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城市人家

    剛看到一篇文章分享給你。

    迷茫的人總是以“不感興趣”做藉口

    迷茫的人總是以“不感興趣”做藉口

    (01)

    有位小朋友找到我,說他最近感覺人生無望。

    我一聽,以為他家遭遇了什麼絕境,叫他仔細說來。

    他就說現在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不知道要學什麼。

    學完這個又那個,每天都有新的知識冒出來,好像永遠也學不完。

    而且關鍵是不知道學了這些以後有什麼用。

    可要是不學嘛,又怕被別人落下,白白錯過機會。

    反正現在是學也不是,不學也不是,每天宅在家裡吃泡麵打遊戲,學習嘛,能學一點是一點。感覺人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

    這個算不算人生的絕境?

    (02)

    大家先別笑,這個問題太常見了。

    不信,隨便走在大學校園的林蔭小道,拉個小朋友過來,問:“你有錢麼?……哦,不好意思……問錯了,你覺得人生是不是很迷茫?”

    小朋友在反覆確認我沒有發神經之後,多半會回答是。

    青春的迷茫期恐怕是人生的一個必經階段。

    因為這是一種從無限可能性縮減到單一可能性的過程。

    還在大學校園裡的人,好像有著無限的未來可以選擇。你可以選擇當科學家、企業家、作家、程式設計師、老師、律師、醫生等等等等。

    後來出去工作,你的未來彷彿一下子被確定了。你想再改行的成本將會很大,因為社會招聘看的是你的經驗和成就。

    所以,很多導師遇到迷茫的學生來求教,特別是那些對本專業失去興趣的學生來問,都會給一個建議:多去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攻克下去。

    (03)

    這個建議乍聽起來沒錯,但很容易產生一個誤區。

    有個蠢孩子,就聽信了這句話。

    多去嘗試,那就都去學唄。什麼金融、經濟、哲學、心理、管理、法律、畫畫、吉他、書法、程式設計、手賬等等,他都學。

    每次學,都記了厚厚的本子,看起來極其認真的樣子。報了一個又一個班,排滿了一個又一個行程,以為人生就此進入開掛模式,看破塵世,頓悟成佛了。

    沒想到才堅持幾個月,蠢孩子就懈怠了下來,又回到了原先“宅家、外賣、遊戲”的“標準”生活了。

    而且這次宅的程度比原先更兇,基本幾個禮拜不出寢室,半夜經常聽到房間裡傳來狠砸鍵盤的聲響,靠近門口還會聞到一股莫名的腐爛味道,真正地成為了一座“凶宅”。

    蠢孩子在這幾個月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他從“宅”變成了“凶宅”。

    原來,蠢孩子什麼也沒做。他就是按照老師說的,嘗試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不是就扔了,學下一個。

    學了一通下來,發現沒有一個自己喜歡的。

    於是,他陷入了比原先更大的迷茫。

    你讓我嘗試,我都嘗試了啊,就是沒有一個喜歡啊。

    這個世界不適合我,還是遊戲適合我。

    不過,遊戲我也談不上喜歡。都是做同樣的任務,同樣的玩法。

    蠢孩子把“喜歡”當作自己判斷的唯一依據,遇到開心的他就上,遇到不開心的他就下。殊不知“喜歡”並非情緒,錯把情緒當依據,那麼再理性的人也會跟著情緒走。

    這世間有太多人因為分不清“情緒”,而困於情緒的牢籠裡。他們以為他們是出於“本性”、“感性”、“自我”、“性格”、“興趣”,而到頭來只不過是陷於一個又一個情緒之中。

    分辨情緒,是撥開人生迷局的第一步。

    (04)

    故事還沒完。

    蠢孩子的同班同學,小趙。

    也聽了老師的一番教導,跟著蠢孩子一起報班學習。

    他也迷茫於自己的人生該何去何從,他的學習方式也看起來跟蠢孩子沒什麼差別,東學學西學學。每門課,都記了厚厚的本子。每節課,都坐在課堂的前排,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彷彿一隻聽話的汪。

    似乎再過幾個月,他就要跟蠢孩子一樣,一起墮入“凶宅”的境界。

    然而,讓蠢孩子們驚訝的是,小趙開啟了令人羨慕的開掛模式,什麼吉他、畫畫、金融、經濟、程式設計他都能拿下,他算不上最好,但也能駕馭有度,信手拈來。最關鍵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就是建築設計。

    於是,專心攻克建築設計,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在蠢孩子們還在犯愁如何找工作的時候,他已經乘上飛機,遠渡重洋,踏上走向建築大師的步伐了。

    為何同樣的一句話、同樣的一段經歷,蠢孩子們只能原地踏步,小趙們就能一路開掛,真正奔向遠方呢?

