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人旋風
-
2 # 情月
譚富英生於1906年,卒於1977年。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京劇世家。祖父譚鑫培,父親譚小培。
曾師從蕭長華、王喜秀、雷喜福等人。他嗓音最大的 特點是清亮甜脆,唱腔簡潔、明快、洗煉,樸實自然,不追求花哨,行腔一氣呵成, 聽來韻味醇厚,情緒飽滿,痛快淋漓。
總的來說,其唱腔繼承了“譚(鑫培)派” 和“餘(叔巖)派”的風格,併發揮自己的特長,被譽為“新譚派”。譚富英擅 長演出潭門本派劇目,既以唱工取勝又以武功見長。
主要代表作品有《捉放曹》、 《桑園會》、《秦香蓮》、《大保國》、《探陰山》等。
他的弟子有高寶賢、孫嶽、 李崇善高壽鵬及其子譚元壽等。
-
3 # 168明月晨光
譚富英,生於1906年10月15日,卒於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潭門的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曾任北京京劇團的團長,出生於梨園世家。
他的作品有《群英會》,《借東風》,《赤壁之戰》,巜失空斬》,巜捉放曹》巜鼎盛春秋》,巜南陽關》,巜戰太平》,巜定軍山》,巜桑園寄子》,巜奇冤報》,巜擊鼓罵曹》,巜洪羊洞》,巜四郎探母》,《桑園會》,巜珠簾寨》,巜秦香蓮》,《借東風》,巜二進宮》,巜十道本》等,都很受大家廣大觀眾的歡迎的劇目。
-
4 # 方塊小超人
譚富英是譚派戲劇的傳承人和開拓者,他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也是四大鬚生之一,為觀眾帶來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譚富英之所以在京劇舞臺上地位如此之高,是因為他的表演不僅功底紮實,而且獨具自己的特質和精神,打造了很多經典人物形象,別人難以模仿。
他的代表劇目主要有《失空斬》、《捉放曹》、《鼎盛春秋》、《晉楚交兵》、《南陽關》、《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奇冤報》、《擊鼓罵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又名趙氏孤兒)》、《四郎探母》、《桑園會》、《珠簾寨》、《秦香蓮》、《群英會》、《借東風》、《赤壁之戰》、《將相和》、《大保國》、《探陰山》、《二進宮》、《十道本》等。其中,《四郎探母》和《大、探、二》最有名。
-
5 # YLYH6688
譚富英生於1906年,卒於1977年。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京劇世家。 祖父譚鑫培,父親譚小培。曾師從蕭長華、王喜秀、雷喜福等人。他嗓音最大的 特點是清亮甜脆,唱腔簡潔、明快、洗煉,樸實自然,不追求花哨,行腔一氣呵成, 聽來韻味醇厚,情緒飽滿,痛快淋漓。總的來說,其唱腔繼承了“譚(鑫培)派” 和“餘(叔巖)派”的風格,併發揮自己的特長,被譽為“新譚派”。譚富英擅 長演出潭門本派劇目,既以唱工取勝又以武功見長,主要代表作品有《捉放曹》、 《桑園會》、《秦香蓮》、《大保國》、《探陰山》等。他的弟子有高寶賢、孫嶽、 李崇善高壽鵬及其子譚元壽等。
-
6 # 沉默中吶喊
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梨園世家。京劇大師譚志道曾孫,譚鑫培之孫,譚小培之子。
他在1923年出科後,先與王蕙芳、徐碧雲搭班,後又到上海與荀慧生合作,並先後與尚小云、梅蘭芳、程硯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曾與碧雲霞、雪豔琴、筱翠花等合作。
1934年以後始組班領銜主演。在上海天蟾舞臺與雪豔琴合作演出併合拍電影《四郎探母》,這是中國第一部有完整情節的京劇電影藝術片,公開放映於1935年。解放後他主持整理改編傳統劇目《將相和》,與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演出,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獎。他與張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探、二》堪稱絕唱。
1956年與馬連良、蕭長華、葉盛蘭、裘盛戎、袁世海諸位藝術家珠聯璧合,攜手合拍京劇藝術影片《群英會》、《借東風》,為京劇藝術寶庫留下了珍貴的形象資料,轟動一時。
建國十週年,他又與馬連良、葉盛蘭、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李和曾合作演出新編劇目《赤壁之戰》(飾劉備),大獲成功。他和馬連良合作演出的《十道本》二人相得益彰,觀眾歎為觀止。
譚富英於1964年因病輟演,從此告別舞臺,但是他對藝術的嚴肅態度,創作的認真精神,顧全大局、精益求精的作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曾任北京京劇團(現北京京劇院)副團長。
