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摯諫

    和西方列強和日本都沒法比

    請參考昔日南北秋操時西方觀察員的評價,認為技戰術落後,缺乏骨幹,看上去還可以,實戰能力不行

    馮玉祥的回憶錄也提到這個,當時連挖戰壕都是敷衍了事

    但相比南方新軍,北洋軍的戰鬥力還是高出一籌的

  • 2 # 一咻秀

    先下個結論吧:新軍中的老北洋六鎮戰鬥力較以前的舊式軍隊已經有了質的提升,接近於西方的軍隊標準,但清亡後,新軍戰鬥力也迅速蛻化。

    1 清末新軍的建立背景

    清政府甲午慘敗,舊式淮軍已經無法承擔軍事任務,終於意識到要引進西方軍隊軍制和訓練,此前無論湘軍還是淮軍只是在武器層面西式化(關鍵還做不到裝備統一),軍制和訓練上仍類似於舊式軍隊,遂首先組建了北洋定武軍和南洋自強軍

    2新軍發展歷程

    定武軍(後北洋新軍):1894年創辦於天津馬廠,規模在4700人左右,聘請德國軍事教官,1895年,移到天津小站,由袁世凱接辦,並且改名為新建陸軍,開啟了小站練兵,規模擴張到了7000人(分為步兵、炮兵、騎兵、工程兵),並且設立了督練處、教習處、糧餉局、軍械局、軍醫局、偵探局等,並且在軍制上改變了過去營的編制規模,每營規模1500人,相當於西方的二個營。並且聘請了德國教官教習,並且在軍內設立了學堂開始相關課程選拔下級軍官和赴德國留學生。

    1901年,袁世凱接替死去的李鴻章擔任北洋大臣,天津小站的軍隊也更名為北洋新軍,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北洋新軍開始走向擴張之路,1902年,袁世凱請奏朝廷擬定了北洋新軍的番號和營制,北洋新軍分成了四鎮,鎮、協、標、營、隊、排、棚七個等級,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到了1905年,在袁世凱的操作下,朝廷批准統一全國新軍番號,所有常備軍各鎮改為全國陸軍各鎮番號,袁世凱的北洋軍又接受了北京八旗的新軍部隊,改成了北洋六鎮。

    北洋新軍首先在士兵選拔上做到了遠優於以往舊軍選拔,在年齡、身高、臂力等都有要求,並且不能吸食鴉片,透過與地方官府合作防止出現逃兵情況(這一點很重要,以往舊軍很多情況下遇到潰敗部隊士兵就紛紛逃散),同時士兵的待遇也遠高於舊軍待遇(可以免除部分徭役),軍官也多出自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在軍隊訓練上,北洋新軍也完全效仿西方,軍紀上學習西方操練(北洋新軍初期十分注重軍隊佇列等訓練,這樣可以培養嚴格的軍紀,這是以往的舊軍根本不具備的),戰術訓練上先後頒佈了《訓練操法詳細圖說》和《新定步兵操法》,學習西方的軍事演習,多次進行大規模的會操(這一點十分重要,會操是最難以接近實戰的環境來鍛鍊軍隊的,而且會操的開銷也很大的,多次會操可以看出清政府對這支軍隊支援的決心)鍛鍊實戰能力。透過這些進行多次大規模會操訓練,措施,北洋新軍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在人員素質方面都相比此前的舊軍有了質的提高,透過西方化的軍事訓練,軍事紀律上和舊軍相比較也是脫胎換骨。

    對於北洋六鎮,由於是得到了國家財政的支援,真正在裝備上做到了6鎮統一,質量上也遠遠優於其他地方新軍,裝備有:

    日式31式步槍、馬可心機關槍、格魯森75mm陸炮、格魯森75mm山炮、望遠鏡180具,另外還配備了各種工兵工程工具、軍官佩刀和手槍等,並且裝備了部分湖北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格魯森57mm速射山炮、日本三一式速射野炮、英國威克斯75mm山炮、克虜伯75mm山炮等。

    可以看出:北洋新軍六鎮在中央財政的支援下,得以優先完成西方化,無論是軍隊的人員素質、規模、裝備、訓練程度等都遠優於其他地方新軍,這也是清末新軍的精華所在。

    南洋湖北新軍:

    189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以南京自強軍為班底,組建湖北新軍,1901年,張之洞將湖北境內的新式軍隊進行整合編成了湖北新軍,1904年,湖北新軍改為第二鎮,到了1905年後清政府統一全國陸軍番號時,湖北分得二鎮,但實際上只有一個半鎮的兵力。

    和北洋新軍一樣,南洋新軍計程車兵在選拔上要求較為嚴格,對身體素質和文化水平等都有一定要求,軍官都出自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南洋武備學堂,教官也聘請自德國教官。

    武器裝備上:和北洋軍多采購於國外不同,南洋新軍的武器多為自產,1890年,張之洞在湖北設立湖北槍炮廠,即日後的漢陽兵工廠,採購自德國造炮機械裝置,仿製格魯森速射炮,於1900年全面仿製生產格魯森57式速射山炮,裝備給湖北新軍,

    最為出名的就是湖北槍炮廠生產了大量的漢陽造!

