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當然可以有,而且比有人機更容易實現。沒看從美國的X-47B、RQ-170坎大哈野獸開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都推出了類似的飛翼佈局無人機嗎?伊朗還搞下來1架美國的RQ-170,並且以此仿製出了自己的“雷電”隱身無人機。飛翼佈局最大的好處就是隱身效能好,有人駕駛的B-2A戰略轟炸機就是飛翼佈局。由於無人機不用考慮飛行員的乘坐和安全保障系統問題,還取消了座艙,雷達反射截面積可以更小。之所以飛翼佈局的無人機沒聽說雷達反射截面積比B-2A更好,是出於成本控制問題,不像B-2A設計的那麼精細。其他的無人機也有比較好的隱身效能,比如美國的全球鷹、RQ-1、MQ-9等流線型機頭、傾斜雙立尾也都是為了隱身需要。只不過這些無人機不是專門設計的隱身型號,和飛翼佈局的隱身性差距較大罷了。隱身無人機目前發展很火,而且從偵察監視朝著作戰發展,尤其是中國近些年研製了一大票隱身無人機,最有名的是利劍,2018年11月在珠海的中國航展上又展出了彩虹7、天鷹等隱身無人機;美國則在研製比RQ-170更先進的RQ-180隱身無人機。(S)

  • 2 # 春天春風裡

    當然可以了。現代隱身技術與無人機技術結合成就了新型隱身無人機,隱身無人機是世界各國軍隊新的研究和發展重點方向。隱身無人機主要隱身技術有反雷達探測技術和紅外隱身技術兩種。

    中國彩虹-7集隱身、飛翼、察打一體,持續留空時間大約為12小時,巡航速度為0.6馬赫,載彈量兩噸,航程有近萬公里。

    反雷達探測技術就是減小雷達散射截面積,達到散射電磁波能量,實現隱身目的。通常採用外形隱身技術和材料隱身技術,外形隱身技術主要是消除鏡面反射、克服角反射器效應、採用遮蔽法對發動機進氣道、尾噴管、排氣口等凹狀結構應採取隱身措施技術;材料隱身技術主要分為雷達吸波材料和雷達透波材料。

    紅外隱身技術就是減小目標紅外訊號特徵,減少紅外探測器探測目標能力。這主要是減小無人機發動機噴管或排氣口的紅外輻射,目前主要採用的技術有散熱量小的發動機、隔熱材料對發動機進行隔熱、改進發動機噴管的設計等等技術。

    未來隱身無人機的技術發展將會隨著反隱身技術及防空系統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就如同矛與盾。發展方向主要是等離子隱身技術、新型隱身材料和加電塗層與塗裝新型漆層來抑制可見光、紅外線反射技術。

    美國的X-47B在航母上降落。X-47B全球首款無需人工干預可由電腦自主操控著艦的噴氣式隱身無人機可實現自主空中加油。

  • 3 # 魂舞大漠

    當今世界無人機發展蓬蓬勃勃,有人的隱身飛機,如美國F-22、F-35和B-2,早就實現列裝,隱身技術用於無人機,中間沒有隔著什麼。其中最熱鬧的幾款,如RQ-180、X-47B和RQ-9C已展開實驗多年,還有一款艦載無人加油機兼具攻擊能力的MQ-25“黃貂魚”原型機,正在實驗當中,因此,隱身無人機早不再是秘密。大型的如X-47B,最大起飛重量20噸,小型的如接近4噸的Tier3-“暗星”,已投入實戰多年。美國以有人隱身技術,展開無人隱身研究和實驗,一種絕塵,多型多款,儼然成形,有模有樣,正在引領隱身無人機的發展。此外,還有以色列,同做為無人機技術第一陣營,也有多款隱身無人機面世,2009年即有一款名為“鬥牛騎士”的無人機展出,外形科幻無比。

