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樵觀史
-
2 # 泓潤琨闐翠珍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宜兆熊是誰?
宜兆熊是出生於功勳世家的八旗子弟,其祖其父都是軍功出身,同樣宜兆熊雖無文韜,但有上馬安兵治國之才,所以區別於八旗的紈絝子弟!宜兆熊深得雍正皇帝賞識,稱他“一字不識,但操守尚優,心術亦正,藹然有忠愛之誠”。
宜兆熊能夠做直隸總督原因如下:
1、政治原因。雍正歷經康熙王朝的“九王奪嫡”之亂,以及繼位後首任直隸總督李維均與年羹堯結黨營私,接任直隸總督李紱被朋黨參奏下獄後,雍正皇帝需要一個與朋黨無瓜葛的人為直隸總督。
2、軍事原因。直隸總督護衛京畿,要有一定的軍事指揮能力、作戰能力,宜兆熊出身軍功世家,雖不識字,但作戰能力毋庸置疑。
3、情感原因。宜兆熊武將風範,忠君愛父,不參與朋黨之爭,簡單單純,人品中正,操守尚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保皇派,這讓疑心病很重的雍正皇帝用著很是放心。
歷經“九王奪嫡”後的雍正皇帝,外有準噶爾外患,內部朋黨叢生,旁有八爺黨隨時準備發動政變,國庫空虛,經濟凋敝,鐵面四爺——雍正皇帝特別需要忠心耿耿的保皇派來協助自己治理外患,穩定朝綱,振興經濟,所以宜兆熊雖不識字,在重要的崗位上任職能力不強,但忠心可見!為了彌補宜兆熊的不足,雍正皇帝派人協助宜兆熊,處理直隸事務!!!用意可謂良苦!!!
時間有限,拙見請大神指點!!!
-
3 # 蟈蟈的文史原創
之所以雍正用宜兆熊這樣大字不識的人為直隸總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雍正
1.首先表現的是雍正帝不拘一格用人的魄力。雍正帝繼位後,其對當前的官員隊伍有清醒的認識,其認為: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所以,其實施吏治改革,其中打破“學歷”任人就是一條,所以才有了大字不識一個能當總督的現象。
影視劇中的宜兆熊
2.其次是雍正自身實際需要的結果。民間及朝堂歷來不少關於其帝位如何得來的傳聞,面對如此的工作環境,雍正最需要的是忠心、忠誠於他的人,只要不斷擴大這樣的幹部隊伍,尤其是重點區域的掌控,其自身勢力才會不斷壯大,鞏固自己的統治。
影視劇中的雍正
3.第三是其前任幾個直隸總督的現實表現所決定的。在宜兆熊之前共有三屆總督,但是這三個總督都讓雍正很失望,都是因為損公肥私,以及其他不好事項不是被殺就是被調整,歸結一點就是他們對雍正、對朝廷不忠,他們都是經過科舉考試過來的,這對雍正用人上有所觸動。
綜合以上原因,雍正大膽啟用宜兆熊,讓一個不識一字的人高居要位,但確實取得了時效,宜兆熊以衷心回報了雍正。
-
4 # 香茗史館
雍正其實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皇帝,在用人方面堪稱不拘一格,而宜兆熊之所以能夠被重用,便與此有關。雍正對宜兆熊的評價是“一字不識,但操守尚優,心術亦正,藹然有忠愛之誠”,可見雍正對於其一字不識並不在意,反而很是看中對方的品行,尤其是在直隸總督兩年連換三任的情況下,雍正不怕你能力不行,就怕你胡亂作為。
宜兆熊以廕襲入仕,雍正帝對其較為看重宜兆熊乃是漢軍正白旗出身,讀書人入仕需要參加科考,而他的出身決定了他可以另闢蹊徑,即使大字不識,也可入朝為官。
△宜兆熊於康熙晚年入仕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宜兆熊廕襲三等男爵,三年後升為二等男爵,並授參領。康熙四十年(1701年),升任佐領,就此步入仕途。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又升任漢軍副都統,復授漢軍正黃旗都統。雍正元年(1723年),擢升為福州將軍,奏請駐防滿漢協領,與在京八旗均屬二品。兩年後,宜兆熊先是升任浙閩總督,後又遷為湖廣總督。
由以上不難看出,宜兆熊在康熙晚年入仕之後,其實一直在八旗體制內升遷,而到了雍正朝之後,才算是真正步入朝堂,成為朝廷高官。可見,雍正皇帝對於這位大字不識的“武夫”還是相當滿意和重視的。
△宜兆熊於雍正初年受到重用
這其實與雍正帝的用人不拘一格有關,按常理官員晉升都是需要“熬資歷”的,而被雍正重用的眾人,例如鄂爾泰、李衛、田文靜等人,完全可以說是平步青雲、火箭升遷。可見,在雍正皇帝看來,只要你用心踏實做事,那升官根本不是問題,越級提拔也不是不可能。
直隸總督兩年連換三任,宜兆熊上任頗有運氣成分不過,即使雍正帝重用,宜兆熊能夠出任直隸總督,還源自於前三任直隸總督的相繼被免,可以說還是有一定運氣成分的。
