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塞電影
-
2 # 影迷也瘋狂
要談轉型,那也得它先上映啊。
昨天去看了《中邪》的看片會,覺得這種模仿好萊塢恐怖的手持攝影+第一視角的拍攝手法確實能把恐怖氣氛營造得十分濃厚。
雖然製作粗糙、演員表演一般、臺詞很不專業、畫面很土氣,但是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鋪墊很足,充滿了懸疑,也確實把觀眾嚇了好幾次。
確實與之前的中國產驚悚片氣質完全不同,算小成本製作裡的精品了。
影片即將於4月4日上映,本週末將會進行點映。
而就在昨天晚上看到訊息稱《中邪》將全面停止放映,並會撤檔。
從發行人員那打聽到的訊息也是週末點映取消,撤不撤檔還在等待通知。
《中邪》透過為紀錄片的形式紀錄了一場藉助迷信活動來複仇的陰謀,片中涉及到很多算命、還人、神婆、鬼怪之類的封建迷信,這是影片故事背景,原本沒什麼的,只是用為紀錄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就有點像宣傳封建迷信思想了。
如果《中邪》面臨上映卻被臨時撤檔,那就不知當初是怎麼過審的了。
既然稽核都通過了,為何又不能讓它如期上映呢。清明節檔非常適合恐怖片上映,錯失了這一波機會,那對於《中邪》來說就很難說有第二次機會了。
中國產驚悚片靠幼稚的陰謀和故弄玄虛的陰謀營造出來的恐怖感已經叫觀眾厭惡了。
如今《中邪》的出現,讓人看到了中國產驚悚片的希望,沒想到這波希望這麼快就被扼殺在搖籃裡了。
談轉型,那什麼談呢?
-
3 # 陳令孤
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刻,是黎明即將到來的那一刻。同理,一天中最光亮的時刻,也是黑暗即將消失的時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豆瓣網評分三分以下的電影,基本上被中國產恐怖片給包圓了。這些影片成本低,製作粗糙,故弄玄虛,只是打著恐怖的旗號來誘惑人。最致命的是,它們在故事上缺乏創新,甚至沒有完整的敘事線索,只是用造型和聲音來製造感官上的刺激,給人的感覺太假。
但同時,恐怖片又是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電影型別,有著固定的甚至是鐵桿的粉絲群體。這也是為什麼恐怖片口碑不好,但每年層出不窮的原因。畢竟,背後有著很大的利益空間。
或許正是因為長期遭遇受騙之苦,這部《中邪》一出來就讓人眼前一亮,形成了一種報復式的回饋現象。它的最大特點是,針對之前恐怖片的“假”,以紀錄片的形式來營造真的氛圍,一開始就將觀眾拉入到故事場景中,和人物一起去體驗那種來自未知的恐懼。
故事開始於一男一女兩位大學生丁鑫和劉夢,去村落裡拍攝一部民俗紀錄片,見識了算命、還人等稀奇古怪的事情。這個時候,電影的氛圍其實是幽默的,放鬆的,有一種來自民間真實生活的喜劇感。尤其是丁鑫和劉夢之間帶點打情罵俏意味的對話,甚至有一種性感的魅惑。
但是當兩人對王婆的驅邪儀式產生興趣後,影片就慢慢步入了恐怖的時空。他們和王婆王叔一起,來到一家偏僻而破落的院子,給一位中邪的女子驅邪。
恐怖片在面子上,是用驚悚的造型影像和具有暗示性的音樂帶給人心靈以震顫,但是在裡子內,它其實是一種懸疑片。正因為觀眾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知道奇怪的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所以才會感到可怕。
正如在《中邪》中,言行怪異的女子陳麗,到底是不是真的中邪?王婆驅邪“還人”背後的秘密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是引導觀眾迫切想深入故事核心的東西。而影片很好地把握住了節奏,時掩時顯,不斷擴充套件懸疑的的複雜程度,讓人物間的關係變得婆娑迷離,直到最後爆發。
在這個過程中,《中邪》將主要鏡頭集中在對民俗儀式的還原上,展示了很多驚奇的法事道具。比如,一臉鬼魅的紙娃娃,蒼白的臉與彩色的服裝相對比,形象很是懾人。而王婆叨叨唸唸的驅邪儀式,也充滿詭異,刺激了人的原始恐懼。
很多時候,人們的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眼前的事物,而是逃不掉的困境。《中邪》將故事場景放在山中院落,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同時,王叔的車不斷出事故,讓急切想逃離的人不得不一次次回到原點,接受最後的審判。這種拉鋸式的情節設定,很好地營造了緊張氣氛。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產恐怖片的創作不能違背科學原理,不管多麼驚悚的故事,最後都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好在《中邪》在前面已經鋪墊了眾多細節,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最後人物的走向。
