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去幼兒園,不論寶寶哭不哭,老師說送到教室老師接手就要頭也不回的走,那樣才對寶寶好? 寶寶說媽媽不要走,媽媽說去上廁所不走,可是孩子發現媽媽並不是上廁所發現媽媽不見了就哭,這樣對嗎?
10
回覆列表
  • 1 # 米點點米

    還是要給孩子事實求是好。

    我前幾天送女兒上幼兒園,走時沒告訴她,她回來竟然說我騙她,我問了之後才知道她說媽媽沒告訴她就走了。

    我問要是告訴你,你還讓我走嗎?你不是會哭嗎?

    她說會讓走,只要多陪她一會。

    這教育了我,孩子什麼都清楚,只是自己不願和媽媽分開,但更不希望媽媽騙她。

    哪怕告訴她事實說媽媽要上班,現在必須走,她哭的不行,也不要騙她,因為她總需要接受上幼兒園這個事實。只是暫時還不願接受。

    頭也不回沒有必要。我是看她哭回頭給她飛吻一個。並且嘴巴里說著:媽媽第一個來接你。

    孩子老師說每次她也就我在時哭那一會,一走很快就不哭啦!

    每個孩子不一樣,但一定別騙孩子,我是受教啦!

  • 2 # 唐珊愛生活

    當然,有些父母帶著善意的欺騙,跟孩子說等下就過來陪寶寶,去上廁所等謊言,這是不對的,因為大人的承諾在孩子心中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是幼小的心靈,不是很懂事,但也會覺得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後,他也學會了欺騙別人。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離開父母的那一天,所以平時多跟孩子講些寓意故事,讓孩子懂理,人慢慢長大了,要自己面對一些事情,他們就會慢慢懂得一些道理。就算哭也是一陳子,不會太久,所以送到學校後,離開是正確的選擇。

  • 3 # 米開朗基羅的樣子

    是的,在家的時候你就要個和寶寶說好來,說好什麼時候去接她,然後送到門口就走掉,要堅決一點,畢竟,孩子總是要學會獨立的,

  • 4 # 宋小芳386

    謝謝邀請,孩子入托對家長還是孩子都是一個心理挑戰,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寶貝馬上要入園了,孩子不適應、家長捨不得。各種心裡煎熬……首先我們要對孩子有信心,對於一個陌生的環境,別說孩子了就是一個大人也要適應幾天的,一般都是一週左右,過了這幾天孩子就適應了,孩子送去的頭幾天必定會哭鬧,那我們把孩子送去就轉身離開吧,因為越是哭鬧時越不能看見家人,那樣感覺心裡更委屈。所以頭幾天我們就先給孩子商量好去學校實在不行就狠狠心吧,送到學校就轉身離開吧。等到放學了好好安慰一下孩子。

  • 5 # 德智勤誠睦造
    先回顧個故事,說說你怎麼看吧?

    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孩子剛去幼兒園為什麼會哭?

    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時,他覺得缺乏安全感,加上長期跟家長一起的依賴感,哭是正常的心理表現,老師說叫家長送寶寶去幼兒園後就離開,是為了讓孩子能迅速的跟老師和其他孩子融合,這樣做是對的,你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要相信老師。但媽媽的做法就不對了,不能欺騙孩子。

    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當你準備送孩子去上幼兒園之前,應該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工作:第一,平時逐漸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自己吃飯、穿衣、睡覺;第二,最好是有熟識的小朋友一起去上學,當孩子剛去幼兒園時不會覺得孤獨;第三,提前帶孩子跟老師見面,讓孩子熟悉並喜歡上老師,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環境;第四,提前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要覺得孩子小,其實現在的孩子還是很懂道理,很懂禮貌的;第五,教授孩子一些上學的常識,讓孩子在學校有成就感,什麼都懂一樣的,這樣孩子就會喜歡上上學的感覺。

    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老師給我講,猶太人第一次進入學堂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會有蜜糖吃,讀書是甜的,讓孩子自己喜歡上讀書,而我們如果不做好前期工作,讓孩子從第一次進入校門就有恐懼感、厭惡感,對孩子將來肯定是有影響的。

  • 6 # 小黃金遊戲說

    我兒子送幼兒園的第一天,老師說不要回頭。叫安心下午準時來接就好。等我見到小孩,都要哭了。說媽媽我想你了。心裡難受。不過小孩大了要放手。幼兒園第一個家長會的題目是放手。放手了小孩才會長大獨立。不然上小學怎麼辦。

