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水緣
-
2 # 中國小土豆
雙十一,女兒學校開展了一次專家講座,主題:家的力量。作為家長代表我正好做了份心得。
家庭教育是為孩子成長播下的第一顆種子。白建亮教授在講座中指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很多家長總是以一種自以為是的溝通方式來與孩子交流,使自己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對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使孩子擁有健全的為人處世之道,白教授做了寶貴的分享。他強調:在家庭關係中,媽媽扮演著大地的角色,要學會包容、承載、接納,透過自身的言行教會孩子學會合作、學會信任,引爆孩子生命的內動力。而父親,則是扮演著天的角色,要有擔當、有慈愛之心、有奮鬥不息的精神品質,從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豐富自己與孩子的精神世界。
作為家長,我受益良多。一個場,一群人,一件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很多家長總會把孩子當成私人財產,忽略了最好的教育就是懂孩子,從而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生命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與興趣愛好。
家庭教育,是永恆的話題。而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家長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天長地久的。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觀念、方法正確與否,將影響孩子的品行、性格、行為。
我此生要將孩子帶向哪裡?
我此生要給孩子留下什麼?
我願意為孩子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作為家長,我要思考的不僅僅是這三個問題,而是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家庭教育。深刻認識到,面對孩子,我們家長必須重新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並深刻領悟家庭教育的內涵,重視理念、心態、方法、過程及溝通,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樂觀成長。
-
3 # 親子故事蓮子說
真正有用的方法是讓孩子多做,多做到,多因做到而獲得肯定。
第一,多創造機會,讓孩子去做。生活裡很多孩子能夠及時,如果家長代勞,孩子就失去了做的機會,就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一件事,只要孩子能做,父母永遠是協助者。孩子確實做不了時,父母幫一幫,教會孩子怎麼做?鼓勵孩子去做。
第二,不要設定太高的目標,讓孩子多做到。設定的目標是孩子夠一夠,能夠著的。這樣孩子做一件事,成一件事,自信心增強一次。否則,做一次失敗一次,孩子就產生了畏難情緒,不敢去嘗試新的挑戰了。
第三,多因做到而肯定孩子。孩子去做一件事,無論結果如何?都有值得肯定的點,家長要有欣賞孩子的眼光,去發掘孩子的正面動機,並肯定他。Nlp大師李中瑩說:5000次的肯定才會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信,所以在孩子做事中去,肯定他她才能越來越積極Sunny。
總之,在生活裡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自己多去做事,並能夠把一件事做成,還能夠因為這件事而獲得肯定,這樣一次性的肯定就讓孩子越來越Sunny自信了。
-
4 # 吳蕾生命智慧
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方法:
1、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惟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以他們自然的方式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
2、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運動可以緩解壓力與情緒,從運動中還能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3、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上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
4、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5、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孩子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可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6、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回覆列表
《孩子積極向上 關鍵在性格培養》
再談孩子的人性、性格、人格、氣質
人性(人的心理屬性 有先天與後天性)
從心理學角度,人性是指人的本來心理屬性。狹義上是指人與其它動物相區別的心理屬性(如人的價值實現需要);廣義上是指人與其它動物所共有的心理屬性(如生存需要)。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以此將人性劃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性格(人格差異的主要方面,與人交往之間的態度,如和藹):
定義——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性格就是對事物的態度,是人的人格主要特徵,穩定、可塑(早期),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是個體間人的人格差異的核心。
堯穀子認為:性格是人性決定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表現。[堯(yao)穀子:原名張鵬,河南盧氏人,1986年出生。他畢業於河南大學,經歷頗豐。現就任伯樂來品牌設計公司董事。多年來一直鑽研心理學,尤以人性為研究的出發點,試圖建立一個更高層次的人格理論和哲學體系,於2010年8月寫了《相對均衡主義》和《18型人格》兩篇論文,表達了他的哲學觀和人性觀]
形成——東方古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 ;西方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在對性格形成的看法上東西方都是一樣的。
人格(獨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
定義——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
人格是指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性格包含於人格之中)。
特徵——人格具有自我意識和控制能力,具有感覺、情感、意志等機能的主體;人格的四個特徵: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
獨特性
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互動作用下形成的。人與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所謂“人心不同,各有其面”,就是人格的獨特性。但是,人格的獨特性並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個性毫無相同之處。在人格形成與發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約作用,也有社會因素的後天作用。人格作為一個人的整體特質,既包括每個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點,也包括人與人之間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個民族、階級和集團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點。人格是共同性與差別性的統一,是生物性與社會性的統一。
統合性
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統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人格統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在各方面彼此和諧統一時,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則,可能會出現適應困難,甚至出現人格分裂。
功能性
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憤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
根據其特徵,我們可以在心理學上將人格定義為:是個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的獨特的反應方式,它由個人在其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互動作用下形成,並具有很大的穩定性。
穩定性
人格具有穩定性。個體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並不能表徵他的人格。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裡的“秉性”就是指人格。當然,強調人格的穩定性並不意味著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變化,人格也有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養和發展人格,人格是穩定性與可塑性的統一。
氣質
古羅馬蓋倫醫生最先提出了氣質這一概念,代替了希波克拉底的人格,形成了四種氣質學說,即多血質、膽汁質、黏(nian)液質、抑鬱質,沿用至今。
多血質:活潑好動,富於生氣,反應迅速,行為靈活,情緒多變,表情豐富,思維、言語和動作敏捷,樂觀,親切,浮躁,輕率,外向,易動情。
膽汁質:率真,熱情,精力充沛旺盛,反應迅速,情感體驗強烈,情緒發生快而強,易衝動,但平息也快。言語動作急速而難於自制,內心外露,急躁易怒,有頑強拼搏的勁頭和果斷性,但缺乏耐心,冒失,傲慢,剛愎自用。
黏液質:沉著,冷靜,穩重,情緒發生慢而弱,反應較慢,言語、思維和動作遲緩,不靈活,不易轉移注意力。心平氣和,不易衝動,內心缺乏熱情,堅韌,淡漠。自我控制能力和永續性強,但易因循守舊,不易改變舊習慣去適應新環境。
抑鬱質:感受性強,內向,多愁善感,柔弱易倦,情緒發生慢而強烈,對外界刺激敏感,但反應緩慢,動作遲鈍,小心謹慎,不善與人交往,膽小,孤僻,忸怩,遇困難或挫折容易畏縮。
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不同氣質型別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人格、性格、氣質、智力的關係
一、人格:包含性格、品質、智力。
二、性格:社會行為方式,人與人之間的,後天形成的,有好壞之分。如善良、節約……
可培養,難改變。
三、氣質:生理基礎是高階神經活動的型別特點,先天的,影響性格,但不決定性格。無好壞之分,如性子急……
可控制,不可改變。
四、智力:先天的,用智商IQ描述,有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