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樂嘟嘟影視

    看完《人體蜈蚣》,會出現兩種人,一,噁心,反感,辱罵導演,罵大爛片。二,佩服導演的創意,大讚此片牛逼。

    當然人體蜈蚣比其他電影肯定要重口味多了,只是很多人明明就是來找刺激的,卻最後罵導演,這個我覺得很不合適。就跟去餐館點菜,聽周圍人說這餐館有一道特別刺激的菜,你就要嚐嚐,上來之後吃完你吐了,然後罵廚師,罵餐館。

    大家尊重一下電影拍攝人員。

    總有人說這片子重口,不負責任,不是我看電影多,而是這些人真的看重口的東西太少了,對重口沒有概念,來點料就說“太嚇人了,太重口味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從心造影片

    《人體蜈蚣1》是在大一寒假看完的,當時把它當成一部恐怖片來看,看完後只想吐,唯一留下些映象的就是電影中的一些又噁心又變態的鏡頭。前幾天電腦裝了暴風影音,恰巧看到

    《人體蜈蚣2》的介紹,就抽時間把2也看了一遍。

    當初看宣傳片的時候給我的反應是2應該比1更噁心更恐怖,但實際上,我看完之後,生理反應並沒有看第一部時那麼強烈,鏡頭中的一些血腥的場面我已經可以完全接受了,我想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當然是當初看第一部時我已經對這些畫面形成了一點免疫,知道這一部的尺度大概範圍在哪裡。第二、就和我的專業有關了,我是學臨床的,大二開始學基礎課程,解剖實驗課時已經把人體的生理結構都瞭解得一清二楚,並且病理課還完整觀看過一次屍體解剖,所以電影中那些場景對於我來說真的完全是小case。

    先講一講《人體蜈蚣1》吧。整個電影情節是這樣的:兩個從美國來到德國旅遊的年輕女孩林賽和簡妮在前往某俱樂部的路上迷路,車爆胎。又冷又怕的二人徒步穿越樹林,來到一處人跡罕至的居所求救,看到了主人海特醫生。海特醫生退休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連體嬰兒分離手術專家,退休後則致力於一項聳人聽聞的反向醫學研究,到處巡捕獵物,試圖透過手術將人體首尾相連,造就“人體蜈蚣”。林賽和簡妮的到來令海特醫生大喜過望,他用迷藥將兩人迷暈,作為自己的實驗物件。在殺死一位肌肉組織不夠搭配的實驗物件之後,他又用麻醉槍捉來一位日本遊客,正式開始實驗。就在要進行手術前,林賽用口解開綁繩試圖逃脫,但沒有成功。博士的手術非常成功,三個人透過口和肛門被強迫連在了一起。博士企圖當他們的神,讓他們像寵物狗一樣聽從博士的命令。然而紙包不住火,女遊客拋錨的汽車被警察在路邊發現,警察進門搜查,絕望的醫生企圖藏起自己的傑作,卻與“傑作”打作一團,最後作為蜈蚣頭的日本小胖子自殺,蜈蚣尾因體力不支倒下,警察與醫生在火拼中雙雙歸西,只剩蜈蚣身一人在醫生僻靜的別墅裡哀嚎,卻也動彈不得。

    在我看來,故事中海特醫生的身份背景的很重要的。可能就是因為他在退休之前一直從事的連體嬰兒的分離讓他對自己的職產生了反感與厭惡,才讓他在退休之後萌生了要創造連體生命的想法。在經歷了三連體狗的失敗後,他決定將人類作為實驗物件,完成自己的偉大構想。在陸續捉了卡車司機、美國兩位女遊客與日本小胖子之後他不顧被實驗者的反對哀求與咒罵,運用自己的外科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將三人連在一起,完成了自己這一個變態的目標。他性格孤僻,終身未婚,原因只有一個——“我不喜歡人類(他用的是human beings,不是people)”,他在自己豪華的別墅裡放滿了連體嬰兒的油畫做裝飾,畫風陰森恐怖,但整個房間通亮寬敞,他一個人自在地生活起居,連體狗死後他還像模像樣地在自己的花園裡給它(們)立了一個墓碑,這種待遇連後來被安樂死的司機大叔都享受不到。而且他極度喜愛自己的才華與作品,人體蜈蚣完成後,他一遍欣喜地拿鏡子給實驗品看,一遍對著鏡子親吻自己,他這種欣喜若狂的態度全篇只出現過這一次,他的這種冷血、自戀、孤僻的性格給這部電影增添的很多的感情色彩。

    再來看成為人體蜈蚣的那三個人。

    蜈蚣頭是那個日本男人。是的,男人是社會中的強悍角色,他是頭兒,他鼓勵著那兩個哭哭啼啼的女主角,他帶領她們逃出生天。但,在“神”的面前,所有一切不過是無用,最後自己也承認,“在神的面前,我不如一條蟲子,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報應。……但是,我一直都覺得,不管我變成什麼樣,我還是一個人!”說完便自行了斷了。再來看現實生活中的男人,有誰不是在壓力中挺直腰桿不斷前進?有誰不是一邊鼓勵著身邊的弱者,一邊扛起重擔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可以闖出去?有誰輕易相信命運?有誰不是多番掙扎幾次反擊?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蜈蚣尾巴是個小可憐,她不能忍受風吹雨打,她寧願呆在車裡等待救援,她最先被變態醫生弄昏,她最先因為手術後出現不良反應而奄奄一息。這樣的弱者社會中並不少見。房子漲價,汽油漲價,食物漲價,治安大減價的今天,快要窒息的環境,許多底層的弱者拼命的掙扎在生死邊緣,他們不願意做尾巴,他們想生活的體面些,他們的體質不適合現在的生活,但他們已經處在那個位置了,我想他們能做的只有儘量去適應生活。

