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迅風水出謀劃策
-
2 # 彩票聯絡點
也不能說沒有,但佔的比例非常小。主要為兒子順利即位,在咸豐想要達到的政治平衡,咸豐心裡很清楚慈安一個不是肅順的對手,而且慈禧比較有能力,又是兒子的親媽,還和肅順一向不和。殺了慈禧,那不就是為肅順以後一家獨大掃清障礙嘛,要是肅順壟斷了朝綱,那就不是誰即位的問題了,建國開元那都是不無可能的,就算不為自己一脈考慮,也要為大清國負責呀,所以,慈禧是萬萬不能殺的!
-
3 # 讀史有想法君
但是我個人分析,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為何這麼說?
1.清代的皇位傳承有固定的規律,並沒有殺母的先例,也沒有外戚的問題。
清代前期連續出現兩次年幼繼位的情況,都沒有“殺母”的先例,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康熙的母親孝康章皇后們不僅沒有被殺,而且政治地位顯著上升。
武帝殺鉤弋夫人其主因是為了防範外戚,漢一代外戚的權勢極為嚴重,但清一代外戚的影響則不具備什麼威脅。殺害皇帝生母,不僅不會保護新皇帝,還會削弱未來皇帝的權力基礎。
2.肅順沒有立場向皇帝提議這個事情。
肅順只是臣子,而且並非權傾朝野,在君臣界限分明的清代,對皇帝家的家事他是沒有立場表態的。
你想想你是老闆,一個員工對你說,你把公司傳給兒子前,和你老婆離了吧。你會是什麼態度?
接著補充下肅順和慈禧的矛盾,兩邊的核心矛盾是在咸豐死後才爆發的,在咸豐死前這兩個人應該很難有交集。
肅順理想的政治結構是以他和載垣為首八大臣總覽朝政,排斥僧格林慶、文祥、奕訢等人,並讓慈安、慈禧兩個太后當他的橡皮圖章。
但慈禧則希望透過垂簾聽政,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政治體系。
兩派從實力上說,慈禧佔據不小的優勢:
1、慈禧是聖母皇太后,身份尊崇。皇太后是有權廢立君王的,所以對臣子的任何處置都是法理框架內的。
2、垂簾聽政掌握朝政是有先例的。
3、僧格林慶、文祥、奕訢等實力派都支援慈禧。
4、外朝的漢臣表示中立。
肅順實際掌握的權力並不大,第一沒有掌握軍權,第二在法理上只是臣子的地位,顧命大臣的地位並不特別,並沒有掌握朝政的合法性。
如果讓肅順掌權,幾位顧命大臣必然內鬥,帶來更加深遠的政治動盪,慈禧建立的垂簾聽政模式,實現了權力的穩定交接和集權制度的穩固,對當時的朝廷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
4 # 小聰歷史客棧
慈禧在角逐後宮中取勝,還想著可以在前朝取得權力,想透過左右咸豐皇帝來參與朝政大權,但是她因為自己參政手段高明取得了硃批權力而高興的時候,自己的丈夫咸豐卻不久於人世,因為當時只有慈禧生了兒子,所以慈禧的兒子成為皇帝是必然的,因此在咸豐病重的時候,當時的肅順就提議咸豐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的做法,殺掉慈禧,原因是母強子弱,防止女人干政和外戚專權,可是當時的咸豐皇帝卻斷然拒絕,這僅僅是因為伉儷情深嗎?其實咸豐帝不僅僅是因為對慈禧伉儷情深,這其中也包含了自己的深思熟慮。
首先:咸豐對慈禧還是多少有點情誼的,畢竟是夫妻,慈禧也給了咸豐很多快樂和美好的回憶,畢竟慈禧已經給咸豐生下了唯一的一個男孩。況且咸豐本身從小就沒有母親,渴望母愛,自己也不願意讓兒子受到沒有生母的痛苦,想給兒子一個完整的母愛,而且清朝的祖訓是後宮不能幹政,當時咸豐帝以前,清朝除了孝莊沒有狠角色的女性了,因此咸豐萬萬不會想到只是貴妃的慈禧日後會干政專權,因此無論如何下不了手。
其次:咸豐帝畢竟有點文弱,沒有殺伐決斷的氣魄,咸豐帝不忍心下手啊,可也是一邊愛著慈禧,一邊又得防著慈禧,他知道肅順說的也有道理,因此自己在臨死前也做了一番精心的佈局,一方面,咸豐帝命令顧命八大臣輔佐同治皇帝,另一方面,咸豐還給慈安太后下了道密旨,大體意思就是說要是自己死後,慈禧太猖狂的話,慈安可以憑藉正宮皇后以及母后皇太后的身份按照祖宗家法,對慈禧進行處置,畢竟,慈安是妻,慈禧屬於妾,慈安有權力處置慈禧。這其實就是咸豐帝為慈禧量身定製的防專權方案。可是奈何不了後來慈禧的權術,逐一把敵人大敗,大權在握。最終咸豐還是沒能解決了慈禧專權的隱患。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咸豐作為帝王,也不是頭腦簡單的,他對肅順同樣有戒心,他知道肅順作為遠親宗室,飛揚跋扈,可能欺負小皇帝年幼,成為第二個鰲拜那樣的人物,他留著慈禧,也知道慈禧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不是省油的燈,而慈安太過軟弱,如果慈禧死去,那就是權臣當道,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皇位可能也不好坐。
綜上所述,咸豐並沒有殺掉慈禧,慈禧如願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太后,窮奢極欲,只顧享樂,割地賠款,把大清王朝葬送,咸豐效知道因為自己的心軟導致丟掉了大清朝江山,估計後悔死了,你們說是嗎?
