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沒有斷嗎?
14
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吐蕃,既西藏古國,從唐朝一直到元朝,不是滅亡,而是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員。

    吐蕃,既今西藏古政權,在唐朝時國力強盛,唐朝採用和親政策聯絡吐蕃,先後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吐蕃。

    唐朝以後,吐蕃多次發生政權變動,但一般仍以吐蕃稱呼之。

    元朝時的124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西涼王孛兒只斤.闊端,駐軍甘肅涼州,致信西藏政府,商洽西藏歸屬問題,西藏的藏傳佛教宗教領袖薩加班智達,親往涼州,闊端與薩加班智達舉行會談,達成和平統一西藏,西藏接受元朝中央政權領導,納入中國版圖,史稱“涼州會盟”。

    僅供參考。

  • 2 # 曉帆輕舟

    吐蕃既是民族名稱,又是地理名稱,又是政權名稱。

    作為民族名稱,“吐蕃”就是藏族之意,是唐代以後的漢族文獻中對藏族的稱呼。吐蕃民族(藏民族)自從形成以後,一直存在著。

    作為地理名稱,在唐以後,吐蕃一詞曾經長期被用來表示西藏及其附近的藏族聚居地區。作為地理名稱的吐蕃,當然不存在“滅亡不滅亡”。

    在作為政權名稱時,“吐蕃”是泛指:在吐蕃地區存在過的本民族政權(不歸中原政權管轄)。具體如下:

    1.吐蕃政權,指的是眾所周知的強大的吐蕃王朝。誕生於公元六、七世紀之際,由松贊干布在七世紀中期實現統一,九世紀中期解體。吐蕃王朝存在的絕大多數時間,恰恰是唐王朝的前期、中期,兩者有著非常多的交織,既有很多來往,也曾經有嚴重矛盾。

    2.吐蕃政權,還指的是:當吐蕃王朝解體之後,分裂時期的各個並立的吐蕃人政權,仍然被泛稱為“吐蕃”(約公元850年—公元1253年左右)。

    【公元1208年時的吐蕃地區(節選自《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5—56圖)】

    分裂時期的吐蕃政治鬥爭撲朔迷離,有過”二王並立”(分別在拉薩、山南地區),出現過 論恐熱、尚婢婢這樣的炙手可熱的權貴相互激戰,還發生過大暴動。

    值得一提的是,“政教合一”也是在上述動盪背景下形成並蔓延的,一個教派往往就是一個領主的勢力範圍,這個現象對後來的藏區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總之,分裂時期的吐蕃政權呈現出多變、多樣化的情形。

    1253年,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率軍南征,穿越吐蕃東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此之前,吐蕃著名法師薩迦班智達等人已經進行穿針引線,與蒙古汗國議定吐蕃歸附的相關事宜。忽必烈進軍吐蕃,標誌著吐蕃地區正式歸於蒙古統治,被納入了蒙(元)的疆域,吐蕃政權的歷史就到此為止。元朝建立後,在中央設立宣政院,統轄藏區,在藏區境內設定三個宣慰使司,從而完善了中原王朝對該地區的管理。

    概言之,吐蕃王朝於唐後期解體,此後,吐蕃政權以一個個碎片化的形式繼續存在,直到13世紀中後期,隨著吐蕃地區歸附了蒙古(元)政權,吐蕃政權到此為止。

  • 3 # 半俠

    不是,其實是在唐末就因內亂滅亡了。

    吐蕃所在的青藏高原,面積看起來很大,其實絕大部分不適合人類生存,人口密集的地方就那幾個,而且分散很開,有印度河上游的藏南河谷,恆河上游河谷。青海靠近甘肅有一塊,從這點就能看出來,各個地方離得很開,導致向心力不足,吐蕃帝國從松贊干布統一後,各個地區的勢力就很大,獨立性比較強,松贊干布能力很強,他在位時能協調各個地方矛盾,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統一下凝聚成強大的勢力,逐漸走出封閉的內陸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會第一次出現勃勃生機。

    8世紀後,各個地區矛盾終於爆發,互相攻伐,吐蕃帝國滅亡。唐人張議潮在吐蕃治下的甘肅發動起義,唐人群起響應,勝利後面見唐皇獻上國土。唐朝重新統治河隴地區

  • 4 # 一點點歷史

    吐蕃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唐朝史書,泛指今天的青藏高原,克什米爾等地區,而松贊干布被認為是吐蕃王朝的建立者。