    美以之外

    歐洲也有不少隱身無人機出現。法國“神經元”、英國“雷神”、俄羅斯“獵鷹”,外形有近於美國X-47B。德國有款“梭魚”於2012年前後飛得歡實,遭遇技術難題不得不下馬了事,不過其外形設計為美國所借鑑,“黃貂魚”怎麼看怎麼像“梭魚”。歐洲大多工業強國,他們的無人機技術,自多靚麗,可作為無人機第二陣營,多建立有自家的發展和判斷。2013年英國有款“黑蜂”,雖小但在阿富汗戰場飛得歡,重量只有32克,卻可以飛出800米遠,不怕大風,這麼小不用刻意來隱身,安靜保證了它的生存能力。原來這是挪威造的無人機,12.5萬美元一架,英國看著好,買去了不少,據悉美國、德國、荷蘭和澳洲軍隊也有裝備。

    我們也靚麗

    中東反恐,中國出口的“翼龍”和“彩虹”,火爆網路,得到實戰檢測,猛然間網友們發現,我們也靚麗。這些年珠海,還有無人機大會,出現的無人機型號如雨後春筍一樣,湧現出來。隱身的也有呀,2018年珠海推出一款出口型“彩虹”-7,像這種翼身融合的無人機,數了數,有七、八種之多,像“利劍”和“天鷹”,已完成試飛。更有一款“利劍”,在沉寂了多年之後,一張同尺寸模型照片,引發尖叫聲一片。其實“利劍”模型第一次出現,即被外媒稱為無人隱形戰鬥機,簡氏更稱為六代機,呵呵。小的也有,2017年,有款500千克的“戰狼”無人直升機,在高原展開打靶實驗,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翻出來看看。

  • 4 # 新241304552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無人機優越於有人駕駛飛機日趨明顯。首先,無人機降低了戰爭人的成本;而且大大減少了因為人為失誤直接導致的不必要的損失;取消了駕駛艙無疑增強了飛機導彈掛載量,更有效地提升了飛機戰鬥力。

    無人機可以具有隱身能力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僅如此,無人機的隱身能力不斷提高是改變未來戰爭的致勝法寶。隱身能力主要是指飛機在執行任務時如何躲避雷達觀察、逃避導彈攻擊的一項先進技術。真正做到隱身一個是速度的突破,美國XF-07空天飛機巡航達到5馬嚇,中國的“蒼龍”飛機也遠超了目前所有雷達最高2馬嚇的監測能力。其次是隱身材料的使用,利用塗層反光,極可能避開捕捉風險,這方面相信無人機做到更沒有難度。

  • 5 # 狂想籃球

    當然可以,所謂的隱身就是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而已,可以透過改變機身的塗料,或者改善結構,使其反射面減小等,從而達到隱身效果,絕對的隱身是不存在的。

  • 6 # 另眼觀天下事

    理論上可行,有人機都能隱身,相同的原理也可用到無人機上面,因為主要的技術是一樣的。在雷達隱身方面,無人機主要有兩種實現途徑:一是合理配置外形結構,如機身避免使用大而平的垂直面,以消除鏡面散射;二是使用雷達吸波材料,如為機體表面塗覆有鐵氧體、奈米材料、耐高溫陶瓷、羥基鐵吸收劑等等。

      在紅外隱身方面,無人機也主要有兩種實現途徑:一是降低無人機表面溫度及其紅外發射率,如採用層流抑制和主動冷卻抑制兩種措施有效控制發動機艙、機體表面等主要熱影響區的溫度;二是採用遮擋技術,如合理設計機身外形遮擋排氣系統的高溫熱壁面,遮擋二元噴管和噴流這兩個高溫系統。

      除了上述兩種傳統的隱身技術,等離子體隱身技術是近年新興的一種隱身手段。等離子體是繼固液氣三種形態之外的第四種狀態,能吸收微波、紅外輻射等,且吸波頻頻寬,吸收率高。等離子體隱身技術不需要改變無人機的氣動外形設計,也不會影響無人機的各種效能。目前產生隱身等離子體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等離子體發生器產生等離子體,即在低溫下,利用高頻高壓電源的高能量產生間隙放電,將氣體介質啟用,電離形成等離子體;另一種是在飛機的特定部位(如強散射區)塗一層放射性同位素,對雷達波進行吸收。

