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俗人張先生

    王振

    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的一個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在私塾教書,後來又做了教官。或許是認為中 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過於艱難,他便在明成祖永樂末年自閹入宮,當了宦官。

    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入宮後頗得明宣宗喜愛,被任命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鎮,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

    宣宗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病死,英宗即位,次年改元正統。這時,英宗年僅九歲,不能親自處理國家大事,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誠孝張皇后)聽政。

    張太后雖然秉政,卻不親自處理國家政務,而是把政務交給內閣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處理。而英宗即位後,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愛的人,王振便越過原司禮太監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

    司禮監是明代宮廷裡二十四個宦官衙門中最重要的一個,它總管宮中宦官事務,提督東廠等特務機構,替皇帝掌管內外一切章奏和檔案,代傳皇帝諭旨等,由於此職事關機要,歷來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擔任。後來,隨著“票擬”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後的裁決意見,要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紅筆批寫在奏章上,稱為“批紅”。奏章經過“批紅”以後,再交內閣撰擬詔諭頒發。

    宦官掌握了“批紅”大權,實際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邊,善於察言觀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簡出、和外廷官接觸少的弱點,欺上瞞下,假傳諭旨或歪曲篡改諭旨,以售其奸。英宗把這樣一個重要官職交給王振,為他日後擅權開闢了道路。他想控制朝政的願望難以實現,心中著實不快。但也毫無辦法,只好在干預朝政的道路上停一下腳步,採取以屈求伸的辦法,等待時機,以求一逞。王振知道,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緊緊抓住英宗和培植黨羽十分重要。為此,他改變策略,先不去幹那些直接干預朝政的事,而去進一步討好英宗,並在暗地裡廣交朋友,大量培植私黨,為以後專權培養基礎。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大臣的讚譽,也進一步得到了英宗的寵信。

    正統六年(1441年)十月,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重建竣工,英宗在皇宮大擺筵宴,進行慶賀。按照明朝宮中制度規定,宦官無論如何也沒有資格參加宮宴。可這時的王振已深得英宗寵信,英宗在宴會上見不到王振,就象少了點什麼似的,急忙派人前去看望。王振見了來人,自比周公,大發牢騷說:“周公輔助成王,為什麼惟獨我不可以到宴會上去坐一坐呢?”使者將王振的話報告了英宗,英宗不但不怪罪,反倒覺得王振受了委屈,下令開啟東華門的中間大門,讓王振進入宮中參加宴會。王振剛剛來到門外,宮中百官即向他羅拜,表示歡迎。這件事充分說明,王振雖然受到張太后和三楊的限制,但他勢力仍然逐步強大起來。

    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病逝,失去了對王振最有控制能力的人。而此時三楊中的楊榮在正統五年(1440年)病死,楊士奇因為兒子殺人而引咎辭職,只有楊溥在朝,而楊溥也老了,心計又沒有楊榮多,而楊榮引入內閣的大學士馬愉、曹鼐資歷太淺,威望不夠,王振擅權的一切條件都成熟了。

    王振見阻攔自己掌權的所有障礙都已經被自然規律掃除了,當然輕而易舉的就盡攬明朝的政權。他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明太祖掛在宮門上那塊禁止宦官干預政事的鐵牌摘下來。隨後又在京城內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府邸。他還修建智化寺,為自己求福。

    王振曾經勸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誰若順從和巴結他,就會立即得到提拔和晉升;誰若違背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一些官僚見到王振權勢日重,紛紛前來巴結賄賂,以求高升。工部郎中王佑最會阿諛逢迎。一天,王振問王佑說:“王侍郎你為什麼沒有鬍子?”王佑無恥地回答說:“老爺你沒有鬍子,兒子我怎麼敢有。”一句話說得王振心裡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為工部侍郎。徐睎和王文亦因善於諂媚,被王振提拔為兵部尚書和都御使。王振還把他的兩個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又把死心塌地依附於自己的心腹馬順、郭敬、陳官、唐童等,安插在各個重要部門。福建有位參政宋彰將貪汙的數以萬計的官銀送給王振,立即被提拔為布政使。這樣,從中央到地方迅速形成了一個以王振為核心的朋黨集團。

    對於那些稍有不服、甚至要和自己分庭抗禮的朝臣,王振的霹靂手段便立即使用上,決不留情。正統八年(1443年)的一天,炸雷擊壞奉天殿一角,英宗因遭此天災,特下求言詔,要求群臣極言得失。翰林侍講劉球上疏提出“皇帝應親自處理政務,不可使權力下移”等項建議。王振看到劉球的建議有侵己之處,大怒,立即下令逮捕劉球入獄。這時,正值編修官董磷因自己要求任太常卿一事而被王振關進獄中之時,王振便想透過董鱗之事置劉球於死地。立即指使其黨徒馬順用毒刑拷打、逼迫董磷承認他自己所請太常卿之事是受劉球所指使。劉球被逼不過,只好屈服。王振便以此下令處死劉球,並把劉球的屍體支解。朝野大臣聽說此事,皆不敢上疏言事了。還有駙馬都尉石碌,一天在家裡責罵傭人、太監員寶。王振又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覺,把石碌投入錦衣衛大牢。英宗對王振的所作所為全部贊同,他還總是稱王振為先生不稱他的名字,以示尊重。朝臣見皇帝猶如此,只有等而下之,連王侯公主都稱王振為翁父,大臣們只能望風便拜,更有無恥者紛紛認王振作乾爹。