    這是因為同樣的一句話,蠢孩子們看到正確,小趙們看到聯絡

    一句話,一個道理。

    誰看誰覺得對。

    蠢孩子聽了點點頭,小趙聽了也點點頭。

    蠢孩子把話原封不動地記在本子裡,彷彿收集了一顆寶藏,佔有了就是自己的。

    小趙也把話記在本子裡,只不過與蠢孩子不同的是,他把話拆了又拆,看看這句話有哪些點組成?最關鍵的點在哪裡?跟自己學過的知識和哲理有什麼聯絡?

    他會去想:這句話最開始是誰說的,他為什麼這麼說,他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其他人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這句話對他們起到了什麼作用?這句話對現在的自己又有什麼用?

    當然,有些問題並沒有立刻解決,只是存在於他的腦子裡。

    等到他真正去實踐的時候,他便在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問題一旦得到解決,他的認知也得到了昇華。

    看到道理背後的聯絡,是撥開人生迷局的第二步。

    很多人都知道實踐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堅持下來。

    蠢孩子們去實踐,驗證知識的對錯,對了就是對了,錯了就是錯了,沒有自己的思考,永遠在驗證別人的思考。

    小趙們去實踐,驗證知識的對錯,對了會問為什麼對,錯了會問為什麼錯,他會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催促自己不斷地走下去,直到把知識徹底變成自己的思考。

    看吧,同樣一個道理,有人能實踐出真知,有人卻只能實踐出無知。

    蠢孩子們什麼都去嘗試,什麼都去實踐,但都是蜻蜓點水,堅持沒多久就懈怠了下來,自然解不開那層迷茫,只能原地踏步。

    小趙們什麼都去嘗試,什麼都去實踐,但因為聯絡的思維,他深入了每個技能、學科的內部,最終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

    其實,迷茫不止存在於大學校園裡,也存在於我們的職場中。很多人沒工作幾年,就遇到了職業瓶頸,升不上去,也不知道該如何突破。

    這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工作背後的聯絡。

    其實,每個工作背後都有一道拉開薪資的分水嶺,而英語就是那條最普遍的界線。

    真正學好英語,你就能看到英語帶來的更多連線,更多的資源,讓你真正突破職業瓶頸,告別職業迷茫。

    學校的學習是學習,職場裡的學習也是學習。

    學校裡的學習很難堅持,是因為缺乏與現實的聯絡。而在職場裡,學習英語,能夠直接與你的工作發生聯絡,一旦有了成果,還能直接受到老闆的獎勵,實實在在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讓你的堅持不再費力。

    (05)

    現在你找工作,好多大公司開口就要會英語的人,不會英語的人連簡歷都不透過,直接阻斷了你與夢想的連線。學好英語,不僅讓你有機會接觸你的夢想,還會讓你在無形中創造意想不到的機遇,因為英語背後連線的是一整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你能夠直接對接國外的市場,為公司帶來實際上的業務擴充套件,不僅增加了你的閱歷,還能真實地提高你的收益。

  • 2 # 司空雲襄

    假定如果你是男生,請問幾個問題:

    1.房子買了嗎?

    2.買完房子 房貸還清了嗎?

    3.車子買了嗎?

    4.車買完 車貸還清了?

    5.有存蓄嗎?

    6.存蓄夠結婚生孩子嗎?

    7.攢夠養老退休的錢沒有?

    8.攢夠醫療看病的錢沒有?

    9.攢夠以後結婚生子後孩子的教育經費沒有?

    如果沒有,那還有什麼迷茫的?盡力所能 一生懸命。

    希望從來是亦虛亦幻的編織品、一個逃避現實的謊言、一場成功者自吹自擂的騙局。所謂成長,就是理想在被現實蹂躪後,心懷所想、匍匐前行。

    以上

  • 3 # 沒落通訊客

    所謂畢業後迷茫都是自我心理設限,給自己的不努力不奮鬥找的藉口,透過這樣的藉口來安慰自己:我只是迷茫了,不是不努力。

    然後就作為一個積極廢人停留在這種狀態裡,心理上一直告訴自己我迷茫了,然後不去做任何改變的動作,間隙性自我安慰後就產生了恐慌情緒,不值得同情。

    世界那麼大、可以做的事情那麼多、剛畢業年級又不大,不去行動,不去改變,就一個我迷茫了,有什麼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肝火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