    吐蕃王朝的誕生幾乎和唐朝同步,在其存續的二百多年時間裡和唐朝有著很多交集,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唐和吐蕃的戰爭,比如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和親,比如“安史之亂”時期侵佔唐朝領土等等。

    吐蕃王朝在赤松德贊在位時期達到了鼎盛,曾出兵二十萬攻佔長安,並且擁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廣武王李承宏為唐朝皇帝,但是被郭子儀的勤王部隊驅逐,後郭子儀從回紇借兵大破吐蕃,自此之後吐蕃入侵唐朝的行為才有所收斂。

    雖然吐蕃也曾一度強盛,但是其奴隸制的形態和地理位置制約了發展,8世紀末,由於統治階級的內鬥,以及奴隸暴動,曾經強大的吐蕃陷入了分裂,統一的吐蕃王朝在這時起已經覆滅了。

    分裂之後吐蕃開始不斷尋求內附。宋朝時期雖然吐蕃有些政權已經接受大宋朝廷的冊封,如唃廝囉。但是整個吐蕃地區還是處在割據混戰的局面。直到元朝時期吐蕃才被正式併入元朝版圖,被元朝中央統一管理。

  • 5 # 大浪淘沙說古今

    吐蕃,7-9世紀的藏族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吐蕃王朝崩潰後,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漢文史籍仍泛稱青藏高原及當地人民為“吐蕃”或“西蕃”。

    所以說,在古代,吐蕃是王朝的名稱,也是地域名稱。和扶桑,高句麗一樣,在一個地域,不同王權更迭,古代中國簡稱為高句麗吐蕃,並不代表是一個族姓的延續。

  • 6 # 矛盾體160202925

    吐蕃一直都沒有滅亡,到現在也沒有滅亡呀!吐蕃是藏族建立的有史料的第一個政權,應該說從松贊干布開始起進入人們的眼線。

    說起吐蕃,真是個頑強的民族,從唐朝開始一直到元朝才被蒙古族打敗,至此才被化為中華民族的疆域圖中。不能說滅亡,只能說他這個政權滅掉了,但是藏族還是一直存在的,元朝之後就稱為西藏了,就成為中央管轄的地方行政機關了。

  • 7 # 煮酒君

    從時間上來看,吐蕃和唐朝建立、滅亡的時間都相距不遠。

    吐蕃政權大致位於今天的青藏高原一帶,關於其民族的組成,元末明初的僧人薩迦·索南堅贊在其著作《王統世系明鑑》中記載了獼猴與巖魔女結合生下藏族先民的神話。

    直到公元前127年,傳說中的第一位藏王聶赤贊普從天而降,藏地才有了等級制度。

    從現實角度看,吐蕃民族的誕生,大體有著本地發源、羌人西遷、鮮卑人南遷等觀點。

    《新唐書》中記載道:"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

    總的來說,吐蕃民族便是本地原住民加上外來的各民族共同融合而形成的。

    唐貞觀七年(633),松贊干布遷都到邏些(今拉薩),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之時出現也。"作為實際上的王朝開國之君,松贊干布平定吐蕃內亂,統一了西藏地區,大大發展了吐蕃的經濟、文化。

    也是在松贊干布的治理下,吐蕃得到了唐朝的重視。

    貞觀十四年(640),松贊干布派出吐蕃重臣祿東贊前往唐朝求親,併成功迎回了文成公主。

    這之後,唐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尺帶珠丹,大體來說兩國的關係還算友好。

    唐朝建立不久,吐蕃便正式建國。唐朝在玄宗開元年間國力達到巔峰不久,吐蕃也發展到了鼎盛。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皇南逃,為了平定安祿山、史思明的大軍,唐朝廷抽調了大量駐守吐蕃邊境的軍隊。而吐蕃領袖赤松德贊則趁機起兵,將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佔據,甚至於廣德元年(763)佔領了唐朝首都長安,唐代宗被迫逃到陝州避難。

    吐蕃在長安扶持了傀儡政權,儼然要維持長久的統治。好在郭子儀率領各路勤王之師奪回了長安。這次敗退成了吐蕃由盛轉衰的訊號,由於連年的戰爭,其本就不充裕的國力被進一步削弱。再加上長安被收復後,唐朝對吐蕃背信棄義的行為十分不齒,眾將領都憤憤不平。