    王振不僅喜歡權,更喜歡錢,而且性格乖張喜怒無常。一些人為了升官發財,每次朝會都向王振送禮。更有一些無恥之徒,為了討好王振,極力幫助王振收禮,並當眾公佈禮物數目。比如,王佑就曾在眾人面前說,某人以某物送給王振,某人沒有送禮等。結果送禮者得到提拔,沒有送禮者受到處罰。於是,人們紛紛向王振送禮,多至千金,少亦百金左右。時間一久,向王振送禮成了宮中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有人不送禮,也要受到懲罰。比如,國子監祭酒李時勉,曾建議改建國子監以發展教育事業。但他比較正直,不向王振獻媚,不賄賂不送禮,只是依制接待,引起王振不滿。後來,王振便以李時勉砍掉國子監前古樹的一些樹枝為藉口,罰李時勉身帶重枷在國子監門前示眾,李時勉身頂烈日,堅持3天,他的學生一千多人伏闕上書,請求釋放李時勉。有個學生石大用上書皇帝,願意自己代替老師受刑。王振看到奏章後,也感到很慚愧。正好國子監助教李繼透過太后的父親孫忠向太后求情,孫太后便告訴了英宗,英宗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王振見壓力太大,便放了李時勉。還有後來的名臣于謙,在正統十一年(1446年)準備進京見皇帝,朋友們都勸他給王振帶上一點兒禮物,他堅決不同意,來到京城,結果被王振暗地指使其黨羽李錫給他加上對皇帝不滿的罪名而關進監獄,並判處死刑。後來在山西、河南兩省官民進京伏闕請願的壓力下,王振才免了于謙的死罪。王振依仗英宗的寵信,大煽淫威,虐焰之熾烈已達頂點。

    王振就是這樣,利用手中權力,一面結黨營私,大力提拔那些溜鬚拍馬、諂媚逢迎之徒;一面大打出手,殘酷地鎮壓那些反對自己專權和對自己不恭不敬之人。王振則遍受賄賂,又大肆貪汙,家中財富越來越多。後來王振敗績,籍沒其家產時,僅金銀就有六十餘庫,玉盤一百多個,珊瑚樹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其它珍玩則不計其數,足見其貪汙受賄的程度,王振控制朝政以後,不僅對內黨同伐異,大耍淫威,對外也投機取巧,破壞邊防,終於招致了瓦剌貴族的進犯。

  • 2 # 青衣茶館

    王振的腐敗是歷朝歷代形成的官場之風形成的。

    王振多腐敗,你可以發揮想象,錢財N多。

    如果說腐敗只在錢財上,我認為,那是比較膚淺的,

    我想這個提問應是;王振們的腐敗、英宗被擒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封建世襲制;

    世襲制,使最高統治者享受超高的物質生活外,

    其思想的頹廢、觀念固守、治理手段的貧乏,國體大事大都言聽計從於大臣,

    更儲風潑,沸沸揚揚鬧得不可開交,各派勢力掙得你死我活。

    這樣就為任何想建立自己勢力範圍的權臣,預留了廣闊的時間和範圍,不腐敗就不正常了;

    反之,逢著好官如於謙、張居正、王陽明,這種體制也為他們施展才華有了天地!

    可惜,英宗朱祁鎮沒好命,逢著了王振,後邊一系列事件倒黴就在這個人身上。

    王振在這個層面網路勢力,親信高管得坐,王振權傾朝堂,專權弄國這是腐敗根源之一;

    文化貧乏;

    沒見任何史料記載英宗時期有什麼文化建樹,

    反而有王振的庸才。

    官迷、財迷王振都佔了,這就是所謂的利令智昏,在這樣的國家實際控制人手裡,

    英宗和他的朝代只能背誦著唐詩宋詞,任雜劇演出,輝煌的文化英宗交給了後代;

    在英宗平安度過十幾年後,畢竟是一朝皇帝,戰爭就在不遠處等著他,他根本沒好好看“三國演義”,汲取智慧,安逸現狀,官辦文化停滯不前,沒有完成推程序序的跡象;而社會是發展的,礦工的起義,也先的出現,給明朝的死水投下一塊巨石,王振攜文藝青年朱祁鎮,夜郎自大地式地要學先輩一舉掃平瓦刺;土木堡失敗禍根就此埋下;

    戰略空泛、戰術詭異;

    王振信誓旦旦地攜朱祁鎮和大臣們在20萬明軍兄弟們的簇擁下西征,結果英宗被擒,王振被砸死,20萬明軍兄弟被滅。

    無語!

  • 3 # 恩德萊

    王振在朝中飛揚跋扈、一手遮天,"土木堡之變"使皇帝明英宗被俘就是因為王振不懂裝懂、瞎指揮造成的。王振貪婪暴虐,貪汙腐化、殘害忠良,但這與明英宗對他的寵信、放縱有極大關係,從另一方面說明英宗被俘活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生再愛你一場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