贏得康熙讚賞。
3.追比欠款不怕得罪人。誰都知道追比國庫欠款是個得罪人的差事,但是欠款又不能不追,這是康熙的煩惱,雍正把這件事作為自己的事情,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康熙讓雍正做個“孤臣”,而皇帝不就是孤家寡人嗎?也許就在那一刻,康熙已經有意去培養雍正為接班人了。
雍正參與奪嫡之爭以後,做事心思縝密,對自己也夠狠1.把自己折騰生大病。追查刑部冤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有太子牽涉其中,老八爭著要接招,以便扳倒太子,而雍正本不想接招,但是為了迷惑老八,也爭著要搶這個差事,氣的鄔思道要離開雍正。
鄔思道都沒有想到,這次雍正對自己這麼狠,硬是一夜把自己折騰的生了大病,而老八還以為得到便宜了,盡心的去追查冤獄案了。
老八自認為聰明,利用這件事把太子整垮了,自己就可以立為新太子,他卻不懂康熙的心思,整倒了太子,卻讓康熙連說三次“其心可誅”,暗罵老八。
2.巧妙用弘曆為自己增加籌碼。圍場狩獵,小弘曆與康熙精彩對答,贏得康熙一陣好感,竟把原來要賜給太子的如意獎給弘曆。
之後,雍正總是有意無意把弘曆帶到康熙身邊,康熙也是一個老人,即使皇帝也不能掩飾對孫輩的疼愛,後來康熙把弘曆帶在身邊親自調教,這其實都是雍正事先謀劃,為自己加分。
-
5 # 久淺一深
康熙十四年,昭告天下立兩歲的二阿哥為皇太子。日後九龍奪嫡的皇子,除了大阿哥,其他的可能還沒出生,所以在一段時間內還是處於相安無事的平靜。
二阿哥很小就被立為太子,跟他的母親有很大關係。因為在生下他後就去世了。康熙失去最寵愛的正妻,傷心不已,把對妻子的愛都移到這個失去母親的孩子身上。讓他擁有比其他皇子所沒有的特權,又受到康熙最多的關注。優越感爆棚。輕易的得到,就不懂得珍惜。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七年,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可見康熙對他是有多麼的失望。
老大因為是庶出,所以第一次立太子就沒入康熙法眼,自知無望,老八從小就由老大母親撫養,所以哥兩關係不錯。這次見太子被廢,覺得時機來了,去見康熙提議立老八為太子。理由是有個張道士看過老八有王者風骨。又說太子犯下的罪該處死,如果康熙下不了手,他願意替父出手,罵名由他來背。這讓康熙心寒萬分,嚴加訓斥。並對老八開始防範關注。
老三揭發老大用巫術對付太子,因此太子才精神錯亂。康熙大怒,給老大圈禁終身的處分。想起老大推薦老八為太子之事,認為老八也有參與謀害太子,一併關押,後又釋放。老三文人氣息,哪見過這等兇險。此後,再也不去爭寵,只求做個閒散王爺,平安一生。
老八眼見自己在康熙心裡已失去太子之位的資格,轉而開始支援老十四,原本附庸老八一派的老九老十也轉投支援老十四。
老四和老十三原本是附庸太子的,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只有他們願意為太子說話。康熙雖然恢復老二為太子,但本性難改的老二還是再次被廢。康熙痛心之餘,此後不在立太子。老四見老二倒臺,只能選擇自立門路,老十三誓死跟隨老四。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的康熙面前,只有不主動去犯錯,就是最好的防守,才能堅持到最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於暢春園,京畿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遺詔,由老四繼位,是為雍正帝。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康熙的安排,老八支援的老十四恰恰遠在西北帶兵。等他回到京城,大局已定。雖然在出徵西北時,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一時間老十四是太子人選的猜測在廣泛流出。
回覆列表
雍正奪得皇位一直有一些說法:
關於一些流傳於民間的說法,康熙本把皇位傳給十四皇子,當時雍正串通隆科多私自篡改詔書,改為傳位於四皇子。
這些只是謠傳,因為清朝的傳位詔書是由滿文和漢文組成,漢字可以修改,但滿文的字母是不能修改的。
雍正得到康熙的賞識:康熙晚年的時期,雍正掌管戶部任勞任怨,政績卓越得到康熙的賞識。
康熙也算是一代明君,在晚年時期朝廷腐敗嚴重,需要重整朝綱。這就需要一個鐵面無私,而且還要有一定能力的人繼位,統治大清的江山不至於毀壞清朝的根基。
這樣的現狀雍正就比較符合康熙的要求了,再者康熙的兒子弘曆,也就是乾隆深得康熙的喜愛。乾隆是康熙孫子中最優秀的一個,選擇雍正就意味著兩代皇帝的人選都已經確定了,這也是康熙選擇雍正的重要一點。
雍正繼位皇位,一直是一個爭論的謎,四皇子胤禛也深得康熙的喜愛,這道歷史謎題也一直是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