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Up說
-
2 # 五色時間管理法
什麼是“心流(flow)”?大家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美妙經歷: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進入了一種全神貫注、不受打擾的狀態,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到結束才發現已經過了很長時間。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髮揮到極致。
心流的獲取,靠的是個人能力水平和接受的任務難度之間的微妙配比。個人能力水平如果遠高於接受的任務難度,會厭煩;個人能力水平如果遠低於接受的任務難度,則會焦慮。
我們有很多場景,很容易感受到心流:閱讀、研究、運動、思考、寫作等。既然心流是很多人內心幸福感的源泉,那麼在工作中如何能夠不僅高效還能享受樂趣呢?大前提是你有強烈的動機,這裡的動機不僅指純粹的興趣,也可以是功利性的目標。興趣是說你熱愛這份工作,享受這份工作;功利性的目標比如說:你想要升職加薪,你必須要在某某時間之前完成等。
基於強烈的動機,進入心流狀態,有三大原則:目標清晰,挑戰與技能匹配以及即時反饋。明確的目標是心流的基礎,與技能匹配的挑戰是心流的動力,及時的行動反饋是心流的催化劑。
快速進入心理狀態的三個要點:
首先,把各種待辦事項排序,弄清楚哪些事情關係重大,哪些事情無關緊要。你必須要知道有哪些事是需要處理的。其次,將事項結合實際分解,當你覺得某些任務力不從心時,就問自己:這項任務可能轉由別人接手嗎?有辦法及時學會新的技巧嗎?是否能將任務轉化或者拆解成幾個部分?最後,心理學大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說:“改善生活品質的簡單方法就是掌控自己的行動。”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事情是必須做但又不樂意做的,比如開會、打掃房間等。面對這些事情,你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百般不願地做;一是心甘情願地做。”但是,“就算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工作,你也可以設立目標,提升效率。”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獲得掌控感,從那些你本來不願意做的事情中,獲得心流。
無論是哪種時間,我們很可能經常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只有在心流活動中,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樂在其中。今天推薦的圖書:《心流》。祝你將時間投資到心流狀態,享受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
3 # 心理諮詢師許燁
想要在工作中獲得心流,首先需要你在找工作時,就要有意識地去選擇那些適合自己,並且崗位要求高於自己能力的工作。
因為心流的產生是需要一定外部條件的。滿足了這些條件之後,你才有機會體驗到心流,即:一種全神貫注投入於某事,進入忘我的狀態,並在得到成果後能極大的體驗到幸福感與自我價值感。
這些條件如下:
1. 所從事的事項,是你興趣所在,你發自內心的想要做好、做出成績。
如果你找得工作完全不是想感興趣的事項,那麼你很難有動力去把它做好。我們常在偶像劇中這樣的劇情設定:跨國集團公司董事長的獨生子,從小按照繼承人來培養。但是這位獨生子就是對經濟不感興趣,唯獨偏愛音樂。雖然商學院畢業後,回到公司子承父業,但這位繼承人總是悶悶不樂,工作能力上也不出眾。可想而知,他是不可能從這份看似光鮮的工作中獲得心流的。
2. 這份工作總是充滿著挑戰。
每一次的挑戰,都能夠讓你體驗到新的經歷,使得整個任務的完成是遞進式的,而不是乏味的重複。
當你的能力在過程中得到加強,並收穫到滿意的回饋時,你就會感受到心流。否則當你入職之後,你很快就會感受到工作的乏味、無趣。因為你的能力高於工作任務挑戰,你無法體驗到攻克難關後的快感,也較少能透過工作獲取到新的經驗。
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網遊。網遊的設定都有類似關卡或升級。每次你歷經“艱難”,全神貫注地打怪升級、PK通關之後,你都能感受到一種通體舒暢的感受。這種感覺就類似於心流。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12小時的班制,很辛苦。而我的同學在家人的安排下進了一家公司,據她自述:這就是份上班一杯茶、一張報紙就過一天的差事。
當時我非常羨慕我的同學,但是她說:“這個月我已經提了三次離職了。經理因為是我爸的朋友,所以一直沒給批,還來做我的思想工作。”
我難以理解地問道:“這麼好的工作,離家近,又不累,福利待遇也好。你怎麼會想要離職呢?”