雍正朝的首任直隸總督李維鈞,可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幹吏,“攤丁入畝”便是他提出來的,然而他在做人方面卻有點缺陷。李維鈞乃是透過年羹堯舉薦而開始受重用的,自然便被劃到了“年黨”之中,不過雍正雖然承認任用李維鈞乃是受了年羹堯“蠱惑”,但其升任直隸總督卻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因此雍正在處置年羹堯時,只是敲打了一番李維鈞。結果,這位仁兄一看風頭不對,為表示自己與年羹堯無關,竟然主動上書彈劾年羹堯,結果不但沒能撇開關係,還被雍正認為這是做人“不忠”,結果被人彈劾後迅速落馬,最終病死獄中。
△年羹堯
在李維鈞之後,繼任的直隸總督是蔡珽,這位同樣是員幹吏,雍正評價其“學問素優,人品端方”,可倒黴的是遇到了直隸災荒。遇到災荒其實並不可怕,救災就是了,然而這位仁兄偏偏創新出了個“以工代賑”的方式來賑災,也就是讓災民幹活換“飯票”。結果導致舉朝譁然,遭到大量彈劾,結果不僅官丟了,還被判了個斬監侯。
△李紱與田文靜互懟
蔡珽之後,因清查貪汙有功的李紱得以升任直隸總督,這位仁兄倒也算是能臣,奈何過於耿直。早在年羹堯權勢熏天之時,李紱就敢於與其當面對峙,可見也不是個怕事的主。然而還不等上任,李紱便跟雍正的寵臣田文靜“懟”上了,他先是以“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為由多次彈劾田文靜,之後更是連續上書以“橫行鄉里、貪贓枉法、禍害百姓”為由彈劾田文靜,田文靜則反告李紱結黨營私。雍正帝一看這還了得,於是只好把李紱調整為了工部侍郎,畢竟田文靜這個“改革大將”還是要保的。
△雍正心想來個別惹事的就行
兩年時間,直隸總督接連換了三任,而且三位還都是能臣幹吏,可接下來又讓誰來接任呢?此時正值雍正改革的關鍵時期,直隸又太過重要,思來想去雍正就想到了宜兆熊,心想著哪怕你能力有限,只要忠心聽話,不給我添亂就行了。
宜兆熊任內雖多次犯錯,但卻依靠忠心坐穩位置宜兆熊上任直隸總督後,雍正為了不出亂子,於是將劉師恕調去幫忙協理總督事。兩人一文一武倒也搭配合理,在加上宜兆熊態度端正,對自己的定位也比較準確,因而兩人雖然時常犯一些小錯誤,但雍正並未為難他們。
雍正五年(1727年),劉師恕和宜兆熊商議裁撤學政陋規,結果和學政孫嘉淦意見不統一,孫嘉淦認為費用減半便可,而劉師恕卻認為應該另行撥解,最終鬧到了雍正那裡。結果雍正批示,“孫嘉淦非騷擾貪饕者比,爾等何不量至此?可仍循舊例而行。嘉淦,端士也,宜作成之。”
同年夏,保定地區降雨過少,雍正為此甚為憂慮。宜兆熊和劉師恕卻認為今年剛好遇到閏年,晚些下雨也不遲,結果雍正斥責其不關心百姓。兩人一想,怎麼什麼事情都沒辦好,於是又上奏建議裁撤了驛站夫馬工料等費用開支,結果雍正雖然認為“陋規自應裁”,但又認為兩人想的不夠周全。
緊接著,大名諸生竇相可投訴知府曾逢聖貪劣,然而布政使張適杖責竇相可,導致其最終死於獄中,而宜兆熊和劉師恕卻都沒有上報。雍正派福敏等查證屬實,於是宜兆熊被調回京,何世璂被調任直隸總督,劉師恕則仍然協理總督事。
從雍正四年十二月任直隸總督,到雍正六年五月被召回京繼續擔任吏部尚書,宜兆熊在直隸總督的任上幾乎做了一年半,比起前任來無疑長久了許多,而其憑藉的便是“忠心”二字,再加上本就不識字,雖有小錯、但無大亂,雍正自然也就不會過分難為他。
回覆列表
不是貴族出身,也得是高階知識分子,飽讀詩書。實際上也的確如此。縱觀清朝先後上任的70多位直隸總督,科舉出身的飽學之士佔了絕大多數,可偏偏其中就有一位“奇葩”總督,竟然大字不識。他就是雍正朝的宜兆熊,署理(署理有別於正式任命的“實授”,通常指暫時代理,有的是短期署理;有的是先署後授;還有的是一直署理,但質同實授)直隸總督1年5個月。 宜兆熊是生於功勳之臣家族的公子哥兒,其祖、父都是軍功出身,他從小就不愛讀書,所以大字不識,可這並不影響他承襲爵位和當大官兒。雍正皇帝雖然心裡明白宜兆熊不識字,在重要的崗位上任職理事很勉強,但還是看中他“操守尚優,心術亦正,藹然有忠愛之誠”,讓他署理直隸總督,圖的就是這個人對自己忠心不二。在宜兆熊之前,首任定製直隸總督李維鈞與年羹堯結黨營私,被革職抄家,後病死獄中。蔡珽署理直隸總督一個月後,李紱(音同服)接任直隸總督。在雍正皇帝的默許下,李紱將曾極力反對雍正繼位的康熙第九子允禟在保定折磨致死。後來,這位總督也被調職下獄,定了21條大罪,差點兒丟了性命。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雍正皇帝很需要一個對自己忠心、與當時的朋黨毫無瓜葛的人為他看好直隸。於是,宜兆熊走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