  • 7 # 熊style

    除了自用的隱身無人攻擊之外,美國研製的"捕食者—C"、中國的WJ—700都是具備一定隱身能的無人機系統;

    攻擊—11是中國陸軍殺手鐧:它擁有太多高精尖技術,不會出口——最多出口簡化版本。

    "捕食者—C"則是大幅升級隱身效能以後的版本:機身採用隱身設計,彈艙和武器內掛降低RCS;進氣道和尾噴口採用彎曲設計提高無人機隱身效能。美國空軍把"捕食者—C"無部署在阿富汗驗證實際效能——"捕食者—C"暫未服役,它可是老美驗證隱身無人機的大平臺;

    近日試飛的WJ—700採用渦噴發動機、翼身融合體與機身聯接外形(降低無人機阻力),它的大展弦比平直翼使用碳纖維材料製成;採用流線形機身,機身呈現菱形,上半部向上傾斜,下半部向下傾斜;另外,它還採用無平尾設計:尾部只有兩個V形垂尾,尾部非常簡潔,有利於降低無人機RCS、降低重量和阻力——能夠提高機身隱身能力。可以看出,這款無人機在外形、材料上煞費苦心:儘量避免了翼龍、彩虹無人機實戰暴露出來的弱點!

    翼龍系、彩虹系雖然先進,但是,它們的RCS值大、時速慢、機動能力不足、自衛能力弱、複合材料少讓它們在非洲、中東戰場露露折戟!因此,中國急需一款用於出口的半隱身無人機避開以上缺點;

    當然,中國軍方側重"火力打擊、遠端打擊、綜合防禦"的優點在WJ—700身上得到充分體現:WJ700無人機發動機採用中國產1噸級渦扇發動機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35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超過500公里/小時!由於渦扇發動機油耗較低,它的留空時間長:續航時間達到20個小時、最大升限超過1萬米,升限高度超過世界上大多數輕型防空系統射高極限;WJ700無人機擁有6個外掛架,可以掛載空空導彈、空面精確制導炸彈等武器;WJ700無人機採用模組化電子戰裝置:依據不同任務需求,可以配備合成孔徑雷達、各類光電吊艙、電子偵察/通訊/干擾系統等。

    不過,它的武器艙和掛架採用外接方式,相對"捕食者—C"依然存在差距;但是,它的價格優勢超過"捕食者—C"——對於大多是國家來說,軍費開支還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檻!

  • 8 # 科羅廖夫

    據驅動網5月17日報道,在眾議院撥款委員會5月17日召開的聽證會上。美空軍代理部長約翰.P.羅斯和美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表示稱,空軍將在未來一兩年內退役剩餘的Block30RQ-4“全球鷹”無人機,其替代機型將是多種無人機的組合,包括穿透型平臺,以及第五和第六代裝備。但美國國會沒有批准,依舊以美空軍沒有提供全面詳細的lSR計劃,由此認為沒有合適的無人機替代為由,繼續持此前的反對態度。

    “全球鷹”無人機,系美國諾.格公司為美軍研製的戰略級長航時高空無人偵察機。其巡航高度在18000米高空以上,巡航速度570千米/小時,航程可達22700千米,其留空可達36個小時,戰位執勤可達24小時。擁有綜觀全域性戰場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執行監視區域性區域的任務。裝備有高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和光電/紅外等偵察裝置,可實現長航時全區域動態監視。

    美空軍主要裝備有RQ-4A和RQ-4B兩型,美海軍則裝備有RQ-4C一型。自從該機在2000年6月服役以來,一直被外界視為效能優異,實力強大。該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表現也非常突出,可謂是一款明星裝備,除美海空軍裝備外,還向德澳加日等國出口裝備使用。

    儘管實戰效果非凡,但美空軍對該機一直不滿意,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該機載荷太低,如RQ-4A載荷只有900公斤,改進型號RQ-4B增加到1.3噸,如此改進,美空軍依舊不滿意,認為攜帶的偵察監視裝置太少,影響實戰效果。二是巡航高度不高,儘管該機可在18000米的高空執行任務,但相較於U-2偵察機24000米的高度,依舊差距很大。