同學嘆了口氣說:“實在是太閒了。上班就等下班,很煎熬。你不知道,我從來沒覺得5分鐘有那麼漫長。”
現在我能夠理解同學那時為什麼會想要離職了。
有個注意點:
但如果在完成的過程中,你感到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其中的挑戰時,此時就會產生焦慮情緒。所以在找工作時,不能找要求比自己能力高太多的崗位,否則入職之後在焦慮情緒的影響下,會被快速淘汰出局。
-
4 # 小曼分享錄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如您所說,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心流的狀態,因為體驗過心流狀態的人是知道他有多美妙的,那麼我們如何能經常獲得心流的狀態,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心流的狀態?
其實獲得心流的狀態並不難,並且我們大多數人都體驗過心流的狀態,比如一場籃球比賽,籃球在你的手中得心應手的傳遞著,你關心著每一次傳球、每一次投籃,你的身體彷彿於這場比賽融為一體這就是心流的狀態。
再比如我現在在這裡寫字,我所寫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內心想要傳達的,沉浸其中表達自我,並且在這個問題回覆給您時得到收穫與滿足,這就是我們日常獲得心流的途徑。
想要獲得更多的心流狀態,並且在工作中也能獲得心流,那麼我們就可以分析總結我們曾經感受過的心流狀態,看看他有哪些關鍵要素,並將其運用在工作中。
1. 有明確的任務,比如精準投籃、完成一篇寫作、解答一道數學難題等等,有明確的目標我們才有動力去征服目標。但這個目標必須是我們能夠透過一定努力來完成的。
2. 能獲得獎勵和滿足感,如果這件事你做成會獲得一定的獎勵,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如果沒獎勵,那就尋找滿足感。這樣我們才有動力去做這件事。
回到工作中,我們要想在工作中獲得心流狀態,按照上面的關鍵要素,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劃分成各個明確的任務目標,比如一天完成一個報表,1小時完成一個報表,30分鐘完成一個報表,不斷明確和最佳化適當增加挑戰,自己的滿足感也會增加。
其次如果你是領導,千萬不要吝惜獎勵,雖然員工是有工資的,但是工作中的小獎勵可以更大的提高積極性。這也是為什麼銷售員都是拿提成的。
最後就是及時反饋向下屬反饋他最近的工作表現,行動與反饋、激勵形成閉環,員工在工作中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回覆列表
什麼是心流?
心流其實就是一種忘我的狀態,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一種心理學概念。當人處於心流體驗時,能體會到專注所帶來的快樂。
舉個例子,對於喜歡打遊戲的同學來說應該很好理解,經常有人因為玩遊戲太過投入,對周圍的事情充耳不聞,沉浸在遊戲體驗當中,忘記時間,甚至廢寢忘食也不覺得累。
如果在工作當中,也可以經常獲得心流體驗,不僅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更能因此而帶來辛福感。
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心流?
在《發現心流》這本書裡,作者對於如何獲得心流體驗給出三個條件:
目標明確;及時獲得反饋;活動具有一定挑戰性。
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下屬而言,都可以參照這三個條件去審視一個專案是否有獲得心流的可能性。
1.目標明確:
設立目標的重要性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在這裡不多說。在目標管理領域有一個SMART原則,即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分別對應的是:明確、可測量、可達成、彼此關聯、有期限。
老規矩,舉個例子。就拿減肥來說:
首先,是要減輕體重還是要塑形?(明確目標)
其次,減掉多少斤還是減少多少圍度(可測量)
再次,一天瘦10斤?可以達成嗎?十天瘦1斤呢?(可達成)
然後,假設你還有一個變美or變帥的目標,它們之間有關聯嗎?(關聯性)
最後,達成目標的期限是什麼?(有期限)
當完成上述五個問題的時候,一個目標就算是比較明確的,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有達成的動力。
2.及時獲得反饋: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過無數次考試,每一次的考試成績其實就是一個反饋,透過這個反饋我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以及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很多在校期間學習很好的學生步入社會中反而不適應,沒能延續在校時的光芒,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脫離了校園以後,很多事情是沒有明確反饋的,就會導致迷茫——花了太多時間在路口,而非路上。
與人交往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對方的反饋來確認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工作中,沒有反饋的努力就像是一個無底洞,總是渾身力氣,也使不出來。
3.具有一定挑戰性:
關鍵在於挑戰性與人的能力是否匹配。如果能力大於挑戰,人的精神狀態就會出於一種麻木或者漠然的狀態,不能調動起一個人的潛力;如果挑戰大於能力,則會使人產生焦慮和悲觀情緒,反而影響工作中的發揮。只有當一個人的技能剛好可以應付挑戰,或者我們俗話說的“踮踮腳夠得到的高度”,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獲得心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