    至於中間那一個,我覺得是本片的核心人物。她成功的逃脫,但她念及友情導致最終再次身陷囹圄,她的下場最慘,無論是嘴還是屁股都已經面目全非,但,她勇敢的堅強的活了下來,猶如社會里的升斗小市民,三災八難,天雷地火,什麼都經歷過,但依舊堅挺,就像好勁道泡麵的廣告:咬不殘,扯不斷,煮不粘,泡不爛。她堅持撐到最後一秒,她眼睜睜看著強悍的蜈蚣頭自殺,她忍受著最好姐妹的離世,“前路”“後路”都已切斷,只剩她孤獨的呆在房間裡,看著鏡子中不成人形的自己,嗚嗚咽咽,孤立無援。

    《人體蜈蚣2》是在《人體蜈蚣1》的基礎上拍成的,第一部裡面的人體蜈蚣是3連體,第二部裡面就升級到了12連體。同時,第二部中,男主人公就是透過觀看《人體蜈蚣1》來得知人體蜈蚣的手術方法,萌生製作人體蜈蚣想法的。

    片子開頭是《人體蜈蚣1》裡稱不上是生還者的唯一還活著的人絕望的畫面,讓人不禁覺得難道是跟著1之後續集,其實這只是一個電腦螢幕而已,螢幕前坐著的是個主人公胖子保安。看完電影后,胖子做出了個大多數恐怖片愛好者估計都會做的設想:如果我來做這個會怎麼樣?他這麼想了,於是他開始這麼做了,並且他決定做更多的連體。他立刻就在監視器上找到了一對情侶做第一批受害者,利用槍支和鐵棍將他們搞定之後,拖到了一個隱蔽的倉庫,他連倉庫的租金都沒付,因為房東也被他搞定成了下一個受害者。他不斷透過這樣的方式獲得“實驗品”,最終湊齊了12個人,開始他的大工程。這部裡面主人公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道具,所以他使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他按照第一部中海特醫生製造人體蜈蚣的方式將受害者連線起來,並且對他們進行灌食,只是受害者並不屈從,所以主人公最後採用了灌胃的方式,為了證實他們的消化系統確實連通,他還給每個受害者都注射了藥品催化排便。與第一部不同的是,這一部裡一個孕婦逃離了這個命運,她和她肚子裡的孩子是蜈蚣的第11和12號,但她的假死給她帶來了生機,趁著主人公餵食的時候她逃跑了,在車裡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在主人公面前她放棄了自己的孩子,將孩子的腦袋和油門一起踩了,離開了這個鬼地方。在恐懼面前,人都是最弱的,面對自己的生命,我想即使有再強的心理素質也沒用。主人公沒有抓到孕婦,回到倉庫發現蜈蚣一斷為二,變成了兩節,他無法承受便開始屠殺蜈蚣,殺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受害者反抗了,只是還是沒有逃脫。片尾,主人公又坐在保安室裡,尋覓著下一波的受害者。

    我覺得這個主人公是有心理問題的,事實上影片後來也透過一段劇情介紹了他的身世:他是一個存在生理缺陷的侏儒,同時小時候被自己的父親性侵造成性格孤僻,他的父親被抓去坐牢了,他媽媽因為老公進去寂寞難耐,就把一切都怪罪到兒子身上,一直都沒給主人公好眼色。於是胖子慢慢地變態了,迷上了《人體蜈蚣1》,他蒐集一切與《人體蜈蚣1》有關的東西,並想要創造一條12人的蜈蚣出來,只是這一切他媽媽都不知道,她還試圖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但最後沒有效果。他媽媽趁一次晚上想要殺他,但被主人公發現了,我想主人公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憎恨媽媽的吧。之後,媽媽又發現了他藏在床下《人體蜈蚣》的畫冊,她知道了自己兒子的想法,毀了畫冊,這一舉動直接刺激了主人公,他殺了自己的母親,敲碎了母親的頭顱,最後還把自己的父親也做成了蜈蚣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變態,一個心理已經極度不正常的男人,但是我想這一切不是他想要的。正是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他才獲得了這種黑暗的心理。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如果父親沒有在他童年給他留下心理陰影,母親也積極地教導他,我想他是不會因為就看了一部影片而做這些事的。可以說,他和阿甘是一個鮮明的對比,阿甘也是一個存在先天缺陷的人,但是最後他取得的成功卻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他的成功極大部分來源於他母親的教誨,如果,劇中的母親也一樣,我想這個胖子保安就不會走上這樣一條不為世人接受的道路。

    每個人看電影想到的東西肯定不一樣,對於這樣的一部恐怖片,如果我們單純的沉迷在驚悚、血腥、噁心的鏡頭裡是什麼都得不到的,這樣的電影看了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如果我們摳掉劇中恐怖血腥的成分,好好看這個故事,好好分析故事裡的每個人,我想只要演員確實把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展示出來了,我們還是能學到一點東西的,至少能想到我們平常不會想的那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較經典的探險類電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