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城—布衣

    1644年,清軍入關,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強迫百姓剃髮,做為歸順清廷的標誌。並有說法:“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清軍強制漢族及其它各族百姓剃髮的主要原因。一是,滿洲族人數相對較少,擔心會被漢人在習俗上同化而失去自我。

    二是,清廷做為征服者,要透過一個儀式來摧毀漢族和其它各族的民族自信心,也透過這種方式來檢測是否真心歸順。

    1645年江陰百姓為抵制剃髮令而抗清,長達81天,故稱"江陰八十一日"。清軍攻入後屠城,百姓僅有五十三人得以活命。

  • 2 # 晉霸春秋

    滿清入主中原後,為了加強和鞏固其統治地位,推行“剃頭易服”的奴化政策,引起全國各地人的反抗。長期起來,漢族人民遵循著儒家“身體膚髮受之父母”的教誨,剃掉頭髮意味著忤逆不孝,改變衣裝就是背叛祖宗。 清庭在剛入關時,忙於攻城略地和鎮壓農民起義,還無瑕顧及這類事。當時漢族滿族官員上朝時分班分列,相安無事。

    根據野史大全記載,滿清實行的“剃髮易服”是由山東臨淄人孫子獬引起的,此人原為明朝降官,為了獻媚取寵,表明自己對清庭的忠心,竟然主動剃去了自己腦門上的頭髮,換上了滿族官員的衣裝,在上朝站班時混進了滿族官員的佇列,滿族官員根本看不起他這個軟骨頭。於是把他逐出了滿族官員佇列。他又想再回到漢族官員的行列,漢族官員對他的這種行為十分不恥,又把他趕了出來。於是孫子獬惱羞成怒,挖空心思寫了一本表章,編造出許多理由,大概意思是,皇帝統治全國,漢人也是皇帝的子民,哪有臣子百姓不學皇帝的道理。提出了“剃髮易服”的主張,

    受到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的賞識,下令全國實施,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最先激怒了山東人民,山東人於七領導的義軍攻入臨淄,殺死了孫子獬全家老小。但漢族政權已經是江河日下,無力迴天了。各地的起義很快被鎮壓,滿清最終定鼎中原。最後只有出家的人免於剃髮易發。

    清妖對中原各地的血腥清洗,罄竹難書。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

    事實證明,漢人只要內部團結,任何敵人都無法侵入,外來民民族入主中原,往往都是在漢族政權內部分裂時趁虛而入。如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了五胡亂華;唐末安史之亂,最終導致了五代十國,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石敬塘將幽雲十六州送給了遼。使漢族政權北方無險可守。終宋一朝,都在疲於應付北方的遼,西北的西夏,東北的金。最後被蒙古各個擊破,統一全國。元朝經過90年左右的短暫統治,被朱元璋驅逐到北方草原。明帝國經過276年的統治,也最終在文官內鬥、宦官掌權、天災、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搖搖欲墜。吳三桂衝冠一怒,引滿清入關。最終使明朝滅亡。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辛亥革命終結了滿清的統治。政權又回到我們漢族手裡。

  • 3 # 氣吞萬里如猴

    世界各國都是戰時拼死抗敵寇、戰後迅速泯恩仇。只有中國有一些狹隘的人,總喜歡時常把千百年前的傷疤揭開,反覆仔細咀嚼其中的苦痛,並大聲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受害者”的身份,以期博得別人的憐憫與同情。殊不知,得到的只是別人的鄙視與嘲笑!

  • 4 # 中國新疆歡迎您互

    矛盾都是相互的,努爾哈赤的祖輩沒犯罪,不是也被明朝官員莫須有的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歷史的車輪只會前進,為黨中央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5 # 天涯看點歷史號

    辮子是清朝的象徵, 而“剃髮令”也是一個改變中華文明方向的重要政策。

    剃髮令的執行

    金錢鼠尾是滿族的傳統,滿族人自然是要留著辮子的,在入關之前那些投降後金及清朝的漢族士民與將領也遵循滿族這一傳統留著金錢鼠尾,但是這些人相對於滿族主體來說畢竟還是少數,少數服從多數,遵循滿族的習俗也可以理解。

    但是,在滿清入關之後,形勢就大不一樣了,入關後滿族成了少數的那一方,而且中原文化向來是正統並且遠遠高於滿族的文化水平,而髮式冠服則是文化的外在表現,作為統治者的滿族還要不要讓處於被統治地位的漢族去剃髮、遵從滿族的文化?

