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樂幼教

    “別人家的孩子”帶來的心理陰影究竟有多大?父母如何破?

      在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出現過這樣一句以“別人家的孩子”開頭的話,這樣的話看似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以他人為榜樣,但實則會起到很多負面影響:

    “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反作用。自己的孩子也是擁有自尊的,也是要面子的,當孩子聽到父母提起別人家的孩子時,不但不能讓孩子以此為榜樣,反而會讓孩子牴觸該人,牴觸父母提高的別人家的孩子的事蹟,因此不但不能讓孩子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反而會讓自己的家的孩子反感;

    “別人家的孩子”會讓孩子的朋友圈出現嫌隙。孩子從父母口中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將會對該人產生反感,慢慢疏遠,疏遠這一人就等於疏遠了圍繞在別人家的孩子身邊的人,因此能成為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人,其某方面一定很優秀,優秀的人身邊都會圍繞不少人。自己孩子疏遠這一人就等於疏遠了這一個群體。

    “別人家的孩子”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家長口中往往不止一位“別人家的孩子”,這家孩子成績好,那家孩子身體好,這家孩子素質好,那家孩子懂事。雖說孩子確實反感這些人,但孩子心中也明白,只要能超過他們,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會變成自己,因此孩子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努力。但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也只是一人在一方面優秀,而不是一人佔盡了所有的優秀,家長的說辭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幾個“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優秀,這個壓力還不夠大嗎?

    “別人家的孩子”會讓親子關係疏遠。當父母說“別人的家的孩子”時,孩子心理就會認為家長喜歡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因此心中便會對父母產生想法而透過反抗等方式表現出來,但這又讓家長抓住另一點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的點,以此迴圈往復,親子之間的關係就逐漸疏遠。

    “別人家的孩子”會對自己的孩子造成那麼多影響,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家長樹立榜樣作用。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榜樣就是家長,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自己應該先成為那樣的人。所謂“虎父無犬子”,家長愛看書,孩子必定喜歡閱讀;家長愛打麻將,孩子也就可能會喜歡玩遊戲。因此家長要先樹立起自己正面的榜樣形象;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家長喜歡說“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是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而孩子只要有一點缺點,家長就會將其誇大,誇大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汲取教訓、改正缺點,但孩子也能分辨你的誇大成分,心中就會有怨恨,於是更多的缺點就展露出來,家長也就越來越心寒,逐漸就出現了“別人家的孩子”。因此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找到自信,逐步改正自己的缺點;

    給予孩子更多陪伴。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家長若不多陪伴孩子,如何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家長不多陪伴孩子,只能從旁人口中來了解自己的孩子,“壞事”便會傳到你的耳朵裡,這樣就會讓“別人家的孩子”趁虛而入。因此父母應多給予孩子應有的陪伴,讓孩子健康成長。

      “別人家的孩子”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會帶來這麼大的傷害,因此各位家長一定要慎用。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因此不必讓孩子活成“別人家的孩子”那個樣子。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 2 # 曉說育兒那些事

    “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這代人很多是在對比別人家的孩子中成長起來的,對這個詞深惡痛絕,我們只能挫敗後仰望那個人或者心裡恨的牙癢癢,我怎麼有這樣一個同學、朋友;又或者對這個詞暗暗下決心要做的更好,在碾壓中尋求快感。這兩者最根本的結果是我們都活在“別人的眼中”,我們對自己的認同來自別人,我們活的是“別人的影子”。

    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就是成為那個人,我們在追逐,可是追到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清楚,那是父母別人的一個目標,是一個評價。我們在意這個評價,她在心裡深根發芽,不管最後是一株蘋果樹還是梨樹,在於品嚐者的喜好評價。即使蘋果樹和梨樹本無比對性,他們的存在就是一種存在。

    活在別人眼中,我們忘記了自己真正興趣,忘記了對自己的長遠規劃。

    父母的認可度低,導致我們對自己的自我認同低,自卑在心裡深深的紮根,父母喜歡的是那樣的孩子而不是我這樣的。孩子的自尊收到傷害,造成人生追求偏差,比如姜文,一生都在追求母親的認同,自卑,即使再別人眼中再成功也替代不了心中那份不被父母認同的自卑,親子關係也受到影響。

    希望每個父母多看看自己家的孩子,那個孩子有其獨特存在的原因,施肥、澆水讓其自然生長。

    盆景再好看也只是用來欣賞的,少了一份自然的“野性”。

  • 3 # 賴家圓89816

    “別人家的孩子”帶來的心理陰影,不容忽視!

