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業大學
本專業源於1958年創辦的農業機械化本科專業,歷經60多年的辦學歷史,迄今共培養了兩千多名畢業生,有省部級領導、各級研究機構負責人、總工程師、知名企業家等,服務於我省農機化各領域,為福建省農機工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專業依託我校福建省“雙一流”農業工程高原學科,是支撐我校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現代農業裝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乃至福建省唯一的本科專業。現為福建省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創新創業試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示範建設點支撐專業,具有本、碩、博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2019年6月被我校推薦申報福建省一流本科專業。
為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發展,專業立足於丘陵山區農機產業需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三全育人,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實施產校融合等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面向現代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裝備產業鏈培養人才,在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獨具特色,畢業生質量深受好評。近三年,農機專業學生100%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專案及競賽,共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省級競賽獲獎8項;獲批立項的大學生創新專案省級2項、校級1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
生物機電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6人,正高3人、海外訪學經歷比例50%,博士比68.8%,最高學歷非本校佔75%;教育部農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校金山青年學術新秀1人。現有校級教學名師培育物件3人、省級教學團隊3支、校級優秀競賽指導團隊1支。教師現主持或參加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專案,並獲得多項科技獎勵,在大學學報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近三年申請國家級教改專案2項,省級、校級教改專案20餘項,2門課程入選省級精品課程,3門課程入選省級線上優質精品課程,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生物機電工程系負責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的學科建設與專業教學工作;負責現代農業裝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校農業工程研究所日常工作。本系目前主要的科研與開發方向為:(1)農業機械效能設計與測試技術;(2)精確農業技術與智慧機械;(3)現代設施農業工程技術;(4)農業資訊自動化採集、處理與計算機智慧管理;(5)生物影象智慧化識別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6)農產品加工與品質無損檢測。
專業負責人:鄭書河教授,博士(後)、教授,碩士生導師,系主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丘陵山區農林機械分會常務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製造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福建省自動化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主持1項國家級教改專案、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科研專案、參與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大專項等專案。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其中SCI/EI檢索14篇,獲國家機械工程博士論壇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1項、省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三等獎1項、中國農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參與專案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福建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致力於山地農業機械裝備、機械系統動力學、設施農業環境監控及植物力學領域教學與研究。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發展,面向現代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裝備產業鏈培養人才,以山地智慧農機裝備的產業需求為導向,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人文底蘊和社會責任感,具備寬厚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工程素養與創新能力,能在農業機械化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製造、測試與控制、 應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1)具體的目標
1)具有自然科學基本素養並能在崗位工作中自覺運用科學思維解決農業工程領域複雜工程問題。
2)能有效運用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術原理解決農業機械裝備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製造、測試與控制、應用研究及管理等問題。
3)在現代農業裝備領域內具有就業競爭力,能在工作中快速成長為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骨幹或管理人才。
4)能主動透過繼續教育或其他途徑增加知識、提升能力,並在後續工程實踐中體現出來。
5)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有意願並有能力服務社會。
(2)畢業要求: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透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的農業生產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資料、並透過資訊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資訊科技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侷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農業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迴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專案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二、主幹課程
機械製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電工電子技術、C語言與嵌入式系統、測試與感測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農業機器人、農業物料學、農業機械學、汽車與拖拉機學、精準農業。
三、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工業生產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農業生產部門、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科研院所、農業教育機構以及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和機械裝備研製開發工作、農業機械及相關裝備效能設計、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機械產品質量檢驗及管理營銷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攻讀學院的農業工程碩士、博士研究生。
四、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除了與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理論課程相配套的實驗課外,還注重同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專業指導老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可以透過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或者參與企業產品的開發,以專案創新為驅動,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開展相關科技下鄉活動及參加全國性的各類比賽,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緊密結合實際生產開展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同學們還申請並獲得授權多項專利。
五、校內外實踐基地
為實現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協作關係,邀請企業相關人員為本專業同學作專題報告,把企業的實踐經驗帶進課堂;同學可以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畢業實習。校內實踐基地:金工實習廠;校外實踐基地: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發動機廠、中國一拖(洛陽)集團有限公司今後將陸續聯絡籌建2-3個校外實訓基地。以下是部分校外實踐時同學留影。
六、農業工程專業實驗室
擁有完善的校內外實踐環節,除機械類專業基礎實驗室外,另設《農業物料學》、《農業工程綜合實驗室》、《智慧農業物聯網》、《農業資訊感知》和與北方天途無人機企業共建《農用無人機與虛擬模擬》等專業實驗室。實驗室儀器總價值1500多萬元。擁有行動式高光譜成像儀、土壤緊實度測定儀、土應變控制式直剪儀、環境資料採集系統、光纖光譜儀、動態應變儀、手持GPS、電腦水分儀、負離子檢測儀、精密脈衝聲級計、萬能材料試驗機、3D印表機、振動頻率測量分析儀等常規的測試儀器;擁有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穀物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蔬菜移栽機、液壓助力轉向與前懸掛實訓臺等機具。實驗室儀器裝置多樣化,從模型到實物,展示相關農業裝備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相關測試儀器的使用,增強同學們的感性認識,使同學能夠更好的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同學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實驗室老師擁有AOPA。以下是部分實驗儀器和裝置。
福建農業大學
