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芳子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後來又按夏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個月分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書常把這些名稱作為月份的代名詞。《楚辭•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這裡的仲春指的就是夏曆二月。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為春秋二時,所以後來春秋就意味著一年。《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的生命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記的史料在上古也稱為春秋,因為史料都是記年體的。後來曆法日趨周密,春秋二時再分冬夏二時,有些古書所列的四時順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墨子•天志中》“”製為四時春秋冬夏,以紀綱之“,《管子•幼官篇》:“修春秋冬夏之常祭”,《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等。

    二、 節氣

    a.節氣名稱

    古人根據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週歲太陽年365又1/4日分為立春、雨水、驚蟄等24個節氣。這些節氣先是平分的,平均每個節日是15.22日弱。後代根據太陽移動的速度,有的規定為

    14日(如冬至前後),有的規定為16 日多(夏至前後)。24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如下: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驚蟄春分

    三月:清明穀雨

    四月:立夏小滿

    五月:芒種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處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這套節氣名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驚蟄古名“啟蟄”,漢朝避景帝名諱改。24節氣是和月份的搭配不是絕對固定年年一致的。因為節氣跟著太陽年走,和朔望月沒有關係。上述說的是大致情況

    古人最初還把24節氣細分為節氣和中氣兩種,例如立春是正月節,雨水是正月中,驚蟄是二月節,春分是二月中,餘此類推。

    節氣的細分和置閏產生過一些關係。由於1人節氣加上1箇中氣的時間大約是30.5天,要大於一個朔望月,所以每月的節月加中氣要經上月推遲1至2天,推遲到某月就只有節氣沒有中氣,後來就以這個月份置閏。所以古人說“閏月無中氣”。陽曆每月都有節氣和中氣,上半年每月6日和21日左右是交節日期,下半年每月8日和23日是交節日期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後來又按夏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個月分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書常把這些名稱作為月份的代名詞。《楚辭•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這裡的仲春指的就是夏曆二月。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為春秋二時,所以後來春秋就意味著一年。《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的生命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記的史料在上古也稱為春秋,因為史料都是記年體的。後來曆法日趨周密,春秋二時再分冬夏二時,有些古書所列的四時順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墨子•天志中》“”製為四時春秋冬夏,以紀綱之“,《管子•幼官篇》:“修春秋冬夏之常祭”,《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等。

    二、 節氣

    a.節氣名稱

    古人根據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週歲太陽年365又1/4日分為立春、雨水、驚蟄等24個節氣。這些節氣先是平分的,平均每個節日是15.22日弱。後代根據太陽移動的速度,有的規定為

    14日(如冬至前後),有的規定為16 日多(夏至前後)。24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如下: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驚蟄春分

    三月:清明穀雨

    四月:立夏小滿

    五月:芒種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處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這套節氣名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驚蟄古名“啟蟄”,漢朝避景帝名諱改。24節氣是和月份的搭配不是絕對固定年年一致的。因為節氣跟著太陽年走,和朔望月沒有關係。上述說的是大致情況

    古人最初還把24節氣細分為節氣和中氣兩種,例如立春是正月節,雨水是正月中,驚蟄是二月節,春分是二月中,餘此類推。

    節氣的細分和置閏產生過一些關係。由於1人節氣加上1箇中氣的時間大約是30.5天,要大於一個朔望月,所以每月的節月加中氣要經上月推遲1至2天,推遲到某月就只有節氣沒有中氣,後來就以這個月份置閏。所以古人說“閏月無中氣”。陽曆每月都有節氣和中氣,上半年每月6日和21日左右是交節日期,下半年每月8日和23日是交節日期

  • 2 # 使用者5708161837795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後來又按夏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個月分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書常把這些名稱作為月份的代名詞。《楚辭•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這裡的仲春指的就是夏曆二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功能檢測儀有哪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