    先是名將李晟主動請纓,將軍隊駐守在唐與吐蕃的邊境涇州一帶,他率三千精兵伏擊吐蕃,並差點生擒位高權重的大相尚結贊。

    這之後,唐將韋皋又"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元和十四年(819),唐將史敬奉領軍二千五百人與吐蕃十餘萬大軍相遇,"敬奉率眾大破之,殺戮不可勝紀,驅其餘眾於蘆河,獲羊馬駝牛萬數。"經過這樣的多次失利,吐蕃由原來的繁榮漸漸走向衰弱,許多太平盛世不會暴露出來的問題也相繼出現。

    長慶元年(821),在與唐朝戰爭中沒能佔得什麼便宜的藏王克黎可足派出使臣向唐朝求和,雙方在長安、邏些舉辦了盛大的典禮,並在大昭寺門口留下了著名的唐蕃會盟碑。

    自此,吐蕃解除了來自唐朝的直接威脅,但為時已晚。

    早在派兵攻入長安的贊普赤松德贊執政後期,外戚和階級的問題就逐漸顯現,他本人還被自己王妃的家族逼到禪位自保。到了與唐講和的克黎可足一代,他更是被舊勢力牽制,最終被弟弟暗殺。這些事例反映出吐蕃王朝末期皇權被挑釁、各方矛盾漸趨激烈的嚴峻狀況。

    在危急關頭,唐朝民族英雄張議潮在火上澆了油。

    長安雖然被唐朝光復,但西北的大片地區仍被吐蕃佔領。在這裡出生的張議潮思念故國,便組建起一支"歸義軍",克復了位於今新疆、青海等地的十州之地,黃河以西的土地回到了唐朝的統治下。

    戰爭的失利催化了吐蕃內部問題的爆發。先是贊普去世後二子爭位,將吐蕃分裂成兩部分。隨後原本依附於吐蕃的小部落也趁亂獨立。

    最終,隨著由奴隸,平民為主體的農民起義運動爆發,吐蕃王朝被推翻,國祚兩百多年的吐蕃宣告滅亡。

  • 8 # z山海

    吐蕃,既西藏古國,從唐朝一直到元朝,不是滅亡,而是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員。

    吐蕃,既今西藏古政權,在唐朝時國力強盛,唐朝採用和親政策聯絡吐蕃,先後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吐蕃。

    唐朝以後,吐蕃多次發生政權變動,但一般仍以吐蕃稱呼之。

    元朝時的124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西涼王孛兒只斤.闊端,駐軍甘肅涼州,致信西藏政府,商洽西藏歸屬問題,西藏的藏傳佛教宗教領袖薩加班智達,親往涼州,闊端與薩加班智達舉行會談,達成和平統一西藏,西藏接受元朝中央政權領導,納入中國版圖,史稱“涼州會盟”。

    僅供參考。

  • 9 # 曉帆輕舟

    吐蕃既是民族名稱,又是地理名稱,又是政權名稱。

    作為民族名稱,“吐蕃”就是藏族之意,是唐代以後的漢族文獻中對藏族的稱呼。吐蕃民族(藏民族)自從形成以後,一直存在著。

    作為地理名稱,在唐以後,吐蕃一詞曾經長期被用來表示西藏及其附近的藏族聚居地區。作為地理名稱的吐蕃,當然不存在“滅亡不滅亡”。

    在作為政權名稱時,“吐蕃”是泛指:在吐蕃地區存在過的本民族政權(不歸中原政權管轄)。具體如下:

    1.吐蕃政權,指的是眾所周知的強大的吐蕃王朝。誕生於公元六、七世紀之際,由松贊干布在七世紀中期實現統一,九世紀中期解體。吐蕃王朝存在的絕大多數時間,恰恰是唐王朝的前期、中期,兩者有著非常多的交織,既有很多來往,也曾經有嚴重矛盾。