譚富英擅長演出譚門本派劇目,既以唱工取勝又以武功見長。代表劇目主要有《失空斬》、《捉放曹》、《鼎盛春秋》、《晉楚交兵》、《南陽關》、《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奇冤報》、《擊鼓罵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又名趙氏孤兒)》、《四郎探母》、《桑園會》、《珠簾寨》、《秦香蓮》、《群英會》、《借東風》、《赤壁之戰》、《將相和》、《大保國》、《探陰山》、《二進宮》、《十道本》等都是很受廣大觀眾歡迎的劇目。
-
7 # 明揚51
譚富英的代表作有哪些,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簡單,藝術都是本著“越學越多、越用越少”的規律發展的,即會的很多,但只側重發展最好的。比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難道他們不會畫別的嗎?不是,而是不是最好的一面。
京劇也是如此,譚富英一方面有些京劇史上最為傳奇的家庭背景,另一方面又出自京劇史上的第一科班富連成,能文能武,出科後拜師餘叔巖,可以說絕大部分的老生戲都唱的很棒。
說起譚富英的代表作,其實應該從兩個方面總體說說我的看法:
1:最為拿手的劇目
知道中國第一部影片是哪部嗎?是譚富英祖父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這齣戲後面一般還要加演《陽平關》,是譚家壓箱底的劇目,代代相傳,譚富英演來自是得心應手。還有一齣戲,《戰太平》,也是譚富英先生拿手好戲。這兩齣戲可算是譚先生最為得意的代表作。
2:早期經常上演的劇目
3:無腔不學譚
譚鑫培可算是京劇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絕大多數老生戲都有強烈的譚派烙印,如《洪洋洞》、《碰碑》、《紅鬃烈馬》、《問樵鬧府》、《鼎盛初春秋》、《摘櫻會》、《失空斬》、《捉放曹》、《除三害》、《將相和》等等,譚富英的這些戲可算是唱了一輩子,而且在老譚派基礎上有所發展,歸為代表作絕不為過。
4:合作戲
以上說的是以譚富英先生為第一主角的老生戲,另有許多大合作戲,雖非第一主角,但譚先生能以出色表演達到“該角色第一”無出其右,如《群英會》之魯肅,《趙氏孤兒》中的趙盾,《十道本》中的唐王等,這些角色並非劇中頭牌,但經譚先生唱來,精彩不在頭牌之下。也算是譚富英先生的代表性。
其實,譚先生有資料留給我們的所有劇目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老藝術家們都遵循“不是自己最佳的戲不動”的原則,比如,《鼎盛初秋》以前譚先生經常上演,但楊寶森的楊派唱紅該劇後,譚先生捨棄楊派最為得意的《文昭關》一折,從《浣紗記》唱起,後期甚至幾乎就不演此劇了。
經常上演並有資料留下的,都是譚富英先生的代表作。尤以《定軍山》、《戰太平》最為拿手。這個結論不知提問者是否滿意?
圖一為譚先生《定軍山》劇照,圖二為《戰太平》劇照;圖三為馬譚《群英會》劇照,圖四為譚富英張洪祥《趙氏孤兒》劇照。
-
8 # 梅鶴讀書
我喜歡京劇老生戲,最喜歡譚、餘兩派,下面我說說我的認識。
譚富英先生出身梨園世家,京劇譚門第四代傳人,是後四大鬚生之一。其家學淵源,又在富連成坐科,能戲頗多。其代表作可分幾類來看:
01、靠把老生戲《戰太平》之花雲、《定軍山》《陽平關》之黃忠、《南陽關》之伍雲召、《珠簾寨》之李克用,均為其代表作,也是譚派代表作。這些戲要求唱唸做打俱佳,尤其《戰太平》之花雲難度最大。
花雲
02、安工老生戲《失空斬》之諸葛亮、《洪洋洞》之楊延昭、《碰碑》之楊繼業、《烏盆記》之劉世昌、《捉放曹》之陳宮、《四郎探母》之楊延輝,均為其代表作,也是譚派代表作。
03、衰工老生戲《問樵鬧府》《打棍出箱》之範仲禹、《打漁殺家》之肖恩,最是考驗做工,是譚先生代表作。
陳宮
04、譚門本派戲《桑園寄子》之鄧伯道、《硃砂痣》之韓廷鳳等也是其代表作。
05、合作戲《龍鳳呈祥》之劉備、《群英會》之魯肅、《大探二》之楊波是譚先生代表作。
06、其他新編戲《將相和》之藺相如,為他人挎刀《秦香蓮》之陳世美、《趙氏孤兒》之趙盾、《十道本》之李淵,亦能反串《八蜡廟》之朱光祖。
趙盾
-
9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我記得文革前廣播中正在教唱《借東風》,分段教有段時間了。我天天學,當教到“盼只盼東風起,火燒戰船曹營的兵將無處躲藏……”第二天突然沒了,也沒教完,也不交待為什麼。後來才猜到是“文革”了。
-
10 # 麟麟鞭
譚富英,譚老闆,在其祖父創立的譚派藝術的基礎之上,發揮自身的特點與長處,勇於改革,不斷創新,行成了自己獨具風格的藝術派別,其代表作有,定軍山,烏盆記,打魚殺家,失,空,斬,鍘美案裡的陳世美,李陵碑中的楊繼業,將相和中的藺相如,譚先生飾演的角色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表了,譚老闆的唱唸做,都深受廣大,聽,觀眾的喜愛!
回覆列表
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梨園世家。京劇大師譚志道曾孫,譚鑫培之孫,譚小培之子。
主要成就
四大鬚生之一
譚門第四代嫡傳
"新譚派"創立者
主要代表作《定軍山》,《失空斬》,《大探二》,《四郎探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