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裡的女人

    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笨笨的宋襄公。

    齊桓公死後,宋襄公一直致力於召集各諸侯會盟,要大家承認自己的盟主地位。公子目夷勸導他說:君主您的慾望太強了,別的大國怎麼能容得下你呀!

    果然,宋襄公激怒了楚國,被楚成王扣留羞辱了一番,還起兵攻打宋國。

    好不容易宋襄公被晉文公救下來了,宋襄公還不老實,聽說鄭國竟然支援楚成王稱霸,這怎麼可以?宋襄公立即出兵攻打鄭國,想再次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地位。

    鄭國向楚國求救,於是楚宋兩國又在宋襄公的努力下開戰了!大臣們都勸他不能開戰,宋襄公一意孤行,在泓水與楚軍交戰。

    打就打吧,但是宋襄公太過仁慈了,看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河,目夷認為,楚國兵力多,宋國兵力少,要趁現在楚國兵力沒有完全輸送過來先發制人。宋襄公認為,作為國君怎麼可以這樣呢?人家還沒準備好,我怎麼可以出兵呢,這不行,這不是君子所為。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的大腿還被楚國士兵射傷了。

    這場大戰之後,宋國基本也就退出了春秋五霸的行列,宋襄公也被後人恥笑了好多年

  • 2 # 白臨書

    歷史上似這種主動挑起戰爭最後卻打的大敗虧輸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在此我列舉兩個。

    1,曹操南征

    話說曹操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戰窮心竭力,終於是徹底的平定了中原以及北方所有的割據勢力。

    趁著統一北方軍勢正盛,曹操把目光轉移到了江東與荊州。只要再打下江南,統一天下就指日可待!

    於是曹操舉數十萬大軍裹風雷之勢劍鋒直指江南。

    先是荊州劉琮不戰而降,這更加使得曹操志驕意躁,寫給孫權的書信上一句“願於閣下會獵於江東”,更是雄心凌雲,豪氣沖天!

    可惜赤壁遇周郎,一把大火焚盡了他的統一霸業。

    自此數十年,曹操都沒有再大舉興兵南下,天下的格局也逐漸演變為三足鼎立。

    2前秦苻堅

    苻堅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國君,在位初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富國強兵,而且十分注重與民休養生息。

    並重用王猛為丞相,在王猛的竭力輔佐之下,前秦的國力與日俱增。先後攻滅了前燕,東晉的蜀地,還有北方的代國,整個天下除了東晉的荊州和揚州兩地,全部被前秦所掌控。

    王猛後來去世時曾叮囑苻堅,晉朝還是正統的中原王朝,民心依附,不要急於攻打。要先穩定內部剪除邊患,使國家能夠有一個安穩的發展期。

    但是苻堅並沒有聽從王猛的叮囑,統一天下近在眼前,只要再攻下東南晉國,帝業即成!

    於是,苻堅不顧眾多朝臣與太子的反對,毅然發全國之力起兵近百萬(史載九十七萬),揮師南下,一番爭鬥之後與晉軍對峙於淝水。

    淝水之戰時,晉軍要求秦軍後撤讓己方上岸然後兩方決戰,苻堅沒有想到什麼不妥於是下令後退給晉軍騰地方。

    誰知秦軍中軍士都是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互相之間雖然都在說話可你聽不懂我說啥我也看不懂你的瞎比劃,這一退有的人以為是打了敗仗便開始潰逃,有一個就有十個。然後就像傳染一樣,瞬間百萬大軍土崩瓦解,真正的兵敗如山倒。

    淝水戰敗之後,前秦元氣大傷。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之前攻滅的前燕和代國也再次脫離秦軍宣佈獨立,甚至反過來落井下石攻打苻堅。

    而苻堅自己在最後逃亡的路上也被自己曾經的親信愛將姚萇所害。

    何止是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直接是把自己給砸死了。

  • 3 # 帝國烽火

    1962年爆發的“中印邊境戰爭”,這場戰爭是由印度單方面的挑起,印度對中國日益緊逼,最後中國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讓印度吃不了兜著走,也讓印度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和印度是兩個古老的國家,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兩國有過比較親密的交往,並且兩國同為第三世界的主要大國,在國際政治中有很多相同的訴求。中國與印度在國際上共同促進了“五項基本原則”的號召,印度還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可以說印度在50年代的國際影響力並不弱於中國。

    1951年2月,印度派兵100餘名越過西山江、達旺河,侵佔門隅首府達旺,強迫一直在那裡行使管轄權力的中國西藏地方政府搬遷。10月,印軍一部,侵佔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等地強行建立兵營。到1953年印軍基本上侵佔了門隅、珞瑜、下察隅各地。

    面對印度對中國領土的入侵,中國政府一直想以和平的方式進行解決,周總理也曾經多次寫信給印度總理尼赫魯,但是印度方面根本不理會中國友好解決邊境問題的初衷,甚至將中國的友好當做軟弱。

    在外交無果的情況下,中國做好備做戰的準備,以應對最壞的打算。中央成立“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由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主要負責東段指揮;成立“新疆軍區康西瓦指揮部”,由副軍長何家產負責西段指揮。