    2.吐蕃政權,還指的是:當吐蕃王朝解體之後,分裂時期的各個並立的吐蕃人政權,仍然被泛稱為“吐蕃”(約公元850年—公元1253年左右)。

    【公元1208年時的吐蕃地區(節選自《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5—56圖)】

    分裂時期的吐蕃政治鬥爭撲朔迷離,有過”二王並立”(分別在拉薩、山南地區),出現過 論恐熱、尚婢婢這樣的炙手可熱的權貴相互激戰,還發生過大暴動。

    值得一提的是,“政教合一”也是在上述動盪背景下形成並蔓延的,一個教派往往就是一個領主的勢力範圍,這個現象對後來的藏區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總之,分裂時期的吐蕃政權呈現出多變、多樣化的情形。

    1253年,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率軍南征,穿越吐蕃東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此之前,吐蕃著名法師薩迦班智達等人已經進行穿針引線,與蒙古汗國議定吐蕃歸附的相關事宜。忽必烈進軍吐蕃,標誌著吐蕃地區正式歸於蒙古統治,被納入了蒙(元)的疆域,吐蕃政權的歷史就到此為止。元朝建立後,在中央設立宣政院,統轄藏區,在藏區境內設定三個宣慰使司,從而完善了中原王朝對該地區的管理。

    概言之,吐蕃王朝於唐後期解體,此後,吐蕃政權以一個個碎片化的形式繼續存在,直到13世紀中後期,隨著吐蕃地區歸附了蒙古(元)政權,吐蕃政權到此為止。

  • 10 # 半俠

    不是,其實是在唐末就因內亂滅亡了。

    吐蕃所在的青藏高原,面積看起來很大,其實絕大部分不適合人類生存,人口密集的地方就那幾個,而且分散很開,有印度河上游的藏南河谷,恆河上游河谷。青海靠近甘肅有一塊,從這點就能看出來,各個地方離得很開,導致向心力不足,吐蕃帝國從松贊干布統一後,各個地區的勢力就很大,獨立性比較強,松贊干布能力很強,他在位時能協調各個地方矛盾,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統一下凝聚成強大的勢力,逐漸走出封閉的內陸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會第一次出現勃勃生機。

    8世紀後,各個地區矛盾終於爆發,互相攻伐,吐蕃帝國滅亡。唐人張議潮在吐蕃治下的甘肅發動起義,唐人群起響應,勝利後面見唐皇獻上國土。唐朝重新統治河隴地區

  • 11 # 一點點歷史

    吐蕃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唐朝史書,泛指今天的青藏高原,克什米爾等地區,而松贊干布被認為是吐蕃王朝的建立者。

    吐蕃王朝的誕生幾乎和唐朝同步,在其存續的二百多年時間裡和唐朝有著很多交集,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唐和吐蕃的戰爭,比如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和親,比如“安史之亂”時期侵佔唐朝領土等等。

    吐蕃王朝在赤松德贊在位時期達到了鼎盛,曾出兵二十萬攻佔長安,並且擁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廣武王李承宏為唐朝皇帝,但是被郭子儀的勤王部隊驅逐,後郭子儀從回紇借兵大破吐蕃,自此之後吐蕃入侵唐朝的行為才有所收斂。

    雖然吐蕃也曾一度強盛,但是其奴隸制的形態和地理位置制約了發展,8世紀末,由於統治階級的內鬥,以及奴隸暴動,曾經強大的吐蕃陷入了分裂,統一的吐蕃王朝在這時起已經覆滅了。

    分裂之後吐蕃開始不斷尋求內附。宋朝時期雖然吐蕃有些政權已經接受大宋朝廷的冊封,如唃廝囉。但是整個吐蕃地區還是處在割據混戰的局面。直到元朝時期吐蕃才被正式併入元朝版圖,被元朝中央統一管理。

  • 12 # 大浪淘沙說古今

    吐蕃,7-9世紀的藏族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吐蕃王朝崩潰後,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漢文史籍仍泛稱青藏高原及當地人民為“吐蕃”或“西蕃”。

    所以說,在古代,吐蕃是王朝的名稱,也是地域名稱。和扶桑,高句麗一樣,在一個地域,不同王權更迭,古代中國簡稱為高句麗吐蕃,並不代表是一個族姓的延續。

  • 13 # 矛盾體160202925

    吐蕃一直都沒有滅亡,到現在也沒有滅亡呀!吐蕃是藏族建立的有史料的第一個政權,應該說從松贊干布開始起進入人們的眼線。

    說起吐蕃,真是個頑強的民族,從唐朝開始一直到元朝才被蒙古族打敗,至此才被化為中華民族的疆域圖中。不能說滅亡,只能說他這個政權滅掉了,但是藏族還是一直存在的,元朝之後就稱為西藏了,就成為中央管轄的地方行政機關了。

