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拉力賽車SE
-
2 # 月亮河YCY
動物不但有感情,而且感情很深厚。
記得95年夏天的一箇中午,我在家裡午休,剛要迷糊過去,突然聽到門口有群鴨子“嘎嘎嘎”的叫聲,吵得我實在睡不著,開門一看,媽媽養的八九隻小鴨仔全部聚集在門口向屋裡叫。見我開門,集體一路叫一路往外面走,還邊走邊回頭,我好奇的跟了上去。它們跑到屋後面的水塘邊就向著水塘叫。我被它們奇怪的動作吸引了過去。原來塘裡面的水草上有一隻小鴨,因為羽翼還沒豐滿,所以飛不上來。我一下子明白了鴨仔們的意思。找來東西把小鴨弄上來。所有的鴨仔都圍著那隻小鴨“嘎嘎嘎”叫,我想一定是在噓寒問暖,只是我不懂鴨語罷了。我被它們的聰明和情感感動了很久。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
3 # 使用者111073665346
人是高等動物,情感肯定豐富得多,父母在兄弟姐妹還會來往,父母百年後肯定是親戚方面情感多了,兄弟姐妹有今生沒來世誰都懂,真的父母在家還在,父母不在了肯定漸行漸遠了,兄弟姐妹感情只會越來越淡,人生百年該吃該喝喝,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人生得幾何,人生得意須盡歡無使老來徙傷悲。積極面對人生,加油兄弟姐妹們⋯
-
4 # 橙橙貝貝341
“很多動物都是有感情的,比如狗、貓、馬、牛、羊這些被人熟悉的動物甚至獅子、老虎、鷹等等都有感情。不同物種間感情的本質基本相同,但表達形式肯定存在不同,人的感情和動物的感情最大的區別在於人的感情通常會參雜其它成份,而動物的感情更純粹純真。”
像平時我們養的寵物狗,對主人的的忠誠就是他表達感情的一種;天鵝一輩子只會有一個伴侶;耕牛被主人宰殺前會向主人下跪流淚,小牛犢發現父母將要被宰殺時,會片刻不離;大象會為死去的同伴舉行“葬禮”。
不止是動物,其實有很多的植物
蘇黎世的靈長目動物研究專家漢斯·庫默爾對動物有感情這一點也深信不疑,但是他指出:“動物情感的基本特性仍未得到徹底揭示,但它和人類的情感有著明顯不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許多報道文章和軼聞趣事記載了動物感情生活的一些片斷。比如美國作家傑弗裡·馬森和蘇珊·麥卡錫在他們合著的《大象流淚的時候》一書中就對此做了一些記述。書中認為,動物有憤怒和害怕的情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咆嘯的獅子和兇惡的狗也有夾起尾巴溜之大吉的時候。 嫉妒和愛戀 動物王國裡也有嫉妒和愛。有養貓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對一隻貓撫愛太久,那麼它就會受到其他競爭者的攻擊。美國研究人員戴安·福西在盧安達領導一個大猩猩研究觀察站達18年之久。她的研究表明,大猩猩之間也有神聖的愛。例如她觀察過一隻尋找父愛的小猩猩,它經常坐在那裡,欽佩地注視著父親的臉。當和父親關懷的目光不期而遇時,小猩猩幼小的身體便幸福地戰慄起來。動物中也同樣有母愛,它有時甚至表現為一種偉大的獻身精神。美國作家安妮·達格和布里斯托爾·福斯特在《長頸鹿》一書中詳細記述了這樣一幅場景:6只長頸鹿正在吃草,一頭兇猛的獅子向它們撲來。長頸鹿趕緊四散逃命。可一隻小鹿逐漸跟不上了。母鹿看到這種危險便停了下來:為了孩子她已經不再害怕了,儘管獅子也經常攻擊成年的長頸鹿。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母鹿用身體把小鹿和飢餓的獅子隔開,用前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獅子的進攻。經過長達1個小時的拉鋸戰,獅子終於放棄了已到嘴邊的美味佳餚,不情願地走了。 動物的愛不僅存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年輕的雄性和雌性動物之間往往也有一種超越性愛和繁衍後代關係的情感。比如天鵝等雁亞科動物,雄性和雌性之間普遍存在著相互的愛撫和依戀之情,而虎皮鸚鵡則是動物界中讓人羨慕不已的愛情伴侶。 興奮與悲傷 哺乳動物的感情世界要比昆蟲和處於更低進化階段的魚類豐富和鮮明得多。例如大象在表達高興的心情時會不停地跺腳。 當兩頭大象意外相逢的時候,它們便相互朝對方飛奔而去。在會合之後它們會把頭高高揚起,讓長長的大鼻子相互纏在一起,互相抵碰長牙,兩隻大耳朵扇動不止,同時不停地跺腳和嘶叫。它們就是這樣來表達再次見面的高興。 動物也有悲傷的時候。動物生態學者康拉德·洛倫茨透過對灰雁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對灰雁夫妻中有一隻不幸死亡,那麼還活著的另一隻會受到沉重的打擊。這隻可憐的“未亡雁”會傷心欲絕,它會變得消沉,無精打采,整日耷拉著腦袋,兩眼呆呆地出神,沉湎於過去的美好時光而不能自拔。它們像人一樣懂得悲傷和痛苦。 許多哺乳動物也難以接受和伴侶永訣的事實。傑弗裡·馬森和蘇珊·麥卡錫在其合著的《大象流淚的時候》一書中,還講述了某馬戲團一對恩愛的馬伕妻的故事。
-
5 # 鑫時空剪輯
當然有了,像平時我們養的寵物狗,對主人的的忠誠就是他表達感情的一種;天鵝一輩子只會有一個伴侶;耕牛被主人宰殺前會向主人下跪流淚,小牛犢發現父母將要被宰殺時,會片刻不離;大象會為死去的同伴舉行“葬禮”。不止是動物,其實有很多的植物也會表達情感的、
回覆列表
正因為人類和所有其他動物共享一片情感的天地,惻隱之情才使我們去關注其他動物的命運。這就是保護動物、熱愛動物的最好理由。
