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南宋初年時,金國漢人還對大宋王朝還有歸屬感,後來嘛,就不好說了。

    金國發源於白山黑水,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族群能夠打敗12世紀東亞最強大的遼國和宋朝,一路長驅直下攻入中原,從一個地方政權成為擴地千里的大帝國,壓得南宋西夏蒙古人近百年喘不過氣,也是很厲害了

  • 2 # 若愚趣談

    那麼,北方被金國佔領後,生活在金國統治下的漢人是否認為南宋是漢人故國,並有所向往呢?其實啊!無論任何朝代,都只有讀書人在改朝換代的大潮中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氣節,因為讀書人熟讀經典,通曉哲理,具有思想。忠君愛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讀書人比普通人懂得更多。普通人只要衣食無憂,誰做皇帝都是活著,他們也就隨遇而安了。

    金國南下中原之初,由於對漢人大肆殺戮,北方地區的漢人也曾多次自發組織抗金,但生活在原燕雲十六州的人則表現出出奇的平靜,因為燕雲十六州在金國入主中原之前早已被石敬瑭割給了遼國,金國只是從遼國手中接管了這塊土地。對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而言,自己早已不是宋人,而是遼人。因此,北方抗金斗爭多在山東,偉大的愛國主義詞人辛棄疾就是山東人。

    辛棄疾作為金國統治下的讀書人,本來有機會參加金朝科舉考試進入官場,但他深受其祖父影響,一心想恢復宋朝故國,成年後在山東組織抗金義勇軍抗擊金軍,在遭受叛徒出賣的情況下,輾轉投奔南宋。辛棄疾的壯舉充分證明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忠君愛國計程車大夫精神。

    實際上,無論何時,芸芸眾生都如螻蟻,能夠保命,能有一時的利益,多無氣節。日本侵華時期,東北華北等地出現了數量驚人的偽軍參與日軍作戰,就是很好的證明。金朝統治下的漢人當然也不例外了,他們一定也參軍服役與北伐的南宋軍隊對抗,因為他們為了生存,哪管什麼金人和漢人?因此,在南宋軍隊北伐過程中並未感受到北方漢人有“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欣喜。從而導致多次北伐皆告失敗。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金國統治區內的漢人對南宋的態度,在金國前期和金國後期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金國剛入主中原時,留在中原被佔地區的漢人還是認為南宋是“故國”的;

    金國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從1115年立國開始,僅用了12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亡宋遼兩個老牌帝國。而宋遼都是文明程度遠勝於金國的封建帝國,尤其是經濟文化更為繁榮的北宋。所以,金國一開始入主中原時,並沒有直接統治中原佔領區,而是先後扶植偽楚和偽齊兩個傀儡政權作為緩衝。

    金國這麼做的目的,除了是為了為自身吸收和消化漢地文明爭取時間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借漢族偽政權之手,牽制南宋和中原地區的抗金力量,達到以漢制漢的目的。

    因為,在金國初年,被佔領的中原地區漢族百姓普遍仇視金國統治者,將他們視為侵略者,而始終把南方的宋室視為正統,視為故國。因此,北方地區湧現出了許多民間抗金勢力。也正因為這樣,當初岳飛北伐抗金,收復失地之時,才會擬定“連結河朔”的策略,積極聯合北方河朔等地的漢族抗金義軍,共同打擊金國侵略者。再往後的辛棄疾也一樣,他雖然生於金國,但卻還是心繫南宋,對南宋有認同感。所以,辛棄疾才會參加耿京起義,抗金歸宋。

    所以說,在金國前期,金國統治區內的漢人對金國並沒有過多的認同感,反而視南宋為“故國”,打從心裡期待著“王師北定中原日”!

    隨著金國的日漸漢化,尤其是經過素有“北國堯舜”之稱的金世宗的統治,金國國力強盛,社會繁榮,金國漢人對南宋就再沒有多少認同感了。

    其實,金國入主中原後,就開始快速的漢化。尤其是金世宗和金章宗時期,由於採取中庸穩固的治國方針,大力提倡儒學,使得金國的政治漢化程度日漸加深,進而開創了金國的“世章盛世”。

    正如唐代詩人司空圖的《河湟有感》中所寫的那樣:“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金國反而以漢人自稱,以正統自居,反而把南方的宋朝稱之為“南蠻”。到金國末年,金國的漢人不僅視蒙古為入侵者,也視聯蒙滅金的南宋為入侵者。再金國的最後時刻,為金國政權殉葬的除了女真人,也還有大量的漢人士子和將士......

    此外,金國以漢人自稱的觀念,一定程度上也為之後的元朝所繼承。所以,元朝一統天下後,“民分四等”,就把人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而其中,漢人指的是金國統治區內的人民,而南人則指的是南宋統治區內的人民,但其實兩者基本上都是漢人。

    所以說,再金國後期,金國統治區內的漢人可不覺得南宋是故國,反而把南宋視為“南蠻”呢!