    三是成像質量不高,該機為了獲取更高的成像質量,經常需要下降到6000米高空;且沒有安裝自動規避系統,如果遇到雲層干擾,只能是束手無策,無功而返,出勤率受到嚴重影響。四是該機沒有隱身能力,戰場存活率受到一定風險。五是該機的價格昂貴,該機分為兩大模組,一是無人機地面和飛行控制系統,二是載荷部分,兩個模組的採購費用都不低,特別是載荷部分,單價已經達到1.3億美元,而美空軍採購F-35A才不過9500萬美元而已。

    除此以外,美空軍還在更新換代的角度出發,認為“全球鷹”的大部分部件已到了壽命的極限,應該退役換裝。 而作為美空軍此領域的替代產品,當屬一直披著神秘面紗的“RQ-180”高空偵察隱身無人機。該機的具體效能引數外界不得而知,美空軍也一直三緘其口,而據披露有關訊息來看,該機的資金投入也是由美空軍一直秘密資助。

    “RQ-180”無人機是在2005年美海空軍“聯合無人戰鬥空中系統”專案取消後開始實施的。按照美空軍的構想,是在SR-71“黑鳥”超音速戰略偵察機退役以後,“全球鷹”無人機在所謂的“高空高風險”空域無法執行偵察監視的情況下,必須要推出一款高空隱身偵察無人機以此來替代。因而才有了“RQ-180”無人機專案,由諾.格公司負責,於2008年開始研發,2013開始批次生產,至於何時進入美空軍服役,至今都沒有得到美空軍的正式迴應。

    而在被曝光的照片中來看,該機並沒有採用外界此前推測的“曲柄風箏”氣動外形,而是採用了和B-2隱身轟炸機相同的純飛翼佈局。該機後緣構型非常簡潔,後掠角很小,配備有兩臺渦扇發動機,機身和機翼都覆蓋有隱身材料,雷達反射面積更小,隱身性更強。根據推測,該機空重達14噸左右,翼展超過40米,續航時間達24小時,航程2.2萬千米。除了執行偵察監視任務,還具備有洲際飛行能力,此外,該機還擁有電子戰攻擊能力,配合B-21戰略轟炸機執行任務。

    還有一個問題,令美空軍頗為頭疼,那就是新成立的“太空軍”,不僅會拿走很多國防預算和人員資產,而且還會使美空軍的地位產生變動,造成下降。如果在未來,“太空軍”的發展速度和實力壓過了空軍,那麼對其而言,將是難以言狀的心情和無法接受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美空軍對經費問題一直表示不滿,而今不僅要推動“F-35”,“B-21”等有人機的發展,更要兼顧無人機領域的替換,因而,資金缺口非常大。

    此外,大洋彼岸的競爭對手進步速度太快,近幾年,陸續推出了攻擊-11,彩虹-7,飛龍-2等隱身無人機,都採用與“RQ-180”無人機類似的飛翼佈局,亞音速,高隱身效能,大航程。能夠完成遠端無人作戰。這些無人機的研製,已經讓美國空軍深感壓力山大。

    美國國會之所以一直持反對態度,是認為美空軍提出的相關設想不足以令其信服。淘汰更換“全球鷹”,須由美空軍或者是相關單位提出,而後相關專案的評估審議,則交給國會有關委員會來負責。美空軍和國防部認為,“全球鷹”效能已經落後,且使用成本大,應該退役。但是國會認為,“全球鷹”無人機還可以用,如果貿然退役,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對美軍的偵察能力造成損害。

    所以,這就是兩方一直爭執不下的主要原因,但問題說白了,美空軍除了推動裝備專案的更新,鞏固自身的地位,以及獲取大量的資金外。更重要的是,是如何說服那批國會老爺們,能否心甘情願的把錢拿出來而已,而這場拉鋸戰,註定是扯皮不斷,時間漫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今年哪一部電視劇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