    其實當時中國的外交關係非常不好,中國與蘇聯交惡,而與美國則是因為北韓戰爭一直處於敵對狀態。相反印度則是左右逢源,與美國和印度都有交集,尤其蘇聯當時給印度非常大的支援。所以整個國際形勢對中國應該說非常不利,印度也是仗著有美蘇的撐腰,才會如此的囂張。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說,“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當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美蘇之間因為“古巴導彈危機”沒有精力來處理東方的事物。

    1962年秋,由於印度方面的挑釁,中國西南形勢變得緊張。9月20日,印度向擇繞橋中國邊防哨所射擊,製造流血事件。毛主席結合國際的戰略形勢,決定對印軍入侵決不退讓。

    10月8日,總參謀羅瑞卿召集軍委辦公會議,12日,印度揚言,要把中國軍隊從印度準備侵佔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毛主席認為對印度的反擊一戰不得不打。隨後中央軍委開會,正式決定由劉伯承掛帥,坐鎮後方統籌指揮西藏和新疆的邊防部隊進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前線總指揮為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負責戰役的具體指揮。

    10月20日凌晨我軍自衛反擊,發動克節郎戰役,採取夜行曉襲的戰術,在夜色掩護下穿插、迂迴到敵側翼和背後,在攻擊出發地隱蔽待機。駐守克節郎的是印度的王牌第七旅,此戰我軍憑藉突然襲擊和頑強的戰鬥意志,僅僅一天時間就將印軍第7旅全旅被殲滅,以後的戰鬥,印軍士氣被完全瓦解了。

    第一階段戰鬥結束之後,中國發表宣告,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但是我方的好意並沒有被印度政府接受。11月14日印軍在中印邊境再次全線發起進攻,面對印度軍隊的再次武裝入侵,中國政府和中央軍委決定再次實施反擊。

    開戰後印度軍隊佈置在由西山口至邦迪拉公路的一線,印軍成一字長蛇配置,看似首尾呼應,其實任人橫斬。劉帥戲稱這個陣勢為“銅頭、錫尾、背緊、腹松”。他要求部隊避開敵人右翼的堅硬脊樑骨,而從左翼軟肚子插進去,直插申隔宗,把長蛇的肚子挑破,再分割殲滅敵人。

    11月17日,我迂迴部隊在登班擊潰印軍1個營,切斷了德讓宗——邦迪拉公路,印軍發覺處於不利地位,遂於18日晨全線撤逃,但還陷於我軍合圍之中。當日我軍佔領西山口、申隔宗、德讓宗、殲來印軍一部,一部潰逃。19日,我軍佔領邦邊拉,並於略馬東地區圍殲印軍近千人。

    隨即我軍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展開搜剿,全殲印軍3個旅,共斃俘印軍准將旅長豪爾·辛格以下官兵5200餘人。其中11月20日佔領查庫,查庫為中國邊防部隊反擊作戰前進最遠之點,距中印傳統邊界線伏特山20餘公里,在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平原。

    對印反擊戰我軍打的乾淨利落,對印度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當戰鬥打完的時候,國際的形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古巴危機基本也在同一天達成協議。毛主席結合國際形勢以及我軍本來就是想“教訓一下”印度的目標,在11月21日,由中國政府發表宣告,宣佈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主動後撤。

    印度自行挑起的中印戰爭,最終的結果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或者外交都是以中國全方位取勝而告終。此戰之後印度的國內一片哀嚎國內陷入一片恐慌,印度總理尼赫魯也在不久之後去世,在國際社會上印度建立的大國形象也毀於一旦,印度的國際威望一落千丈。對印度而言,這場戰爭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砸的很痛。

  • 4 # 冰哥聊史論古今

    說起歷史上一些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戰爭,不得不說在二戰初期的時候,日本對蘇聯發動的諾罕門戰役。這次戰爭的規模不大,但是對二戰的整個程序卻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話說在1904年的時候,日本和俄國打了一場日俄戰爭,最後日本取得了勝利,所以對俄國感到非常的輕視,這種態度一直持續到了二戰。不過1904年的時候,沙俄還是一個農奴為主的國家,各方面都相當的落後,但是到二戰的時候,蘇聯已經變成一個工業化國家,實力早就不是沙俄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是日本軍方高層並沒有看到這一點,他們認為沙俄還是像以前那樣好打,所以在日本軍方內部有一個勢力非常強大的北京派,他們一直叫囂著要北上攻打蘇聯,和德國進行會師。最終在各方的配合下,他們發起了諾罕門戰役,同蘇聯大打出手。他們滿以為可以手到擒來,不過結果卻令他們大大的失望了。

    蘇聯軍隊在朱可夫的指揮下,以絕對優勢裝備重創日本關東軍。這一戰之後,當時支援北進戰略的高層以及關東軍的重要人物都被撤換,可見日本當時損失之慘重。而且中到二戰結束,即使在蘇聯最衰弱的時候,日本也沒有敢再北上去惹蘇聯。因此在後來的戰爭程序中,日本去空襲珍珠港,和美國打起了太平洋戰爭。

    總之日本發起了這次諾罕門戰役絕對是屬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失慘重,最後還不得不改變戰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能有幾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