一個人在危機時的選擇,不是因偶然的衝動來決定的,而是由他既有的人格來決定的。而這種人格又是在長期的生活和成長中,不自覺地逐漸形成的,隱蔽而頑固。人性的真實和可怕也就在這裡:趨利避害雖說是本能,但一個人真要做出這樣的行為,又是無限悲涼的。
儘管與優秀的外國恐怖片相比,《中邪》的特點可能並不突出,但是在沉寂已久的中國產片中,它無疑是突破之作,是為中國產恐怖片帶來尊嚴的一部作品。
-
4 # 共十週年
5萬元的小成本製作,粗糙,但反倒很喜歡這種類似於原生態的感覺。16年的小成本電影,讓其他中國產大製作恐怖片情何以堪吶
插播
院線電影資料庫:接到上級通知,影片#中邪# 無法如期公映。
允悲
-
5 # 職業影迷牛哄哄
由於最近《中邪》電影下架,本人作為曾經的恐怖片愛好者更加對此片好奇,於是找來資源觀賞。所以劃重點:
1.我看的是110分鐘電影節版本,不是94分鐘院線版本。
2.不是故意唱反調,是真得沒什麼值得誇的。也許重製後的戛納版本在frist的幫助下會好很多吧。
這種水平的片子都能拿出來吹,現在的中國產電影的確挺可悲的。坦白的說,同樣的條件,能夠從視聽語言及劇本的角度把故事講的比導演馬凱好的人一抓一大把。只不過對於底層追求電影的同志們,幾萬塊錢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是很難擁有的條件。
故事講述了兩個大學生因拍攝關於算命的紀錄片,而介入了一對姐弟復仇王婆的死亡騙局,最終男學生被嚇的失魂,姐弟伏法。
從總結故事就暴露出了一個問題,作為戲份非常多的兩個大學生,根本就稱不上是故事的主人公。影片的表達落在私自復仇實際上是愚蠢行為,害人害己,這種人性的枷鎖分毫都沒有對應到兩個大學生身上。從劇作的角度來說,兩個大學生整個感情線都低階無趣,不僅是演員表演問題,情節就很無趣。只提供了一點點模糊的愛情,可是這丁點的愛情也沒有去呼應選擇,哪怕是在大家被嚇到逃跑時和王叔王婆做對比呢?故事和人物都經不起推敲。王婆和王叔互相背叛就如上面說的,沒有鋪墊也沒有對應是很多餘無力的。而姐弟一開始的復仇就很無稽,掌握了驗血證據還去選擇私下復仇不說,這兩個神棍竟然認不出自己害死的人的孩子?害死人之後這麼粗線條?這種情況現實中固然有可能存在,但電影就是電影,沒交代或暗示的資訊就是不存在。看完這部影片,對其中的人物完全沒有什麼鮮明的映像。在拍攝上,有很多人誇樹的鏡頭和所謂的歪打正著的粗糙感。對於誇樹的鏡頭,我的感受是也實在沒有能誇的地方了。至於粗糙感,說白了就是烏漆麻黑,剛好遮醜,因為鏡頭裡資訊量實在少的可憐。影片一開始那三段算命的穿插剪輯本就很拖沓,還用了很多鏡頭交代兩個大學生。既然大學生不是主體故事的主人公,這些鏡頭也都挺無用的。假如說,兩個大學生之間也存在什麼秘密。而導演讓觀眾以為故事是姐弟復仇,但走向不是這麼亂糟糟的逃亡,而且後半段有一個類似《電鋸驚魂》的架構。幾個人都認為有鬼,放在封閉空間裡自我救贖。如此設計,姐弟的動機也許就是獲取證據,這樣整個度假村裡就能有姐弟安插的探頭來提供更多視角,故事和影像都會豐富很多。在這個過程中,兩個神棍反而被嚇得信鬼,以及兩個大學生關於有沒有鬼的討論都能提供戲劇性。然後如果把姐弟及被殺的母親這組人物關係改成畸形的三角戀情也能呼應單純的大學生戀人和王婆夫婦,豐富表達背後的情感力量。總的來說也就只能鼓勵,畢竟攢出了片子。但如此追捧讓大家來看,確實沒什麼價值。
回覆列表
這片子在FIRST電影節展映之後,傳出過資源,當時就看了,看完之後只能說,不是什麼影片都可以成為電影的,也不是什麼小成本都可以當做藉口的,裝瘋賣傻和逢迎拍馬一樣可恨。
《中邪》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根本還是在於它的本土、小成本和紀錄片形式,而最關鍵的應該是本土,之前的中國產恐怖片都是一溜串的科教版鬼魂,特效是從日美借的,鬼神也只是圖個名頭,沒有超自然的文化根底,而《中邪》便是用了南方佔神卜鬼、中邪去巫的迷信習俗,這種名頭就很不一樣。很本土化,讓觀眾還沒看片子就能有興趣,畢竟,這玩意兒在早些年的民間還是比較流傳,也就是說它在很多觀眾心中是有童年夢魘的,或者是童年記憶的。
但是這種借噱頭的小成本影片,終歸只會是流星而已,它會引起一連串的跟風拍攝,畢竟那玩意兒iphone也能拍。但是優秀的恐怖片並不是不講究劇作法和恐怖心理運籌的,比如日本的靈異片,《咒怨》、《鬼來電》和《午夜兇鈴》,終究有一個敘事法在裡面,而且它們都是在“人間有怨,還魂復仇”的路子中運作的;而美國的血漿恐怖片,則多是藉助人體解剖、感官刺激來作為恐怖片的賣點,在敘事層面上,則有著犯罪片和歷險片的敘事傳統。
觀眾在看這些恐怖片的時候,得到的或是因果報應、從善如流,或是個人意志、險中求勝的意思,但是看看《中邪》,這片子除了裝神弄鬼,剩下的是什麼呢?
嗯,就先前的版本來看,還是個科教片。此次國內院線版,據說是做了部分補拍和重新剪輯,結尾的處理可能也會有所不同,還是期待有不一樣的突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