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習文弄武

    防備過,建元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年僅18歲的孫權繼位。而這時25歲的周瑜已經官拜中護軍,是東吳兵權最高統帥。雖然孫策與周瑜既是連襟又是戰友,但那畢竟是孫策,孫權還僅僅是乳臭剛乾的小皇帝,能否駕馭得了這些文臣武將還是問題。孫權採取了引入人才分權牽制的辦法。自赤壁之戰後,透過時間的考驗孫權才對忠誠可靠又智慧無限的周瑜有了更多的信任感。

  • 2 # 歷史慢話

    不防備肯定不可能,周瑜隨孫策南征北戰創下東吳基業,孫策英年早逝留下張週二人輔助幼弟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親繼位時 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所以此時周瑜是孫權的依靠,此時可謂君臣和諧,孫權更是言聽計從,但等到局勢穩定之後,孫權也逐漸長大,面對手握重兵,朝野俱稱的周瑜,孫權心底肯定是不舒服的,歷來功高蓋主為大忌,還好周瑜情商高,推薦魯肅分軍權,諸葛瑾分行政權並且始終以行臣禮,所以君臣相得,傳為美談,赤壁一戰,周瑜名傳天下,天下只知周瑜而不知孫權,此時孫權內心陰影面積恐怕不小,周瑜建議軟禁劉備,一向言聽計從的孫權拒絕了,注意,從此刻開始,周瑜一直領兵在外,不在中樞,孫權開始培植自己的親信,並將周瑜攻打益州的提議否決,直到210年,劉備站穩腳跟,孫權才批准,此時,補給線拉長又有劉備虎視眈眈,周瑜最終病死巴丘,孫權此刻內心心情想必是又惋惜又慶幸吧,再來看看周瑜二子一女結局,長子周循高攀娶了公主之後,頗得孫權賞識,年紀輕輕就當上大官。周循頗有周瑜風範,帥氣而且精通音律,儒雅又頗有勇略。周循什麼都像他的爸爸周瑜,連短命也是一樣一樣的。周循本來有大好前程,只可惜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周循去世之後,孫權又對周瑜的次子周胤關懷備至。孫權先是從孫氏皇族中挑選了一個女人嫁給周胤,然後又封了周胤一個官職,讓他帶兵鎮守公安。周胤這個人,跟他的大哥不同,這傢伙完全沒有繼承周瑜的才幹,是個東吳版扶不起的阿斗。最後更是被削為平民憂懼而死,女兒也是英年早逝,如何拋除周家家族遺傳的影響,周家命運值得深思。歷來帝王心思最難猜,狡兔死,走狗烹,共患難不能共富貴者,帝王也。

  • 3 # 趣聊冷史

    孫權肯定防備過周瑜。

    孫權繼位時還很小,當時他萬事都要依仗著周瑜,萬幸周瑜和張昭都信守了對孫策的諾言。他們竭盡全力的輔佐孫權,而周瑜可以說當時在江東的地位完全在孫權之上的,卻畢恭畢敬的對待這個少年君主。

    我想少年時孫權應該很矛盾吧。一方面,作為君主在軍事方面毫無話語權,兵權全部都掌握在身為大都督的周瑜手裡;另一方面,只要有周瑜在他亦可以高枕無憂。

    不過,透過赤壁之戰應該可以看出些問題來。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時,東吳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文官想要降;另一種是,武官想要戰。我想當時孫權應該有自己注意的,卻要等周瑜回來做決定。因為當時江東所有的兵權都掌握在周瑜手裡,他孫權說了也白說。而赤壁之戰後,周瑜的聲望如日中天,功高震主,我想孫權當時也是如芒刺在背吧!

    還好周瑜死的早,要不然肯定發生點故事。

    因為雖然孫權對周瑜評價高,但對周瑜的子孫可不待見,大兒子早亡,二兒子被貶為平民,兩個侄子都不得中用。這也可以看出孫權對周瑜的另一種態度吧。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是的,孫權沒有防備過周瑜。

    當15歲的孫權還在孫策手下做陽羨縣長時,22歲的周瑜已跟隨孫策征戰近5年。孫策遇刺身亡時立孫權為接班人,以張昭、周瑜為託孤重臣,一文一武,周瑜當即率領手下士兵來到吳郡支援孫權,並且周瑜是一個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的人。

    孫策也好,孫權也罷,當時不過是割據一方的小軍閥,孫策去世後,孫權在朝廷的正式官職只是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換名話說,孫權接班時,在名義上只是個朝廷的地方官而已,周瑜向孫權行君臣之禮,絕對錶示是對孫權忠心和尊重,

    要知道當時的孫權剛剛接班,只有19歲,主少國疑,外有強敵,內有憂患,周瑜的支援對孫權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而孫權能夠因此平穩過渡,完成政權交接,周瑜功不可沒。

    孫權沒有必要防備周瑜,況且周瑜在當時的江東,既不是本土士族,沒有功高蓋主,而且周瑜沒有盛氣凌人、目中無人,相反周瑜非常謙虛、低調,懂得為孫權考慮。周瑜不是江東本地人,是江北人,是今天的安徽省廬江縣人,在江東本地沒有地方勢力支援,而且在江東集團屬於淮泗將領,孫權要防備的是江東本地人,不是周瑜這樣的外地人。

    赤壁之戰前,孫權內心是不願意投降的,以張昭為首的江東大部分文臣武將都主張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魯肅主張與曹操開戰,並且周瑜替孫權算了一筆軍事帳,讓孫權有抵抗曹操的信心,兩人政見相同,孫權沒有必要防備周瑜。

