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醫生線上
-
2 # Beaba丹陽
腸套疊,因為能引起強烈的疼痛,而且如果診斷和治療不及時,很可能導致腸壞死,可謂是成了近年來家長們聞之色變的一種疾病。再加上,孩子很小的時候,因為說不清自己的感受,無論哪種不適都只會用哭鬧來表達。於是,只要他們一哭,家長就開始亂猜:會不會是腸套疊啊,這該怎麼辦?那麼,腸套疊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在家初步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腸套疊呢?
1.腸套疊發生時,孩子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腹痛
這種腹痛呢,是突然發作的、劇烈的、有規律的、陣發性絞痛。具體的表現呢,是疼痛時寶寶會哭鬧不安,屈膝縮腹、面色蒼白,持續時間大概有10~20分鐘。
這時,腹痛緩解,他們會安靜或入睡,然後間歇5~10分鐘或更長時間後,再反覆發作。
另外,大部分得了腸套疊的寶寶,在他們的右腹部,可以摸到套疊腫塊。一般家長在觸控的時候,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出現抗拒。
2.腸套疊的易發部位
這就要從腸道的結構說起了:
大家注意看圖中左下角的盲腸和迴腸,可以發現,迴腸比較細,盲腸比較粗,所以這2部分腸管的連線處,就是孩子最容易發生腸套疊的地方,那從外部看呢,就是孩子的右腹部位置。
好,說完了腸套疊的易發生部位,我們再來說說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
其實,對於小寶Bora說,他們出現腸套疊的最主要原因,和腸道韌帶發育不成熟有關。具體來說就是,每段腸道蠕動速度不一致,導致腸道整體蠕動出現紊亂,那這種情況呢,輕則導致腸脹氣,腸絞痛等症狀,嚴重的話,就會使相對較細的迴腸在韌帶神經的不規則牽拉下,被套進相對較粗的盲腸裡,出現腸套疊。而陣發性腹痛,就是由於腸繫膜受牽拉和套疊鞘部強烈收縮造成的。
當然,除了這種自身原因,飲食改變、病毒感染或腹瀉等因素也會誘發腸套疊。
小主播的PS:除了陣發性哭鬧,孩子還會表現出拒絕進食和嘔吐的症狀。嘔吐的表現是一開始吐出來的大多是乳汁、乳塊或食物殘渣,之後可能就會開始吐膽汁,到了後期還可能會吐出糞便樣的液體。
還有,如果孩子已經排出了果醬樣的血便,從中能清楚地看到紅色的黏液或果凍樣物質,就證明腸套疊情況比較嚴重了,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3.腸套疊的最佳治療時機:病發後的6~8小時
家長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上述那樣的陣發性哭鬧,右側腹部有腫塊,不讓觸碰,就要高度懷疑是腸套疊了,並且要馬上帶孩子就醫。
這是因為,腸套疊在醫學上被稱為“兒童急腹症”,這裡的“急”指的就是腸套疊病情發展非常迅速,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寶寶可能會引發腸梗阻、腸壞死甚至腹膜炎,全身的情況也會隨之惡化,可能會伴隨嚴重脫水、高燒不退、嗜睡、昏迷甚至休克的中毒症狀,發病超過48小時,還可能危及到生命。
所以,腸套疊的最佳治療時機是發病後的6~8小時。
在這裡,我還要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在沒有就醫的情況下盲目用藥,或擅自給孩子揉肚子、熱敷,因為發生套疊的腸壁血液迴圈受到阻礙,時間越久,充血的情況就越嚴重,是沒有那麼容易揉開的,家長擅自判斷病情或用偏方治療都是非常危險的。
4.治療腸套疊的常用方法——空氣灌腸
一般來說,醫生會透過觸控肚子和腹部B超的方式進行確診,在全面瞭解套疊部位的透視位置後,醫生會給孩子進行空氣灌腸復位。
那什麼是空氣灌腸呢?
簡單來講,就是由孩子的肛門加壓注氣,用適宜的氣流將套疊部位衝開,腸道馬上就能復位,疼痛也會立即緩解,且一般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聽到“空氣灌腸”這個詞,不少家長可能會感到緊張,但其實這是目前對於腸套疊相對安全、簡單而且廣泛的治療方法,復位的整個過程很短,不會產生太大痛苦。
但如果空氣灌腸沒有將套疊部位成功衝開,或者已經出現了腸梗阻或腸壞死的情況,一般就要進行手術復位了。當然,如果治療及時就基本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5.腸套疊康復後飲食的注意事項
那至於腸套疊康復後的飲食和護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得給寶寶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儘量預防腹瀉,減少寶寶腸道紊亂的機會,如果是想要適當的給孩子新增一些輔食的話也應該要慢慢來,絕對不可以操之過急。
6.在腸道完全發育成熟之前,有一小部分患過腸套疊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反覆發作的情況
不過家長不用過度擔心,只要每次發作都及時就醫就可以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在3歲以後就不會再復發。
當然,我們發現極少數5、6歲的學齡期兒童也會發生腸套疊,不過這一般就和腸道發育的成熟度沒什麼關係了,而是和特別劇烈的運動、比如過度蹦跳有關。
但是,我告訴大家這些並不是為了讓家長限制孩子的活動量,而是要注意,即便到了學齡期,在出現疑似腸套疊的症狀時,仍然要將這種可能考慮進去。
-
3 # 仨個寶寶
腸套疊都有哪些典型症狀呢?