隨著社會生物學的興起,“自私的基因”理論不脛而走,但自私的基因帶給我們的卻是一個冷漠的世界。不要說動物,如母虎的舐犢之情,就連人類中的強烈情感,如戀人之間的生死相許,都只不過是基因的生存策略而已。這樣的世界令我們心灰意冷。但《海豚的微笑》一書卻讓讀者有幸領略動物世界中情感生活的溫馨和魅力。本書收錄了50多位動物行為學家的考察報告,研究物件涵蓋靈長類直至魚類。其中的故事讀來親切有趣,感人至深。同時,書中還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更使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本書的編者將所有的情感分為四大類:愛;恐懼、侵犯和憤怒;歡樂和悲傷;同情及信任、嫉妒。先說恐懼,在所有的情感中,恐懼是一種初級情感,它必定位於大腦進化的原始部位。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界中,沒有恐懼,任何動物都將無法生存。生物進化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慘劇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點。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新大陸(指澳洲及美洲)上沒有大型哺乳動物。為什麼?這是因為它們被首批到達的人類殺光或間接消滅了。它們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曾獨自演化了幾百萬年,故對人這一兇狠的物種沒有任何警惕,亦即沒有形成對人的恐懼感。然而,當時的人類已有了厲害的武器,足以殺死這些毫無防備的動物。與此相似的情況是南極的動物,它們從未與人打過交道,因而對於現代人溫順得不可救藥。與此相反,舊大陸的動物則是與人類共同演化,由於人類祖先的狩獵技巧有一個緩慢提高的過程,因而它們也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形成對人的恐懼感,從而逃脫人類的追殺。這就是恐懼的保護功能。在我看來,本能性的恐懼在人類文明時代的昇華即表現為各種禁忌習俗。比如,這棵樹不能砍,那座山是膜拜的物件。現在我們已視之為迷信。破除所有迷信的後果是百無禁忌。那麼,喪失任何恐懼感的人類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呢?這一問題至少值得思考。
恐懼有時是來自於其他動物的侵犯,由侵犯還會導致憤怒。但侵犯和憤怒不像恐懼那麼原始。因為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好鬥的情緒更易於受到控制。動物的侵犯僅針對與種的延續相關的行為:捕食或交配。動物不會因為貪婪、憎恨或嫉妒而格鬥。但人類的歷史上卻常常充斥了這類血腥的殘殺。這是因為人類比動物“更高階”。
在所有情感中,愛可能是一種最為細膩生動的感受。就其直接的意義而言,愛就是為了種族的延續,所以它包括親情和性愛。親情是針對下一代,而性愛則是為了製造下一代。親情(尤其是父母之愛)常常比性愛更持久牢靠,並因其單純可靠而喚起我們內心深處最深沉的情感,但它卻不如性愛來得浪漫溫馨。當然據統計,鳥類中有超過90%的物種是單配製的,即一夫一妻相伴終生。與此相比,人類對愛的忠貞程度則大為遜色了。這是否是人類的墮落?問題似乎不能如此來看。鳥類對愛情的忠貞有其客觀原因,因為雛鳥的極度軟弱導致父母的責任無法推卸。所以,鳥類的性愛是僅由“性”以及對後代的責任來維繫的。但人類的情況顯然與此有所不同。人類的愛情引入了更多的可變數,於是,在浪漫程度增加的同時,風險因素也增多了。這就是愛的代價。
還有一種感情,那就是歡樂和憂傷。關於歡樂無須多說。帶有一點神秘色彩的是憂傷。嬰兒、同胞、配偶、父母甚至朋友的死亡都可以使動物陷入難以形容的悲痛之中。大象連續幾天守候在生下來已死的嬰兒旁邊;一些失去配偶的大雁因悲傷而消瘦等等。有時,動物甚至因憂傷而死。從進化的意義上說,悲傷毫無適應價值,因為它不能使死者“死而復生”,只是徒增個體的不幸而已。也有人說,悲傷或許加強了生存者之間有益的社會聯絡。但我寧可相信,憂傷是獲取感情後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有愛才有痛。是憂傷而不是快樂使我們的人生顯得更為厚重富足;是對不幸的分擔才使相愛的人們相濡以沫。王爾德說得好:有憂傷的大地才是現實的。
還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感情,那就是同情。科學家相信,如同情、信任、嫉妒和安慰這樣更為微妙的情感需要新腦皮的介入,新腦皮是大腦最晚進化的部分,負責理性和邏輯思維,似乎為靈長類和少數其他社會性動物所特有。同情涉及到以己度人,故它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情感的一種超越,從而成為智力起源的基礎。因為智力的一個重要成分就是聯想,而由己度人卻是聯想的第一步。所以,有科學家認為,智力最早產生於社會性物種中,因為正是群居生活才使得“以己度人”成為可能和必要。
動物有沒有感情?讀完全書,答案已不言而喻。正因為人類和所有其他動物共享一片情感的天地,惻隱之情才使我們去關注其他動物的命運。這就是保護動物、熱愛動物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