    赤壁之戰,周瑜的官職是左都督,程普的官職是右都督,兩人在官職上是相等的,是相互制衡的,因為江東的軍事將領有很多是自孫堅時代就開始跟隨孫氏創業的,如程普、黃蓋、韓當等人都是從孫堅時代都開始跟隨,周瑜並不是資格最老的,但無疑是最有能力的,但也沒有做到周瑜一家獨大,因此孫權沒有必要防備。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奪取益州,為了消除孫權的疑慮,周瑜計劃讓孫權的堂兄孫瑜一起攻打益州,成功後讓孫瑜守益州和漢中,之後周瑜再領兵回江東,孫權同意了這個計劃,可以看到周瑜處事處處為孫權考慮,因此孫權沒有必要防備周瑜。

    從孫權成為江東接班人,到周瑜去世,不過十年時間,孫權與周瑜接觸也只有十年時間,況且當時的江東外部威脅都沒有解除,北有曹操虎視眈眈,西有劉備勵兵抹馬,孫權怎麼會防備周瑜呢?

    最後說下孫權的為人,孫權不是一個小氣、猜忌的君主,相反非常大氣,會用人,比如張昭,張昭是江東的重臣,但為人直率,經常對孫權直諫,毫不留情,但孫權始終能容忍,這是容人之量,再一個,孫權會用人,孫權提拔了很多了人才,如呂蒙,丁奉,重用了甘寧,陸遜,說明孫權的眼光不差,孫權除了軍事能力,在其它方面的能力已經超過了他的兄長孫策和父親孫堅。

    所以說孫權沒有防備過周瑜,也沒有必要。

  • 5 # 大飛熊騎士

    按照常理,孫權肯定要防著周瑜,因為第一,周瑜和孫策是好哥們,不代表孫權和周瑜就能親近。第二,周瑜的能力,特別是軍事能力和魅力,在孫策留下的大臣中,數一數二。第三,孫策將平定江東六郡,周瑜自帶糧食,士眾助之,至少有一半的功績歸周瑜。第四,就連孫權母親都說,視周瑜如子,孫權當以兄視之。第五,周瑜在廬江本來就能得士眾之心,赤壁之戰後,周瑜的威信更是橫跨江北江南。第六,周瑜拿下江陵後,又策劃著進一步攻取巴蜀,結果臨出發時去世。所以,周瑜屬於東吳的“原始股東”,在廬江,江東六郡,荊州,不死可能要加上巴蜀,都會留下功績和影響力,這已經不能以“功高蓋主”來形容了。

    所以,孫權不防周瑜嗎?不是不防,前期孫權是沒資格防的。主要是那個年代,三國鼎立的局面還未成行,以曹操為代表的東漢朝廷不但實力強大,政治上還握有絕對優勢。所以,曹操早在孫權繼位之初,就要求東吳送質子,孫權一度很猶豫,以及後來發生的赤壁之戰,整個東吳上下幾乎都是“主和派”,可見孫權的侷促性。所以,要不是周瑜阻止孫權送質子,又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操,東吳只怕存亡都成問題,又何談防周瑜坐大呢?而且,孫權繼位,許多大臣亡叛,被廬江太守李術收納,甚至宗室孫輔,和曹操私通,事發被幽禁,丹陽太守宗室孫翊被左右所害等等。江東群臣那是心猿意馬,局勢不穩,周瑜帶兵入吳,和張昭一起支援孫權,又是第一個禮敬孫權,十分關鍵。

    孫權雖然沒有資格防周瑜,但是也不放任和親近周瑜。比如,赤壁之戰前夕,孫權和群臣商議,周瑜被撇在一邊。當時周瑜在鄱陽,是魯肅勸孫權叫回來的參與協商,帶兵出征的《三國志.魯肅傳》。隨後,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周瑜卻和程普是分任左右大督,也就是周瑜要受程普的掣肘,有分權之嫌。更要命的是,程普自持老將,常常和周瑜鬧不和。不過,周瑜卻能以包容的心態,使其心服《江表傳》。乃至,日後孫權要偷襲關羽,以呂蒙,孫皎為左右大督,呂蒙便以周瑜,程普不和,幾壞國事為例,讓孫權醒悟《三國志.孫皎傳》。但這同時也說明了,孫權不是針對周瑜,無論哪個大將拿下荊州重地,都要防著對方坐大。

    所以,孫權對周瑜有一定的防範之心很正常,卻不代表一定要防死周瑜,否則周瑜推薦的魯肅,甘寧也不會得到重用。另外,孫權對周瑜入蜀的謀劃,也是認同的,否則周瑜去世後,孫權也不會知會劉備,準備攻打劉璋,但終不能越荊代蜀。至於孫權毒死周瑜之論,找不到實據,不能做準。周瑜的後代,女兒嫁給太子孫登,大兒子周循娶了公主,早亡。次子周胤,獲罪被流放,在239年時,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綜先後上書,要求恢復周胤的爵位,孫權勉強答應了,周胤卻去世了。很多朋友認為,這是孫權打壓,防範周瑜的例證,其實非也。

    因為,就在前一年238年,孫權用來打擊本土氏族,老臣重臣的呂壹,因為行事太絕,構陷大臣,孫權不得不將他處死,並向大臣們承認錯誤。此時,元老重臣自然希望借給周瑜後代復爵位之事,來強調世家大族繼承製度,這自然也違背了君主專制。所以,孫權答應得十分勉強,不是針對周瑜,而是這些老臣們。固然,晚年的孫權昏聵多疑達到極致,但是早年的孫權還是能知人善任,例如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等。

    所以,孫權有沒有防範過周瑜?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肯定有。但是,程度不深,這是客觀上君主專制造成的,並非周瑜行為不端引起的孫權的主觀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中有哪些“聖母白蓮花”你看了就想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