-
5 # 有得觀史
肅順提議殺慈禧,咸豐斷然拒絕,其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有慈安太后在,他不相信慈禧能夠專權
咸豐臨終託孤,讓他最信賴的八大臣輔佐同治皇帝。八大臣中肅順是頭,肅順可不是吃素的,處理事情比較老辣,咸豐朝鐵腕整頓吏治就是例證。對於肅順來說,咸豐最擔心的是將來他尾大不掉,奪了他兒子的皇位,為了制衡肅順,咸豐把他平時用的兩枚印章“御賞”和“同道堂”給了慈安和慈禧,八大臣釋出政令必須蓋上兩枚印章才能生效。本來有慈安太后的一枚印章就夠了,咸豐擔心慈安制衡不了肅順,所以才又給慈禧一枚,讓慈禧也參與其中。咸豐根本不會想到後宮妃子慈禧能把政治老油條肅順幹掉。
慈安是後宮之主,即便後宮專權也是慈安的事,到不了慈禧頭上。慈安並不喜歡政治,而且慈安比慈禧小兩歲,按理慈禧沒有出頭之日。在咸豐看來,他託孤八大臣,讓慈安制衡八大臣,讓慈禧協助慈安,太完美了,完全可以保證同治的皇位萬無一失。
第二點,慈禧是個有能力的人,用慈禧符合咸豐的用人特點
肅順本來是個落魄貴族,年輕時不幹正事,穿的得破衣嘍嗖的,經常連飯都混不嘴裡,咸豐聽說他有能力,安排他辦了幾件事,發現肅順的確是個人才,於是把他變成了自己的親信,委以重任。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漢人,但都是有能力的人,咸豐把他們用起來。咸豐朝以前是不重用漢臣的,咸豐一改大清朝慣例,不管是漢人還是滿人,只要有能力他都重用。
大清朝內憂外患,每天奏章堆積如山,咸豐壓力太大,找來慈禧幫忙批閱奏章。大清朝祖制,女人不得干政,慈禧有能力幫咸豐,咸豐敢違背祖制用慈禧。
咸豐是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慈禧是個人才,在他託孤時啟用慈禧制衡八大臣,符合咸豐的用人風格。
第三點,不亂殺無辜,這是咸豐一貫的行為方式
1853年12月,安徽廬州被太平軍圍困,形勢吃緊,咸豐皇帝下旨讓曾國藩馬上率軍出征去解廬州之圍。曾國藩磨磨蹭蹭不去,說沒準備好。咸豐急了,說我看你曾國藩不是沒準備好,而是怕死,你就是一個膽小鬼。話說到這份上,曾國藩還是不去,這要是崇禎皇帝早把曾國藩拉出去砍頭了,咸豐只是罵一頓完事兒。
左宗棠曾經給湖南巡撫駱秉章當幕僚,駱秉章一切都聽左宗棠的,左宗棠比駱秉章還牛。因此左宗棠被人彈劾幕僚干政,罪該殺頭,結果潘世蔭一句有名的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咸豐聽後免了左宗棠的罪。
咸豐不是亂殺無辜的人,慈禧沒有犯錯,只是生了個當皇帝的兒子,擔心子少母壯就要殺慈禧,未免太過殘忍,不好生殺的咸豐怎麼可能殺掉慈禧。更何況後期慈禧幫助過咸豐,兩人感情還算不錯,咸豐更不忍心殺慈禧。
-
6 # 朵朵佬爺
咸豐不殺蘭兒,我想有三個理由:
一是,皇帝是幼主,必須有人支援,有兩位皇太后支援,幼主成功的機率大些。不是有孝莊太后,順治很難說不會喪於多爾袞之手。沒有孝莊太后,康熙也難制服鰲拜。沒有孝莊太后,三藩也難以平定。
二是,咸豐是想構建三角權力中心,太后和幼主,輔政大臣,鬼子六等王爺黨。三權制衡,政局才能穩定。
三是,當時正是多事之秋,真是內憂外患,二次鴉片戰爭要和談,少不了鬼子六,太平天國要平定,朝廷要妥善排程。放眼天下,只有蘭兒才有協調各方的能力。慈安太后可以制衡慈禧,但無力制衡天下。殺了慈禧,擔心慈安會被人幹掉。
回覆列表
帝王之家,很難談到伉儷情深。宮中政治鬥爭非常殘酷,一個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在那樣一個狹小的空間,權利是凌駕在所有親情之上的唯一。
尤其在國家政權交替之際,咸豐考慮更多的是子嗣順利接班,大清江山千秋萬代。此時此刻
講感情講親情就是矯情。
咸豐之所以不殺慈禧,是想建立一個政治平衡。兩宮太后與八大臣互相牽制,小皇帝最後成為最大收益者。
人算不如天算。
咸豐設想的很好,但是事與願違。他的平衡與牽制,很快就被打破了。
其實說白了,咸豐最大的敗點,是個人恩怨代替了對國家整體的佈局。
奕訢也許是他這一輩子最忌諱的人,但是皇帝唯一的親弟弟,這種政治地位永遠是不可忽視的。更何況奕訢正年富力強。必有一番政治理想與抱負。
咸豐撇開奕訢去考慮政治佈局,本身就不平衡,實質上權利反而交到了奕訢的手裡,由他翻雲覆雨。他站在哪一邊,勝利的砝碼就會向那一方傾斜。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不容忽視的是,咸豐重用滿人,滿清權貴更多的是養尊處優,缺乏政治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