  • 14 # 煮酒君

    從時間上來看,吐蕃和唐朝建立、滅亡的時間都相距不遠。

    吐蕃政權大致位於今天的青藏高原一帶,關於其民族的組成,元末明初的僧人薩迦·索南堅贊在其著作《王統世系明鑑》中記載了獼猴與巖魔女結合生下藏族先民的神話。

    直到公元前127年,傳說中的第一位藏王聶赤贊普從天而降,藏地才有了等級制度。

    從現實角度看,吐蕃民族的誕生,大體有著本地發源、羌人西遷、鮮卑人南遷等觀點。

    《新唐書》中記載道:"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

    總的來說,吐蕃民族便是本地原住民加上外來的各民族共同融合而形成的。

    唐貞觀七年(633),松贊干布遷都到邏些(今拉薩),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之時出現也。"作為實際上的王朝開國之君,松贊干布平定吐蕃內亂,統一了西藏地區,大大發展了吐蕃的經濟、文化。

    也是在松贊干布的治理下,吐蕃得到了唐朝的重視。

    貞觀十四年(640),松贊干布派出吐蕃重臣祿東贊前往唐朝求親,併成功迎回了文成公主。

    這之後,唐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尺帶珠丹,大體來說兩國的關係還算友好。

    唐朝建立不久,吐蕃便正式建國。唐朝在玄宗開元年間國力達到巔峰不久,吐蕃也發展到了鼎盛。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皇南逃,為了平定安祿山、史思明的大軍,唐朝廷抽調了大量駐守吐蕃邊境的軍隊。而吐蕃領袖赤松德贊則趁機起兵,將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佔據,甚至於廣德元年(763)佔領了唐朝首都長安,唐代宗被迫逃到陝州避難。

    吐蕃在長安扶持了傀儡政權,儼然要維持長久的統治。好在郭子儀率領各路勤王之師奪回了長安。這次敗退成了吐蕃由盛轉衰的訊號,由於連年的戰爭,其本就不充裕的國力被進一步削弱。再加上長安被收復後,唐朝對吐蕃背信棄義的行為十分不齒,眾將領都憤憤不平。

    先是名將李晟主動請纓,將軍隊駐守在唐與吐蕃的邊境涇州一帶,他率三千精兵伏擊吐蕃,並差點生擒位高權重的大相尚結贊。

    這之後,唐將韋皋又"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元和十四年(819),唐將史敬奉領軍二千五百人與吐蕃十餘萬大軍相遇,"敬奉率眾大破之,殺戮不可勝紀,驅其餘眾於蘆河,獲羊馬駝牛萬數。"經過這樣的多次失利,吐蕃由原來的繁榮漸漸走向衰弱,許多太平盛世不會暴露出來的問題也相繼出現。

    長慶元年(821),在與唐朝戰爭中沒能佔得什麼便宜的藏王克黎可足派出使臣向唐朝求和,雙方在長安、邏些舉辦了盛大的典禮,並在大昭寺門口留下了著名的唐蕃會盟碑。

    自此,吐蕃解除了來自唐朝的直接威脅,但為時已晚。

    早在派兵攻入長安的贊普赤松德贊執政後期,外戚和階級的問題就逐漸顯現,他本人還被自己王妃的家族逼到禪位自保。到了與唐講和的克黎可足一代,他更是被舊勢力牽制,最終被弟弟暗殺。這些事例反映出吐蕃王朝末期皇權被挑釁、各方矛盾漸趨激烈的嚴峻狀況。

    在危急關頭,唐朝民族英雄張議潮在火上澆了油。

    長安雖然被唐朝光復,但西北的大片地區仍被吐蕃佔領。在這裡出生的張議潮思念故國,便組建起一支"歸義軍",克復了位於今新疆、青海等地的十州之地,黃河以西的土地回到了唐朝的統治下。

    戰爭的失利催化了吐蕃內部問題的爆發。先是贊普去世後二子爭位,將吐蕃分裂成兩部分。隨後原本依附於吐蕃的小部落也趁亂獨立。

    最終,隨著由奴隸,平民為主體的農民起義運動爆發,吐蕃王朝被推翻,國祚兩百多年的吐蕃宣告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炒黃豆粒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