  • 4 # 李雲飛40897054

    炎黃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隨著時代發展,炎黃文化圈不斷向外擴張,但是向南方擴張速度不如東方北方。 周朝代商,分封天下,楚國爵位比較低,僅僅是公侯伯子男當中的子爵,封地也位於當時被認為是蠻荒之地的長江流域,所以後來即使楚國出了《楚辭》這部可以和《詩經》相媲美的文學鉅著,也出了春秋時期為數不多留下名字的詩人屈原,但是北方各國仍然稱楚國為“蠻夷”之國。而且楚國最強大的時期也僅限於長江流域,對於更靠南的嶺南地區也沒有實際控制,而此時最北方的燕國已經控制了遼東半島大部分地區,中原文化也在長城內外紮下了根。 圖片來自百度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著手在楚國的基礎上向南發展,修靈渠通糧道,派屠睢、趙佗征服南越,設縣置郡,整個百越之地才正式納入中原政權版圖。這也使得長江流域以南迎來了第一次大發展,從原始氏族社會直接進入到封建社會。 圖片來自百度 漢朝四百年,南方經濟文化雖然發展,但總體落後於北方黃河流域,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時期吳蜀聯合才能和魏國相抗衡。 到西晉末年,北胡南下,晉皇室士族衣冠南渡,南方才真正意義上迎來經濟文化大爆發,但整體經濟仍然落後於北方,而且北方胡人建立政權之後大部分漢化。 圖片來自百度 直到隋代北周,統一全國,隋煬帝楊廣又開通了京杭大運河,這給長江流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整個隋唐時期,文化經濟中心仍然在北方。 五代十國,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遼國,遼國跨過長城,建立了和宋朝相持一百多年的政權。這期間,契丹幾乎完全漢化,遼國境內女真族也被同化,被稱為熟女真。此時遼華人就被蒙古人和生女真統稱為漢人。 圖片來自百度 金國雖然是生女真建立的政權,但進入中原之後也迅速漢化,而且以中原正統自居,靖康之恥之後趙家皇室偏於東南一隅建立的南宋,反倒是被稱為“南蠻”。在軍事上,南宋中興四將之後,和金國苟合,向金國稱臣。這就不可能不被金朝蔑視了。 不過在南宋時期,南方經濟全面超越北方。 圖片來自百度 後來元朝實行“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其中漢人專指遼國金國區域內的人,南人專指南宋治下的人民。 從朱元璋紅巾軍起義建立大明,中國終於不再有南北之爭。 今天的南北差別更多的則體現在戲謔上,比如暖氣,比如買菜,這也是中國地域廣袤無垠,文化習俗百花齊放的體現。 現在我們都是中華民族一員,都是中國發展的參與者,希望不要搞地域攻擊,不要搞民族歧視。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 5 # 踏雪擒龍

    前期激烈反抗,後期慢慢安於現狀。

    事實上,當時身在北方金國境內的漢人所處的境地十分尷尬,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很模糊。說他們是金人吧,他們不是正統的從“白山黑水”中走出來的女真人,而是金人破宋掠奪來的“戰利品”,地位低於女真人、北人(漢化契丹人),相當於金朝的“三等公民”;說他們是宋人吧,南宋政府又重用投降派,貶低主戰派,老想著偏安南方,不思北伐,把他們遺棄了。

    金兵佔領宋地前期行為確實是野蠻之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視漢人如螻蟻草芥,完全將他們不當人看。

    他們實行殘酷的壓迫政策,比如逼迫漢人剃頭、圈佔漢人農田、買賣漢人充當奴隸、簽發漢人服兵役等,這一系列做法嚴重激化了漢人和女真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導致民族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大小起義暴動不斷,反金武裝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比較著名的莫過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在山東地區爆發的“耿京起義”了,其中翹楚首推辛棄疾了,辛棄疾是北方淪陷區出生的漢人,雖然算得上是一個金華人,卻不滿於女真人的統治,心繫故國,一直想要北伐故土,收復失地,於是就投奔了南宋。可惜,南宋政府偏安一隅,軟弱無能,不敢與金國對抗,辛棄疾英雄無用武之地,最後鬱鬱而終。

    岳飛紹興北伐時,提出了“連結河朔,夾擊金兵”的思想,這些北方民間起義隊伍和故土老百姓們得到示意後紛紛表示歸復,積極配合岳家軍協同作戰,並幫助岳家軍功滅“偽齊”,取得了“郾城大戰”、“朱仙鎮”大捷等一系列勝利,扭轉了戰局,重創了金軍。

    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理天下。為了治理廣大的漢地,高傲的金兵不得不低下頭去,開始學習”手下敗”先進的制度。比如說金熙宗在位時,廢除了貴族合議大事的“勃極烈制度”,代之以漢人的“三省六部制”,這就在制度上進行了漢化。之後又進一步放寬了朝廷准入門檻,開科舉選舉漢人入仕,以漢人治理漢人……一系列措施推行之後,大大緩和了民族矛盾,大的戰事基本沒有了,一定程度上安撫了民心,穩定了社會形勢。

    對於老百姓來說,只要有飯吃,不受欺壓,誰當皇帝都一樣。如果國家多的是宋徽宗這樣的昏君,那還不如換一個少數民族皇帝來統治來的省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想的階梯》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