    其他地方新軍:

    山東:步兵一標、熱河:步兵一標炮兵一標、吉林:23鎮、黑龍江:混成協、奉天:20鎮、第二混成協、河南:29混成協、安徽:第31混成協、江西:第27混成協、湖南:第25混成協、四川:第17鎮、江蘇:第19鎮、第13/23混成協、浙江:第21鎮、福建:第十鎮、廣東:第26鎮、廣西:第25鎮、雲南:第19鎮、貴州:步兵一標、炮兵1隊、山西:第43混成協、陝西:陸軍混成協、甘肅:步兵2標、炮兵2營、新疆:第35混成協

    總結下清末新軍:

    1 各地雖然都有編練新軍,但實際上真正成軍的只有北洋六鎮和湖北新軍的一個半鎮,其他都省份基本上都是直接將舊式軍隊換了名稱和裝備,新軍建設的實際效果不大,可以說能代表清末新軍的只有北洋新軍和湖北新軍二支部隊。

    2 北洋六鎮得益於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援,無論是兵源還是軍官來源上裝備上還是規模上還是日常訓練上,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做到了兵源和軍官來源可靠,武器裝備統一,和淮軍這些舊式部隊相比較,更重要的在於北洋新軍不僅做到了武器裝備的統一(淮軍裝備了各式各樣的步槍,後勤壓力也很大),新設立了工程兵這樣的兵種,最重要的是完全改造了舊式軍隊的軍制,軍隊建制第一次向西方靠攏,第一次設立了參謀營,軍隊訓練上也全面西化,軍官選拔上也不像舊式軍隊一樣多任人唯親,而是從軍事學校裡選拔,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升。

    南洋新軍得益於張之洞的大力支援,在武器裝備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軍隊的訓練和建制上也全面西化,軍官也都選自於南洋軍事學堂,是唯一能和北洋新軍媲美的新軍,但是南洋新軍畢竟只是以一省的力量支撐,無論是在軍隊規模還是武器裝備上都不能和北洋軍進行比較。

    其他新軍,基本上與舊式部隊戰鬥力相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計。

    應該說,在北洋六鎮和南洋湖北新軍剛剛建成之際,戰鬥力還是有保障的,從彰德秋操中能看出來,但是畢竟是一支年輕的部隊,無論是戰鬥經驗還是綜合素養還有所差距,戰鬥力也不可能完全和西方列強的部隊完全媲美。

    清末時候,北洋六鎮又被分散到各地駐防,軍隊大規模的擴編,直接吸收當地原有的舊式部隊,戰鬥力逐漸下滑,再加上時局動盪等因素,軍隊經費又得不到充分保障,清朝滅亡以後,新軍的戰鬥力更進一步衰落,到了北洋時代,又蛻化成一支舊式部隊了。

    請不要將民國北洋時代的那支北洋軍和清末新軍相提並論,民國的北洋軍是經過急劇擴編的部隊,原來的老北洋早就被稀釋了,用後面的直奉戰爭北洋軍閥表現來衡量清末新軍的戰鬥力沒有意義。

  • 3 # 歷史深度揭秘

    北洋新軍訓練到後期的時候,軍事實力包括裝備以及軍人素質都已經可以和西方大國的軍隊相媲美了。不要把北洋新軍和以後的北洋軍閥的軍隊弄混淆,北洋軍閥的軍隊基本和北洋新軍沒有多少關係,北洋新軍後來在袁世凱死後,基本就不復存在了,大多都被解散或者稀釋到其他軍隊中了。北洋新軍成軍的時候,應該是清朝末期到整個北洋時期中最強的部隊了。

    當時在清朝末期,清廷已經認識到新軍的重要性,急需建立一支能夠和西方列強硬碰硬的軍隊,在總結洋務運動的失敗後,清政府決定除了士兵用華人,其他一切均向外國採購,並由德國教官按照德軍的訓練制度訓練新兵,於是,北洋新軍應運而生。

    北洋新軍一開始叫定武軍,後來在袁世凱掌握軍隊後,軍隊名稱改成了北洋新軍,袁世凱為了自己的私心,當中或許也有保衛國家的思想。軍隊從選拔開始並進行嚴格篩選,例如:年齡,身高,有無吸食鴉片等都有明確的招兵標準,在裝備的更新中,全部採用日本,美國,英國最先進的武器。

    在軍官的選拔上,北洋新軍多選拔以前學過西方軍事的軍官,完全效仿西方軍隊。清廷對北洋新軍報於厚望,國家財政收入全憑北洋新軍取用,這使得北洋新軍擁有很多的自主性,並舉行了多次會操(相當於今天的實戰演習),這使得北洋新軍對待真正的西方敵人時,基本旗鼓相當,甚至戰鬥力超過西方國家的正常部隊。

    在清朝末期的新軍建設中,應該只有北洋新軍算得上是唯一一個成功的,其餘新軍基本上都因為各省財政不行或者在兵員的選拔上任人唯親,大多都失敗了。北洋新軍最為新軍的典型代表,處處以最優標準要求自己,但北洋新軍畢竟沒有和西方軍隊實戰過,不能說完全媲美,但總體應該不差。

    不過北洋新軍依舊有短板,不像其他省份的軍隊,採取的是自給自足的方式,武器均有自己造,裝備的更新自己解決,而北洋新軍過於依賴外國,一旦與西方國家開戰,則西方國家完全可以斷供武器,這使得北洋新軍的武器更新都仰仗於西方。而且武器採購西方,西方對你的軍隊的武器裝備瞭如指掌,完全可以打一場針對你武器的戰爭。但隨著北洋新軍後來的快速擴編,軍隊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軍事力量大幅度削弱,裝備也來不及及時的更新,戰鬥力大幅度下跌,最後泯滅在歷史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兔子一天吃幾次,一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