    從多爾袞入京(1644年五月初二日)到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二十日,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入京之後的多爾袞頒佈命令,命令在為崇禎皇帝守孝三日之後“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尊本朝制度。各官宜痛改故明陋習。”在多爾袞眼中,明朝的髮型冠服反而成了陋習,投降清朝的官吏軍民們都應該像新朝的君王臣民們那樣留著金錢鼠尾。

    金錢鼠尾樣式

    但是,很明顯多爾袞低估了百姓們對於頭髮的重視程度,也低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力,《孝經·開宗明義》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身體髮膚受到損傷即是不孝,而儒家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所以剃髮這一行為在當時是完全不能夠接受的,而清廷頒發的剃髮令自然也受到了強烈的抵制,剛剛安定的北京秩序受到了動盪。

    不得不承認多爾袞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在意識到“剃髮令”頒佈得不是時候之後,多爾袞立即進行了調整。五月二十日,頒佈了新的命令:“予前因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髮以別順逆。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清世祖實錄》)首先掩蓋了之前頒佈的“剃髮令”背後的真實目的,“剃髮以別順逆”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文化上征服人數佔絕對多數的漢族才是“剃髮令”的真正目的。然後,又及時的改變了這一效果不佳的命令,從今之後“悉從其便”。

    清兵入關後的形勢圖

    而上述政策也不過只是緩兵之計而已,只持續了一年時間,因為這一年內清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順治元年五月到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清軍在山西、陝西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李自成被迫放棄陝西向南轉移,李自成於五月初四犧牲,大順政權名存實亡。在擊敗大順之後,清軍又馬不停蹄的南下江南,於五月十五日進入南明首都南京,南明弘光政權垮臺。

    弘光政權倒臺後的形勢圖

    在這種形勢之下,作為唯一勝利者的多爾袞又想起了剃髮,此時他覺得可以撕下那偽善的面具了。六月初五日,接到清軍佔領南京捷報的多爾袞下令“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在多爾袞看來,剩下來的地區傳檄可定,統一全國指日可待,強制推行“剃髮令”再也不會對清朝統一天下造成影響了,即使有,也只會是螳臂當車罷了。

    多爾袞劇照

    緊接著,十五日又諭禮部:“向來剃髮之制,不即令畫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自今佈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髮。遵依者為中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

    剃髮令

    至此,虛偽面具已經完全撕下,只剩下赤裸裸的征服者姿態。而“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一為大家熟知的恐怖言語即出自此後的正式官方檔案之中,可見滿清統治者的有恃無恐。

    但是,多爾袞和其他滿清統治者還是低估了漢民族捍衛自己文化的決心,就在“剃髮令”頒佈之後不久,已經歸順的江陰人民為了保住自己的頭髮發動了起義,隨後在嘉定、浙江金華等地又發生了民眾自發的抵抗運動。而題主所說的“江陰八十一日”就是這個故事。

    剃髮的訊息傳到了原本已經歸順清朝的小縣城江陰,引起了不小的騷動。1645年閏六月初一,江陰諸生在孔廟幾回,一致決定不剃髮,然而此時,江陰的上級政府常州府發來剃髮的正式命令,其中含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一著名的恐怖詞語,一時間群情沸騰,而清江陰知縣方亨見百姓鬧事,就密告常州府希望上面派兵來“多殺樹威”。然而這封密信卻被截獲,這封信徹底點燃了江陰人民抵抗清軍的怒火。

    於是,六月初二日江陰民眾將方亨逮捕,推舉典史陳明遇為首,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但是陳明遇自知能力不足,就推舉原任典史閻應元擔任義軍領袖。那麼典史是個什麼官?典史是州、縣官的屬官,主要掌管緝捕、監獄事務,但是品級很低,連從九品都算不上,是個“不入流”的官。

    典史

    正是在這兩個不入流的小官的領導下,江陰人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抗清運動。第一波趕來鎮壓的清軍是常州知府派來的三百兵丁,六月初五被江陰義軍全部消滅。隨之而來的則是降將、原江北四鎮之一的劉良佐率領的數萬軍隊,但是由於閻應元等人佈置有方,數萬大軍也束手無策,劉良佐無奈之下只能在城下對閻應元等人進行招降,沒想到此舉更是遭到了羞辱,閻應元在城頭痛斥劉良佐:“有降將軍,無降典史。”說得劉良佐無臉面對。

    閻應元抗清

    劉良佐久攻不下,引起了多鐸的不滿,多鐸認為劉良佐一個明朝伯爵居然不能攻下一個小小的江陰縣城,於是又派了博洛、尼堪兩位貝勒率滿洲八旗以及紅衣大炮前來助陣,於是江陰城下集結了數萬滿漢大軍,並日夜不停的用紅衣大炮對城牆進行轟擊。

    八月二十一日,堅持了八十天的江陰城終於撐不住了,城牆一角被大炮轟塌,清軍一擁而上,江陰城失守。陳明遇巷戰而死,閻應元則投湖自盡,被清軍救出,不屈遇害。而後,清軍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恨,在江陰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直到二十三日才停止屠殺,等屠殺結束之後,城內只剩下大小五十三人。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這是當時士人為了讚揚江陰人抵抗清朝運動的精神而寫的一副對聯。江陰一座小小的縣城,以數萬軍民抵抗了清朝滿漢大軍八十天的進攻,極大的延誤了清軍推進的速度,如果全國每一座縣城都能如江陰縣城如此,那麼清軍恐怕沒有推進到長江,就已經消耗殆盡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上最毫無懸念的足球比賽是哪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