本專業源於1958年創辦的農業機械化本科專業,歷經60多年的辦學歷史,迄今共培養了兩千多名畢業生,有省部級領導、各級研究機構負責人、總工程師、知名企業家等,服務於我省農機化各領域,為福建省農機工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專業依託我校福建省“雙一流”農業工程高原學科,是支撐我校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現代農業裝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乃至福建省唯一的本科專業。現為福建省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創新創業試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示範建設點支撐專業,具有本、碩、博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2019年6月被我校推薦申報福建省一流本科專業。
為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發展,專業立足於丘陵山區農機產業需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三全育人,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實施產校融合等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面向現代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裝備產業鏈培養人才,在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獨具特色,畢業生質量深受好評。近三年,農機專業學生100%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專案及競賽,共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省級競賽獲獎8項;獲批立項的大學生創新專案省級2項、校級1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
生物機電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6人,正高3人、海外訪學經歷比例50%,博士比68.8%,最高學歷非本校佔75%;教育部農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校金山青年學術新秀1人。現有校級教學名師培育物件3人、省級教學團隊3支、校級優秀競賽指導團隊1支。教師現主持或參加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專案,並獲得多項科技獎勵,在大學學報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近三年申請國家級教改專案2項,省級、校級教改專案20餘項,2門課程入選省級精品課程,3門課程入選省級線上優質精品課程,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生物機電工程系負責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的學科建設與專業教學工作;負責現代農業裝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校農業工程研究所日常工作。本系目前主要的科研與開發方向為:(1)農業機械效能設計與測試技術;(2)精確農業技術與智慧機械;(3)現代設施農業工程技術;(4)農業資訊自動化採集、處理與計算機智慧管理;(5)生物影象智慧化識別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6)農產品加工與品質無損檢測。
專業負責人:鄭書河教授,博士(後)、教授,碩士生導師,系主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丘陵山區農林機械分會常務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製造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福建省自動化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主持1項國家級教改專案、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科研專案、參與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大專項等專案。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其中SCI/EI檢索14篇,獲國家機械工程博士論壇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1項、省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三等獎1項、中國農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參與專案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福建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致力於山地農業機械裝備、機械系統動力學、設施農業環境監控及植物力學領域教學與研究。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發展,面向現代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裝備產業鏈培養人才,以山地智慧農機裝備的產業需求為導向,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人文底蘊和社會責任感,具備寬厚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工程素養與創新能力,能在農業機械化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製造、測試與控制、 應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1)具體的目標
1)具有自然科學基本素養並能在崗位工作中自覺運用科學思維解決農業工程領域複雜工程問題。
2)能有效運用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術原理解決農業機械裝備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製造、測試與控制、應用研究及管理等問題。
3)在現代農業裝備領域內具有就業競爭力,能在工作中快速成長為複合應用型工程技術骨幹或管理人才。
4)能主動透過繼續教育或其他途徑增加知識、提升能力,並在後續工程實踐中體現出來。
5)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有意願並有能力服務社會。
(2)畢業要求: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透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的農業生產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資料、並透過資訊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資訊科技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侷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農業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農業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迴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專案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二、主幹課程
機械製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電工電子技術、C語言與嵌入式系統、測試與感測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農業機器人、農業物料學、農業機械學、汽車與拖拉機學、精準農業。
三、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工業生產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農業生產部門、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科研院所、農業教育機構以及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和機械裝備研製開發工作、農業機械及相關裝備效能設計、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機械產品質量檢驗及管理營銷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攻讀學院的農業工程碩士、博士研究生。
四、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除了與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理論課程相配套的實驗課外,還注重同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專業指導老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可以透過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或者參與企業產品的開發,以專案創新為驅動,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開展相關科技下鄉活動及參加全國性的各類比賽,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緊密結合實際生產開展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同學們還申請並獲得授權多項專利。
五、校內外實踐基地
為實現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協作關係,邀請企業相關人員為本專業同學作專題報告,把企業的實踐經驗帶進課堂;同學可以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畢業實習。校內實踐基地:金工實習廠;校外實踐基地: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發動機廠、中國一拖(洛陽)集團有限公司今後將陸續聯絡籌建2-3個校外實訓基地。以下是部分校外實踐時同學留影。
六、農業工程專業實驗室
擁有完善的校內外實踐環節,除機械類專業基礎實驗室外,另設《農業物料學》、《農業工程綜合實驗室》、《智慧農業物聯網》、《農業資訊感知》和與北方天途無人機企業共建《農用無人機與虛擬模擬》等專業實驗室。實驗室儀器總價值1500多萬元。擁有行動式高光譜成像儀、土壤緊實度測定儀、土應變控制式直剪儀、環境資料採集系統、光纖光譜儀、動態應變儀、手持GPS、電腦水分儀、負離子檢測儀、精密脈衝聲級計、萬能材料試驗機、3D印表機、振動頻率測量分析儀等常規的測試儀器;擁有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穀物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蔬菜移栽機、液壓助力轉向與前懸掛實訓臺等機具。實驗室儀器裝置多樣化,從模型到實物,展示相關農業裝備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相關測試儀器的使用,增強同學們的感性認識,使同學能夠更好的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同學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實驗室老師擁有AOPA。以下是部分實驗儀器和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