  • 7 # 顧雲孫

    對於送寶寶上幼兒園,應該實是求事的講實話,不要欺騙寶寶,從而讓寶寶知道自已己經開始上學啦。

    當然生活中長長會踫到有些家長送寶寶去幼兒園的路上跟寶寶說,今天上幼兒園,你願意不願意啊,一會兒到了幼兒園的時候,自已先跟小朋友一起玩,待會兒媽媽去市場買的菜就再來培你一起玩。至於對於這樣誤導教育,是否能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

    其實,對於送寶寶上幼兒園即是對孩子的一種起蒙教育,尤其是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從而絕不能對孩子說謊,不要總是以說騙的形式來讓孩子耐心坐在幼兒園裡,進而又怕孩子哭著不讓媽媽離開,這怎麼行呢,當然對於有些孩子對上幼兒園具有一種恐懼感,因為象這樣的情況,即是對孩子如何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能否起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最簡單的方法即是要求孩子對上幼兒園有著極大性趣,也就是要對孩子放得開,愛互一個孩子總是放在心裡,然而該嚴肅的地方還得嚴肅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愛學習,有膽量,有獨立的好孩子!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8 # 最美幼兒緣7

    老師對家長說:不管孩子上幼兒園哭不哭,把孩子送到教室交給老師之後一定要頭也不回地走,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嗎?這種方法針對特別愛哭,上幼兒園比較難的孩子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於上幼兒園根本不哭的孩子來說沒什麼用處。

    一般情況下在孩子開學之前,幼兒園都會給家長開一個新生家長會。特別是針對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說,老師會給家長講一些分離焦慮症的現象,也會給家長講一些當遇到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上幼兒園哭鬧的時候的處理辦法。

    其中就有這麼一條:如果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哭鬧不止,怎麼也送不到教室裡面去,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就應該把孩子交給老師之後,頭也不回的走掉。如果家長猶猶豫豫,一步三回頭,被孩子看到家長的心軟之後,孩子會更加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家長在送孩子的時候就會更加艱難。

    當然幼兒園老師這麼說有一定的道理,確實是對於一些比較難送的孩子來說,就要採取強硬的態度,不然真的沒有辦法把孩子送到教室裡面去。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哭,哄一鬨就好了,把孩子哄好,再離開也可以,但是很多情況下。孩子說人,家長根本沒有辦法把孩子哄好。造成孩子越哭越厲害。有可能到最後,家長心軟不捨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去了。

    所以針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採取的一定是把孩子送到教室立馬扭頭就走。但是也要告訴孩子一句話:放學媽媽來接你。千萬不要去騙孩子,說什麼媽媽就在門口,不走;媽媽去上個廁所,一會就回來。然後家長走掉了,家長這麼給孩子說,孩子在剛開始會對家長的回來產生一定的期待感。

    他心裡會一直在想媽媽一會就回來,媽媽肯定會回來的。如果到最後他發現媽媽騙了他,媽媽已經走了,孩子會非常傷心!他心裡的恐懼感就會加劇,並且他對於家長的信任感也會減弱。如果家長經常性地用這種方法來騙孩子的話,到最後不僅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等下次家長想要再採取這樣的方法騙孩子上學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再相信家長了。這就像狼來了的故事,家長經常教導孩子不要撒謊,卻沒想到家長帶頭對孩子說謊,以後孩子也會模仿家長的這種說謊行為的。

    所以說家長沒有必要去騙孩子,告訴孩子事實就可以了,孩子剛開始可能接受不了,只要家長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那麼慢慢地孩子就能接受了!每天送孩子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放學了就來接你,你要在幼兒園裡好好聽老師的話,然後家長扭頭就走就可以了。

    然後對於一部分比較聽話,上學不哭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沒有必要再這麼做了。把孩子送到教室,和孩子開開心心地說再見就可以了。因為孩子能接受上幼兒園這件事情,所以家長就可以輕輕鬆鬆地送孩子來幼兒園上學了。

    所以送孩子上幼兒園頭也不回地扭頭就走,這種做法不是適合所有孩子的,所以家長可以根據自身孩子的性格和適應能力來決定用什麼樣的來對待孩子。

  • 9 # 長風雁雲

    其實爸爸媽媽走了孩子就不哭了,大多數老師都這麼說,後來拍的圖片發現也是這樣的。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是家長捨不得孩子,家長不離開,孩子的依戀情結更強,他們更沒有安全感。我個人覺得吧,送孩子上幼兒園,也是家長對孩子關愛的斷奶期。也是從這一天起,孩子和家長開始了各自的忙碌,從這一天起,孩子開始離開爸爸媽媽的關注,獨自處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從這一天起,他們開始了長大的歷程。所以父母還是一定要頭也不回的走吧。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不必追已經寫盡父母的心疼了,對於送孩子去幼兒園,你還得加上一句:不必回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挽救表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