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甄杏

    最早提到生日慶祝的,是在關於慶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廟會記載中。3世紀初期,“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三國志·吳書》卷4《劉繇傳》)。幾部5世紀和6世紀的資料提到佛祖生日(陰曆四月初八)慶典時佛像的巡遊(“行像”)。

      最早談到慶祝凡人生日的是《顏氏家訓》(7世紀初),其中提到南方有在孩子第一個生日時“試兒”的風俗。當時的生日慶典主要是向父母表示感謝,而不是要慶祝過生日人的出生。他還提到梁孝元帝生日時不食肉,可見生日與佛教的關聯。

      我們知道,根據記載,603年,隋文帝在自己生日時,曾經下令“斷屠”,也就是“禁斷屠殺”,以此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643年唐太宗生日時,也宣佈了同樣的禁令,記載還提到“俗間以生日可為喜樂”。

      729年,唐玄宗在位的第17年,首次規定以皇帝的生日為官方節日,官員放假一到三天,對罪犯施行大赦。這個節日的稱法很多,包括“降聖節”“千秋節”(字面意思是1000個秋天的節日;“千秋”約定俗成的意思是長壽,因此,千秋節就是長壽節)。之所以叫“千秋節”,玄宗的生日在八月肯定是原因之一。玄宗晚期,他的生日又被更名為“天長節”。無論如何,“千秋”作為皇帝生日進入了語言。當然,後來的皇帝時不時也會為因自己生日而設的假期取特殊的名字。

      從唐代起,四月初八慶祝佛生日成為規矩,稱為“浴佛節”“佛誕”。那一天,寺廟要設齋飯。其他神靈的生日也要慶祝(比如二月二十五日老子生日),這些節日都是官方節日,但並未延續到宋朝。然而,在民間,人們仍然會在這些日子裡慶祝佛誕和老子生日。公元170年,每年兩次祭祀孔子成為制度。

      唐代是首次提到按照生辰八字推算人生命運的朝代。因此,慶祝生日的習俗可能是隨著佛教的普及,在南朝時才進入中國,這是極有可能的。只有到了唐代,在皇室所樹立的榜樣影響下,慶生習俗才慢慢普及開來。正因如此,唐代以前的詩歌和信件中沒有慶祝生日的,絕非偶然。

      在宋代,皇帝生日的名稱有“長春節”(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生日)、“壽寧節”“壽聖節”。“天壽節”是忽必烈汗的誕節名稱。到清代,帝后生日最常用的詞語包括:萬壽聖誕、萬壽、萬壽聖節、萬壽節(皇帝生日);千秋節(皇后生日,有時也可以用於皇太后);聖壽節、聖節(聖誕節、誕聖節的省稱,皇太后生日)。

      其他生日可以稱為“聖誕節”的歷史人物是佛祖、老子和孔子。17世紀,“聖誕節”被用來翻譯慶祝耶穌基督誕辰的節日。“聖誕節”還可以用於觀音等神祇的生日。到帝國晚期,通常的做法是在位皇帝宣佈帝后的生日、慶典的時間和性質(這些生日一般會包括他父母的、他本人和皇后的,以及孔子的),這些日期會被納入法令。

      在清代,遇有皇家生日,官員們必須穿朝服,停止公務和刑罰,並齋戒。此外,屠宰牲畜(和唐代一樣)也是禁止的。皇帝的逢十生日,特別是六十生日,會舉行盛大奢華的慶典。與皇帝關係密切的高官會從各地趕往京城參加慶典,甚至退休官員也不例外。其他官員要進賀表。人們紛紛送上鉅額的錢財和奢華的壽禮。

      清代的宮廷畫和畫冊中生動地刻畫了康熙皇帝六十大壽時(1713)的公共遊行隊伍,以及乾隆皇帝八十大壽時(1790)仿照前者的場面。1761年,為了慶祝母親的六十大壽,皇帝舉行了精心準備的儀式,包括在藏傳佛教寺廟真覺寺(五塔寺)的貢獻。這些也都以卷軸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到這個時候,皇帝不僅要赦免罪犯,還要蠲免拖欠的賦稅,這已經成為通常做法。皇后、皇太后的逢十生日也會舉行大型慶典。康熙皇帝開始在祖母生日時抄寫經卷獻給她,後來的皇帝繼承了這種做法。

  • 2 # 柒柒菲29

    唐代才女宋若憲寫的詩歌裡面用的是“命筵”,但是這首詩是寫個皇帝的。不知道普通人合適不合適。

    奉和御製麟德殿宴百官

    端拱承休命,時清荷聖皇。四聰聞受諫,五服遠朝王。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濟,盛樂復鏘鏘。

    豐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願齊山嶽壽,祉福永無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溼麵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