1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
發作時寶寶會因為腹部疼痛而哭鬧,且蜷縮身體以減緩疼痛。這種疼痛,往往持續幾分鐘便會緩解,期間孩子恢復正常的吃睡,但好不了一段時間便又因腹痛而哭鬧,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哭鬧發作的時間會越來越頻繁。
2嘔吐:
這是腸套疊的早期症狀,最初嘔吐物為奶塊或食物,之後可能帶有草綠色的膽汁,甚至吐出有糞臭味的液體。
3拉草莓果醬樣稀血便:
隨著病情發展,套疊的腸管出血,與消化液混合,便會拉血便。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很容易發展為腸壞死,進而導致腹膜炎,危及生命。
4有些腹部可能還會摸到腫塊。
稍微瞭解腸套疊的都知道三確診要素:一嘔吐,二拉果醬樣大便,三陣發性哭鬧。但一定要明白,當孩子開始持續嘔吐,拉果醬樣血便,說明腸道內開始出血,已經處於非常嚴重的階段了。
而且,腸套疊的最佳治療時間是發病後的12小時內處理,若超過48小時,基本上就已經非常危險了。
因此,家長一定要牢記腸套疊發病初期,這種獨特的哭泣方式。
一旦孩子突然出現,有規律的陣發性哭泣並無法安撫時,就要懷疑是否是腸套疊了。
-
4 # 兒科醫生鮑秀蘭
腸套疊是常見的急腹症之一。腸套疊是指腸道的一部分出現重疊,即一段套入另一段內,套疊的腸體纏繞在一起造成血液無法流通,最終壞死。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臨床表現
大部分患兒陣發性哭鬧不安、腹痛、面色蒼白、出汗,伴有嘔吐和果醬樣血便。腹部檢查常可在腹部捫及臘腸樣、表面光滑、稍可活動、具有壓痛的腫塊。發病時間從2h~48h不等來院就診。隨著病程的進展可有腸梗阻的表現。
X線表現① 發病早期:大多數病例普通透視或腹部平片無異常改變,有些患兒隱約可見右中下腹軟組織陰影。有些晚期患兒腸管內見階梯狀液平,提示腸梗阻存在。
② 典型X線表現:空氣灌腸顯示腸管內圓形或類圓形軟組織影;稀鋇顯示為腸管內充盈缺損,或平直或杯口狀改變。
手術治療患兒取仰臥位,用雙腔氣囊管插入肛門,根據年齡和肛門鬆弛情況注入氣體15—25ml,封閉氣囊。灌腸以稀鋇50—100ml為先導,後連續注氣,根據鋇首情況調整患兒體位如頭低足高位或側位等,輔以手法按摩。
灌腸壓力從5kPa逐漸增至10kPa,壓力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7~10kPa為宜,最大壓力不宜超過13kPa。凡杯口狀陰影消失,小腸進入大量氣體,手感腹部包塊消失,腹部變軟,患兒安靜人睡,臨床症狀消失,即可判斷復位成功。
回覆列表
對於腸套疊,可能有很多人覺得比較陌生。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透過障礙。腸套疊是兒科一個急發病,多是腸蠕動的正常節律發生紊亂造成的,易發人群是嬰兒幼兒,特別是2歲以下兒童,2歲以後隨年齡增長髮病逐年減少。
腸套疊是一個急發病,一旦出現會有較為明顯的症狀。這些症狀主要包括:
一、腹痛,發生腸套疊的孩子會出現陣發性的哭鬧,尖叫、面色蒼白。
二、便血,暗紅色、果醬樣的大便。
三、腹部包塊,腹部可觸及臘腸樣的腫塊。
四、嘔吐,拒絕哺乳或飲食。
五、全身情況,高熱、嚴重脫水以及電解質失衡引起中毒或休克。
以上是腸套疊常見的症狀,孩子一旦出現類似症狀,就要引起重視,可能與腸套疊有關。
對於小兒急性腸套疊分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在非手術療法中有空氣灌腸、鋇灌腸和B超下水壓灌腸復位療法,其中空氣灌腸復位已被長期廣泛應用。無論是空氣灌腸復位還是手術復位,近期都有腸套疊復發可能,因此家長如發現孩子又出現陣發性哭吵、嘔吐、煩躁不安等症狀,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對於腸套疊的瞭解,應該進一步知道,腸套疊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於成人。也就是成人也有可能會出現腸套疊,只是機率較少而已,其症狀與小兒相差不大,不難分辯。