    這一句話被說出口後,首先讓小孩覺得他們自己不如隔壁小王好,產生自卑心理;同時,小孩子會在心裡面討厭甚至恨上這個隔壁小王,並疏遠小王,往日孩童友情也隨之破滅;緊接著他們聯想到自己的父母不喜歡自己了,父母像是更喜歡隔壁小王,影響平日的親子感情。

    想不到家長們隨口的一句話,本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變得更好的,殊不知會給小孩帶來這麼大的心理陰影!因此,父母以後1.不要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嘗試用小孩過去的表現和現在的表現去對比,引導小孩自我反省;2.父母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小孩,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懷著知足感恩的心態去教育小孩;3.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當父母的也要做自我反省。

  • 4 # 老牛教育雜談

    儘量不要跟孩子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優秀怎麼怎麼好”,這樣會傷害孩子自尊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做都不如別人優秀,甚至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不自信,自卑,或者存在比同齡人更多的心理問題和負面情緒。如果孩子實在做得不好,以至於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也請不要對孩子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做對比。想想如果你將來老了,孩子經常跟你說,你看別人家的父母怎麼怎麼樣,而自己的父母怎麼怎麼樣,作為父母的聽了肯定心裡會不舒服。竟然自己不想將來聽到孩子用“別人家的父母”來暗示自己,那父母就儘量做到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自己的孩子,少用一些這樣的字眼,也使孩子能少受一些負面影響,更加健康快樂得長大。

    做父母的本來就會因為工作勞累等原因而忽視照顧孩子,甚至不經意的對孩子發脾氣,如果還要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來刺激孩子,會導致孩子對家庭教育的逆反,從而使孩子長大以後更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

  • 5 # 銀座幸運召喚師

    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相信大部分90後也都是這樣過來的。

    家長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首先家長自身就是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同時也給自己孩子一種自己不如人的感受,久而久之,父母養成“別人家孩子”的一種口頭禪,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不自信,甚至偏激,在人生重要的年紀中形成了一種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先來說說我,在我的記憶力,小學時候,因為一個大院孩子多,同齡好幾個,父母輩一起聊天也多,父母偶爾就會對我說,樓上xxx孩子這次考試第幾第幾,對面xxx孩子如何優秀,懵懂時候的我也曾經以優秀的他們做過榜樣,也想過去超越他們,讓自己成為別人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一旦你的父母有了“別人家孩子”這種觀點和思想,就像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語文超越了“別人家孩子”,父母會說數學……當你努力後,將“別人家孩子”全方面打敗時,父母誇獎你一番,在親戚朋友面前吹捧你,最後會讓你努力,只要你有一次或者有一方面跌落下來,父母就會拿起“別人家孩子”這把鞭子去激勵你,因為他們的思想在“他們願打,你願挨”的過程中形成了思維慣性。

    我比較要熟,當我懂事後,也曾跟父母爭辯過,講過道理,“別人家孩子”或許某個方面值得我去學習,但是你們沒看到他們的另一面,畢竟我跟他們在一起交流的比你們透過他們父母瞭解的多的多,可是這又如何?父母會一句“那就多學學人家優點……”對你教育起來。

    或許我的思想有些偏激,我的話語有些刻薄,但是他們已經形成這種思維慣性這麼多年了。時至今日,他們也時不時拿“別人家孩子”教育我,這時候的“別人家孩子”可以是他們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只要是他們聽說過的某某某,都能拿出來給你上半個小時政治課……

    今晚飯後,我把我最近新的專案規劃說給他們聽,畢竟“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飯都多”,噼裡啪啦講了很多思路,後面說到我還有哪些不足的時候,需要如何如何改進,他們就接過話,“對對對,你這……那……這些問題……那些資料……你要多向xxx學習,做事……”

    ……

    翻篇,言歸正傳,現在我也是有小孩的人了,也還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摸索著前行。因為之前發燒了一次後更加粘人了,不讓她滿意就哭鬧,有幾次想發火,瞬間又壓制了下來,有幾次“你看那個……”瞬間把話停住了。

    做家長的,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他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肯定和認可。在大人眼中或許很幼稚、很簡單的事情,在孩子的心裡可能就是他們覺得自己辛苦好久才成功的,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的付出父母都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換位思考,讓孩子認可自己,人生不設限。而不是當孩子興高采烈的拿著獎狀告訴你考了第三名的時候,你的重點是為何沒考第二,要向第一學習,噼裡啪啦一大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國外待了幾年,聽力基本能聽懂,但是感覺語法知識和詞彙不夠,該怎樣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